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育儿焦虑?
时间:2011年12月07日|2997次浏览|5次赞

如何面对育儿焦虑?——《妈咪宝贝》2011年第九期

专家指导/魏湘(国家二级咨询师,北京颢润心理咨询中心)         

    不管你是中国妈妈还是中国爸爸,只要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生存,很难不患上一种很时髦的病:育儿焦虑症。这种病如果说是遗传,那是爸爸妈妈们所找到的最好听的一种说法,因为大家都知道,别说爷爷的爷爷,奶奶的奶奶,就是我们自己这一代,父母都没得过这个病,从来没有!

    半路出家的“育儿焦虑症”势头很凶,很快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大部分中国家长,没被殃及的,基本放弃了在中国受教育的机会,更有甚者,很决绝地放弃了在中国生活的权利。

    中国的绝大多数的父母们,就跟我一样,打算和“育儿焦虑症”进行到底吧?

    育儿焦虑自测:

 1.你会疯狂一般地看所有的育儿图书,生怕漏过一本就错过最接近真理的理论。

 2.你一次一次地和自己家的小朋友和别的小朋友比个头、比胖瘦、比学习、比听话。

 3.你总是幻想自己的孩子会发生被拐骗/生病/车祸等狗血情节。

 4.你最见不得孩子被人打、骂、看不起,乃至落单。

 

    BOX:为什么会有育儿焦虑? 

 如果我说都是计划生育的错,会不会有人用臭鸡蛋砸我?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一代父母,环境造就我们的体质就是易患“育儿焦虑”体质。你不焦虑?吃添加剂吃多了吧?就像高考,高考之前,每周有小考,期中有期中考,期末有期末考。经过大大小小的考试磨练,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上了考场,讲究点的,照着期中考来;不讲究的,照着小考也出不了大的差池。现在好了,二话不说,直接拉考场,你心慌不?你会不会反复设想如下情形:2B铅笔削一截断一截怎么办?会不会出现一阵大风把真考证吹跑的情况?轮到你的试卷中正好是空白的怎么办?

 焦虑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专家可不是这么说的。

 专家看法:焦虑从何而来?我们先从焦虑的定义说起,焦虑是指人们预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育儿焦虑体现出来更多的应该是父母本身对自己缺乏安全感,与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和未来的恐惧投射到抚育孩子身上,就成为焦虑。另外一方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加上爸爸妈妈六个家长就看着这一个宝贝,寄托了更多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孩子承载了一家人的未来,难怪家长会焦虑了。   

     BOX:育儿焦虑的优缺点?

  育儿焦虑也有优点?当然,只要是万物,都有双面性(不看书,我也知道这个道理)。我觉得育儿焦虑最大的优点是,你终于可以不像我们的父母那样漠视我们很多年啦!爱,爱意(当然,爱的焦虑是否会影响爱本身之后再讨论)!曾经知道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4年了每天晚上都会唠叨:明天我说什么啊?万一我没话可说怎么办?就这样焦虑了4年,以后还在持续焦虑中,但她的节目一直主持的很好。

   焦虑管用吗?不管用。那能不焦虑吗?不能。

   所以,本人认为焦虑和自身以及环境有关。

       专家看法:焦虑是否有利真得要看它的强度有多大,及对人的影响有多大,适度的焦虑有利于人的自我发展,这个尺度怎么来看呢?那就看每个人的感觉了,当你感觉这种情绪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让你的心情经常处于这种莫名的担忧、恐惧状态时,就应该提起重视了。每个人是否都容易焦虑呢?这不一定,一般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焦虑,另外就是与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相关,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追求完美的个性特征就会让人经常陷入焦虑之中。

 

      焦虑育儿微电

      主人公:十一(全家唯一不焦虑的,不过是小朋友,不算数)

      焦虑人物: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各色人等。

 

 

     (心酸状)为什么?我家十一那么胆小?  

       妈妈我一直认为我是最不焦虑的妈妈。看了太多太多的育儿书,总之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小树,不用教给他如何成长,给他制造适合的环境就可以。所以,当朋友的小孩2岁就认识100多个字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羡慕,迟早,我的十一也会认识那些字。我最担心的是性格,不是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嘛,我可以接受孩子内向,但我不能接受孩子懦弱啊!十一的方方面面就是这么表现的,一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在外面玩沙子,他玩的高兴就不管玩具了,正好一个女孩过来拿他的玩具玩。我成心挑事,就提醒他“你的玩具,被人拿走了”。他过去就和女孩抢,女孩不给,还用脚踢他,十一虽然手没放开,但眼睛里已经全是眼泪了。多亏女孩的妈妈过来解了围。如果三岁看大,那青年十一岂不是也是任人踩踏? 

  专家意见:小宝贝就是这样开始被妈妈的焦虑所感染的,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对自己的和别人东西界限还并没有建立起来,妈妈把自己对生活的焦虑完整地投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凭空陷入到妈妈的担忧之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句老话让家长更为担忧孩子的未来,父母已经基本定型,于是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想提示父母的一句是:孩子都是在变化的,你们现在所给予他的爱,给他的支持,就是他今后自信的来源               

  主要焦虑人:爷爷、奶奶

     (恨铁不成钢状)为什么?十一不是全班第一高?

       爷爷的焦虑是我最不能理解的。当初两岁半上幼儿园的时候,十一是全班个头最高的。一年过去了,十一依然是班里第一高的,可爷爷还是不止一次地说,十一啊,赶紧长啊,小女孩都快追上你;两年过去了,果然应了爷爷的预言,小女孩都追上十一了,十一成了全班第四高的,爷爷都受不了了,怎么不长个儿了?事实上,从我的角度来说,十一在同龄人中,绝对算是高个。

    (心疼状)为什么?十一那么瘦?

        奶奶的焦虑与爷爷的焦虑异曲同工,不过是可以理解的。老人都觉得小孩子胖嘟嘟的可爱,虽然电视一个劲儿地宣扬目前北京的儿童已经有20%属于肥胖儿童,但“胖一点儿不碍事”。妈妈倒是窃喜,没成为那20%的肥胖儿童,是多么的幸运啊!因为十一爸爸就是20%中的一个。每次吃饭的时候(多亏次数不是很多),奶奶会强行给十一规定任务,比如,饺子,必须吃15个,如果吃了12个,虽然没顺利完成任务,、但相差不多,也就勉强接受了。如果只吃了5个,奶奶一晚上都不会开心,一晚上都会追着十一,直到十一回家……

    专家意见:个子,是孩子最开始被比较的特点之一,在孩子没上学之前,父母会经常拿孩子的身高、长相、胖瘦等一切他们能看到的特点作为对比的标尺,也是炫耀的的资本,但真不要忽略的是比的是孩子的身高,满足的是自己的欲望,伤害的却是孩子幼小的自信心。从这个小例子中我们也能感觉到十一的爷爷是一个很愿意竞争,具有强烈上进心的老人,只是当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时,孩子无辜得背上了成长的压力,就真的有点累了。

  孩子吃饭,奶奶比孩子还着急,隔辈儿亲确实有其中的意义。奶奶为什么这么着急呢,投射出老一辈人对自己年轻时物质匮乏的担忧,老一辈人都经历过困难时期,对粮食和食物对生命的重要性体会更深,所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孙子吃得少,就会将自己曾经对食物的焦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担忧孩子吃饭的数量和质量。       主要焦虑人:爸爸

(咆哮状)“为什么?十一认识的字那么少?英语口语那么差?算个2加3还得扳手指头?输在起跑线上,将来到了社会怎么办?”

  爸爸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主要的焦虑也是来自于社会性的问题。比如十一目前仍然不认识几个字,英语学的也不是很好。爸爸就很焦虑:怎么办?报班啊!大家不是都报班吗?你看人家末末,从几个月开始就上亲子班,现在都会用英文对话了,还能自己看书, 一看将来就是个好学生,最混不好,像他爸爸那样,也是一个IT精英,十一呢?照现在这个样子,只能和我一样做广告了…… 

  专家意见:这个爸爸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呀,于是爸爸将对自己的不满意投射给了十一。事情看上去很简单,但估计十一在家里会经常被爸爸管理,而小小的十一对爸爸可能也会有很多情绪。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很多,父母经常因为自己发展不如意,或者自己幼时的梦想没有实现,就将所有的希望赋予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一定要超越自己,帮助自己实现未实现的理想。 看上去父母的想法也没错呀,但是孩子就成了代替父母实现愿望的履行者,而不是真实的自己。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在遵从父母的愿望工作和生活,看上去按部就班,却缺少了追求自己生命价值的乐趣。孩子只是父母血脉的延续,并不妨碍他是具有创造一切可能的生命个体。所以如果父母爱他,就请尊重他,给他学习的自由和玩耍的快乐。

 那我们该怎么做?

  1.首先我们要分清楚焦虑是自己的还是孩子的,如何区分呢?父母可以静下来思考一下,是自己担忧的困惑还是孩子目前真正遇到的问题。如果是孩子目前遇到的问题,那就应该就事论事地帮助孩子一起面对。

   2.如果是父母自己的焦虑,那可以考虑一下自己为什么对这件事情如此在乎?是不是自己的情结在干扰呢?例如:对未来的担忧,对婚姻的不满等等,这时需要协调的是自己和周围的关系,而不是把自己的焦虑传达给孩子。

   3.父母的焦虑很多时候是因为并不了解孩子,孩子这样一个生命带着我们父母重新领略一下世间风景,我们为什么不能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呢?在孩子面前试着弯下腰,和他一起游戏,理解了孩子,才能信任孩子的能力。

   4.父母除了家长这个角色外,还有你自己本身的很多社会角色,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起来,努力实现一下自己从小的夙愿,既发展了爱好,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勤奋好学的榜样,何乐而不为?

   孩子,有他未来的生活,如果你想让他过得更幸福,就先让自己幸福起来吧。

标签: class  焦虑  border  center  color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