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陈明mints

半野堂

mints2019-12-30 17:52
查看:4502次

半野堂
王晓明  文


半野堂紧靠着虞山,晚明的的天气月黑风高,而江南的这座文化名山,却依然感受着这个城市的疏淡况味、明丽静谧。明代开始才真正不胜旖旎的常熟风光,以山、湖、城、江的气度,包容着江南的一片婉约,荡涤出孤岛似的平静,管弦丝竹,雾失楼台,文脉书香。一个人,仅仅是一个人,就在这个城市,把中国东南半壁江山的文脉照亮了,他以他的饱学富有威振一方。书香无语,它如一缕清风吹散在山湖间,浸透在常熟深远历史文化的血液中了。他就是大明万历年一甲三名进士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蒙叟、牧斋、东涧老人。

崇祯十三年(1640)三月,五十九岁的钱谦益从城东坊桥外老宅荣木楼,搬到城西北虞山边半野堂别居居住。从此,他多了一个精神寄托的家园。从荣木楼到半野堂,虽然才隔了一里地,但他的灵魂却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所谓半野者,系城市山林的分野。堂内有院楼廊栏,池石亭台,竹木幽径,高屋深林。近市而邻虞山北岭,借山入景,风雅绝伦,是一处绝佳的居住之地。随钱谦益一起迁入半野堂的,除了稚子、小姬、佣人等,还有大箱大捆的书籍。此时的钱谦益,作为早已功成名就的东南文宗,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人生丰硕。移居当日,他兴致盎然,作《移居八首》,描绘其居住环境四周的风光和在半野堂整理藏书的乐趣。其中第二首这样写道:

未剪茅茨一亩宫斩新书架插西东。

褵褷自笑般姜鼠堆积人嗤负蝂虫。

典库收藏三箧在巾箱装载五车同。

缥囊缃帙纷如画好著移居物色中。

他在半野堂这个融江南山水风光、居住文化于一体的福地静园,每当官场失意,就回来读书、写诗做文章。会客访友,似乎过着半道半仙的生活。人生虽然坎坷曲折,但生活依然从容淡定。然而,在入住半野堂的这年仲冬十一月,当柳如是一袭男装飘然而至时,就打破了钱谦益平静的生活,也让他的生命绽放出了绚丽之花。

冬天的江南常熟,经唐宋元明的经营,城市山林十分静美。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河网密布、水陆通达。这一天,柳如是经住在杭州的好友安徽富商才子汪然明的引荐,自吴江盛泽放舟来到常熟,拜访住在半野堂的钱谦益。她和钱谦益并非初见。去年春日,她就应汪然明之约和钱谦益相逢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他们同游西湖,作诗论道。柳如是曾留下“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的美丽诗篇。自从四五岁时从书香门第的家变中流落到娼寮后,她历经了人生二十年的甘苦。归家院、周道登、陈子龙,以及和江浙一带文人名士如程嘉遂燧、张溥、汪然明、谢三宾、陈继儒等的交往中,无不给她带来了人生的悲凉丰硕和情爱。她早已厌倦了浪迹江湖漂泊不定的生活,想宁静地依靠在一棵大树上栖息。而名重文坛的钱谦益正是她有所依的归宿。这时候的钱谦益,经过了官场的短暂风光与仕途坎坷。虽然二十九岁时(1610)高中三甲探花,但从此以后至人生的五十九岁(1640)三十年间,他在朝时间却不足两年,这是因为他一直仕运不好,常受排挤,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靠着家业,三十年悠优林间,读书写诗做文章,反而成就了他文坛泰斗的地位。到了柳如是初访半野堂时,钱谦益已是著作等身,藏书名满天下,诗歌文章光彩万丈了。他取佛经“如是我闻”意,为柳如是十日而筑“我闻室”。 这时的柳如是,已在崇祯十一年(1638)二十一岁时,就刻刊诗集《戊寅草》。次年,又刻印了诗集《湖上草》。有方家评论,柳如是的诗作,与中国历史上的才女如蔡文姬、薛涛、李清照、朱淑真、顾太清等比,其创意才情及成就均高出一筹。而当被誉为明清五百年诗坛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的钱谦益遇上柳如是,一个是文满东南,声播国中;一个是诗画双壁、才情远扬。真是双辉相映,珠联璧合。两人文燕浃月,谈诗论文,畅游江苏浙江两地,以文会友,日子过得快乐惬意。半野堂太小了,藏不下两人收集的古籍善本。于是,在他们一起生活三年后的崇祯十六年(1643),钱谦益忍痛割让宋刻前后《汉书》,给门生浙江四明的谢三宾,换钱在半野堂正屋后面造了五楹两层藏书楼“绛云楼”。这是一幢藏书兼书房、居室、客厅等多功能的楼宇,建成后,钱谦益重点对自己收藏的书籍归类,共有七十三个类目,一万多册珍本善本。有经史、诸子百家、人物传记、文献典故、家谱世系、天文历算、佛说道藏、阴阳风水等等。包罗万象、蔚为壮观,时人有:“东南文献尽归于钱”之说。据载,他特别偏好宋元旧本,注重书籍的装帧,通过收购与抄录并举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收藏。绛云楼因此也成为明未清初有名的藏书楼,吸引了无数的名家士人前往奇书共赏、借阅传抄。作为读书人的收藏,钱谦益毫不吝惜地向同道开放自己的藏书。毛晋、黄宗羲、程嘉燧、黄皆令,以及吴伟业等经常前来向他借抄。他们有的在半野堂一住数月,有的短住两三日、十天半月。披星戴月,青灯黄卷。黄宗羲更是被钱谦益邀作一起读书的好搭档,曾相约闭门读书三年。清代藏书家钱曾作为他的族孙,青少年时代两人就常常相伴,共享读书之乐。为了让柳如是安心读书创作,钱谦益请来在苏州的嘉兴才女黄媛介入往绛云楼,陪伴柳如是读书作画做文章。在半野堂的开始几年中,钱谦益情爱滋润,笔力雄健,才情更盛,创作丰收。相继有《东山诗集》、《初学集》、《有学集》等刊印面世。此外,还有大量的诗作、人物事件记事、友人世交文集序跋、逝者的墓志铭等等,成为这一时期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

座落在江南粉墙黑瓦、院落深深中的绛云楼,是半野堂建筑群中的一个最充满书香和读书情趣的地方。院中有一块“沁雪”石,系当年湖州赵孟頫家莲花庄内之物,元代流落到常熟县衙,几经周折,终被钱谦益拥有,置于绛云楼前。在这块“沁雪”石边的石台前,是钱谦益和柳如是相对而坐、静享小院宁静时光、落笔诗歌文章的地方,这有钱谦益的许多跋记为证。江南的文化士族,也因为绛云楼的缘故而慕名前往。他们或寄情托思、逸兴湍怀,或把酒举盏、看景賞雪,或围炉夜话,共论世事。一时间,半野堂绛云楼成为读书人向往的地方,也是诗歌文章相互交流的地方。柳如是初访当天,临走时就留下了《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因为诗歌,让我们记住了江南古城那一个晴暖冬日的美丽。诗是这样写的:

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

一室茶香开澹黯,千行墨妙破溟濛。

竺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

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

柳如是在诗中借古喻今,把钱谦益比作汉代马融、谢安、李膺,而这些诸贤名流,真是钱谦所倾慕和自比的人。这无疑让钱谦益从柳如是的诗歌中获得了共鸣,更为柳如是的才情所倾倒。他当即赋诗答寄一首《柳如是访半野堂,枉诗见赠,语特庄雅,辄次来韵奉答》。同样,他在诗中把柳如是比作文君之美、薛涛之才。这既是互慕,也是以诗歌的方式来表达相互的情感。当然,钱谦益还有银子,能确保生活安定。他们一旦在半野堂绛云楼过上清静的生活,就会文思泉涌,留下永恒的篇章。崇祯十三年(1640)十二月初二,柳如是从停泊在尚湖中的船上,移居到设计成船形的“我闻室”中。让漂泊零落的她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居住的屋。是日,钱谦益写下了《寒夕文宴,是日我闻室落成》:

清尊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这首诗哪像是一个年过花甲的人所写啊!这样的深情,怎不让柳如是心动呢。她回首自己浪迹江湖,历尽坎坷,成名后虽然追捧的人很多,但大都逢场作戏,缺少真情。感慨之余回赠了钱谦益一首《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阑。

柳如是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竟日高朋文宴居有室,但回首情路曲折,特别是想到和陈子龙分手的重要原因,是他没有经济能力来安置自己。在松江,陈子龙那里也是高朋满座,并和几社名流酬唱之乐,但终居无定所,难成眷属。而钱谦益通过这首诗,更加认知了柳如是内心深处的伤痛,倍加珍惜了他和柳如是的情感。从此,两人诗歌生活,相依为命的二十四年。两人的诗歌文章,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光彩。他们半野堂内的十年生活,是与书香伴在一起的,是至今也让我们艳羡的一种生活方式。

程嘉燧(1565—1643)字孟阳,同为钱谦益、柳如是的好友。崇祯十三年(1640)年腊月,他像往年一年来到钱谦益家中度岁,不同的是今年家中多了一个新人。程嘉燧是安徽休宁人,侨居嘉定近五十年。善画山水,得宋元大家神韵。且通书法、音律,其诗论对钱谦益影响深广。他和钱谦益相交三十年,常来钱家小住,甚至一住月余。他们在钱谦益虞山尚湖间的别业拂水山庄,优游山水,书画论道,同赏虞山寺僧所藏黄公望之《大痴仙山图》,诗酒共乐。而更多的是探讨诗法,奇文共赏。他们或一起住在半野堂,看山听风,靠栏观鱼,披阅宋元善本珍本藏书。在每年的除夕守岁月中,他们写下了多首相互唱和的诗作,如钱谦益《已卯除夕偕孟阳守岁》、《戊寅除夕偕孟阳守岁》,以及程嘉燧《已卯除夕和牧斋韵》、《戊寅除夕夜拂水山庄和牧斋二首》等。而这次再来,恰逢柳如是从舟中移居“我闻室”。柳如是曾分别于1634、1636年两次游览嘉定,与程嘉燧有忘年之交。其中也掺和着两人的复杂情感。今年来时见老友家多了个美人,且是自己的暧昧故交,不免心中郁郁,住了几日就冒寒别去,返回嘉定了。但是,他这次在牧斋家还是留下了两首诗——《半野堂喜植柳如是,用牧斋韵奉赠》、《次牧翁韵,再赠河东君,用柳原韵》。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文人间的诗歌相和,是一直贯穿在他们的友情交往中的。

江南的文士,自古就往来相交。当初张旭任常熟县尉十多年时,就常与吴中及周边文友在常熟诗歌唱和。自唐以后,国中文人雅士也常到常熟,并留下许多佳话和诗歌文章。唐代除张旭外,还有李颀、常建、皎然、白居易等。宋元以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南移,及文学艺术活动的增加,以及江南城市建设的日益完备,更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前往驻行。宋有苏舜钦、范仲淹、范成大等,元有杨维桢、吴镇、倪赞等等。

明代文人的交往更显得精致宏大。书画艺术、印刷技术的成熟、文章体裁的丰硕、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更是让文人墨客有了广阔的天地。作为东南文宗的钱谦益,更是慕名者众。特别是生活在半野堂的十多年,以及在绛云楼时期,只要赋闲在家,以文为友的交往就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份了。他迎来送往、酒宴常开,诗书交流,追寻学深。虞山尚湖之畔常常留下他们的身影,窗前月下因他们的聚首而书香远播。名满天下的东林诸君来过;拜他为师的郑成功来过;黄宗羲、张溥、归庄来过;与钱谦益并称江左三大家的吴伟业、龚鼎孳来过……

然而,世事苍茫,朝代的更迭必然影响到了官僚士族和百姓的生活。半野堂生活的这十多年间,钱谦益或者被诬坐牢;或者职在南京,奔波仕途;或降清反清,苟且偷生。静心坐在绛云楼里读书的时间并不多。大清顺治七年(1650)十月初二夜,建成七年,成为钱柳精神寄托、士大夫们向往的江南名楼绛云楼,因钱谦益幼女与奶妈剪烛嬉耍而火星落入纸堆失火,藏书珍宝尽毁,并殃及半野堂。钱谦益为此痛心疾首:“呜呼!甲申之乱,古今图籍史书一大劫也。吾家庚寅之火,江左书史图籍一小劫也。”生活的动荡,书楼的焚毁,给钱柳打击是十分巨大的,这是一个精神家园的丧失!查考常熟的藏书历史,明代以前史籍少有记载。钱谦益是自明以来除赵绮美之外的真正藏书家。自古读书人爱书甚于生命,绛云楼失火几乎毁灭了一个藏书家的全部丰藏。为此,钱谦益哭了三日,然后,把拂水山庄别所和老宅荣木楼的所剩藏书,分赠给了族亲友人、晚辈。是年,二十一岁的述古堂主人钱曾,获得了大部分书籍,这为他日后成为名重东南的另一位藏书家奠定了基础。

江南士族阶层的读书生活,是从明代才蔚然成风的。明代以前的元代,外族统治者的统治目标是汉民族的征服。对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言论出版,大加摧残和统制,甚至于取消了科举考试四十四年。宋朝遗老遗少的藏书生活,局限在移情养性和自娱自乐上。大家如赵孟頫、倪瓒、杨维桢、黄公望、顾瑛等。在国家收藏几乎空白的有元一代,一些珍贵的宋元刻本得以传世,这和江南的这些文化名流的嗜书如命是分不开的。明代以后,汉文化有了回归。国家选拔人才的方法又回复到通过科举考试的正常途径。读书藏书又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主要精神活动。据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概述》记载:有明一代全国的藏书家有869人,清代有1970人。而作为江南腹地的常熟,明清两代有记载的藏书家近300人。

钱谦益时代的常熟,读书、藏书、刻书等蔚然成风。士族阶层的书香生活引领着社会的气象。自唐至清,这个城市历史上先后出现过8个状元、485个进士,这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读书、写诗、绘画做文章、参加科举,正是这个城市士族自明代以来一脉相承的生活内容。从荣木楼到半野堂、绛云楼,以及西门外虞山尚湖间的拂水山庄,在这几处钱谦益城市生活居所一带,就是明代书香满溢的处所。监察御史钱岱的“小辋川” 、藏书家赵绮美的“脉望馆”、藏书刻书家、出版家毛晋的家居别业等。仅尚湖一线,就有几十处官僚士族的风雅居所。在这样一个融山水城一体的城市空间,今天我们推崇备至的慢生活方式,早就在钱谦益、柳如是他们身上体现了。读书写作,文章细酌。吟诗作画,烟霞共赏。饮酒畅聚,山水寄情。这种高品质的生活场景,无不与江南社会相对稳定、百姓生活康泰安宁有关。据地方志载,明中期后的常熟,城垣高耸,街巷密布,甲第连云。城市百姓生活水准较高,各类私塾等教育机构也遍布城乡,学习氛围浓郁。尊师重教,民风高洁。大明崇祯十四年(1641)秋天,时值四十二岁的毛晋(1599—1659)于尚湖之南,为老师钱谦益过六十岁生日。这是两位藏书家的友情相聚,他们谢绝一切宾客亲朋,焚香供罗汉、置素食,清斋法筵,情投意合,畅谈文章千古事,甘苦得失寸心知。

纵观明未清初的常熟藏书,影响深广有赵绮美、钱谦益、毛晋三大家。钱谦益藏书自六十九岁绛云楼失火尽毁后,他不再收藏。而他的学生毛晋的汲古阁藏书却日渐丰盈,前后聚藏书达到八万多册。而且,珍藏有大量宋代、元代善本、刻本。牧斋老人要看书,毛晋的汲古阁藏书楼足够让他竟日盘恒,也可借阅携书而回。半野堂绛云楼不在了,他也无力再复建,他把半野堂宅基卖了。城中老宅有妻妾及子辈们居住着,西门外虞山剑门下尚湖畔的拂水山庄别业,成为他和柳如是常住的居所。依山而建的楼阁,借山造势,参差雄健。那里花木掩映,丛林鸟翠,有空谷之胜。渺渺尚湖波及前院,院外蒹葭芦萩,长堤柳岸,麦垅泥犁,农舍渔歌。在此而居,可疗失居之伤,重回夫唱妇随的宁静读书写作生活。

钱谦益老友、太仓吴伟业来看他了。吴伟业(1609—1672)号梅村,崇祯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明之后在家读书做文章。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召北上赴京任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国家最高学府的主管),顺治十三年后在家不复出仕。作为“娄东诗派”的开创者,吴伟业与“虞山诗派”的创始人钱谦益,自是气息相通,诗歌文章交相辉映。而且,吴伟业的创作,也常常受到作为东南文宗钱谦业的提掖褒扬。这次,他们在拂水山庄畅谈诗歌人生。为了淡化钱谦的失楼之痛,吴伟业别出心裁,要求钱谦益安排他与秦准八艳之一的卞玉京见面。吴伟业认为,在秦准八艳中,你牧斋兄携得一艳,还把董小宛介绍给了如皋才子冒辟彊。金陵美人卞玉京才华横溢,诗书画无所不能,尤长小楷兼通文史,因父亡家道中落才流落到秦准。那年崇祯十五年的春天,在苏州虎丘的一次酒宴上,卞玉京主动向吴伟业倾吐情爱,而吴伟业却是似而非,装傻充楞,着实把卞玉京气得七窍生烟。此次吴伟业来看望钱谦益,卞玉京正好也在常熟远房亲戚家,前几天还和柳如是相聚过。钱谦业见吴伟业真心想见,便让柳如是把卞玉京叫到拂水山庄。但卞玉京因世事苍茫,人生无常,不再幻想才子佳人式的情爱,便假意化妆躲进了柳如是的卧室,不愿下楼相见。为此,引发了吴伟业作《琴河感旧》诗四首,其中一首写道:

白门杨柳好藏鸦,谁道扁舟荡桨斜。

金屋云深吾谷树,玉杯春暖尚湖花。

见来学避低团扇,近处疑嗔响钿车。

却悔石城吹笛夜,青骢容易别卢家。

琴河,乃常熟城内唐代开凿的运河琴川河,也是常熟的别称。钱谦益读后即和诗四首以述怀。吴梅村写的是时代的悲剧影响到个人的悲剧,抒发了人生的无奈。而钱谦益借吴伟业、卞玉京人生无常、婚姻无缘,来揭示社会变迁后的流离及亡国之痛。情景交融,意蕴深刻,请看其中一首:

挝鼓吹箫罢后庭,书帏别殿冷流萤。

宫衣蛱蝶晨风举,画帐梅花夜月停。

衔璧金缸怜旖旎,翻阶红药笑娉婷。

水天闲话天家事,传与人间总泪零。

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人生的悲叹,在诗书传递中足见真情。

自崇祯十三年(1640)三月钱谦益入住半野堂,十月迎来河东君柳如是,到顺治七年(1650)十月半野堂、绛云楼被焚,整整十年,钱柳在青山辉映、书香满溢的居所,迎来送往过多少江左才俊、国中豪杰。在这里,中国文学史上的虞山诗派也从孕育走向成熟,成为中国诗坛夺目的一个流派,这和一代文宗钱谦益的名望学深、勤学精耕、提携后辈等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他提倡的灵性、世运、学问独特的文学思想,为明末清初中国诗坛注入了活力,引领了同时代的诗歌作者,特别是常熟藉作者拓疆进取,笔耕不辍。虞山以吴文化第一山的清雅秀丽横卧于江南,从商代宰相巫咸,到吴文化始祖太伯仲雍;从孔子七十二弟子中的孔门十哲言子,到黄公望以及虞山画派、虞山琴派的诞生,其悠长的文脉是孕育浓浓书香的厚土涓流。虞山脚下的半野堂绛云楼,尽管在366年前的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化为了灰烬,但它们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一个文化标签,闪亮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天空。

清代学者阎若璩说道:“海内读书者,博而能精,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仅仅得三人:曰钱牧斋宗伯(即钱谦益),顾亭林处士(即顾炎武)、及先生梨洲(即黄宗羲)而三。” 今天,我在半野堂故址前的琴川河畔流连,河两岸依然的明清建筑和伸手可及的青山城廓、含晖夕照,无不让我怀念钱谦益的锦绣文章、书香生活。当我走过遗址上的那些充满商业化的建筑、店铺,走过行色匆匆的人群,躲过捷飞似的车流,走进离半野堂故址不远处的虞山公园环翠小筑,抚摸着那块高大的、曾经矗立在绛云楼庭院内、钱谦益书房前的“沁雪”石时,犹如触摸到了牧斋老人的万卷笔痕……

初稿于2015年6月19日夜

二稿于 2015年6月25日夜

三稿于2016年5月24日夜

注: 此文刊于《钟山》2016年第4期



mints的其他日志

自恋是阿拉的文化人格
情感 Affects 与 情绪 emotion
半野堂
钱谦益 地藏庵记
《弟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sonnet20
精神分析是一个到达的过程么?
The arrow 箭
《羞耻与必然性》读书笔记
钱谦益【耦耕堂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