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咨询 > 克莱因
摘自《克莱恩全集》

 
1882年 三月三十日出生维也纳。
1886年 4岁 二姐席多妮(sidonie)因肺结核病逝。
1897年 15岁 长兄伊马努尔(Emanuel)进入医学院。
1900年 18岁 父亲莫里士·莱齐斯因肺炎病逝。伊马努尔转学成为艺术系学生。
1901年 19岁 与亚瑟·克莱恩(Arthur Klein)订婚。
1902年 20岁 伊马努尔病逝于热那瓦(Genoa)
1903年 21岁 与亚瑟结婚。
1904年 22岁 长女梅莉塔出生。
1907年 25岁 长男汉斯(Hans)出生。
1909年 27岁 因过度沮丧而住进瑞士一所疗养院数月之久。
1910年 28岁 与丈夫及三个孩子移居布达佩斯。
1914年 32岁 次子艾力希(Erich)出生。母亲莉布莎(Libussa)去世。首次阅读弗洛伊德作品《论梦》。开始接受费伦齐分析。亚瑟受征召,加入奥匈帝国军队。
1918年 36岁 于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精神分析年会(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Congress),首次与弗洛伊德会面。
1919年 37岁 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精神分析学会(Budapest Society)宣布第一篇论文《一名儿童的发展 Der Familienr-oman in statu nascendi》,并被遴选为布达佩斯精神分析学会会员。
1920年 38岁 在海牙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精神分析年会中,首次与胡贺慕斯及亚伯拉罕会面。
1921年 39岁 与次子艾力克迁居柏林并开始在柏林执业。出版《The Development of a Child》
1922年 40岁 成为柏林精神分析学会(Berlin Psychoanalytic Society)会员。出版《Inhibitions and Difficulties at Puberty》。
1923年 41岁 出版《The role of the School in the Libidin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Early Analysis》
1924年 42岁 接受亚伯拉罕分析。在萨尔茨堡(Salzburg)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精神分析年会中,发表论文。与丈夫亚瑟分居,于九月与艾莉丝·史崔齐(Alix Strachey)会面。
1925年 43岁 詹姆斯·史崔齐于英国精神分析学会朗读克莱恩作品的照耀。受琼斯之邀,七月前往伦敦进行三周的讲座。起分析随着亚伯拉罕的逝世而告终。出版《A Contribution to the Psychogenesis if Tics》
1926年 44岁 约莫在此年离婚。九月克莱恩迁居伦敦。九月二十七日次子迁居伦敦。出版《The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of Early Analysis》
1927年 45岁 十月二日被遴选为英国精神分析学会正式会员。出版《Symposium on child-analysis》、《Criminal tendencies in normal children》
1928年 46岁 长女梅莉塔抵达伦敦。出版《Early Stages of the Oedipus Conflict》
1929年 47岁 出版《Personification in the play of children》、《Infantile Anxiety Situations Reflected in a work of art and in the creative Impulse》
1930年 48岁 出版《the importance of symbol-for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go》、《the psychotherapy of the psychoses》
1931年 49岁 开始分析第一位受训分析师史考特(W. Clifford, M.Scott)。出版《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roy of Intellectual Inhibiton》
1932年 50岁 出版《儿童精神分析》
1933年 51岁 五月二十二日费伦齐逝世,梅利塔被遴选为英国精神分析学会正式会员。出版《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onscience in the Child》
1934年 52岁 四月长子汉斯因山难去世。出版《On Criminality》
1935年 53岁 伦敦-维也纳交换讲座展开。出版《A Contribution to the Psychogenesis of Manic-Depressive States》
1936年 54岁 出版《Weaning》
1937年 55岁 出版与黎伟业合著的《Love, Guilt and Reparation》
1938年 56岁 六月六日弗洛伊德抵达伦敦
1939年 57岁 九月三日大战爆发。与苏珊·艾萨克斯一同迁居剑桥。九月二十三日弗洛伊德辞世。
1940年 58岁 于七月定居皮特洛克里(Pitlochry)。出版《Mourning and its Relation to Manic-Depressive States》。
1941年 59岁 开始分析十岁的案例『理查』Richard。于九月返回伦敦。
1942-44年 60-62岁 世纪论战展开。
1945年 63岁 出版《The Oedipus Complex in the Light of Early Anxieties》
1946年 64岁 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形成A训练课程和B训练课程。出版《Notes on Some Schizoid Mechanisms》
1948年 66岁 出版《On the theory of Anxiety and Guilt》。
1950 68岁 出版《On the criteria for the Termination of a Psycho-analysis》
1952 70岁 国际精神分析期刊庆祝克莱恩七十大寿出版专刊。出版《The Origins of Transference》、《The Mutual Influ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go and Id》、《some theoretical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emotional life of the infant》、《On Observing the Behaviour of Yong Infants》
1955年 73岁 梅兰妮·克莱恩基金会于二月一日成立。出版《the psycho-analytic play technique:Its History and Significance》、《On Identification》
1957年 75岁 出版《Envy and Gratitude》
1958年 76岁 出版《O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Functioning》
1959年 77岁 出版《Our Adult World and its Roots in Infancy》
1960年 78岁 九月二十二日于伦敦逝世。出版《A Note on Depressice in the Schizophrenic》、《On Mental Health》
1961年 - 出版《Narrative of a Child Analysis》
1963年 - 出版《Some Reflections on the Oresteia》、《On the Sense of Lonel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