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朱旭东蓝蓝

说“师”

蓝蓝2016-9-10 16:33
查看:2460次
    今天是教师节,说点故纸堆里的玩意吧。

    我们中国人素来尊师重道,注重节庆,如今又有教师节,对于老师的感恩之情无以言表,也有同道之间的互相祝福,其乐融融,然关于“师”,却又有许多我们眼下已经模糊了和不情不愿的意味在,一面是铺天盖地的祝福,一面其实私下里,很多家庭都在为怎么搞好和孩子老师的关系而五味纷陈,更不要说还有如火如荼的德云之辨。

     其实吧,若我们了解下“师”的来历,或者就恍然会心了。

     从哪里来起头呢?

     要不,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师”开始吧,我在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时,心里总觉得不对劲,按先生的诠释,前后文语气根本不连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这大不敬一点说:孔子他老人家又不是双相障碍,怎的自我评价、自体意象忽地低到尘埃、忽地又夸大到自己是鬼神奈何不得的圣人呢?
    
    后面琢磨原文才了解,“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

    所以,这个“师”根本就不是老师的意思,而是效法,修正,取其中的意思。甚至有说这是国之战略决策,有拉拢有排挤而谋发展之意也是大有道理啊。

     为什么呢,各位看官请:

      师(師),说文解字云:二千五百人为师。小司徒曰:五人为伍。五伍为 。五 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师、众也。众则必有主之者。周礼师氏注曰:师、敎人以道者之称也。党正旅师闾胥注曰:正师胥皆长也,师之言,帅也。

    所以最初"师"是和军队战争行为有关的.

    正如师卦,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大意是说军队要进行正义的战争会守正吉祥,孔子在生的年代(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推崇易道,孔子若认人为老师,只会说圣人或君子,因为这个时候老师的概念还没有破壳呢。

      那作为军队和战争的“师”怎么又和“老”字合而为“老师”了呢?
  
      先往回看一点吧:作为孔子崇尚的如同后世敬仰的“圣人教化”的行为,最早倒也是服务平民的,应当溯源至神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而这样的教化最初并不被命名为“师”,而是“蒙”,因而后世颇为强调启蒙之教,道家更重入门师承。

     带有教学性质的”师”,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金文中,称为“师氏”,简称“师”,系教国子的官员。西周的统治者为培养善战的贵族弟子,开办了“国学”,由高级军官“师氏”任教。
    
    但在圣人时代的最后,孔子横空出世了。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众弟子们周游列国14年,因其率众,也可以说是唇枪舌剑去伸张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所以用“师”称呼孔子是很贴切的。

    同时他还整理古文献,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且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都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

    孔子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所以后世天下儒生才尊其为共同的师。而且也正因为是私学,孔子收学费也是因人而异的,穷学生的节敬也是一条咸肉干足以,再穷了如颜回,甚至夫子还要接济一点,所以那个时候可能用“门生”更合适。

      真正“师”这一身份作为职业可以养家糊口,应当是先秦时期,比如《诗经·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这里的“师氏”,古代学者认为是指女教师;而直接被称为老师,大约应该是《史记》的功劳。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所以“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 (嘿嘿,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喊自己老师不太自在,也是有依据的哦,不光是学识有限不自信,也是因为不够老嘛

     可见:“ 老师”最初并不常直接用,后世对老师称谓颇多,比如“师长”、夫子、山长、师傅、师父、西席、宗师教授、助教、学博、讲郎、教谕、先生等种种,各自指代不同。

    但至于我们现在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通行理解,那是固着于韩愈《师说》的,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力图转变风气,是以旁引博证: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个有背景啊,背景啊,我们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看到: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白话来说:当时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属于也是要三十而立之年,因此他的“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伸张: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本身是很凉薄的哦,要不要说韩老师情感隔离啊哈哈。

    同时,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韩愈作《师说》,是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此文一出,《新唐书本传》说“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所以韩愈是把师之战拖到了纸上,是光大“文以载道”的先驱,这是升华啊,攻击性的升化,至此,师之“战”之意被笼罩在了尊老师的光环下,已经成为了阴影。

     光明之面更多被我们记取的就是:“师”是传授知识的,而“教”又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是对“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韩愈《进学解》,唐),相较于《进学解》重点在辨析如何增进学识、德行修养,韩愈还写了《师说》确立老师的作用、从师向学德必要,对治社会上耻于相师的坏风气。 正是这两篇文章,确定了老师服务于大众方方面面,不用太老的教师也可尊称为老师了。

     写到这里,差不多可以停笔了,但是就和中国传统图画书和老外的绘本之区别一样,老外可以故事讲完了,就没了,谁看谁发挥去,我们总是要总结点中心思想或光辉意义出来的,所以再多啰嗦几句:

   早上看了Luigi Zoja鲁格·肇嘉关于《偏执狂》的讲座。今天,他主要是从两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和斯大林)解读偏执与妄想,而且认为与其它的心理障碍不同,偏执,不仅是个体和临床的问题,而是会在整个人类世界传染的幽灵。申老师也总结说应对和反偏执与妄想的途径是:“执其两端,用其与中”。而这句话前面正是:“隐恶而扬善”,关于如何“中”,其实一直都包含在师卦和我们对于师的理解里。

     六祖慧能说:“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六祖言毕,徒众作礼而退。

      所以,在教师节的快乐之后,我们各自思考吧。那啥,孩子学校,该送的还是送哈,咱还是要尊师么么哒,孔子不还收肉干吗,送个月饼啥的,应该的,咱不用石头剪刀布,谁去送了,不纠结啦。






蓝蓝的其他日志

人间滋味第七篇:甜(原创微小说)
无字书——己亥木年立夏诗作一首
8.5.11众生(神)归位暨刘洪到底是谁?(4)李彪何用?陈光蕊有何意义?
8.5.6一往无前戒为刀 红尘烦恼俱出家(2019年4月10日)
人间滋味第六篇:沧海五粮液 良伴唯脐橙(原创微小说)
人间滋味第五篇:双踏BOS--请你喝一杯烈焰珍珠奶茶吧(原创微小说)
探讨临床实务危机情境“不伤害原则”的运用(微分享文字稿)
人间滋味第四篇:魅机--不要吃蓝色的那款冰激淋(原创微小说)
小暑颂
端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