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咨询 > 

心与心的相逢 ~ 谈「谘商」


我想要爱你,而不抓住你
感激你,而不评断你
参与你,而不侵犯你
邀请你,而不要求你
离开你,而不觉歉疚
批评你,而不责备你
并且,帮助你,而不侮辱你
如果,我也能从你那边得到相同的
那么,我们就会真诚的相会
且,丰润了我们彼此。

~ Virginia Satir

  从事谘商工作,有好几年的时间了,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已经从以前念书时的:「啊!你是念心理系的,那你一定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罗?……」,变成了:「谘商到底是什么呀?人家来找你都谈些什么呢?」。对啊!听到「谘商」,这样一个有点熟又不太熟的名词,相信大家对它一定有很多的好奇与疑惑。有心事的时候、心情低落的时候,也许也会想著要不要找人谘商?会有效吗?又觉得有点怕怕的,不知道真的找人谘商会发生什么事? 其实,谘商既不是魔术,也一点都不神秘,看看下面的问答,可以厘清你对谘商辅导的困惑。下次心情不好时,也更知道要不要找人谘商了! 

一. 什么是谘商?
  简单地说,心理谘商是运用心理学、辅导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协助当事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在谘商的过程中,谘商师会让你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觉察,一方面厘清自己真实的感觉和想法,另一方面也发掘自己的盲点和内在、外在的资源,学习著更有效地去因应压力、解决问题。

  但谘商师既不是魔术师,手中也没有仙女棒,所以不会替你解决问题,也无法将你的困扰变走;但是,透过诉说和一起讨论的过程,你可以一步步将自己的问题厘清,也更有勇气和法宝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变动喔!

二. 谘商要谈些什么啊?
  好像大家都常有这样的疑问,去找谘商师,要谈些什么呢?其实,当然是谈自己的事、谈想谈的事罗!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事、困扰的事、有意义的事。以大学生来说,生涯规划、感情困扰、人际关系……等,是这个阶段学习的重点,也是生活中常面临的困扰,所以是许多学生来谈的主题。但是除此之外,情绪低潮、和父母亲的关系、追寻人生意义……等,也是许多学生在努力思索,而来谘商中心找老师谈的原因。除了这些常见的主题之外,其他如:学业成绩不理想、生活缺乏目标或规划、亲人或好友过世……等情形,或是在人生中其他阶段所面临的调适和挫折,谘商师都可以陪你一起走一段路,和你一起探索问题症结和改善之道喔!

三.谘商和聊天有什么不同?
  同样是两个人在一起谈话,谘商和聊天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聊天可以天南地北的聊,没有固定的主题,也可能没有时间限制,其目的在於保持联系,增进感情;而且聊天的双方常会彼此分享感受、想法。而谘商则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且具保密性的谈话。在谘商的过程中,焦点会放在当事人身上,较深入地探索某个主题,谘商师的角色是协助当事人厘清自己的问题,或就对当事人有帮助的部分,分享自己的经验;其目的在於协助当事人增加对自己的了解,并学习问题解决的技巧。这些内容、焦点、深度、性质、目的的差异,都使得谘商和聊天有所不同。

四. 是不是有问题的人才需要谘商?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端视句子中的「有问题」一词,指的是什么。如果「有问题的人」,指的是「带著某个疑惑、困扰、或想谈的主题前来的人」,那么答案是「是的」。因为一个来谈的人如果没有任何想谈的主题,也不预备去探索自己,那他和谘商师的谈话就很可能是「聊天」,而不是「谘商」。但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有问题的人」指的是「有病的人」、「奇怪的人」、「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没把自己照顾好的人」……等负面的意思的话,那这句话的答案就是否定的。并不一定要遇到困扰或过得不快乐,才可以、或才会寻求谘商;相反地,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需要去寻求谘商,那是一种照顾自己、整理自己的方式。心理谘商其实是一种资源,除了「协助自己解决困扰」之外,积极来说,它可以让当事人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并有所成长,这两者其实都是谘商的目的。

五. 什么时候我需要寻求谘商?
  对许多人来说,跟一个从未谋面,或仅有数面之缘的人吐露心事,是颇为忐忑而尴尬的,尤其对向来讲究「家丑不外扬」和「面子」的中国人而言,更是蛮难为情的事。在这样的文化下,大多数的人面临心事和困扰时,比较习惯向身边的好友诉说,寻求帮助。一来具有立即性和方便性,不会不好意思;二来觉得朋友间年龄角色相近,比较能了解自己的状况。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也无可厚非,但什么时候你会需要寻求谘商呢?

当身边亲朋好友的协助,无法有效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时。如果心情还是很糟,状况依然混乱,这时候,找谘商师谈会是一个转换观点、厘清自己的新契机。
想找生活圈以外的人谈谈心事,比较不会有顾虑,也免得日後见面尴尬,或有被八卦的危险时。
想要得到专业的资源和协助时。
想找个人听自己说说心事、发泄情绪时。
想要更了解自己、不断成长时。
任何想要过得更好的时候。这些时候,你都可以,也有需要找专业的谘商师谈谈喔!
六 6. 谘商真的有效吗?真能解决问题吗?
  基本上,「有效」二字就颇有讨论的空间,什么样的成果才叫有效呢?也许不一定要「完全改善」或「脱胎换骨」,才可以称得上有效;「状况有所改善」或「逐渐恢复」,也可以称之为有效。谘商能否对当事人产生帮助、让状况有所改善,及需要的时间长短,牵涉到的因素很多,包括:困扰事件的性质、当事人成长或改变的意愿、对谘商的投入程度、谘商师的风格或取向、当事人的风格、个性……等等。所以,这个问题也许没有绝对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事人对谘商投入的越多,自我成长的意愿、动机越强,则可以在其中获得的自我了解与成长也是越丰富的。有时候,外界环境或许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心境想法变了,感受也就不同。所以,谘商的成效并不完全在於外界状况的改善程度,而是在於当事人自身的觉察与成长,是否更能因应压力、忍受挫折等等。
七.谘商师每天听人倒垃圾、吐苦水,会不会觉得负担沈重,心情郁闷啊?
  这个问题,大概是所有谘商师都常被问到的吧!关於这部份,其实每个谘商师都有一套自己对人、对人生的看法,在这些人生观之下,因著当事人分享的故事和体验,而交织出不同的感受。有些谘商师反而会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生命总有悲苦的一面,相形之下,自己的困扰只是小巫见大巫,而且每个困顿总有改善的可能性。有些谘商师从不觉得那是「垃圾」,因为生命里的种种体验和感受,即使是负向的,也显得独特而宝贵。每个谘商师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因应压力的方法,如果会因此而觉得心情郁卒或快乐不起来,那也许是有一些个人的状况有待探索。谘商师其实会不断思索自己担任谘商师的感受与动机、是否适合,也会在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协助。

八.谘商师会不会有自己的困扰?如果他们自己遇到困扰的话,会怎么办?还能帮助别人吗?
  从事谘商工作,是运用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自助也助人,但那并不代表能使我们豁免於生命中的挫折和苦难。谘商师也是人,当然会有七情六欲和生活中的大小困扰,就像医生也会生病感冒一样。不过受过心理谘商专业训练的谘商师,自我觉察程度会比一般人来得高,能敏感於自己的困扰和状况,在必要时寻求资源或协助,并且不让自己的状况影响到所协助的当事人。谘商师常常会运用理论和实务经验中学习到的方法、技术来协助自己改善状况,或者也会向其他的谘商师寻求协助。此外,完善的督导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督导经验不但能协助谘商师自我和专业上的成长,也能避免谘商中的当事人受到伤害。

九. 如果我想要找人谘商,该怎么办?
  如果你有上述的疑问,那么,恭喜你,你既不奇怪也不孤单,你已经踏出了最需要勇气的第一步!寻求谘商并不表示你能力不够、比别人差,或是不会照顾自己,相反地,那表示你比别人更有勇气、更懂得照顾自己。在清大校园内,欢迎你前来谘商中心(地点:医辅大楼2F,电话:4725。);在校外,则可以寻找社区谘商机构,如:各地的张老师、生命线,或其他的心理成长工作室、基金会等(但校外机构的谘商服务多需收费)。目前台湾的谘商师或心理师尚未通过执照认证制度,因此在寻求协助或参与相关成长团体时,可以多注意其内容或品质,以保障自己的权益。或者向所在地学校的谘商辅导中心询问,请其推荐具专业品质的社区谘商机构,也是不错的方法。

  谘商,是「心」与「心」的相逢,除了真诚付出的关怀之外,还需要扎实的专业训练做为基础。为了有效地用「谈话」来帮助他人,谘商师或心理师必须对人的性格发展、认知历程、行为学习……等有完整的了解,才能协助当事人厘清问题,有所成长。也许,你对谘商辅导仍感到好奇与疑惑,那么,欢迎你来谘商中心聊聊逛逛,或者,下面这些书籍也能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