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朱旭东蓝蓝

谨慎对待老年女性丧偶的悲伤

蓝蓝2014-11-11 20:02
查看:3203次

近距离地接触亲人的死亡阴影有两种情况,前者是来自于外因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接受,比如疾病、飞来横祸,通常情感难以承受,最终理智尚可接纳生命的无常,而后者,那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死亡,自杀这一件事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影响,其中有太多徘徊,惶恐与无助,不解和悲伤。我们的文化中充满着对自杀的不认可,面对长辈的自杀行为时,子女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一旦自杀行为成功,对家庭将造成难以修复的创伤后遗。


这里就老年女性丧偶后心理状态进行一些个体化的思考,如果能及早地觉察蛛丝马迹,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情感支持和宣泄等,对预防老年女性丧偶后的过激行为可能会有所帮助。


老年期一般指60岁到死亡这一阶段,丧失配偶是影响老年人情绪的重要激发事件,也可以说是最为悲痛的生活事件之一。特别是女性的寿命普遍比男性长,越是高龄女性丧偶率据研究越高,所以女性老人的丧偶反应的特点更是身为人子女所要努力去了解的。


丧偶老人的家庭即便可能原来比较平稳幸福,子女孝顺,家庭和睦,本人文化水平也较高,却并不能减弱丧偶老人的抑郁倾向,夫妻双方健在时,夫妻恩爱,感情好,一方去世后,另一方更易出现强烈的丧偶反应。而女性老人情况尤甚。


丧偶反应不一定从配偶去世开始,有时,从配偶罹患绝症开始,哪怕经年的与老伴一起与疾病纠缠,对老伴的病逝已经成为可预见的死亡,但是有时候女性对死亡的接纳态度也是由个体而不一样的,可能始终没有完全接纳丈夫死亡的现实。


这里有一个值得警醒的点,就是,当一方老人患病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家庭的关注重心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去给予另一方健康生存者,鼓励她宣泄心中的抑郁、悲伤,不压抑和批评那种想要伴随配偶离世的想法,鼓励她表达出无助、失落和悲伤,以及去同理和接纳她们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而不能简单一味强调说: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子女都有能力来负担居丧一方的生活。这样可能会加剧老人的无用无价值感,觉得既不被需要,也无需担心子女,更强化想与配偶一同离世的念头。


在老伴去世后,老年女性会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情中,一方面,心里空荡荡的,觉得活着也没有多大的意思,另一方面当想到儿女,会认为自己这样的想法不对,也不敢告诉儿女,怕他们为自己担心,当子女们回家照顾时,又觉得拖累子女,认为自己是累赘,这时她不但会拒绝子女的陪伴,因为不想换新环境。另外,可能出于需要保持和已故老伴的连接,对老伴的离世尚无情感上的接受,也会经常一个人呆在房间,不出门。这是因为:一方面觉得一个人出门没有什么意思,回忆起过去两人的生活,倍觉凄凉,另一方面对老邻居的关心邀约,会尽量进行回避,感觉既能感受他人的关心和好意,又会被老伙伴们的热心刺伤,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只,为了不去想伤心的事情,会尽量回避人群,但是呆在家里又觉得时间漫长,经常发呆,走神,坐在家里看看家里的东西,会觉得老伴尚健在,为了打发时间,可能会故意找事情做,反而显得居家忙碌。


除人际交往退缩外,在身体上也会出现头昏、睡眠不好,缺乏食欲,衣物越穿越多,身体发凉等状况,在3个月到半年之间可能会愈演愈烈,最后导致抑郁并产生自杀危险,当发现老人经常交代存折现金资产的安排,急于完成一些本无需短期完成的活动,经常锁门不出,饮食不进等,就要警惕可能会有自杀风险,务必求助专业机构或精神卫生中心,最好进行自杀危险程度评定筛查,切勿因面子、侥幸心理或其他顾虑而讳疾忌医。


从心理学上来看,丧偶反应的症状特点分为三个阶段:麻木期、抑郁期和恢复期,不同阶段对丧偶老人的悲伤的抚慰和方法各有特点和侧重。如果为人子女不太了解或缺乏正确的帮助老人心理调试的知识,不理解这一自然的恢复过程,急于安抚,却没有给予合适的宣泄途径,只是一味地希望老人振作起来,急于进入新的生活或人际,反而可能会人为地制造老人心理恢复的屏障,不利于她们面对现实,顺利度过人生危机,从丧偶反应中顺利地摆脱出来,最终一片好心孝道反而适得其反。


本文角度为一个比较小的面向,仅作留痕。




蓝蓝的其他日志

人间滋味第七篇:甜(原创微小说)
无字书——己亥木年立夏诗作一首
8.5.11众生(神)归位暨刘洪到底是谁?(4)李彪何用?陈光蕊有何意义?
8.5.6一往无前戒为刀 红尘烦恼俱出家(2019年4月10日)
人间滋味第六篇:沧海五粮液 良伴唯脐橙(原创微小说)
人间滋味第五篇:双踏BOS--请你喝一杯烈焰珍珠奶茶吧(原创微小说)
探讨临床实务危机情境“不伤害原则”的运用(微分享文字稿)
人间滋味第四篇:魅机--不要吃蓝色的那款冰激淋(原创微小说)
小暑颂
端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