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者 
 
唐天宸
 
 
 
   在今天这个无神的时代再来思考人性的问题真是带有滑稽的无奈。神的消失带来的信仰的巨大真空使我们产生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仅存下来的人类就开始苦苦思索我们存在的价值。于是就出现了今天这种价值观的多元化,人文心理学也开始粉墨登场。

  我为什么要活着呢?对生命的尊重吗?难道,为了尊重它,我就有了活着的理由吗?带着这样的痛苦,我走进了心理学的天空。我所希望的,是希望心理学对我而言是让我知道为什么活着的学科,我希望在这个圈子里我会找到我要找的东西。

真实和本质(大前提)

  从世界的本体看,世界是物质和精神二元的;但从主观者的认识讨论,世界是一元的,因为感官和认识是认识的主体。因此,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觉故我在。但他们说,你这个觉是否是真实的?是否是客观的?
  那么,什么是真实呢?
  真实这一概念没有本质的依托,根本就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真实,根本就没有绝对的本质,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可以另人信服的证据以证实其存在。正是这种理性的推演消灭了上帝。
  那么,有本原吗?
  如果有,那就是“空”。。没有本原,本原是一个零概念,或者说,它是一个大家所希望的东西,但并不等于真存在。

  道德和伦理

  什么是道德?
  道德,一定时期存在的带有历史局限性的维系社会稳定的纽带。但是,因为没有本原,因此人类的道德是可以随着时代或环境变化的。也正因为此,道德也只能是在社会的层面上有效,是相对的,它的约束力也只是在社会的层面上存在,但对一个具体而单独的个人本身来说没有意义,因此,我们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依据去必须遵守那些道德,我们可以不需要道德。
  伦理又是什么?
  本质上应该是基于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比如对父母的孝顺,对子女的培育、不可乱伦等,但有时就会变成束缚。这时契约就被人为的扭曲成了圣经一般的东西。

  生命有两大本能:保存自己和延续种族,当然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解的话,这只是生本能。就人类社会来说,人类在产生初期其个人力量太小,必须团结起来才能保护个人的生存并延续种族,于是就慢慢的形成了一些契约关系,这就形成了道德和伦理。

  正是基于为了摆脱道德和伦理的束缚,获取更多的自由,于是,就有了三毛。三毛放弃了那些(当然也不是完全放弃),走的极端了一些,追求纯粹的个人自由。而这么多人对三毛的钦仰,恐怕也部分源于其对自由的勇敢追求吧。

    别人告诉我说,真心待人就是德,孝敬父母也是德。我承认。但是,这种建立在血缘以及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基础上的道德和伦理真的就那么绝对正确吗?我不这样认为,只是个约定而已。

  我已经说过,相对的道德在一定的环境并不是没有约束力的,相对的道德也具有相对约束力,但仅仅这些相对的道德就足以消灭违背其法规的个人的存在。如果个体冒冒失失地破坏了约定,那么,个体就会得到社会强加于之的报复,甚至被消灭。但是,如果我个人被迫要在道德伦理和个人自由之间做以选择的话,我仍然选择自由。

  人性的善恶


  bible:人本来是尘土。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对待生活的态度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极端:
  一是对沉重生活的勇敢承担,包括对恶的承担,不想放弃对生命本身的爱。这是我主基督的伟大的承担精神。只有在这种承担中才会得到真正的爱。
  另一个则是放弃承担,宣布上帝已经死亡,这个世界没有真理和正义,那些伦理道德什么的只是个游戏规则而已,如果想通了这一切,那么就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这就是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也就是精神的疯狂,亦即撒旦精神。
  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在这两个极端所形成的直线的某一点上。自私的精神和恶已经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这是我们的本能决定的(当然我没有一定要鼓励大家去按照基督精神去牍我们的原罪,哈哈!)

  无数的人希望世间万物都是有原因而存在的,而且这个原因是善的,宗教也说:上帝是完美的,这就是善。可惜,这证明不了什么。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才是真正的人性。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他的身上既存在着善,也存在着恶。
  而善和恶都没有其本原的依托。人本来是尘土(这当然是比喻),因此一开始没有善恶。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种东西,也就是糊弄糊弄别人而已,根本就不能被证明。个体在刚出生时,他根本就是空,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保存自己。后来其所建立起来的善恶概念也只是后天的社会所强加给他的而已,包括现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都具有特定的历史局限性。

  信仰、生命的意义和有意义的生命

  人类需要一个信靠物以免心灵的漂浮,人类也许是唯一为意义而活着的动物。(引用)
  如果一个人还在思索着意义的问题, 这不仅标明他还无法确定何种意义模式是适合他的,也标明他仍然在思索着如何获取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我以前写过的一篇贴就说过,生命的意义是否在本质上存在,我无法确定。今天的我已经认识到生命本身没有终极意义。但是,我认为即使这样,我们仍可以使自己得到有意义的生命。这里我接受存在主义的说法,人类的目的没有真实的意义,世界本身是荒谬的,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或者世界的终极真理更是荒谬的。没有生命的意义,只有无尽的处处可见的根本上无法解释的复杂结构。我们的产生只是偶然的结果,我们的存在也只是给这个世界增加了偶然而已。
  宗教的存在也是在希望给我们一个存在的意义,一个活着的理由。宗教所希望确立的是有一种超越我们人类层面的可以但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力量存在着,万事万物是可以解释的——如果我们的智力能够理解其本质的话——这种力量是有目的可言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完美无缺的价值。对于许多人而言,这种生命的意义需要得到“公证”,他们希望最好能够有一个人掌握了终极真理,自己直接去相信,省得麻烦去思考去选择,而且最好所有的人都相信这个真理的掌握者,在他们看来,人类需要一个大同世界,在这个大同世界里,所有人无可置疑地相信某种共同的东西。至于是否存在这样的超越婆遍生命目的的先验的目的存在,我只说它不是我能够了解到的,而且永远无法得到证明,因此最终对于我无效。这是个“我信”的问题,很遗憾,我,不信。(顺便说一句:前几天一个信仰基督的朋友告诉我说他的一个搞法律的朋友理解了上帝。他大致是这么说的,有些东西是不言自明的,比如作为法律基石的“人生下来是平等的”这个公理,因此,上帝的存在也是不言自明的。很遗憾,我不接受。)

  生命的意义既然不存在,那么难道要我们象动物一般依靠本能活着吗???
  不。即使不存在生命的意义,我们也许还可以认识到在我们的环境下,我们能够得到一种有意义的生命。意义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不需要别人或者说是什么客观明确的标准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意义,我们也不需要别人或者是什么标准来决定我们应该如何去创造意义。意义,只对个人有意义。它和人性善恶无关,它和道德伦理无关。当一个人建立了适合他个人的意义,他就获得了信仰。


耶稣还是撒旦???



  下面谈谈如何获取属于自己的个人意义。
  既然道德伦理、人性善恶都没有真实和本质意义,那么。我如何得到属于我个人的意义呢?
  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


  没有了善恶和道德伦理的心理束缚真是海阔天空,供我们选择的空间实在太大了。一句话:只要我喜欢,我就可以去做。在无神的世界里,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本性,不欺骗自己,我可以为所欲为。
  尼采说过,让我心中的野兽带领我前进吧!我继续推导: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成为恶的化身而没有任何内疚不安(我记得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人物,心理学中称为反社会人格)。我可以用虚伪的爱心去欺骗,使别人以为得到了爱心和关怀,而我从中得到实在的好处。做野兽的生活,心中没有对错之分,真的很舒服。坑蒙拐骗,吃喝嫖赌,只要我不把自己当人看,我还有什么顾忌???来吧!让我们在酒神的迷狂中畅饮,让我们痛饮生命的美酒吧!!!
  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样做已经不是人了。那么,人本人本,以人为本。但是,什么是人?怎样做才是“为本”?人本来是尘土,一开始没有善恶,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定向善。今日的世界已经不需要基督,如果基督二次降临这个世界,他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扼杀的。自私的精神已经笼罩了我们每一个人。
  但是,前面我已经说过,冒冒失失地去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规范和心照不宣的契约(当然也不是完全固定),违背者很有可能遭到报复,因为你违背了游戏规则。所以,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人虽然并不是绝对的不准许,但是却要很小心的执行自己的原则,要不给社会的契约留下可以抓住的尾巴,做恶魔,也要有自己的技巧。
  同时,这种生活方式还有一个糟糕的地方,这就是由于它是建立在完全自私基础之上的,因此不会得到真爱。对撒旦来说,一切都是游戏。他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遵守者。做恶没有丝毫道德上的压力。撒旦是恶的化身,是恶的极致。当然,这个恶也只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衡量的,对于撒旦来说,没有善和恶的区别。撒旦,不需要爱。
  另外,爱是什么,我虽不确定,但是基于对爱的模糊把握,我为撒旦提供了一种爱。那就是发现另一个异性撒旦(哈哈!象玩电脑游戏了。),建立在共谋基础上的那对男女撒旦会形成比较稳固的爱情关系。由于彼此实在太少见了,所以会珍惜。一对男女撒旦已经永远不会彼此背叛了,因为,肉体上不存在背叛的概念,心灵上是如此一致,更没有背叛。当然,由于人本性的自私,在碰到大难时他们会自己逃跑还是彼此救助我还不确定。

  再提供第二种选择,做耶稣。
  我主耶稣真是最伟大的人(假设圣经上的话属实的话),他在这恶的世界中宣讲自己的教义,但绝没有暴力,即便是面对着十字架的死亡,他也丝毫没有斥责民众(只有一句话,是向上帝的发问:主啊,你为何要把我抛弃?),因为博大的爱而产生的对人类愚昧的宽容胸怀实在是震古铄今。在耶稣的行为中已经产生了最伟大的宗教宽容精神,他在心灵上引导人们去接近属于他的真理,但是他却绝不强迫人们服从他的信仰。我想圣雄甘地仅仅是其民族思想就导致他无法和基督比(这里没有歧视的意思在)。
  做这样的人也许心中会充满对人类的怜悯,心中会充满爱,虽然他仍然有世俗的痛苦和不幸,但他的心中会永远有一盏明灯。
  但是,这样的人也许不会为现在的时代的人所理解,所接受。我已经说过,假如基督在临,很有可能他会被人类所扼杀。他的爱太伟大,太高了,普通人根本无法企及,只能仰望,这是难以达到的爱的高度。

  前面说的是两种极端的情况。但作为一个生活在具体道德伦理和善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我们很难在内心深处完全回避道德或者做一个大公无私、心中充满博爱的人。道德,不是我们是否需要的问题,而是我们能否回避的问题,而博爱的人很有可能被别人视为怪物,现世的道德标准摆在这里了。
  因此多数人恐怕很难做到刚才那样大的选择。那么就要想办法找到协调了。
  今天看到贴《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诗,虽然他本人自杀了(心灵的太过敏锐使他不能面对这世界的恶,无法找到协调使他只有自杀),但是,“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快乐的人”,这样的行为,作为一个普通和平凡的人,生存本身就已经是意义(当然如果有机会,他也可以向卓越发展,去自我实现),我们能做的,就是建立起一个使自己心满意足的和社会签订的契约,然后在这之中,既做撒旦,又做基督。也许个体会选择集邮、收集火花或者是酒瓶盖、走钢丝(哈哈,阿加力!)等和社会一点关系没有的既无害也无益的爱好并把他发展成自己的生活目标并由此获得了信仰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意义;也许他的爱心重一些,更多的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人类的心理安宁等对社会有益的方面并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也许他采取了隐蔽的手段来点小小的贪污并挖点国家的墙角以增加自己的个人享受并由此陶陶然的认为这就已经足够快乐,我们没有什么要指责的,这,都是凡人的意义。


  以上是三种个人的意义。在无神的世界中,人文心理学的意义出现了。帮助人们找回或者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特有的通往更有意义的生活道路并快乐的活着。这,也许就是人文心理学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