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为什么会带来快感
作者: JAN HOFFMAN / 5287次阅读 时间: 2013年12月16日
标签: 欺骗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Y*hk\ A$dE

欺骗为什么会带来快感

)zx0_;h.mc_O0

%c!d eC6c3dIL0JAN HOFFMAN

Ljna8@ex{ M0

i N(tD$L J;Su02013年12月02日

U ~.a9e D i(A0

&M!T+{?+j z0心理学空间VnZ(lo0f2V

心理学空间%A{Kz} rA,\}bA

你上一次骗人,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m.Yv?L0j|0心理学空间,o-F3rO$k5jsFC P

这里说的,可不是像伯尼·麦道夫(Bernie Madoff)、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以及约翰·爱德华兹(John Edwards)那种骇人听闻的严重欺诈行为,它无伤大雅,比如在打高尔夫球时轻轻往前推一点的小小耍诈。

#KIK|N8K0

.|T OGc{0c0也许是在报销表格上对数字四舍五入,在关键的考试中东张西望,又或者从朋友那里拷贝昂贵的软件。

'q4tj.q \7i0

3x(M3u6{_0那么,在那之后你感觉如何?回想起来,当时你可能觉得紧张,还交织着一阵内疚。

)R:QO;u1w`6rZ{0

PD1x9D&y+Js _0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只要你自认为小骗局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你的自我感觉就很可能相当良好。你所回忆起来的那种不适感实际上很可能是你内心的道德权威——那个总是督促你“应该如何如何”的声音,对你的反应做出的改写。

4QgZE y;ff0K0

H^7K#R6E{5CG:Sf0近来,心理学家和管理专家对不道德行为的研究日益增加。他们想要了解,是什么促使人们罔顾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欺骗不断增加?可以对此施加哪些干预措施?为了寻找能将人们引导向道德决策的强有力工具,大量研究人员将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众多成年人在欺骗他人后普遍产生的内疚感之上。心理学空间 w8\P%T)S.|Ro*F1_

bAH:e5[%];@v0因此,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哈佛大学(Harvard)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在《人格社会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的一项研究颇让某些行为伦理学研究人员大跌眼镜。该研究的标题是:“行骗者快感:不道德行为可带来意外的情感效益。”

Oy"G:}7bX1`8]0心理学空间 [0v-nTw

“人们在违背道德准则的时候会产生正面的感觉,这个发现非常新奇,”曾就行为伦理学撰写专著,但未参与上述研究的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商学院助理教授斯科特·维尔特姆(Scott Wiltermuth)说。

%M2rh8i&cq!JBu0心理学空间n3v#r5c0]V ?(Hl9l'w

小打小闹的欺骗行为之所以无处不在,原因之一是“我们有太多可以匿名进行欺骗的方式,通过网络行骗尤其如此,”维尔特姆教授说。行骗后的兴奋感,则可能来源于“人们对自己的小聪明感到沾沾自喜,”他补充道。心理学空间.BKgb3{K*i

心理学空间2t/k5]Zg"e

但这些欺骗行为导致的影响却十分真实:据估计,全球的公司每年因软件盗版而损失的费用可高达630亿美元。而美国国内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简称IRS)则报告,每年应报税和实缴税之间存在约3450亿美元的缺口,其中一半以上是因为瞒报收入以及抵扣通货膨胀造成。

0]J T$bm/V|.cpL0心理学空间Hw^,O tS(?6P

在该研究的初期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们预测自己在行骗后会有什么感觉。他们普遍这样回答说,那一定很糟。心理学空间G+h7xT W!m:X`7i_H

]x5E1D xW!`v0另一组参与者在基线情绪评估后,接受了拼字测试。在测试完成后,研究人员把答案交给他们,并要求他们自己核对后汇告做对了多少题。每做对一道题,他们可获得1美元的奖励。

7Nq,pM;P%^/\b I|0

MbAg K0这些参与者并不知道,研究人员可以分辨出来他们是否把错误的答案改对了;结果,有41%的人都改了答案。心理学空间0A8@&H P"CzB

`8A1[c#}iL0关于他们情绪的随访评估切实地表明,作弊者基本上都感到精神振奋,而诚实的参与者则并非如此。心理学空间7U'v*E"k EN3?!x&G

心理学空间 Fmt'W6sZfk+U

“人们在作弊后会更加快乐这个事实多少令人不安,因为这种情绪会对欺骗行为造成强化效果——这就意味着此后人们将更容易故伎重演,”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华盛顿大学领导力和战略思想研究中心(Center for Leadership and Strategic Thinking)的博士后研究助理妮科尔·E·鲁迪(Nicole E. Ruedy)表示。心理学空间G,u K;b!k{)K

!fK]7`o*J0然后,她和同事们撤消了经济奖励,并让新一组参与者在计算机上接受测试,还告诉他们,测试的结果与他们的智力和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有关。心理学空间 K8aa%X*V;cv4H

心理学空间y4U^O{

但是,研究人员告知77名参与者,如果他们看到为他们提供正确答案的弹出信息,应忽略它并继续测试。心理学空间(TS-P WT2sd1A

心理学空间L4s j(pB

在这组参与者中,有约68%的人至少作弊了一次——点击按钮偷看正确答案。同样,在随访评估中,该组也报告乐观情绪有所上升。心理学空间c/j q8CkTw_4P,h

)bFA*T(U3^ ] U0为什么人们对作弊会感到不亦乐乎?因为没有被抓个现行逃过了一劫?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们在作弊时应该会困扰不已压力重重。又或者,他们是自欺欺人地将欺骗合理化最小化,从而让自己心理可以好过一点?心理学空间'mD8[r$y:sb

心理学空间$H}W nDhw'F7m6PmA

在排除了这些可能性之后,研究人员发现,骗子们往往感到兴奋、自我满足且充满优越感。心理学空间_3TNv2ez?9[-?3ls

6nJJ hZZ;?A+j*E0即使受试者们只是间接作弊,这种效应仍然存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受试者们与假扮的参与者一起做数学题。假参与者称自己知道答案,并提出以此作弊来提高两人的成绩。但真正的参与者无一反对。而且随访表明,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有什么不妥。

X'E5o&v pI9rM0

i"F7N7_+U L(f_)f0“我们都有些震惊,”鲁迪博士说。心理学空间"MB,x1[}`z

?"U?"["Q0Eac0研究人员还没有测定过这些“快感”是否只是短暂存在。然而,欺骗可触发类似成瘾的欣快感这一点表明,要改变欺骗行为相当困难,在传统的负罪感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效果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心理学空间cWbo,b(M Z+S

:uXfQ7?4n0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是去除潜在的骗子们身上“匿名”这个保护伞。

5v%VGr]9J!E8ZO0

%Vg9_[4Z0去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项研究审查了经常出现欺诈的文档,如纳税申报表格和汽车保单等。一般来说,人们会先填写个人信息(无论是否如实),只在最后签个名来证明以上属实。但是,研究人员向某一汽车保险公司的客户发放了审计表格上,要求他们在最上一栏签名,就像出庭作证时宣誓一样。使用这种表格后,虽然人们明知较高的行驶里程通常会导致保费提升,可报告里程还是增加了10.25%。心理学空间j4Y2cZ6qo;xEG

X+q-g(Jt,b/cY7q0维尔特姆教授提出,对付日常骗术伎俩的另一种方法是削弱骗子们的自我满足感。他建议,公司可以发送“连猴子都可以玩转我们的系统”这类消息来打破欺诈和聪明之间的等号,并强调员工诚信的价值。心理学空间#A\[&?T ^g,dru

心理学空间 a;_0P;o-n iV+r1OO

鲁迪博士指出,该研究中的作弊者都相信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伤害任何人。“如果可以指出欺骗行为的受害者,让‘骗子们’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实际上让他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也许就可以制止这种行为,”她说。

4gKh(mGo(mP0

6Wq1O5u{7y0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10月8日。

{wRy&r0

Wj \,{s0翻译:任扶摇

&[ Z SC-X#a$M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欺骗
«如何度过等待体检结果的焦虑期 自我
《自我》
美国人如何看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