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朱旭东蓝蓝

通往智慧和慈悲之路的正念养育1--Wisdom and Compassion in Psychotherapy21

蓝蓝2016-1-24 21:19
查看:2096次

今天开始进入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咨询室内外

 

第二十一章:正念父母禅、通往智慧和慈悲之路的正念养育

第二十二章:宗教和心理治疗的作用

第二十三章:正念治疗师的伦理和五个戒律

 

    本章虽然讲课时间不长,但是对既是咨询师,又同时也身为母亲的我,一边听课理解一边感受也是五味杂陈,“如果能够在十年前开始读到这一章,是不是会更好”这样的自我评价性感受也会不停地进入身体层面,所以笔记的同时就要保持一个内在和外在正念的态度,好在生活的道路在继续,我们想要做一些更加有建设性的事情是永远也不会迟的,所以放慢节奏分两部分来进行。


    作者首先提出一个观念,正念慈悲练习久了会成为融入个性的一个成分,而互动时,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会引发另外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父母更加慈悲正念努力是毋庸置疑地会影响到孩子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有母爱的孩子存活率高,即便是母亲在监狱中服刑,孩子的死亡率也低于在孤儿院有吃有喝但是没有固定养育者的情况。

 

    杰克康菲尔德说:家庭生活是高级的禅修练习,没有比养育能成为更好地培养正念的基地了,如何让正念和慈悲成为每天父母和孩子互动中的一部分呢。

 

   作者认为,养育本质是一种苦难,最具挑战的方面是:一天24小时被依附被需要,从出生的一天开始,母亲就不断在丧失,失去了自己的身份感,失去了对自己的确认,身上背负了无休止的责任和被索求,无论是在情感还是身体上,持续处于精疲力尽和精神紧张,父亲其实也有类似的体验。在育儿中,无正念的冥思苦想状态好像是无休止的,甚至到了孩子很大的时候,身体的负担可能减轻了,精神上却一直没有轻松过,比如要担心青春期的女儿恋爱,儿子交朋友问题,但是如果把育儿当成修心道场,就能再构养育的细节,当成修心的训练,感觉就不一样了,而且变得高尚,正如佛教徒的坐上观修和坐下观修。

 

   专注的养育要求检视自己的生活结构,扪心自问、这真的是我为我们所有人在工作吗?这也许意味着要做出选择。

 

   接下来作者提到内在正念和外在正念:

 

    内在正念指坐禅(四念处身受心法),对年轻父母来说,内在正念是有难度的。没有孩子的时候,存在当下是很容易的,这里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年轻妈妈,她和邻居一起带着各自2岁大的孩子一起在公园玩,这个妈妈的大脑是拥挤的,注意是这样被分配的:保护孩子的安全不要跌入猴园,留心电话看看丈夫是否在家,是否接回了4岁的孩子,计划晚餐和购物、考虑明天工作会议、为自己今天没有锻炼而内疚、疑惑自己是否忘记支付电话账单,幸好这位妈妈及时意识到这样的自己根本没有和在公园的2岁的孩子在一起,并且及时调整了,在与孩子一起的时间排除了电脑、电话和杂念,保持了陪伴孩子的品质。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深有共鸣,一个妈妈的脑容量有多高,不是做母亲之前可以想象的,但是,我们很多时间在抱怨自己所有的时间被孩子占据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养育中去,孩子其实没有得到我们付出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当然在孩子小到还不能去幼儿园的时候,比如2岁前,他们也确实需要我们全部的时间,但是随着他们的成长,需要的更多地是有品质的陪伴,所以,如何让陪伴的时间变得让父母和孩子双方满意变得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孩子的缠人粘附,正是因为其实他们没有感受到真正的被陪伴了,所以处于被关注的饥渴状态下的孩子,是不可能真正开始属于自己的时光的。

 

外在正念尤其是关系正念对父母来说常常是更容易实践的,但是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必要技能,实际上正念练习本身就可以通过协调与自己内在的关系而增强人际间协调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太过于沉溺内在正念的时候,孩子寻求帮助就会被体验为干扰,因为这需要我们能换挡去回应,但是如果我们以另一种方式看待孩子对我们的呼唤,这就是一个练习外在正念的机会,比如正在正念切萝卜时孩子呼唤我们,我们就要换档,从关注内在的需求切换到人际正念,孩子的呼唤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形式不断地改变形式和外观,当父母承诺不但正念自己内在体验,也正念外在的人际体验,就更有可能慢下来,停一停,去看清楚当下正在发生什么。例如匆忙送孩子去上学,做一个暂停,我们就有可能发现内在和外在都在发生什么,疲惫出现,强烈的厌烦愤怒情绪出现,但这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但是是会移开的乌云,无论什么体验都可以是深入观察的对象。


    特别是匆忙送小孩上学、晚上催做功课的孩子睡觉这个过程最不容易正念,然而这也是孩子最最受伤的时候,我们越叫孩子快,他们其实越无所适从,根本快不起来,反而当妈妈不再焦躁,孩子的动作就会快起来,在这个时候如果正念观察自己,就可以看到许多属于父母的焦虑被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当我们体验到,就有机会收回这样的强加,而真正提供孩子一个对身心和发展有益的自由安全受保护的空间。

 

清澈心灵联系


运用一杯水,让孩子通过玻璃杯观察可以看见什么,是否看见对面,然后倒入苏打粉在水中,再来观察现在水的性状。

领悟:正如水中的苏打一样,我们的想法情绪也会混淆我们的视线

两分钟后,再看水,并可以观察到苏打已经部分沉淀,水重归清澈,最终,我们和孩子又重新可以隔着玻璃杯里的水看见对方,但是苏打并未消失,只是沉淀在水底,但是不再让水变得混浊。

领悟:即使练习正念,生活中的挑战也不会消失,但是正念教导我们一种方法,通过安住于呼吸的节奏想法,我们日常的情绪压力、生活的劳累和不适也会得到沉淀,让视角清晰,生活变得轻松。

 

培养我们忍受不适的能力


在养育过程中经常会遭遇情绪危机,感觉到能力被挑战了,或者被孩子的情绪激活了我们的感受,我们会深切感受到作为人类的脆弱和保护孩子的深深渴望。


这里有一个父母的分享,表达了育儿中管理无处不在的焦虑的困难,经常会感觉到自己对孩子的幸福负有的责任感超过了自己的生活,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可以存在地接受和反应模式,如果想要给孩子提高一个安全的保护的,远离我们无所不在的焦虑的玩耍空间,首先要找到一个方法去感受我们作为父母的内在的安全,李老师举例说:比如沙盘治疗或者其它疗法中经常谈到要建立一个安全而自由、受保护的空间,这个空间不是通过沙盘沙具或者治疗设置来建立的,而是通过治疗师的心灵来建立的,作者提出,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模式:接受模式和反应模式,接受模式会比较轻松,而反应模式会比较激烈地进入自动化的应对:战斗、逃跑或者木僵模式,显然接受模式是有利于疗愈和养育的,而且也类似正念接受状态,可以停下来做深呼吸,做内在和外在的正念,对任何的事情和体验开放,得以安抚自己和痛苦的孩子。

 

是和不练习

 

注意听到下面的词语的时候的感受

一(非常严厉的快速的)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和感受呆一会)

二(安静的和蔼的缓慢的)是~~~~~~~~~~~~~~~~~~~~~~~~

 

我们会注意到在第一种情境下,我们会进入到:战斗、逃跑或者木僵的反应模式,在第二种情景,我们会进入安静接纳模式。

 

由内而外的养育

 

童年就植根于大脑中的反应模式在成年养育孩子的时候会被激活,当孩子成长时,我们就有机会总结回顾我们的成长阶段,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携带我们作为孩子时如何被对待的记忆,这些记忆信息会支持我们的养育能力,也可能会起破坏作用,对父母儿童关系领域研究表明: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的童年,是我们能够影响到孩子的安全依恋的最好预测因素Cassidy &Shaver, 2010,成人的安全依恋状态出现在我们如何去理解孩子中与我们的正念程度高低有关(DiNoble, 2009),父母来自童年的残余主题或者未解决的创伤和丧失,会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将我们推入太频繁和激烈的风险中,迫使我们的自动化反应被无意识的记忆激发,使我们做出事后会后悔发誓永远不要再做的事情,但这也是正念练习会帮我们走出来的地方。


文中有许多父母的分享。有一个坏妈妈的母亲通常愿意去做足够好的母亲而为一些自动化反应做出的事而彻夜难眠,自己的青春期很茫然的母亲会害怕孩子的青春期,无法传递自己的爱。临床治疗师和熟练的正念者知道最好的方式是去理解这些体验而非去评价之。


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蓝蓝的其他日志

人间滋味第七篇:甜(原创微小说)
无字书——己亥木年立夏诗作一首
8.5.11众生(神)归位暨刘洪到底是谁?(4)李彪何用?陈光蕊有何意义?
8.5.6一往无前戒为刀 红尘烦恼俱出家(2019年4月10日)
人间滋味第六篇:沧海五粮液 良伴唯脐橙(原创微小说)
人间滋味第五篇:双踏BOS--请你喝一杯烈焰珍珠奶茶吧(原创微小说)
探讨临床实务危机情境“不伤害原则”的运用(微分享文字稿)
人间滋味第四篇:魅机--不要吃蓝色的那款冰激淋(原创微小说)
小暑颂
端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