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作者: 柏晓利 / 5219次阅读 时间: 2013年10月0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S%vdhk2p e:mG2nYh0复活心理学空间uS?Z B2qNv

g_J)w/F+d)xOe0文:柏晓利  心理学空间.o0n3Z:q}0F"F

p*D'l_o4p6p ?d0《友谊心友》第1期(2003.5)  

a-m:n3JB]rdh0

6N'P K{^ jp j7vRo@0生理上,死而复活是奇迹。心灵上,死而复活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 年复一年,每天平平淡淡的人和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就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平淡中,“非典” 突然发生了,死亡一下拉近了与每个人的距离。于是平时视而不见的问题出来了。我们开始问自己,死亡是什么:是肉体的?是灵魂的?生命对每个人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否从生活中学到了足够多的东西。我们活着,但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心是活着的吗? 有些人活着,万念俱灰,当死比活着容易时,他们最终选择了死亡。  心理学空间'K'J:|a*zD+l

c]#Fl8}-m(MZ0这一年的4月,因为抑郁,张国荣死了。同在4月中旬,心理门诊结束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小组治疗。几乎在同一时间,“非典”袭击了北京。恐慌在蔓延,人们闭门不出。平日的北京,车水马龙,现在却空空荡荡。我的病人怎么样了,面对“非典”他们是否平安。面对普遍的恐慌,他们的抑郁会复发吗?那天,在“非典”的日子里,在以心理治疗小组为基础的郊外活动中,我看到了他们心灵的春天。 年轻的姑娘在湖边的草地上放着风筝,像孩子一样大喊大叫争夺出牌权的父母们,围在一起专注的破解谜底的小伙子,一群已不年轻的中年人也到了玩儿“老鹰捉小鸡”的年龄,这一切让人如此惬意。  

Z^S$FO0心理学空间fN_si

多少年,他们在自己的梦魇中,接受着自己心中的规则的惩罚,他们在追求着别人对他们的认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清规戒律,在一次次的对自己的否认中,生命失去了光彩。灵魂呐喊着,要求空间,要求伸展,要求呼吸,要求自由的漫舞,但他们漠视了灵魂的呼唤,于是,在压抑中,免疫功能受到摧残,身体和灵魂一样,残缺不全。他们奔走在各大医院之间,检查自己的身体,惟独忘却解放窒息了的心魄,救赎自己的灵魂。他们对自己的失去了耐心。

"|&cV^E2@eX0

aT ^W9P lD0于是,“冰冷的铁轨扑向我….”“死亡之前的一件事,是将孩子的冬衣准备出来。”“站在高高的楼顶,看着万物生灵,结束这一切是那么容易”。“生不如死的感觉刻骨铭心。内心深处隐藏着一种趋力,它驱使我去拥抱死亡!”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人就失去了爱。失去了爱的能力和对爱的感受。这世界离他们越来越远。终于,当他们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他们没有权利毁灭自己,毁灭家庭,毁灭孩子的梦想的时候,他们走进了心理门诊,接受了心理治疗。  

|"J:X$B9Sms0心理学空间-w#]:aO*Vx;z)m9P

我的面前就是这些既聪明又勇敢的人。其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心理问题,但他们常常用压抑、回避 、酗酒或其它方式有意无意地掩饰着,只有即聪明又勇敢的人才有勇气走进心理医生的诊室,踏上审视心灵的艰难路程。那些抑郁的人那去了,那些多病呻吟的人在什么地方,那些一年中上不了几天班的人难道消失了?是的,消失了。那些挺过死亡的人收到了命运的一份大礼,这就是复活。他们走出抑郁的低谷,在生命的废墟中站起,他们真正做回了自己。  心理学空间2x7|LQr$cC

心理学空间 |6SJ!k`$F/^)`

复活就是变得像孩子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孩子的自由是出于单纯的本能,而他们的自由是出于自觉的智慧。他们打破心灵的桎梏,战胜多年来束缚自己的规条,重归自由,愈合心灵的创伤。 他们成长了,他们自由了,他们的心复活了。

u0R,Ol `o8d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人际取向团体治疗对心理门诊病人的疗效探析 柏晓利
《柏晓利》
没有了»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