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结:人格与人格重建的基础 (归根心理学第五讲)
时间:2018年10月24日|2375次浏览

根结:人格与人格重建的基础

(归根心理学第五讲)

孙泽先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的根扎在泥土里,人的根扎在根结(the root complex)中。所谓根结,就是储藏在元神中种种信息,这些信息是人的经历转换而成。元神所储藏的根结数量巨大,不仅包括个人有生以来的根结,也包括父母双亲、祖祖辈辈的根结,甚至包括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所有根结。元神不仅是人的信息库,同时也是人的心理能量库。当然,要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只有理性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下面结合我在中医学院气功教学中所遇到的实例,进一步谈谈这个问题。

 

人的根包含个人有生以来的信息

在我教过的练功者中,有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她练功一个月左右的时候,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于是练得更加用心了。

有一天练功时,她的右小腿突然疼了起来,一连三天都如此。她害怕了,来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要不要停止练功。我问她是不是以前右小腿受过伤,她说从小到大都没有受过伤。我给她做了医学常规检查,证实腿部没有病变,嘱咐她坚持练功。又过了三天,腿疼消失了。

后来通过深入了解,从患者的母亲那里得知,该患者四岁时,右小腿被牛踩断,由于是闭合性胫腓骨横断性骨折,再加上治疗及时得当,痊愈后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但这件事患者本人已经完全记不得了,是练功归根触动了这个四十前的信息,使这个深深潜藏的信息由隐性转变为显性。

还有一名青年男性练功者,他练功近三个月。有一天练功时,突然眼前出现黑乎乎、毛茸茸的一张大脸,样子有些像老虎,心里十分害怕。从那天开始,每练功时,这张脸必定出现。

他有一个武术师傅,说这可能是冲撞了“黑虎星”,带他去了太清宫请道士破解,但不管用。

后来他找我咨询。我在家访时,他母亲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在厨房做饭,把他留在厅里。突然,厅里传出“砰”的一声响,接着是猫叫孩哭。母亲到厅里一看,原来是家里养的一只大黑猫把花架上的一盆吊兰蹬翻,一齐落到孩子的面前。

显然,所谓的“黑虎星”,不过是儿时惊吓中所见到的一张猫脸。事情解开之后,“黑虎星”就无影无踪了。

看来弗洛伊德是对的。人的根确实像一个容量巨大的仓库,堆放着自有生以来所有的经历。这些经历,作为事件,可能早已忘记;然而,作为信息,却从未丢失。这些存储在无意识中的东西,弗洛伊德称之为情结complex,在归根心理学里称之为根结the Root complex。与“情结”相比,“根结”具有更为广泛的内容。

 

人的根包含父母双亲以及祖祖辈辈的信息

根结不仅限于个人有生以来的经历。下面的例子能给人更深的思考。

我在练功指导和偏差治疗的工作中还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青年男性气功爱好者来找我,说他近一个月来,每天晚上都做着同样的怪梦,梦见他的牙齿全部掉下来,感到很苦恼。他去看过医生,没有发现什么病,开了些镇静药,但没有效果。

我对他说,《周公解梦》是中国古代流传甚广的解梦专著,其中说到做梦掉牙多与父母有关,预示某种危险或不幸。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齿为骨之余,骨为肾所主,肾为先天之本,与惊恐有关。先天者,父母是也。

这个青年虽说以前从未听到过这种理论,可还是认为分析得有道理。他说他的父亲在国外工作,已经好久没有音信了。就从那天起,怪梦便停止了。

按照“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道理,那青年出于对父亲的牵挂与忧虑,应该在梦中梦见父亲生病,或遇车祸,或遭人绑架等等,为什么偏偏做梦掉牙呢?

有人说这是一种巧合。其实,巧合本身也是有前因后果的。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就是一只小小的麻雀坠落在地上,也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那个青年人一连四周做着同样的梦,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难道还不够强烈吗?

问题不在于这种梦到底灵验不灵验,我们感兴趣的是,“做梦掉牙与父母不幸”这种关联信息,为什么会在一个对此一无所闻之人的头脑中出现。大家知道,使用电脑上网时,如果我们从中提取了某种信息,那就意味着这种信息一定事先已经存在于和该电脑相连接的信息网络之中了。

上面提到的那个《周公解梦》的说法,曾在中国祖祖辈辈地流传过。但现在的青年一代极少注意,因为这种说法往往被人视作封建迷信,早已无人问津了。

这就使人想起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荣格是弗洛伊德最看重的后起之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认为人的无意识里面,不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信息,而且还包含着祖祖辈辈流传的信息。他把前者称为个人无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ness,而把后者称为集合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在我刚才说过的那个例子中,就是这种情况。那个青年人虽然没有亲自听到过那种说法,但在他的根中已经埋藏着这种祖祖辈辈流传的东西,就像电脑联网一样,所以才在梦里顽强地表现这种关联信息。

顺便说一句,荣格之所以能比弗洛伊德看得更深一层,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和他对东方文化的那种浓厚的兴趣有关。荣格对中国古代的易经、炼丹术、禅宗都颇有研究。荣格时常翻阅老子的《道德经》,他认为老子的思想代表一种无比深邃的智慧。

 

人的根包含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信息

讲到这里,是不是可以下结论说,根结延伸到“集合无意识”就终止了呢?没有,远远没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还要讲一个例子。

有一位年逾不惑的女性练功者,练功大约有三年。有一天练功时出现了自发动。以后每次自发动出现的时候就要到户外去行走,行走时肢体呈一种柔软的蠕动状。同时,生活习惯也有所改变。她过去一直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而现在开始喜欢凉爽湿润的环境。她说,每天早晨在露水打湿的绿色草坪上蠕动而行的时候,心中都会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有几次出现自发动在雨中行走时,周身淋湿,她不但没有感冒,反而觉得神清气爽。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辟谷。辟谷,为道教修持术语,是指修持之中停止进食而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现象。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家人,都不理解她,认为她的精神出了毛病,使她苦恼不堪。因此,她来找我,问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在中国古代的巫术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蛇仙附体”。当然,这不意味着真的有什么“蛇仙”附在她的身上,而是说在她的身上表现出蛇的某些特性。

在人的身上出现了某些低等动物的特性,这看上去好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不然。在我们人类的根结里面,不只存在着人性,也存在着野性,或者说存在着动物性。

192010月,印度牧师辛格J.A.L.Singh在米德纳普尔密林中发现两个狼孩。狼孩就是被狼群所收养而与狼共同生活的人类幼儿。辛格组织人力把这两个狼孩从狼群中解救出来,发现是两个女孩,大的八岁左右,小的约一岁半。她们的牙齿排列紧密,特别锋利,犬齿尤其发达。口腔粘膜像血一样的鲜红。她们的眼睛半夜睁开时,有一种青森森的光。她们的嗅觉非常灵敏,能嗅到60米以外的生肉味。饥饿时,发出嗷嗷的嚎叫。行走和取食都和狼一模一样。大的取名卡玛拉,小的取名阿玛拉。阿玛拉一年后死去了。卡玛拉9年后也死了。虽然经过多方的培训,卡玛拉的智力最后也只达到34岁孩子的程度。

除了狼孩之外,世界各地还陆续报导过豹孩、熊孩,甚至猪孩。试想假如我们人类的根结当中,只有人性,没有动物性,那么这种结果就不会出现了。

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不要忘记我们人类在进化的历史上所走过的漫长历程。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原始脊椎动物到人,这一步步的进化信息,不仅以化石的形式留在自然界,同时也以基因的形式留在我们人类的根结之中。

 

人的根连接着宇宙的根

其实,人类的根结不仅伸向个人生命的本源,也伸向种族生命的本源,还伸向整个生物界生命的本源;而且还要伸向那茫茫宇宙的本源。

道教认为:“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周天之行健也”(《性命圭旨》)。

佛教也说:“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楞严经》卷四)。

中医理论也有相似的见解:“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

如果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待人体,就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受精卵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一部超浓缩的宇宙演化史,整个宇宙的信息都包含在人体之中。

 

人格——根结的格局

人的根是由不同层次的根结构成的。就是说,在一个人的根里,包含个人层次的根结,包含家族层次的根结,包含种族层次的根结,包含人类层次的根结,包含生物界层次的根结,当然还可以推得更远。各个层次的根结之间,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相互作用着,由此构成一定的格局。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所以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根结格局。这种有别于他人的根结格局,被称为人格personality

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标示个人根结的独特结构,从而区分甲之所以为甲、乙之所以为乙的不同的根结格局。当然,不同的结构,会有不同的功能;或者说不同的程序,会有不同的运行过程。一个人的思想、行为、际遇和人生都是和他(她)的人格密切相关的。

根结的观念,在佛学中被称为“业”karman。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语言、意念都会在根里面留下记录,这些记录叫做“业”。行为所产生的业称为“身业”,语言所产生的业称为“口业”,意念所产生的业称为“意业”,这就是佛学所说的“三业”。业是人生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反过来能对人生产生影响,佛学称之为“业报”。佛学的业也有层次上的分别,凡个人行为、语言、意念等因素形成的业叫做“不共业”,凡社会、环境等共同因素所形成的业叫做“共业”。佛学认为,业是一种动力,即“业力”。业力能够对人生产生持续性的作用,由今生到来世,带来或善或恶、或苦或乐的果报,从而为佛教的轮回思想奠定了基础。所以说,业是佛教最重要的观念之一。

在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中,也有类似的观念——罪Sin。“罪”这个词,在希伯来文圣经中的原意是“未中目标”to miss the mark。那么,这个目标是什么呢?根据旧约圣经的记载,神God通过摩西晓谕以色列全会众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Be holy because I, the Lord your God, am holy(《利未记》19:2 )。可见,做人圣洁就是标准。如果做人不圣洁就是罪。所以圣经里面“罪”的观念是广义的,不仅限于违反法律、道德、伦理的行为、语言和意念。“罪”对于人生能够产生负面的影响,“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各书》114-15)。基督教的“罪”也有层次的分别,即可分为“本罪”和“原罪”。“本罪”源于个人的行为、语言、意念,“原罪”源于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基督教没有轮回的观念,但亦认为“罪”的影响不但限于个人一生,也可以持续更久更远。如《圣经》所载,神God通过摩西告诫百姓:“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至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埃及记》205-6)。

 

人格重建与人格重建意识

人格由根结构建而成。人的经历不同,所形成的根结和根结的格局亦不同,从而构成了各自不同的人格。人的一生实际上是自身人格展开的过程。这个过程关系着个人的健康、际遇、前途和命运。在人格展开的过程中,根结的形成与根结格局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荣格才说:“不是人支配着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 (《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评述》)。

一个人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健康、际遇、前途、命运等方面的状况,从根本上来讲,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根结格局,重建自己的人格。

实际上,一切活在世上的人,都会在根结的格局上存在着瑕疵,都不会具备完美无缺的人格。正如宋代诗人戴复古在《寄兴》诗中所说:“黄金无足色,白玉有微瑕。”所以,重建人格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十分必要的。

就个人而言,重建人格的首要问题在于树立人格重建意识。什么是人格重建意识?人格重建意识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人格需要重建,想要重建自己的人格,并且懂得怎样重建自己的人格。

人格重建意识在中国古代称作“耻”,就是孔子所说“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中的那个“耻”。

朱熹说:“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为甚大”(《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尽心上)。耻,可以理解为一种羞恶之心。羞是忏悔之意,是对自己不善的羞愧;恶是正义之感,是对他人不善的憎恶。这种忏悔之意、正义之感关系着一个人的人格成长。有了它,人格就会达到高尚的境界;没有它,人格就会降至卑劣的地步。由此可见,人格重建意识对于人生该有多么重要。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格重建意识对于宗教修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新近加入的信徒,宗教总是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发和坚固信徒的人格重建意识,如佛教的受戒,基督教的受洗,都有这方面的寓意。

 

宗教修炼与人格重建——广义归根和狭义归根

人们对于宗教修炼总是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不过从归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宗教修炼实际上就是归根意识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格重建的过程。

归根意识的表达有广义归根和狭义归根之分。

广义归根是在意识层面上表达归根意识,传统上称之为“修德”。“修德”就是在意识层面上重建人格。

狭义归根是在无意识层面上表达归根意识,传统上称之为“修道”。“修道”就是在无意识层面上重建人格。

 

修德:广义归根——意识层面上的人格重建

“修德”,是在意识的层面上重建人格,其要点是多向根中输入良性根结、少向根中输入不良根结,提高根结格局的和谐性,从而提升人格的档次。

佛教的“七佛通诫偈”是佛教的实践纲领,其中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增一阿含经》)。

“诸恶莫作”,就是不要向根中输入不良根结,以免干扰根结格局的和谐性。“众善奉行”,就是要多向根中输入良性根结,提高根结格局的和谐性。这两项是佛教所说的“戒”。

“自净其意”,是要净化自己的心思意念。为什么要净化呢?因为人的心思意念就像一面镜子,如果上面积满了灰尘,就照不出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必须净化。这一项是佛教所说的“慧”。

“戒”、“定”、“慧”,佛学称之为“三学”,是学教的理论纲领。“戒”与“慧”关系着“德”,即意识层面上的人格重建;而“定”则关系着“道”,即无意识层面上的人格重建。这个问题,下面就要予以讨论。

 

修道:狭义归根——无意识层面上的人格重建

“修道”,是在无意识层面上重建人格,这是一种深入自己无意识的特殊技术,通常被称作“练功”。其要点是入静归根,理顺根结,改善根结格局,提高根结格局的和谐性,从而提升人格的档次。

掌握练功这种深入自己的无意识的特殊技术,必须明白三个要点:认根、信根和归根。

认根,就是认清根的性质。根是宇宙的本源、生命的本源。根是一种超然的存在,它无相无名,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外。

信根,就是对根的存在确信不疑,对根的作用确信不疑,对归根的功效确信不疑。

归根,就是深入自己无意识的实践过程。在练功的过程中,必须把识神转化为元神,并将元神起主导作用的状态保持至尽量能持之久,这种能力,佛教称之为“定力”。为了掌握这种能力,首先要懂得归根的三个规律:相应律,转换律,分合律。

 

性命双修

如上所述,修德与修道是宗教修炼的两个方面。修德是在意识层面上重建人格,道教称之为“性功”;修道是在无意识层面上重建人格,道教称之为“命功”。道教修炼一直倡导“性命双修”,实际上就是强调修德与修道二者并重,说明修德与修道是人格重建过程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组成部分。


【圣心塾关联信息】
电话:13604903264 
邮箱:shengxinshu@foxmail.com
微信二维码:扫码进入免费公开课 


标签: 根结  人格  人格重建  性命双修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