张晋岗:理解是人际互动的灵魂
时间:2017年11月24日|2491次浏览|1次赞

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一些案例1、上海某小学家委竞选时,竞选的家长纷纷亮出高学历,高职位企图在班级家委会占据一席之地。2、携程亲子园,保育院虐童事件。3、江歌刘鑫案中刘鑫和江歌妈妈的是是非非。都是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理解有关系。

 

1、理解对关系影响

人是关系的产物,又在关系中存在。人类生活的一切纷争起自于关系。人与现实的各种关系当中,最为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最核心的是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然后是社会关系,包括朋友关系,恋人关系等;

探讨在各种人际关系中,人的心理状态一直是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其中,如何发展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一直是心理咨询临床工作的重点。如果我问大家,你希望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希望在什么样的学校读书?希望工作在什么样的单位?甚至他想要在什么样的社会度过一生

你会怎么回答。有人会说,我希望生活在有爱的家庭;有人会说,我希望生活在尊重学生的利益的学校;有人会说,我希望在能帮助我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的工作单位;有人会说,我希望在人人都能友善相处的社会度过一生。那么在这些美好的希望当中,有没有一个东西是大家内心深处共同的需要?

2、理解的现实表现

要我说,无论我们需要的内容多么五花八门,其中对每个人的内心,最渴望的是被理解。辞海中对“理解”的解释是明白、清楚、了解、认识等等。理解的表现,如“会心一笑”,“心知肚明”,“恍然大悟” ,还有时髦用语“你懂得!”面对任何事情,如果能够不断加深认识,用心理解,那么内心的平静会越来越多。

3、理解的经典表达

“理解万岁”这句话最早出之1986年一篇题为《理解万岁》的演讲稿,作者是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处原副处长蔡朝东,演讲内容是关于老山轮战那一时期军队和社会、前方和后方等五个方面的相互理解。结合字面意思和那篇演讲稿有人得出一个结论,“理解万岁”是在某一特定背景下某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但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感受对方从而使两者本该发生的矛盾弱化后一种感情的升华。 

4、关于理解能力

一个人遇到事情如果总是气急败坏,我们很难说这个人具有良好的理解力;一个人如果总是能够心平气和的应对各种关系和局面,我们就说这个人情商很高,其实就是情绪管理的能力好,这个情绪管理的背后隐含的是对现实事物的理解能力。从日常同学同事之间的小摩擦,到家庭情感关系当中的大冲突,再到社会层面的恶性事件,如何做到冷静处理,都在考验着我们的理解能力。

 

5、什么是理解?

理解就是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合理性。理解是知道一个人、一件事的来龙去脉。理解就是懂得:存在即合理。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情不合理,那么一定是你对这件事情认识的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你还不能全面的认识这件事。理解就是对自身,以及周围的一切努力保持更全面的认识。

6、理解的内容

理解就是接受现实的条件,环境的因素和个体的状态等综合起来产生的结局。我们倾向于认为人应该具有控制自己和控制环境达到理想状态的能力,我们倾向于降低或者否认人的能力的有限性,更强调“人应该无所不能的潜力”。我们更容易去相信事情没达到理想状态,一定是你(自己)没有努力;或者环境不够给力。

7、理解与期待

我们对一件事情不能理解时,伴随的往往就是失望,或者指责,生气等负面情绪,但是我们很少或者很难意识到也许不是现实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的期待不现实。调整自己的期待值很难,因为我们很容易从我们内心的期待加上我们的认知出发形成对人和事情的期待,但是现实和我们的内心的幻想以及认识水平根本就不会吻合,那个偏差总是存在。有的人,通过降低自己的期待值,甚至不去期待来避免自己掉到失望的情绪当中。

宗教往往告诉我们的是,你要么接受现实的本来样子,要么去面对自己的失望情绪,因为失望也是内心世界真实的一部分,一切都只是需要面对和接受就好了。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就是会忍不住期待,对自己对别人都会有期待,这个期待就是你能按照我所需要的对待我。

从一出生,父母就会对孩子有期待;当然,孩子也会对父母有期待,对家庭有期待,当然,孩子也会从父母的期待当中学会对自己有期待,期待自己能够符合父母的意愿,从而得到更多的更好地照顾。

可以说期待伴随我们的一生,由此各种痛苦也就随之而来。期待是一种精神需要,满足一个人的期待就会让一个人感到精神富足,内心快乐。

8、理解是困难的

但我们往往很难真正的满足一个人内心的期待和需要,为什么?因为我们不理解一个人需要什么,或者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进行满足,所以,看上去爱在那里,但是被爱的人却很不快乐。

为什么理解那么难?因为我们永远只能知道自己的感觉,不可能完全体验别人的感觉,甚至我们连自己的感觉都不知道,更不可能感受别人的感觉。一个人的需要往往跟他的感觉有关系,而感觉是非常独特和个人的东西,并且感觉跟理性是很不一样的东西,感觉没有道理可讲,不可捉摸。一个人做事情,无论多么冷静和理性的人,都要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感觉的支配,因为感觉是比理性更不可控制的东西,犹如你的呼吸和心跳。

9、理解与控制

没有人可以按照预定的想法百分百的做事情,即便是自己也会让自己失望,这是每个人首先需要对自己作为一个人进行理解的部分。但是我们倾向于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并且从理性出发也想要自己控制自己,所以控制欲很强的人,很少能够理解别人,也会显得强迫和较少宽容。控制感很强的人也许会看上去更成功,但是幸福感更少,因为他们会随时被可能失控的焦虑吞没,陷入紧张之中。理解会让一个人变得放松和柔软,也更有弹性,让处于关系当中的人感到舒服和自在,所以理解力更好地人会得到更好地关系,也会给对方留下更多发展的机会。所以,理解孩子的父母会让孩子获得更充分的个性发展,适应力更好。

10、理解的现实意义

相互理解的夫妻关系,也会让处于婚姻中的双方在不知不觉当中获得心灵的成长和能力的发展。当然,理解学生的老师,也会让学生们更热爱学习,富于创造性,更有活力。但是,理解还有一个困难就是,家庭关系或者亲密关系,也往往是爱的竞争关系,那意味着如果我选择理解了你,就等于我要优先照顾你的需要,这是我不愿意的。

在夫妻关系当中,我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凭什么啊?凭什么我要先理解TA?这意味着理解包含着对自我的利益的牺牲,甚至是暂时的放下自我的需要,去满足对方的需要。如果我们不能确信对方一定会反过来理解我,照顾我的需要,那么这个理解的发生就会更难。甚至坚决不去理解,因为我付出了你不回报,我就是吃亏的,是傻子。这是源于,父母总是觉得自己是吃亏的一方,是单方面对孩子付出的,父母从来不敢奢望孩子会真的回报自己。

但是,现实是,理解并支持孩子只是父母的幻想,也是孩子的幻想,事实上,父母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理解好自己的孩子,因为理解太难了,而孩子在每次失望的时候也逐渐培养起了理解父母的能力,而且很多孩子比父母更具有理解事情的能力。

11、理解与支持

人的理解能力,一方面是本能,一方面因为受挫,还有一方面是因为真正的被爱和理解。本能的理解是生物性的需求的照顾,受挫带来的理解是能感受别人的痛苦体验;被理解带来的是促使和帮助一个人健康发展的能力。任何一种关系中,都存在某种理解力,确保一段关系可以维持,所以爱总是在那里,只是爱的层次和质量不同而已。

 

 

 

作者:张晋岗(钢子老师)

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

钢子老师工作室主任咨询师

20171123

 

标签: 厦门心理咨询  钢子老师  张晋岗  厦门心理咨询师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