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钢子老师

张晋岗:没有时间的父母是最贫穷的父母

钢子老师2017-3-12 16:49
查看:1144次

(本文为心理沙龙第三段问答录音稿,为保护学员隐私不提及姓名,只摘取钢子老师的录音内容。)

钢子老师:这位女士说孩子上小学,之前一直很好,成绩也很好,最近突然不上学,在家里不出门;但是期末去考试,成绩还是不错。现在就是孩子不肯去上学了,在家里睡觉。对自己很多意见,自己也经常在反思是不是之前对孩子太严格太强势了,对她造成现在的后果,我感觉很内疚。

我想给出我的一个理解,孩子如果被规范被要求的太早了,到了一定阶段就会爬不上去了,就会无法继续前进,专业上叫做“发展阻断”。因为被要求太快太早太高,那么人生的前行就变成了爬坡一样的感觉。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某一个阶段他就不往前走了,他宁愿去死。其实死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佛学上讲死更是象征性的说法,从真相层面说没有死这回事,通常意义上说的死亡,无非就是身体这个壳子衰败或者损坏了,这个生命从精神层面上再换个房子住。我们讲一个人说TA想死,不想活,从心理学上讲,不是死亡,而是发展的困境,无路可走。其实就是上不去了,死活上不去了。

我们可以想一想,爬坡的时候,如果正好处于在那个坡上,而你又不使劲,那会是什么结果?很简单,就是掉下来,就是倒退,这个是很恐怖的事情,感觉就是要死了。这个孩子是靠睡觉在死扛。什么意思?就是给自己在坡上订一个小板子,反正上是上不去了,同时又很害怕自己掉下来。为了防止自己掉下来他就去睡觉。这是他应对掉下来的一种方式,就像是用这样的方式确保自己和外部的要求有一个很好的隔离,不用继续想着要往上爬,也不用担心自己如果不爬就会掉下来,睡觉就可以把这外部的一切压力都屏蔽掉。

为什么人生会有那么多的艰辛?因为他的生命的运行要求每一步都走得很严谨很严密,哪一步跟不上了都会摔跟头,都会让人担心坠入深渊——如同地震之后地面裂开那样的无底深渊。其实自然的生命本身不会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办法遵循自然生命的节奏和进程去发展,而是被外部强迫要求形成一整套外设的规则,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对于内在本有规则的依靠,结果导致内在的安全感大面积丧失。人就会活在一种非常绷紧时刻担心失去控制的状态里,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种每一步都在爬坡的感觉。

最痛苦的事情是,孩子一直处于爬坡一样的生长过程,但是父母完全不知道,而且家庭和社会环境如果还在不断地提出要求,这个孩子就会出现接近崩溃的恐惧。这个时候他就会掉下来,这个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太大的压力,太可怕的事情。但是她没有办法,她不想掉下来,掉下来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他会把自己卡在那。卡在那儿是什么?表现就是不出门。不出门翻译出来是什么?就是不前进了,但是也不后退,就卡在那。

但是这个从专业上来看,就是孩子在想办法丢掉这个外设的规则,企图返回去重新找到属于她自己内在的本有那个规则,但是因为从他生长的环境角度来说,从来没有允许与内在的真实节奏保持链接,所以这个内在的自我关系其实是断裂和未完成的,这个自我融合的过程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再来修复就会变得困难重重,这个是一个专业上的理解我们在这里只是提一下,之后如果有机会我们会来重点谈一谈关于这部分治疗的问题。

所以你会说,你观察孩子那么久不出门他考试还能考那么高的分数,一方面这听起来让人心酸,就是其实用尽了的全部力量想要再往前爬一点,结果她还是成功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牺牲了自己的内在需要,去迎合了学校以及家长的需要,这其实一直都是她生存的真相:为了照顾赖以生存的环境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个牺牲就是她自身变得非常虚弱和匮乏。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过去在她的生命里积攒了多少东西?!他被迫积攒了多少东西!那些积攒的东西就是因为她内在很不安全,那些储备的知识就如同准备过冬的老鼠储备粮食一样,囤积在身体里以备应急之用,这个反映了身心内部的紧张和压力。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停下来,表面上看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活了,其实是没有办法依靠那套自我压制的方式来生活了,因为接受的社会那套规则已经越来越不能帮助应对逐渐增加的社会任务和身心需要。她必须阻止这种局面,必须让这种错误的生长方式停下来。停下来干什么?寻找自己的节奏。

人一定要走这一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很偏执,你不让他这样干,他非这样干。这就是TA在成长过程中,生命被扭的太厉害,他一定要在某个时机给补过来。偏执的人就是在生命里被人错误的对待的太厉害了!要这么去理解偏执的人。他如果在单位没有办法偏执,就回来就跟伴侣偏执,跟老婆/老公偏执,没办法跟伴侣偏执就跟孩子偏执,这个偏执是内心里受的苦。这就是这位妈妈说的,你觉得小时候你的孩子被要求的太高了,你的思考是对的,跟这个有关系。

经常有人会问我,我要怎么办?而我的回答永远都是,先要去理解问题,理解透了才能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我们为什么对孩子要求这么高这么快呢?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借此静下来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被要求过吗?要求过别人吗?我们应该都体验过被期待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是知道被过高要求的滋味的。如果我们不能体验出其中的滋味,可能我们压抑了我们的感受,造成的后果就是找机会去继续对我们最亲的人提出高要求,这个就是转移,压力的转移。

有相当多的人,在生活中乐意跟别人比,觉得别人哪里都比自己好,心理学上叫投射。看别人光灿灿,看自己跟乞丐一样,把好的东西投射到别人身上然后有一天看到别人缺点,再转头一棍子打死,心中暗暗想着,你看其实你也没那么好,以此来获得一种内在的平衡。还有的人,觉得自己哪里都好,看别人都不好,我把这个部分称之为“好与坏的未整合状态”。

为什么说这个部分呢?话题回来,我们对孩子要求高,希望孩子潜在什么都比自己都好,光灿灿,发着金光,是因为我们潜在里希望孩子很强大,可以来照顾我们;同时,借助孩子的强大,再映照出我们作为父母自己的不足,这里有一个暗含的味道,就是潜意识里对自己的父母是有不满有抱怨的,但是没有得到表达和呈现,压抑了下来当自己作为父母的时候,又会下意识的担心自己其实也没有那么好。而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好,却期待孩子要更好呢?理由是,唯有自己的孩子发展好了,才可以掩盖自己其实是不那么称职的父母这件事,内在里恐惧的其实是自己不是好父母这个部分。

所以对于孩子有过高期待的意图是什么?通俗的说,就是获得一种安全感。孩子越好我们越放松,孩子越不好,我们越紧张,越没有安全感。如此一来,这个事情就变得很可怕——我们潜在里把孩子当我们的父母了。因为唯有父母才是能够给我们安全感的人,父母怎么可能期待孩子让自己感到安全呢?本质上,每个人希望有一个很厉害很优秀的父母,自己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父母都帮我们搞定了。当我们不能从父母内心获得一种强大感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安心地做一个小孩,我们就会时刻提心吊胆,到了我们成为父母,我们就变得担心自己作为父母不够强大。

就像我们坐在这里,旁边有这面墙一样,如果这面墙不够牢固,我们时刻都要担心这面墙什么时候垮掉,我们就会倚着墙,顶着。这就像是一个本该被父母保护的小孩要去照顾自己的父母,当一个小孩总是替父母去考虑,TA的内心就没有办法获得自我力量的真实发展。这个时候即便是长大了,TA在精神上还是个小孩,就像这位妈妈一样,虽然成为母亲,却不能在内在里长大,所以就会潜意识希望自己的孩子强大,就像希望自己的父母强大一样。

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的孩子当然没有你强大,因为她是个孩子,你是个大人。一个孩子内在里从弱小到强大至少要18年。但是如果这个大人在自己的成长经历里,没有人给他这么宽松的环境,让TA慢慢长大,TA根本就不知道慢慢长大是什么东西。TA不可能知道。TA身体里没有这个东西。孩子一犯错,TA一下子就急了。TA可能每天都在期待这个孩子是二三十岁的孩子。TA每天都在期待,因为他心里面容纳不了时间,更不可能容纳一个孩子的发展序列。没有时间的人是最可怜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最可怜的人就是没有时间,你没有时间,你没有被给予时间,没有获得过属于自己的时间,你就不可能给别人时间,不可能给你的孩子以发展自己的时间。

心理学上讲一个时间线,好比是,一个爸爸妈妈也好,如果你不肯把你的时间给孩子,你的孩子是不可能长大的。什么意思呢?就是简单的说,你不停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对待你的孩子就像对待你的工作一样,你不兢兢业业地陪伴他,这个孩子是不会长大的,这个孩子也不会有时间。孩子长大以后也是干什么都急,做什么都急,一急就做坏了。因为没有耐性,没有时间。没有耐性和时间是做不好事情的。妈妈们也是,如果你不把手头的事情放下来跟孩子一起去参与,你光跟他说你这样啊,你那样啊,毫无意义。无法给出自己的时间的父母毫无疑问是贫穷的父母,是最没有营养的父母。

但是关于父母的时间这个问题,就目前这个社会,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变得非常严重。因为大家都没有时间,每个人都可以想象下,你们的时间都去哪里了?有谁会说自己就拿出一周或者一个确定的时间,什么都不干,就跟自己的孩子呆在一块?

为什么大家现在小沙龙会越来越热?因为在这里我们就是都什么不干,放下手边的事情,像是停在了某个时间的港湾里,好好的观察自己,谈论自己,这就是给自己时间,这是有营养的。

孩子也是需要时间,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和孩子呆在一起,不想别的,就是陪他玩。现代人,单单是什么都不干都要疯了吧?还陪他玩,没有什么要求,没有什么期待,这不是太奢侈了吗?是的,因为内心的贫穷,所以安静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付出情感的陪伴和交流就是最昂贵的礼物,作为父母,太多人给不起。

当孩子面对一件事情时,我们是否可以跟孩子说,做好了做坏了,没关系,爸爸妈妈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你慢慢做,慢慢长大?我知道这难了,因为我们更愿意提出要求,因为提出要求时,我们潜意识里知道必然会受到失望,然后我们再借此释放我们的负面情绪,就这个套路,我们在家庭和亲子关系里反复上演,却不知从哪里停下来。

那么我说,就从现在开始,补这些东西,找找我们生命的时间吧,从这里开始。因为有些东西一辈子都需要,现在开始补就很好。具体来说,如果你的孩子说要睡觉,好,那就睡吧;说不吃饭,好,等一会再吃。其实做起来非常简单,从做法上很容易。难在哪里?难在这个心情。我在咨询里遇到很多这一类的小孩。孩子遇到了很严重的情绪问题,或者身心问题,变得不能起床,不愿意去学校,那个妈妈不是说静下来,看到说孩子正在用这样的方式寻找妈妈的温暖,期待妈妈能够看到自己内在里那个渴望被关爱的小婴儿一样的自己。大部分的妈妈做的相反,他们表现得非常不耐烦,很苦恼,好像这个孩子的样子正在让妈妈变得无法自由的去做她想做的事情,我能猜到,妈妈每次把那个饭端到孩子的面前时,都有一种不得把饭扣在那个孩子脸上的愤怒和急躁,你可以看到,当孩子需要妈妈给出时间时,妈妈是接近崩溃状态的。妈妈不肯给出时间,就是这个孩子一直来面对的爱的真相。

前一阵子,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数据,说当前中国女性焦虑程度是男性的十四倍。很多人都有这种状态,在这里惦记那里,在那里惦记这里。很焦虑,这就是没有中心,没有位置感,没有中心和没有位置这两点对于一个人影响很大。位置就像自己的地盘,你就坐在这里,这就是我的地盘,别人抢不走。但是中国的女性为什么焦虑的这么厉害,因为在你的家庭里面,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给了你确定的位置?是不是对你的人生有一个确定的规划,确定的期待?是不是跟你交流的时候把你当成一个稳定的个体在交流?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一直在理解为什么在中国女性的焦虑值这么厉害,我有一个直觉,这个与中国文化当中女性的价值认同有关系。女性的焦虑值升高对这个社会是个灾难,就是不能成为稳定的母亲。女性的身心健康关乎到整个人类的健康发展,更不用说对于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影响之大,心理学领域有很多的女性小组专注于研究女性的身心问题,就是说明女性似乎更需要额外的关注。今天这位妈妈的这种焦虑不安的情形不在少数,妈妈不整合,孩子就无头绪,混乱不清,没有方向。所以现在在场的每个人说说自己的中心。每个人说说自己在生命里的方向。我们来看一看,也许这个课题是我们可以一直去探寻的东西。

这位妈妈也提到,她喜欢批评自己。批评自己的人,和通常喜欢把问题都归结在自己身上的人,其实是小时候被忽视的很厉害的人。被批评其实是一种看重,这样的人从内心里潜意识中吸引批评,所以你也会说你的孩子经常批评你。说,表扬难道不代表看重吗?为什么我不吸引表扬?其实表扬容易让人轻飘飘,打击容易让人有沉重感。在下意识里需要一种被看重的感觉。反推回去这位妈妈作为孩子的时候,在成长中是被忽视的比较厉害的。

联系到这位妈妈的具体表现,有的时候会通过下意识的发脾气,犯错误,来吸引别人的看重。包括很多女性反思自己,自己太强势了,这都是成长过程中被忽视的太厉害了。强势,可以理解为,强烈的需要被关注,但是被关注太难,于是就必须去使劲,因为她不那样使劲,自己就彻底瓦解了,找不到存在感这个你可以去体会的感觉。我今天能给你的建议,或者说给你的方向是,你需要知道,“你需要被关注”,这是我送给你的一句话,当然我今天也非常好的看到你看了关注了你。至于被理解,这个是后面的事情,理解必须是已经看到了这个人才能去做的,而你首先需要被关注,需要被看到。

所以你的孩子在爱你,孩子不停在说你,是在关注你,孩子不能上学去了,因为他必须在家里照顾妈妈,在爱你。从心理上这样理解,感谢,你的孩子是最理解你的人,孩子是最贴心的人,最贴近你的人。

作者:张晋岗(钢子老师)

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

钢子老师工作室主任咨询师

2017226



钢子老师的其他日志

我的妻子出轨了——一段关于婚姻关系的心理分析
钢子老师12.16外图公益沙龙《幸福生活如何创造》预告
钢子老师12.16外图公益沙龙《幸福生活如何创造》预告
张晋岗:理解是人际互动的灵魂
11.18张晋岗《理解是人际互动的灵魂》外图心理公益讲座
11.4钢子老师亲子关系沙龙“理解孩子和要求孩子矛盾吗”现在报名!
10.26张晋岗周四公益沙龙《走不出的原生家庭》
张晋岗:母亲恨孩子,你会否认吗?(沙龙语录)
张晋岗:关注成绩不如关注孩子本身
张晋岗:每个人都需要找回自己的轨道(沙龙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