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心理咨询《中国心理治疗师的尴尬境地》张晋岗
时间:2012年01月14日|3159次浏览|2次赞

中国心理治疗师的尴尬境地

——治疗中的必然痛苦,还是伤天害理的骗钱?

张晋岗(钢子老师)

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操守,为来访者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或者心里治疗,以此推动来访者更好的适应社会、更积极的面对生活。当然,这个服务是要收取费用的,同时,这个过程一定是当事人自主自愿的。

在我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我拒绝这样几类情况:第一,非当事人自主自愿,而由别人引领或者家人强迫而来者;第二、对于心理咨询半信半疑,没有明确的咨询目标者;第三、在病理性上超越了心理咨询工作范围者。我给自己的咨询设定这样三个原则,美其名曰是为而来遵循咨询的工作原理,其实也是为了避免给自己找麻烦。并且我知道我的部分同行也会对以上我提列的这三点中的部分人,进行不同程度的咨询服务,但是我没有这个能力。

来访者没有自主性,我不知道要如何来跟他进行针对性的工作,对咨询将信将疑,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极有可能这是他的一种防御性表现,但是我会在事前跟他谈清楚,如果我发现这是相对真实的表达,我会予以拒绝,当然,第三类来访者我更是不会接待。很简单,我会考虑来访者咨询结束之后,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感知自己所收到的咨询内容,避免对咨询产生我难以控制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我们设定:在咨询和治疗中,我们接待的是正常的人,这是在心理咨询教程“病与非病三原则”当中有明确区分的。同时我们认为,大部分的来访者都可以为自己的咨询行为负责,即我花钱花时间来接受咨询,我认同我在这个过程中所收益的东西;即使我没有感觉到获益,我也明白咨询师为我付出的时间是需要我来付费的,毕竟是我主动选择这个咨询师;同时,对于我感觉不到获益这个部分,我又有很清晰的态度:也许这个获益我还没感觉到,或者这个咨询师对我付出的时间是我主动选择的,我需要来为我的选择负责。这都是强调来访者本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这是十分理想的状态,同时,来访者务必要在咨询前为你工作的咨询师有充分而详尽的了解——明确咨询师的咨询风格、咨询流派、咨询经历还有专业素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他的文章、视频资料详细了解一个咨询师,以免病急乱投医。

在中国,真实的情况是,有一部分的来访者对咨询产生的收益将信将疑,他们会把咨询后产生的这个“是否有效果”的质疑推论到,咨询是否有价值,这个咨询师是否有水平这两点上——事前没有充分了解。但其实,作为咨询师,我们习惯性的认知是:我对你的陪伴就是有意义的,至少我在对你进行积极地帮助(当然,这个帮助也可能成为害人!)毫无疑问,咨询师的水平问题的确是当前中国咨询行业的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如果咨询师的技术水准,和职业道德和操守没有办法保障和确立,那么根本谈不上什么有效地咨询,所以,来访者有质疑,实在是情有可原。但是,这样一来,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就会变得被掩盖起来,即使咨询师好像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来跟来访者讨论,因为咨询师处于整个行业规范不良的状态下,变得没有底气来为自己的治疗申辩。那就是,作为一个咨询师,也许更应该要跟你的来访者讨论,或者去和你的来访者沟通:作为来访者,你需要把重点放在这个谈话你是否认真去感受?这个咨询中布置的任务你是否认真去完成?我为你做的工作你究竟得到了什么,你所得到的东西是否真的对你无效?这个效果的显现是否仍在慢慢的展开?或者假如你认为我对你的工作无效,那么你所谓的有效指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中国的来访者倾向于把咨询师作为引领其改变的重要人物,或者给他一个具体的建议或者工具,甚至“我要完全依靠你的咨询让我彻底不痛苦”,来访者希望,自己就像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一样,等待医生来切除瘤子,而自己什么都不用干。结束咨询之后,来访者经常会问到的问题是:你觉得我好了吗?或者我要怎么办?或你说我是不是要跟他分手?你告诉我,你告诉我……其实这完全是对咨询的一种误解。咨询不是做这些事情,但是,仅仅是误解也就算了,问题是,如果咨询变成了人生的指导和强势的建议,来访者的人格自尊其实被完全否定和抹杀了,说到底,咨询变成了害人。

此外,这里存在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当有些问题被深层次的触及之后,会给来访者带来较强的冲击,并且会让来访者感到不舒服,还有些问题,并不是来访者预期的期限内可以完全化解或者缓解的,这个时候来访者通常会感到懈怠和失望,还有付出的金钱,会让他对治疗师感到愤怒,等等,也有些部分是纯粹的心理移情等等。关于这些重要的部分我通常都会在咨询开始之前有所简单的告知,列明详细的注意事项,以避免事后和过程中发生超范围的纠缠。但是尽管如此,仍旧无法控制整个咨询关系的生命走向,也就是咨询一旦开始,这个咨询师这来访者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这个关系是以付费这一商业行为为纽带连接起来的,所以,很有可能把一些心理上的移情和治疗的延续性、阶段性问题和付费,骗钱这样的念头关联起来,使得咨询师百口莫辩。例如,我们习惯性的寻找咨询师,是为了要求,让咨询师帮助我,让我的痛苦消失?当你失恋或者失去工作之后,还有一些重大的人生变故面前,你要求快速的祛除痛苦,但是,这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不允许发生的事情,你却把这个目标赋予了咨询师。还有一部分人格障碍者,持续体验到内心的痛苦,在治疗师针对这个痛苦的部分进行工作时,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缓解,但是来访者会因为经济问题——付费而变得一场着急和焦虑,如果咨询师的工作不能让来访者满意,他就会开始攻击咨询师,仅仅是技术上的攻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可能涉及到他对你的其他投诉,使得咨询师承受更大的压力,一份专注助人的工作却得到了专业之外的商业性的强奸。

因为整个咨询的过程,还有咨询的管理监督机制都没有很好的确立,甚至咨询师的技术没有办法被科学的界定,咨询师的工作更是没有什么妥善的法律保护。心理咨询,究竟是在助人,还是在骗钱,真的有口难辩,说不清楚。再加上无序竞争引发的同行之间的相互攻击,都在使得这个行业中的从业者步履维艰,必须要加倍小心才是。

当然,来访者也有自己的苦衷,比如说,我就是花钱来让自己变得舒服,结果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那个结果,有时候还更加不舒服了,我当然觉得我的钱花的冤枉,产生情绪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个情绪是否应该发泄到咨询师那里去?就像我们在厦门机场坐的士,的士司机在机场排队等候很长时间,有可能还要付出一定的费用给机场,结果等到一位客人,距离机场非常近,只是起步价就到达,司机师傅会非常生气。但是,这个生气的情绪是否要完全由乘客来承担呢?乘客也很委屈,我住的距离机场近难道还有错吗?这里面一定有些问题没有处理明白,往社会层面上说,就是体制不够健全,但是是否有很好的体制可以让所有的人都感到高兴,这仍就是个问题。所以,我跟司机师傅讨论这个问题是说,你要想着,总是有时候赚钱多,有时候赚钱少,有时候高兴,有时候郁闷,这就是人,除非你不想做人,否则你就要承受这些情绪,这是个需要明白的简单的道理。

那么作为心理咨询师来说,可能也就是近阶段的中国,仍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对于你付出的努力,你有所收益。你按照职业操守和技能认真操作,你没有错,但是你接待的来访者就是有各种问题的复杂人群,所以,这些风险也是需要在职业中承担和面对的的。行业初期,一定有些人是很艰辛的探索者。咨询做下来,有的来访者感觉不好,他下次不来了;有的来访者就会跟你吵吵闹闹,这也是人之常情,世间百态的真实呈现。

心理咨询师,也不要总是躲在助人的面具下面喊冤,毕竟我们也有不成熟的地方,也有问题处理不当,所以,有人指责有人赞许,这是个生存的平衡状态,接受它,继续前进。

作者:张晋岗(心理咨询师,原生家庭治疗师,团体导师)

作者单位: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暨钢子老师工作室

2012114

标签: 心理治疗师  心理咨询  厦门心理咨询师  张晋岗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