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春末的五月
时间:2016年05月03日|2166次浏览|1次赞

 ——关于徐州课程不太自由的联想

                 徐业胜

春将了未了,夏欲来未来,这是五月的徐州,满城的树木绿得有些晃眼,阳光时浓时淡,暖风时急时徐,空气里有着青春涌动的味道,整个城市仿佛十八九岁的孩子,似乎有着些许疑惑,些许羞怯,却掩不住满满的要去绽放的荷尔蒙,既要热烈,又透着几分清新,既要放肆,又有着几分青涩。在这样的季节里相遇精神分析,注定要留下一些反复的回味,和一些时不时滑出脑海的联想。

两天的课程,感觉到每一张脸都是鲜活的,或蹙眉,或沉思,或疑惑,或讶异,或释然,无意识仿佛在卢梭老师响亮浑厚的声调和姜余女士沉静温柔的嗓音里交错,情绪仿佛在清新悦耳的法语和熟悉的普通话里回荡,不知不觉中,似乎完成了某种传递。听得懂吗,未必全听得懂,不明白吗,未必都不明白,有那么一种感觉,似乎完成了一种相遇,是的,在五月的初夏相遇,带着点不明不白的味道,带着点欲说还休的味道。这是什么样的味道呢,严和来老师说了,这不是要你相信什么,这是要思考激起思考。严老师的演讲仿佛如徐州的小吃,份量是足的,味道是足的,吃了直呼过瘾,吃了,惦记着下次还要再来。这里有一种鲜活,一个鲜活的客体,必将滋养我们的鲜活,仿佛勾起了心底的一丝波动,仿佛唤起了内在一种力量,待去捕捉,却似乎又了无痕迹,通过语言,超越了语言,有一种穿透,是的,我们学得不仅是知识,我们更需要穿透内心的体验,这莫不是无意识的相遇?

第一天上午讲得是解释,解释是言说,而解释如何激起言说之外的体验,如何激起无意识的回应,这似乎又超越了解释,只有深深的相遇,才会有这样的效果吧。第二天谈得是温尼科特的理论,真假自体,过渡性的客体,游戏与现实,也许,课程也是我们的游戏,既不在我们内心,也不在外面的现实,我们通过打开自己,允许自己,感受自己,去与我们真实的自己连接。这也许就是精神分析,最终,我们要得是一场与自己的相遇,遇见遗忘那些经验,遇见那些未知的自己,最终,我们才得以与他人相遇。

卢梭老师无疑是博学的,也是深刻的,有着对人性的深入的洞察,而相对于这些,更让人喜欢的是他的真诚,是他某个时刻孩子般的单纯,是他某个时刻打不开糖块的无奈,他允许自己是真实的,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由欢腾的孩子,在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怀里,既能贸贸然的折腾,又能甜蜜蜜的酣睡,不必辛苦的武装着自己,或顺从、或敌视、或控制、或抓狂的应付着这个仿佛无常的世界。

愿我们在这样的五月,在与精神分析的相遇里,遇见自由欢腾的自己,遇见他人。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