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考试 > 心理学笔记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元旦23号上了两天课,刘芳老师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刘芳老师是给杨立伟作咨询的心理医生。

这是第二第三次课了,主要讲心理咨询的理论,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

 

( )

 


元旦23号上了两天课,刘芳老师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刘芳老师是给杨立伟作咨询的心理医生。

这是第二第三次课了,主要将心理咨询的理论,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

心 理 咨 询 与 心 理 治 疗(概 述)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念
n       咨询:源于拉定语(consulatio):商讨、协商。 现代英语:consultation解答疑难、回答问题。counseling用心理学方法,开发潜  力,解决烦恼。
n       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 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认清问题认清环境、自强自立的过程。
n       心理治疗: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以消除其问题症状,促其人格向健康和谐方向发展。
影响咨访关系的因素(1)
l         共情:不同于同情。同情只涉及对对方物质上的帮助或感情上的抚慰。共情涉及到进入对方个人的精神世界,体验他的精神世界。   准确的共情反应包括三个步骤:
n       1.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系出发,设身处地体验他的内心世界。
n       2.准确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
n       3.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思考。
艾维的7种共情水平
⑴攻击或漫不经心
⑵意见不投不关心
⑶不很注意倾听
⑷正确反应准确解释
⑸运用提问影响技巧
⑹技巧自如整体和谐
⑺融为一体交流成熟
(破坏作用)
(不明显的破坏作用)
(解释不合来访者原意
(最低限度的咨询)
(有效的咨询)
(更和谐有效多种技巧
(最高水平技巧熟练)
l         积极关注:
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其长处,有选择地突出其积极方面,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结合所谈事例);努力培植对未来的希望,弱化不能干什么,强化已经干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长处。
l         尊重和温暖:
1、心理上的平等,无心理优势感
2、接受来访者整个人及不同的观点、习惯,不摆权威架势
3、对来访者命运的关心(真情实感的流露)
l         真诚可信:
   开诚布公地交谈,直截了当地表达。不装假、不掩饰、不做作、不否认或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有真心帮助来访者的愿望。

会谈技巧——倾听
倾听的态度:
n       愿意听习惯听;
n       客观不带偏见地听;
n       全神贯注不分心地听;
n       积极对来访者传达信息做出适当反应。
倾听中常范的错误:
n       急于下结论;
n       轻视来访者的问题;
n       随便进行道德性评不适当参与(不适时或过多提问)
会谈技巧——询问交流技巧
技巧
具体内容
作用
封闭式提问
能用是或否回答
证实理解停止言谈
开放性提问
能引出经过原因情绪说明的发问
搜集资料促进探索
鼓励
复述或适当反应
鼓励深入探讨
释义
转述内容意思
核查理解促进探讨
情感反应
对特定情绪关注
澄清情绪内容
概述
概括事实内容
梳理思路有进展感
处理沉默
创造性沉默,等待、鼓励
自发性沉默,启发适当表达、
冲突性沉默,解除误会
提供时空促进探索
打破僵局避免紧张
消除障碍恢复关系
处理多话
宣泄倾吐型,耐心倾听理解爱护
寻求注意表现型,耐心理解倾听
表白怨他人不自知型指出其问题
掩饰紧张型,点明问题
泄压受尊重受鼓舞
满足表现欲
消除自我盲区
抓住突破好时机
会谈技巧——影响性技巧
技巧
内容
作用
解释
提供某理论或观察
差异信息促进改变
指导
做什么怎么做
实践改变认知情感
劝告
怎样思考怎样行动
影响认知尝试可能
自我揭示
介绍经验感受体会
建立发展信任
反馈
他人对同问题看法
启发来访者
推理
因果关系解释
提供新思维新方法
总结
整理主题意见方案
强化思路促进运用
咨询治疗阶段二——帮助改变阶段
1.激发来访者对自己问题的责任感
2.领悟(着眼于内在问题不就事论事)
3.支持(情感支持适时适当正强化)
4.对峙(指出其认识态度行为之间的矛盾)
5.解释(提供对于现实世界的另一种看法)
6.移情(将以往关系中情感态度移植到咨询员身上)
7.反移情(对来访者行为做出不恰当反应)

 

认知疗法:

1、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1. 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认知、情感、动机、行为)都是在意识参与下完成的。
  2. 人类对情境或事物的认知评价决定着个体的情绪、情感和行为。
  3. 当个体由于信息不充分或其它原因导致错误的认知评价与解释时就会导致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4. 要想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必须对原来的认知过程,错误观念加以改变。
二、贝克的观点与认知重建疗法(A.T.Beck  美国)
1、不良情绪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         悲哀-有价值事物丧失的知觉
•         焦虑-心理生理自我受到威胁的知觉
•         愤怒-对来自外部直接攻击行为的知觉
2、常见的认知歪曲形式
•         任意推断:(证据不充分,不真实,草率下结论)
•         过分概括化:(一事失误全盘否定整个人,以点盖面)
•         选择性抽象概括:(以偏概全)
•         全与无的思维方式:(非黑即白)
•         夸大或缩小:
常见的几种情况
•         抑郁症:产生于对失败的体验,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视为自己的失败,无能→自贬自责;任意推断、选择性抽象、超概括化→预期前途中无能无力无望之感。
•         强迫症:夸大不良后果出现的可能→必须做些制止不良后果出现的事情→努力去做→对自己的能力不满力求做得更完美→循环不断。
•         歇斯底里:认为自己身体受了伤害,与别人比较中指出自己的症状→微小适应就认为是病状→不适应体验敏感↑→加强了病的信念→敏感
错误的认知过程和在这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观念⇒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
3、认知重建疗法
•         让当事人分析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
•         弄清为什么自己的认知是不准确的歪曲的;
•         用正确客观的认知代替原来不理性的知觉;
•         检验新认知观念的功效。
4、认知重建法的具体程序
•         区分信念与事实:(主观与客观)投射现象
•         去中心化:(消除自己是他人注目中心的观念)
例分析:经常对他人不满,认为别人都专门跟自己过不去,自我中心,认为别人也时刻在关注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重。(降低过分中心化)
•         破除灾害观:(事情没有绝对的坏,没那么严重)
    例分析:遇到挫折时极端反应
•         监控不良情绪的水平:(情绪的开始—高峰——消退规律)(认知管理)

 

 

 

三、雷米(V.C.Raimy)的观点与纠正错误观念疗法
(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以什么样的顺序和方式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
   观    点:
1、认知错误中主要指个体对自我的不正确或不适当地评价(错误的自我概念)
2、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方式表现出来;
3、每一 错误观念群集都对应某一情绪障碍:
•         抑郁症对应的错误的集群 
我现在过去将来都是没有希望的
我现在过去将来都是孤立无援的 
我现在过去将来都是毫无价值的    
我永远是不会受人重视的
我无法从事正常活动
我的存在对任何人毫无意义反而是一个包袱
我的处境是我自己造成的
•         强迫症对应的集群 
我必须是诚实的、有良心的、可信赖的
我必须能控制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
我必须万事留心
我必须高效率的,有价值的
我不应该真正相信任何人
我必须做得完美
我不能容忍脏、乱、差和无序                          
4、"中心—边缘"模型:
 (1)在每一组群集中,有些观念世主要的基本的,它支配着那些较为此要的观念;
 (2)治疗中若不根除基本的观念,不适应的情绪,作为就无法改变;
 (3)基本观念往往藏得深不易被发现,只有解决了表层或边缘的错误观念才能逐步揭示那些中心位置的基本错误观念;
   (4)治疗目标: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治疗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

 

   表层错误观念、边缘错误观念:指患者对自己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的具体的解释。(如:洗手是怕细菌)
   深层错误观念:指抽象的与自我观念有关的命题(不对应具体的事或行为)(如:我毫无价值)

 

 

 

四、埃利斯的观点与合理情绪疗法(Albert.Ellis)
1、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2、按照理性去思维行动就会愉快、行之有效,情绪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
3、常见的十种不合理信念
①一个人要有价值就必须很有能力很有成就;
②某人绝对的坏他必须受到严厉的责备惩罚;
③逃避困难和推卸责任比正视它们容易;
④任何事情都应该和期待得一样得到合理解决
⑤人的不幸都是由外界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
   己的悲伤和不安;
⑥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对现在行为起决定作用;
⑦自己是无能的,必须有别人安慰自己;
⑧其他人的不安必须引起自己的不安;
⑨周围的人必须喜欢和赞成自己;
⑩生活中有大量的事对自己不利,必须花大量时间来考虑对策。
4、不合理信念的三个重要特征
•         绝对化要求:(对人、对己、对环境事物必须、应该、不应该)
•          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一无是处、一钱不值的个人法西斯主义)
•          糟糕至极:(其实没有最坏,生活照样进行)
5、合理情绪疗法(四步骤)
目标:帮助病人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         指出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         指出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不合理信念所致;
•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使其认清信念的不合理,进而放弃之。(质疑式、夸张式或质问,使其理屈词穷)
•         帮助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避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品。
6、A  B  C  D  E  理论
l         A(Activating  events)诱发事件
l         B(Beliefs)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
l         C(Consequences)情绪及行为结果
l         D(Disputing)辩论
l         E(Effects)治疗效果

 

行为疗法:
行为主义理论
1、非适应性行为是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的;
   例:小孩喜欢白猫——看见白猫(同时听到大的响声)——怕白猫——怕爷爷的胡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通过学习可以消除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学得缺少的适应性行为(反应学习、操作学习、模仿学习三种);
例:怕见陌生人的少年离家上学一段时间锻炼老练大方
3、通过环境条件的控制,可塑造出任何所需要的人(环境决定论);
•         治疗目标:针对特殊的行为。
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1. 巴甫洛夫与条件反射实验
•           条件反射形成过程
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           迷笼实验
    学习是建立刺激-反应(S-R)联结,这种刺激-反应联结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的,因此,联结说又称为试误说。
3、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         (1)两种条件反射
•         应答性行为——经典性(刺激性)条件反射
•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工具性)条件反射
•         (2)斯金纳箱
•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          行为塑造
二、行为治疗的步骤
  1. 客观地指明问题行为注意经常发生这一问题的行为和很少发生这一问题行为的处境(弄清行为产生的情境特点条件);
  2. 设计测量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序的方法;
  3. 制定行为矫正的目标;
  4. 制定干预计划,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讲清强化与行为间的关系);
  5. 干预过程中记录问题行为的频次、表现(根据进展调整强化力度);
  6. 达到目标要求,终止干预计划;
  7. 检查复发情况,辅助性处理计划。
三、行为治疗的特点
  1. 改善当前的问题,不强调揭露历史原因或认知原因;
  2. 强调学习新行为,以改善当前的问题;
  3. 强调公开干预当事人的生活,激励他改变自己;
  4. 评估、改造与监督构成问题的行为,"症状就是问题,要医治症状
四、行为治疗常用技术
1、放松训练
(1)肌肉渐进性放松
(2)想象性放松
(3)深呼吸放松
•         呼吸要尽量慢;
•         呼的时间速度是吸的三倍长(更慢)
•         注意力要求:比较呼气与吸气温差
2、系统脱敏法(三部分)
例如:听到说猫→看猫图→看猫玩具→远看真猫→近看真猫→触摸猫
•         放松训练
•         建立恐怖(或焦虑)等级层次(将恐怖事件按等级程序由小到大排序)
•         想象脱敏:从等级层次中最低的一个恐惧事件开始(保持这一想象场景30秒左右),停止想象,报告恐惧主观程度的等级变化;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对此等级场景不再恐惧为止。然后在做高一等级的恐惧场景事件,逐步脱敏。
◎也可现场实景下脱敏。
3、满贯疗法(或 冲击疗法):与系统脱敏法相反,从等级最高场景开始。
4、模仿学习:看电影、看录相、听录音、治疗者示范(如:如何与异性打交道问题)
5、角色扮演与行为排演。

 

精神分析的理论语与治疗技术
一、主要理论
1、两个基本假设(理论基础)
A、心理决定论原则或因果原则
•         每一心理事件的产生都是一些先前事件所决定的;
•         每一个‘偶然'事件都能找到当事人的愿望或意图;
•         每一个梦或意象都有其它心理事件后果所产生;
•         每一种神经症症状都有其它心理历程引起。
B、个体的心理活动包括两种:
意识--无意识
观       点
•         能被主体觉察到的、能被自己意识到的--意识
•         潜伏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或观念或欲望--无意识
•         无意识中经过主体注意回忆而进入意识的部分--前意识

 

•         潜意识历程在正常及变态心理机能中占很大优势,活跃地作用于人动力性动机作用
•         没有直接观察潜意识心理历程的方法
•         只有间接方法--弗洛伊德发展出的--精神分析法
因为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领域及观察无意识方法,因而在西方弗洛伊德备受推崇,称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和伟人之一。
2、人格基本结构理论
(1)本我(无意识层面):遵循快乐原则、满足本能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2)自我(主要存在于意识):遵循现实原则,满足人的现实需要 ,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3)超我(大部分是无意识层面)(理想自我、良心):至善至美原则,满足达到感。父母要求的内化;道德要求的内化。
3、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
  1. 压抑:超我所不允许的冲动欲望,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但未消失);
  2. 投射:把自己的愿望动机归于他人,断然他人有些动机、愿望;
  3. 否认:拒绝承认令人感到痛苦的事;
  4.  退行:遇到挫折应急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段的水平,以幼稚方式应付;
  5. 固着:停滞在某一心理发展水平;
  6. 升华:把不能接受的冲动能量转化为建设性活动能量,把攻击转化为竞技拼搏;
  7. 置换(找替罪羊)
  8. 抵消:从事某种象征性活动,抵消一个人的真实感情
  9. 反向形成:把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相反的行为
4、人格发展阶段学说
  1. 口欲期(1岁内):满足口腹之需,获得食物营养;
  2. 肛门期(1-3岁):对生理机能的控制,控制大小便,培养控制力、自治自律力;
  3. 生殖器期(3-6岁):玩弄生殖器带来快乐,认同性别,恋父恋母情结;
  4. 潜伏期(6-12岁):快感源是外部世界;
  5. 青春期(12-18岁):幼年性冲动复活,兴趣转向异性。

 

人的幼年时期,对异性双亲的眷恋普遍存在(俄狄浦斯情结);
情绪是被压抑的欲望在无意识中的固结
阶段
孩子需要
或行为
满足
未满足
未满足长大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
与此阶段有关的
    成人心理障碍
01
信任与不信任
   饿-喂
受警-拥抱
哭泣-拥抱
觉得安全
成人后会是开朗、信任别人
觉得生长在不安全的地方
•         害怕被遗忘
•         寻找依赖对象
•         需要别人照顾
•         不能信任任何人
•   竭力维护毁灭性的感情关系
•   偏执狂倾向:暴饮食、过分需要别人夸奖
23
自主 与羞愧
学习控制生理技能与身体能力的极限
若家长鼓励支持,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
得不到鼓励支持,易产生害羞、惭愧的感觉
•   常觉得自卑无用不可爱
•   依赖性强
•   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
•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是什么
•   不能拒绝别人要求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45
主动  与内疚
喜欢幻想创造及按自己的主意行事
若家长支持他会说出自己想法及表达他的情绪,会发展出的好奇心
若家长不支持或受到处罚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停止主动性或秘密做
•         害怕犯错
•         感到无助内疚
•         回避风险
•         隐瞒错误
•         不能认识和表达内心感受
•         害怕说出内心事情
•         不断的去讨好别人
611
勤勉  与自卑
与别人竞争与比较
若得到家长与教师的鼓励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若受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会不信任自己
避免参与任何竞赛
觉得不安全不如别人
对自己和别人吹毛求疵
凡事要求完美
经常拖延耽搁
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1221
身份与角色的困惑
接受自己身体生理变
思考人生如何度过
思考怎样适应世界
若允许他探索自己的梦想、改变想法尝试新的方向,就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若不支持也不引导他去探索而是强逼他进入某 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个性或成为一个轻浮的人
不正确地表现青春期行为
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不能订立人生目标
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来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5、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观点
焦虑是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
•         本我中的本能欲望和冲动不断寻求自身的满足和表现;
•         超我根据社会、道德要求,不允许其表现;
•         自我同时要注意本我、超我及现实三方的利益,必然对寻求满足的本能冲动感到焦虑。防止焦虑→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冲动。
6、对异常行为的认识
儿童心理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不同发育阶段一旦需要而没有获得满足,就会形成内心冲突,早年未解决的无意识冲突是成年异常行为的原因。
7、对治疗关系的认识
      患者无意识地将自己以往生活中的某一重要人物投射到治疗师身上,将治疗师当做他想象的那个人进行交流,这就是移情。成功地解决移情,达到"修通"是治疗最为重要的部分。
8、精神分析治疗的重点
l         既往经历对目前行为的作用
l         潜意识对当前的持续作用和影响
9、治疗目标:人格的改善。扩大1,缩小234

 

他人知道
自我知道
自我不知道
1、公共
(共同自我)
2、盲点
(自我盲区)
他人不知道
3、秘密
(秘密自我)
4、无意识
(无意识自我)
1、缩小无意识自我的面积
2、通过反馈自我盲区得以逐渐缩小,帮助病人能像其他人看待自己那样看待自己
3、增强现实检验能力

传统理论方法的局限
传统理论
靶目标
特点
局限
精神分析
幼年经历潜意识冲突意识化
注重个人内心分析忽视他人
疗程长
见效慢
行为治疗
消除非适应行为塑造新行为
不管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关系
效果有限
容易反复
认知治疗
改变不合理信念和认知方式
促进自我反省和内省
心理明白
力不从心

 

传统理论方法
问题归因
特点

幼年创伤经历
和潜意识冲突
决定论思想
单向直线因果思维

外界强化
模仿学习
决定论思想
单向直线因果思维

认知偏差和
不合理信念
决定论思想
单向直线因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