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于飞yufeikingok

网络社会化下,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解读

yufeikingok2013-10-26 21:58
查看:2735次

 

 

引言

综合学者归纳的网络发展的特点以及影响,网络历经“原始形态”、“发展中形态”“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自由切换”三个阶段后,正在进入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融合阶段-网络社会化,当下网络时代的特点表现如下:第一,海量的数据规模,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面对选择,要为选择负责任。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大数据不再是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而是包括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和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种形式的非结构化信息,这种全方位的信息表现出的是更加碎片化、也更贴近生活,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必然带来价值意义的多元化,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标准和道德准则也必然面临着冲击。第三,价值密度低,计算机数据分析擅长的是测量社会交往的“量”而非“质”:掌握的数据越来越多,统计上显著的相关关系也就越来越多,这些相关关系有很多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在真正解决问题时很可能将人引入歧途。这种欺骗性会随着数据的增多而指数级地增长。第四,处理速度快,即时性的体验满足被当作商机而大肆的宣传,专注于相关性关系而不再渴求因果关系必然使得情感体验被越来越稀释,反思会被更新的选项代替,欲望对知觉的扭曲程度被想当然用信息掩埋了。

同时,我们也发现人类生活中对网络的粘性越来越显著,各种移动客户端的使用,微博,微信,QQ,人人网,以及互动性越来越及时、面向不同群体的软件开发和应用,使得网络使用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这群被称为“数字原居民”的群体,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已开始融合,网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工具上的意义,更多的是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青少年和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青少年网络人际互动体验与行为,从发展的角度来解读青少年网络行为,深入探讨网络对人的毕生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能为教育实践和社会管理提供重要启示。

权力与话语的变化

大数据时代下,社会的流动与技术使得民众参与话题的广度和信息获取能力急剧发展,首先带来话语参与权的扩散,福柯认为,权力关系的组织方式、运用方式和所依赖的技术是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权力存在于有社会关系的一切地方并每时每刻都在运转,权力具有生产力,不仅影响着个人行为,也控制着个人的身体。大数据时代挑战传统权力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权力形式与话语方式,于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权力、知识和人的身体关系的拓展与变化,这就解释了大数据时代带来生活方式的改革同时,网络渗透到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必然,这种权利与话语的扩散影响个人的身体、行为与心理。在网络不断升级和硬件终端不断便捷的情况下,人们参与社会话题、表达情感、发表议论、即时互动是不可避免的,这样,青少年成为网络话语与权力的主要分子,且青少年易冲动但有独立意识的特点更倾向于自由表达,青少年向社会表达自己的声音和参与社会活动中的环境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网络极大地强化了自我意识状态,处理事件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支配性,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权力技术与规则是福柯的主要观点,规则作为权力的重要保障,控制身体的同时也使得身体变得既顺从又有用。网络规则的不完善也为网络人际表达与互动带来风险,信息的繁杂与未经筛选对判断力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提出挑战。网络成为青少年在自我意识成型阶段认识和学习社会的重要场所,面对机遇和挑战,青少年网络行为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

回顾网络技术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不同网络年龄层对网络的态度与表达具有不同的特点,80后和90后都有一个成长中接纳网络的过程,00后却是成长过程中始终与网络互动,这一代与网络的伴随经历是前所未有的,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延伸,是青少年自我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00后的青少年对网络的话语与权力需要是自然而有力的,这更需要关注与重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

关注自我

网络心理是在网络环境里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人的个性特征的总和。网络社会一方面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更丰富的信息、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各种生活便利,另一方面,又使他们遇到困惑和面临更多的选择,对自我整合与发展提出高的要求。保持人格的和谐统一,内在协调,并有恰当的自我意识是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

青少年的心理社会性任务主攻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青少年而言,其面临的最发发展障碍是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在这一阶段,青少年试图回答“我是谁”“我在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他们通过探索价值观和职业目标,进而形成个人的自我认同。消极的结果就是他们对未来成人角色的认识含混不清。网络作为生活方式扩展和自我延伸的重要领域,自我认同仍然是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基础需求和实现目标。这也不难理解,青少年在网络中的情感和行为。网络上自由的表达空间,大大减少了日常交往的约束性。网络形象的建构自由性使得个体能够建立起寻求认同的通道,青少年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运用自我管理和表现策略经营自己不同的网络空间,QQ空间、微信、微博、人人网、豆瓣小组、帖吧和各种论坛等,这些为青少年的情感和行为选择提供了多个平台,选择的多样性有助于青少年更便捷更迅速地寻求认同,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个体的自我概念。我们常发现,青少年在各类网络平台的分角色化,每个青少年至少有两个至三个的空间平台,每个空间的自我形象都是有些差异的,这也许是青少年寻求认同的策略性自我呈现。即时通信和网络平台的使用,也正是青少年满足认同需要,塑造社会性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逐渐寻找情感表达与自我保护的平衡。自网络发展以来,网络的匿名性导致去抑制性,降低个体的自我意识水平和约束能力,容易出现非理性、反社会行为,不利于积极的自我认同的建立[5]。在网络社会化的今天,人类社会已成为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共同体,去抑制性后的自我释放感也随着新媒体服务快速发展和网络规则逐渐建立而慢慢降低,网络社会化水平的提升降低了个体的去抑制性,特别是对于伴随网络成长的00后青少年,现实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高度融合,加上,科技产品和服务,例如手机、冰箱、手表等生活产品已经发展成为网络的延展平台,感受网络自由表达的同时,也对网络使用的社会责任和规则有一定熟悉,网络自我认同的满足成为青少年个体自我认同的基础需要。

青少年个体化和自我认同探索的过程,要求其在情绪情感上逐渐独立于父母。从情绪的角度看,青少年再次进入了向父母争取争取自主的阶段。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是Bowen在家庭系统理论里提出的核心概念,指个体在家庭情绪依恋与独立自主的程度[1]。与父母分离,寻求同伴认同的过程,也正是将父母的分离感转化对他人认同的过程。自我分化不仅是个体情绪成熟度的一个测度,同时也反映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成为独立个体的个体感”和“与家庭保持联系的亲密感”的整合程度[1-3]。自我分化在这一过程中有着广泛的适应和应对功能,集中体现在自我位置、情感断绝、情绪反应、与人融合四个方面。首先,从思维能力来看,他们的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到最高水平,因此对信息和那些不需要任何严密的思维加工的信息充满渴望。其次,随着与父母关系的转变,青少年需要发展新的归属感、认同感,网络使用方便青少年与同伴进行交往,能在与他人保持广泛联系表达情绪情感的同时彼此交换信息。再次,青少年要求更多的自主和自理,他们逐渐找寻独立与亲密的平衡点,他们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的热情,迫切希望表达情绪情感和展示能力,网络成为体现成功和展现自我的平台。这从根本上使得青少年网络行为具有一定的特点。

自我认同是基本需求,自我分化是处理与家庭关系的关键品质,自我认同作为青少年的主要任务,也是获得成熟的自我分化所必须迈出的第一步。与父母分离而形成的自我感(自我认同)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题,是透过青少年网络行为解读青少年心理的理论基础。

生活价值观(人际交往)

青少年越来越关注与非家庭成员的关系,并且开始思考在各种社会性情景或人际情景中的样子,在这些情景中他们时注意的焦点,人际交往是价值观中的重要表现。网络人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实人际与网络人际高度融合的后现代时期,网络在现实人际网维持、发展、互动提供了新的交往手段和方式,也拓展出以网络群体为平台的网上交友人际关系。

对于00后伴随网络成长的这一代,网络更像是生活圈的延伸,APP的生活化实现衣食住行网络化的同时,也带来个体在人际关系中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认知的角度而言,社会学家库利提出“镜中我”理论,将自我看成是个体在其社会环境中,将自身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程,自我是以群体为背景的,在互动中产生的。自我感知和自我态度通常是最重要的。简言之,个体倾向于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对他人的评价中来定位和认识自己,网络信息的繁杂、自由与宽容的氛围,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选择,尤其是透过他人看自己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对网络上青少年自我认同完成多集中于人际关系有干扰,但是另一方面,网络的繁杂也为青少年更快地完成自我认同,提供广泛的平台,即使是一小撮的非主流文化,也为青少年社会性自我的发展提供宽容自由的空间,以实现个人发展的多样性。

我们仍需注意到,网络人际交往对青少年既有扩展人际关系、宣泄不良情绪、开发创造能力等积极影响,又有造成自我认知迷茫、情绪情感失调、人格个性扭曲等消极影响。由于网络人际范围的宽泛,网络人际交往会减少青少年之间的深度情感交流,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网络人际的情感表达与情绪控制成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的主要困扰,社交回避与孤独是青少年网络人际互动的重要关注点。

另外,网络社会化时代的来临,青少年对网络使用的心理也随之变化,而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尚未贯通时期人们对网络的认识也逐渐被更新,以往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等行为界定已不足够合理,网络社会化的健康发展与规则建立为行为诊断提供新的角度(?)。

小结

随着网络社会化的来临,需要我们带着发展和接纳的眼光地解读青少年网络行为,有针对探索不同网络时代的行为特点,特别是与网络伴随式成长的00后。权力的更迭与话语的扩散从社会运行的角度为青少年网络行为提供必要而有活力的空间;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自然的部分,更是自我延伸的重要部分,伴随与父母分离的体验,青少年透过网络行为实现与同伴发展关系的心理转换,自我分化理论从基础上解释了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自我认同是青少年重要的心理社会任务, 也是网络行为的重要力量;对于网络伴随成长的00后,网络发展出必要的人际交往的新方式与模式,这带来自由与宽容的同时,也为寻求认同和深度交往带来干扰,回避与孤独成为青少年网络人际互动中的重点关注。网络社会化时代快速袭来,网络与现实的高度融合必然导致生活方式与认识的改变,以往对于青少年网络行为疾病的诊断也需更新认识。总之,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带着接纳的眼光特别网络生活化时代的青少年网络行为是必要而紧迫的。



yufeikingok的其他日志

网络社会化下,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解读
研究被试招募
爱情和内在伴侣---客体关系理论视角下的爱情
专业、使命、发展
抱持与容纳、存在与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