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咨询 > 防御机制
昆明医学院 缪绍疆

 

  投射(Projection)1、属精神分析防御机制之一,指个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藉以减轻内心焦虑,又称否认投射(disowning projection);2、童稚期的一种想法,儿童认为成人对事物的感觉和他们自己是一样的,又称同化投射(assimilative projection);3、在某种环境下(如投射测验中),个体按自己的心情、动机或欲望去觉知情境。

  投射可分为精神病性的和非精神病性的。前者是关于外部现实的显著幻想,常有被迫害意义,如“别人想伤害我,因此我得保护我自己”,对于使用者来说这种机制能改变现实状况,使用者的欲望并未得到满足,他的不愉快感觉由于将责任推诿于他人,从而得到减轻。后者指一个人将自己不承认的感情推诿给他人,如“不是我不好,是他对我有成见”,它包括由于某种怀疑而拒绝亲近别人以及对外界的危险发生显著过度的警觉性。对使用者来说,它最常能改变的是那些由于人际亲密关系受到威胁或由于体验到这种威胁而引起的烦恼。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自我功能,它使可能发生的冲突用妥协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旦这种机制与自我机能中的主要限制作相关而使内部决定作用减少,自我边界发生僵化时,它就属病理性的。在这个时候,他的外部现实知觉被严重歪曲,自我已没有能力去正确检验现实。在孩子身上,他们确信自己的投射是真实的,并期望外界也按他的愿望去做。

  投射的目的是减少内在焦虑,当把那些令自己讨厌的或不能接受的想法,推诿给他人时有以下好处:
  1、用否认方式逃避那些卑劣的或不能接受的(我没有这种讨厌的下流思想)。
  2、进攻是最好的防御,通过投射给他人,我获得了对不能接受的东西加以攻击的机会,因而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从而有安全感(都怪你,事情这么糟)。
  3、可以用强调别人和我一样或比我更坏的方式来得到满足(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4、我可以以批评或阻止别人去做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来进行欺人或自欺(看,我是反对这些观点的,我不能允许这些东西以如此不道德的形式继续存在)。

  投射的方向向内时被称为内投射或投入作用 (introjection),即父母的态度与价值观念被子女采纳吸收并内化而形成其超我的历程。二战后,projection 与introjection在早期精神生活中的意义得到充分认识,Klein认为二者的机制左右着婴儿的成长,从降生伊始,自我便按照母亲乳房的原型将对象内投为好的与坏的,凡是有助于接近乳房的都是好对象,凡是有碍于接近的都是坏对象。后者并不仅是阻碍了愿望,也是自我攻击性向外的表达。克莱茵藉由内射主要好客体,即母亲的乳房,来解释自我的形成。婴儿把乳房与那些乳汁都摄取进去了。好乳房成了自我发展的重要焦点。(自我她认为在出生时即已存在。)母亲这些好的方面(她的慈爱、喂食与照料)填满了婴儿的内在世界並成了自我所认同的种种特质。这些内射的客体成了进一步心理发展的组织者,同时不断地被其它客体所修正。

  费尔邦则认为不需要去内化好乳房,只需要去内化坏乳房。他的推理是内射过程是一种带防卫性的,而只有威胁性的坏客体需要加以防卫,好客体是不需要的,它可被允许继续留在外在现实里。但克莱茵相信好的、内化的乳房,作为生命的资源,对于一种理想化客体的内在保存是必要的。这对于超我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投射的同时因此也可能有认同的出现(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当一部分自我被投射向外时,外界客体便在心理上为投射所控制与同化。Klein认为投射认同可以有多重目标,它可以指向坏对象以图控制危险之源;也可以投射自我的恶劣部分以便摆脱,或用之来打击和摧毁外界某个对象;还可以投射自我的优秀部分,以避免与母亲的分离,从而形成一种粘连,或是用来保护它们免受内部恶劣之物的侵染,或是用来改善外部的对象。

  一旦婴儿为了自我保护,把死亡本能及力比多或生命本能投向到外部客体上,即是那令人挫折或满足的乳房上。即产生了有时投射有时内射,自我与客体的混合物于是被造出,亦即发展中自我的核心。如果婴儿把可能导致破坏性的感受予以分裂,把一部分保留而把另一部分向外投射出去,那保留的好部分,即好的感受的片段,则和那理想的好客体,即乳房能建立起满意的关系。但婴儿一旦真正认识到客体是外在于他时,他就必须学会克服对客体有全能式控制的错觉,学会用实际的感知来体验世界,而非使用过多的投射或者内射。当全能的想像受到真实世界怀疑的时候,或是客体不能受全能的想像支配时,他便有攻击的意图,这被认为是死亡本能在作用著。

  投射有时会被认为是婴儿的防御机制,藉著投射至某些适当的客体来处理痛苦,因此它可能会意识到,而且也实际上是被引导至和被投射的客体取得协同。治疗者在治疗边缘性人格病人所明显出现的难令人能以承受的无力感,敌意,或有时候出现的不适当的防卫,都可以用这样的投射认同来理解他們潜意识中体现和扮演了病患的内在世界。(Kernberg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