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者 > 张宜宏
 
张宜宏
发表于2000年11月《现代健康报》
 
  前不久,一位老人来找我咨询。一年多来,他曾在多家大医院、综合医院治疗自己的心悸、头昏等不适,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虽然用了很多药,但病情却一直不见改善。
  
  老人面露忧色,他不知道自己的病究竟是心理问题还是真的出现了很严重的躯体疾患。同他仔细一交谈,很快便明白那些不适(心悸、头昏、胸闷等)多在精神紧张时出现,且在自己想到那些问题时症状便不期而至。有时,哪怕是极轻微的不舒服如头昏等也会令其高度紧张,进而使症状一步步加重,加重的症状又使得老人更加焦虑不安和低沉忧郁,出现恶性循环。近段时间来,老人又出现血压升高,同样也在情绪紧张时明显。在咨询中,待老人情绪渐平静下来后,我给他量了血压,数值完全在正常范围。显然,若无强烈情绪变化,老人不会有身体上不舒服的感觉。
  
  他的这一问题为老年期忧郁的一些典型表现,需要系统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可惜的是他一直在其他科就诊,延误了一年多的治疗时间。
  
  我们注意到,相当多的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昏、胃肠不适、食欲下降等。某些病人,尤其是更年期和老年患者,躯体不适症状与主诉繁多。有时,病人的抑郁情绪完全被主观躯体不适症状掩盖,他们长期在综合医院各科就诊,虽未发现异常,也极易造成误诊。一些资料表明这一情况在我国尤为常见。有很多病人以躯体症状表达苦闷等不愉快的心情,或许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化准则(如“男儿有泪不轻弹”等)使中国人将情绪表露看成不体面的事,他们非难任何提示为精神疾患的行为,认为只有躯体的不适才会被人接受和重视,以此表达自己的心身问题。
  
  我向老人简单地讲述了上面的有关内容,并告诉他只要及时治疗,他的病完全可以恢复并同常人一样地生活,大可不必担忧身体健康。老人听后如释重负,遗憾自己没有早点看心理医生。
  
  这一例子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亲人或好友也有类似情况,不妨提醒他(她)看一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