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流管理学与圣心学
时间:2019年09月04日|1247次浏览

意向流管理学与圣心学

孙泽先


气功本该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第一疗法,但是由于它脱胎于宗教修炼,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断脐,存在着理论上的不彻底性,这是曾经发生大面积气功乱象的根本原因。多年以来,我所做的努力就在于从心理学的视角发掘气功与宗教修炼中的实用心理学技术,彻底实现气功的非宗教化。为此,我写了基于深层心理学的《归根心理学》,又写了基于意动心理学的《圣心学纲要》。

前几天,有一位微友发帖说:“孙教授,你创立一个新宗教,我来做你的护法。”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我开始意识到,可能是“圣心学(Holy Heartology)”这个名称出现了解读上的歧义,令人从中品出一点点宗教的味道,这与我的初心本意大相径庭。看来“圣心学”这个名称不能准确表达我要表达的内容。仔细想来,能够准确表达我要表达的内容之名称应当是“意向流管理学(Management of the Intentional Stream)”。所以,从即日起,我决定启用“意向流管理学”这个名称。这也就意味着,意向流管理学就是圣心学,圣心学就是意向流管理学。

当初为什么使用“圣心学”这个名称呢?这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

第一,在气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出现了宗教元素融合的现象。明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说法,即儒、释、道(儒教、佛教、道教)的合一。清代则出现五教合一的说法,即儒、释、道、耶、回(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合一。

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一种学问能够承接这种宗教元素的融合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心学(Heartology),即我们常说的陆王心学。在我看来,心学很有可能成为后现代宗教转型的模版。王守仁(1472~1529)在《象山文集序》中说:“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心学之源也。”这段话是“圣心学”这一名称的由来。

“心学”曾经是 psychology 的汉译名称。1895年,大翻译家严复(1854~1921)在天津《直报》发表题为《原强》的文章,其中把 psychology 译为“心学”。认为“心学者,言斯民知行感应之秘机也。”到了1898年,康有为(1858~1927)出版发行了他的名著《日本书目志》,其中直接引用了日文的心理学一词,并得到梁启超(1873~1929)的赞同。这是因为,日本哲学家西周(1829~1897)于1875年出版了译著《奚般氏心理学》,其中在将 psychology 译为日文时选用了三个当用汉字“心理学”,鉴于他在日本学界的地位,这个词得到广泛的认同。

第二,在气功爱好者当中,大多数都把注意力放在练功时所出现的物理现象上,比如丹田发暖,命门跳动,气流运行任督二脉等等。很多人不知道练功中的心理现象更为重要。练功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即营造圣洁心境(Holy Mood)。在练功那个时段,是你体验至真、至善、至美之光明境界的机会,因为那是你实现天人合一的场合。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一个英文单词 contemplation,网上译作“默祷”,“冥想”,“沉思”等等。其实这种翻译与该词的本意相去甚远。在基督教里面,contemplation 指的是在无思无虑的宁静之中安享与神同在(或与神合一)的时刻。

就初衷而言,《圣心学》的圣心二字,指的是圣洁之心,也是强调练功时营造圣洁心境的重要意义。

很明显,“圣心学”这个名称虽然有它的道理,但还是显得有些隐晦,不经一番解释其意难明。其实,真正能够让现代人一看就懂得、一说就明白的名称就是“意向流管理学”。

实现意向流的管理是人类值得骄傲的本领。据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旗下的生物学杂志《PLoS Biology》近日载文公布,全世界属于哺乳动物纲的物种已经多达5500个。在这5500个物种当中,能够实现意向流管理的物种只有人类。由此看来,意向流管理应该是高等生命的专利。

意向流管理基于意向流理论(the theory of the intentional stream),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意向流的基本运动(昼为思,夜为梦)
(二)意向流的基本流程(表象——判断——情欲)
(三)意向流的运行动力(欲望——俗欲与圣欲)
(四)意向流的运行形态(漩涡——成旋与解旋)
(五)意向流的运行秩序(熵增与熵减)
(六)意向流的特性(流动性、超速性、指向性、建构性、可控性、主观性、非想性、直解性、自明性、统一性)
(七)意向流的本质(理性与非理性统一体)
(八)意向流的综合管理(修炼的本质)

意向流理论是我在弗朗茨 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1838~917)的意动心理学思想的启发下,结合传统气功修炼的理论与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其中的八项内容,每一项都与气功修炼的心理现象密切相关,能够从心理学视角对练功实践进行有效指导,有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走火入魔的发生。

意向流(the intentional stream)是什么?是我们常说的心思意念吗?心思意念是意向流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一小部分,意向流的内涵要比心思意念广泛得多。

意向流就是意向性内存在(the intentional inexistence)的流动。

意向性内存在对于人们来说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存在。从弗洛伊德那里我们知道,它包含个人一生的信息;从荣格那里我们知道,它包含祖祖辈辈的信息;从中国古代的修炼著作中我们知道,它包括的更多,“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可以这样说,每个人的意向性内存在都是浩瀚无边的信息之海。

我们用“暗流涌动”来形容意向流的运行特点是十分恰当的。对于意向流的运行,我们所能感知的不过是昼之思与夜之梦。实际上,它所牵连的信息会远超我们所能记忆、所能感觉的范围,我们的一个念头究竟牵动了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中的哪些信息,在量子纠缠的概念产生以前是难以理解的。

我们能够确切地了解意向流运行的流程得益于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的心理现象三分法。笛卡尔把心理现象分为三类:表象,判断,情欲。表象是心理活动的对象之呈现,判断是对表象的评价,情欲是基于判断对表象的态度。在表象阶段无对无错、无善无恶,在判断阶段有了对错,在情欲阶段有了善恶。

意向流为什么需要管理?

意向流的流动性(mobility)告诉我们,它的运行特点就是川流不息,“表象——判断——情欲”这个过程起止相续,周而复始,夜以继日,运行不已。

意向流的动力是欲望(will)。意向流在运行中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欲望往往会虚构情结、妄生意境,就是我们常说的追虚逐妄。这是意向流的特性之一——建构性(constructivity)的消极方面所造成的。如果任由追虚逐妄成为常态,就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乃至生理健康,而这种消极运行所导致的熵值增加乃是无用功的体现,对人有害无益。因此,意向流的管理势在必行。

意向流的管理主要从三个环节入手:管理判断,管理情欲,管理智慧。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智慧,指的是一种超越既有概念的能力,因为意向流在运行过程中会生成很多概念,这些概念具有双重性——既可以构建知识的大厦,也可以构建囚禁灵性的牢狱(见《归根心理学》第四讲 智与慧)。

说到意向流的管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意向流的运行具有强大的惯性,追虚逐妄是这个惯性中的重要成分,潜藏于无意识层面的深处。要想改变这种态势,就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习惯、新的秩序。这就需要对意向流进行综合管理:管理判断,管理情欲,管理智慧。所有这些都是要通过一定的心理学技术来实现的。

在意向流综合管理的三个环节之中,我们必须从判断入手。这是因为,在“表象——判断——情欲”这个流程中,“表象”无对无错、无善无恶,不是意向流管理的首要选项;“情欲”虽然是意向流的动力,但它受着“判断”的左右;由此可知,意向流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判断”这个环节。通过一定的心理学技术,把“判断”转化为“无判断(non-judging)”,是实现意向流管理的至关重要的举措。这个环节是情欲管理和智慧管理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实现意向流的有效的综合管理。换句话说,无判断(non-judging)是意向流管理的第一法则。

无判断(non-judging)在儒、释、道三家的修炼之中都被视为至关重要的法则。

《儒家十六字真传》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什么是“中”?《中庸》解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者,情也。情生于判断,未发之时无判断,无善无恶,心之本体,故称为“中”;已发之后起判断,知善知恶,乃是良知,故称为“和”。可见“中”就是无判断(non-judging)。这里的“中”,意味着非上非下,非左非右,非前非后,非内非外,与《金刚经》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同义。

佛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涅槃(Nirvana),这个词的本义是把灯吹熄。油灯是佛家常用的比喻,一盏点着的油灯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思维的象征。点着的油灯即意味着思维、意味着油耗,为了使油灯能够用得更久,用光时点着,不用光时吹熄。油灯吹熄意味着思维停止,亦即判断的停止,以此来表述一种修炼技术,即无判断(non-judging)。因此,涅槃就是无判断(non-judging)。

道家也是如此。《太乙金华宗旨》说:“心死神活。”这里的“心”指的是识神,这里的“神”指的是元神。古人说:心之官则思。心死,意味着思维的停止,亦即判断的停止。神活,意味着元神的激活。显而易见,道家修炼也是把无判断(non-judging)作为非常重要的手段。

近年以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大力推广下,气功出现了可喜的复兴态势。只是有些人对走火入魔现象心有余悸,不敢学练静功。实际上,走火入魔现象是练功者误解气功传统理论所造成的。气功传统理论容易产生误解,因为它在解释练功种种现象时,是现代人讲古代话,使用古老的哲学语言乃至宗教语言。意向流管理学破解了这个难题,实现现代人讲现代话,用心理学语言解释练功过程中的种种现象,起到直指人心的作用,从根本上铲除了走火入魔滋生的土壤,从而把气功接回中国本土心理学家园。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