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孟昭兰先生著述年表
作者: 孟昭兰 / 5212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月03日
来源: 人教网心理研究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5z)C1JO x,\u#W0附录 孟昭兰先生著述年表

EXA` T_mG'~;g0

y {(cj G$t8?!tk0n01978~1982年心理学空间F&O d5kc:@

pD2V7p,s0i2BO0邵郊,孟昭兰,张伯源(1978).以多项生理指标观测痛觉反应的报告.北京医学院三院针刺麻醉研究论文集.

qR.sx \#n/B'f'M![3M0

y-f#~$g*j0曹日昌主编(1986).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上册于1963年出版,下册由孟昭兰、李名英负责组织编著并于1979年出版,合订本于1986年出版)

N j;i2]&rSHn0

x+|I$u:o)j nI&L&_K0孟昭兰(1981).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情绪.心理科学通讯,5,3~8.

%?!K1?&n,lz+T6v+b0心理学空间{'Q-k0SO.[P

孟昭兰(1982).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的结合──记美国科罗拉多州发展心理生物学研究组织的一次学术年会.心理科学通讯,3,54~58.心理学空间9` w`-]-b;d RQ

@4T:M+n X#q ~01983~1988年心理学空间o]3}+tF H

m tN8m x*i0孟昭兰(1984).情绪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通讯,1,38~43.

"H4m"x_3}0c T0

6O,s B/{EJ `0孟昭兰,J.J. Campos(1984).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心理学报,3,231~239.心理学空间t-iW!zn$g

心理学空间W2YjS"SK \ K

孟昭兰,阎军,孟宪东(1985).确定婴儿面部表情模式的初步尝试.心理学报.1,56~61.

C iLD[0qb0心理学空间t7]%c7f0E

孟昭兰(1985).当代情绪理论的发展.心理学报,2,209~215.心理学空间;jq\2IQa5t!L

心理学空间)qo_A/Y-K|CF`|

孟昭兰,郭淑琴,陈丹萍,林京辉(1985).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二).心理科学通讯,2,7~13.

+c)Nr:S'b?8\0心理学空间y'm(fko.@-fsM4L

王垒,孟昭兰(1986).成人面部表情及其判断的初步探讨.心理学报,4,349~355.心理学空间Sr]UE/l4Y{

心理学空间 [6rw#we KEB

[美]K. T. 斯托曼著,张燕云译,孟昭兰审校(1986).情绪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并撰写中译本序言和名词解释)

F$}V]'^JZ6w.WjV3y0

"Mk$\({0I8J0孟昭兰,邓惠(1987).情绪的社会参照作用及其与动作发展的关系.未发表.

,B;[R5hD6}x#JJ0

)o4am#Q&Y0孟昭兰,王垒,张志勇(1987).心理学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心理学空间.sGt%~4k)b^

心理学空间pA8R%Q6|7p

孟昭兰(1987).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三个实验研究的总报告.心理科学通讯,4,1~6.心理学空间)yA$OqF M BHmG

心理学空间,Q8g+g[k.wS ]

孟昭兰(1987).为什么面部表情可以作为情绪研究的客观指标.心理学报,2,124~134.心理学空间k;n1Co} k6F

Vp;i]W'_ @F#{0[美]E. R. 希尔加德等著,周先庚等译(1987).心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参加翻译和校对)

|@_u2[,[9y(Q0

gm E/l3sOlnH0[美]P. H. 林赛等著,孙晔等译(1987).人的信息加工──心理学概论.科学出版社.(参加翻译)

)j'yn|_.U:ULT0

.c ^NJ#Z(M0Campos, J., Meng, Z. & Emde, R. (1987). Infants emotions and performance on a cognitive task. (未发表)

D8k_aR0心理学空间9Z8iZ$C3eF$Dv

孟昭兰(1988).情绪的组织功能──关于情绪对认知操作的影响的几个实验总结.心理学报,2,118~126.心理学空间^ D W*K#Q wq8|#R'S t

心理学空间xf-K8sDnO

该文英文版:Meng, Z.L., Wang, L., Liu, X. D. & Lin, J. H. (1990). The organizational function of emotion on cognitive task performance in infancy. Research and Clinical Center for Child Development Annual Report, 12, 119-129.心理学空间1XD\k'H+N/C8J2yF

心理学空间-z0i/R&YjE

1989~1993年心理学空间(E~.B)`]:zC

-d/s~%r amE~o9Y0孟昭兰(1989).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

@n4^j$a7p4D,]#@0心理学空间.kFtXR u7e%c3g3R

孟昭兰,陈宏图(1990).关于先发情绪体验对后发情绪过程的影响的一项实验.心理学报,1,64~71.

/I$b!S}]g|^0

~s2t_*R-` M0孟昭兰,王垒(1990).情绪体验是婴儿探索行为的调解因素.在国际情绪研究学会(ISRE)第五届年会上的报告(美国新泽西).心理学空间"F9p|Yr

[~ \Gv)b)O7b0刘小冬,孟昭兰,吕卫平(1990).关于婴儿情绪性的分化实验研究──气质的情绪性特征在不同情绪中的表现是一致的吗?心理学报,4,406~412.

8[#b:gF&^0

N7J(KW7Du0孟昭兰,刘小冬,王垒(1990).幼儿怒情绪对认知操作的影响.刘范主编,心理发展的近期研究.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心理学空间5u;Q E+O'@-h

心理学空间!i{ ]w*X^

郭淑琴,孟昭兰,林京辉,王小玫(1990).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婴儿的心理―社会行为观察实验.心理科学通讯,6,46~48.

uL3D^A0心理学空间1Azm[x i+by

孟昭兰,邓惠,胡平,王垒(1991).中国新型母婴关系的建立与婴儿心理发展.在第十一届ISSBD双年会上的报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心理学研讨会”上的报告.心理学空间hv3EEebe

2k$vR*]x6w!Fm0孟昭兰(1991).如何认识和调节情绪.在北京医学院学生会的报告.

^6U_)h(^1O3b0

he6z3^'V'TU\ t}z0孟昭兰(1991).情绪在心理结构中的位置.当代西方心理学评述.辽宁人民出版社.

,q"N1G N#M$RY2R9r0心理学空间:y/`"AAy

[美]P. H. 马森等著,孟昭兰等译(1991).人类心理发展历程.(并担任总校对和撰写译者前言)心理学空间\5WsIrB

1j;c3mw6z!Uz[;W0张立刚,孟昭兰(1992).婴儿自生位移运动经验对完成“旋转―寻找”作业的影响.中国儿童保卫委员会1992年研讨会论文集.心理学空间 e`+b$B:n4YEg l

Sp[t_ _5b0孟昭兰(1992).婴儿情绪的性质、功能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在协和医院儿科的报告.

4c$K zo}4r;zP0心理学空间 HHE ^!e+y

孟昭兰(1992).母婴交往的含义.中国儿童发展,2,6~8.

#R!P)f&QU*Ut0

R K@ W ~7} v`O0刘芳,孟昭兰,胡平(1993).母婴依恋类型及其在社会参照作用上的差异,中国儿童发展,4,45~49.心理学空间dR,LPB-e

A2D1r%L9UX2f0孟昭兰(1993).婴幼儿情绪的发展.中国儿童发展,1~6期连载.心理学空间,@cr@\J {F

w*c g T-r,CCH Us0孟昭兰(1993).当代情绪研究的理论来源与方法学原则.当代心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4? R-o E"@%F:z0

)une@(^Kzww4y%k{0孙绍邦,孟昭兰(1993).“面部反馈假设”的检验研究.心理学报,3,277~283.心理学空间%xxb$D{

1g"@7ExKz0孟昭兰(1993).感情性反映及其与认知的相互关系.赵光武主编,现代科学的哲学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

w x x[aB0心理学空间7z B%k%klb V

孟昭兰(1993).文学与科学之间的桥梁(代序).俞汝捷著,人心可测.中国青年出版社.心理学空间es8zLhj

-P6m IC9m&fz%U%P01994~1997年心理学空间R t/q'f$I7{vc

;UU,G:@L)f4]0孟昭兰主编(1994).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Lb(I&H D1Xw0心理学空间(_(fX@d BQm

徐景波,孟昭兰,王丽华(1995).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实验研究.心理科学,3,134~139.心理学空间"[ Dj(~1w i w7ws

y9yM5`lS S0孟昭兰(1995).孤独症婴儿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识别.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学术会议上的报告.心理学空间"tbr;JUe5L/^9Q O

心理学空间'c L6`*yW{['b

孟昭兰(1995).思想困惑与心理调适──做心理功能健全的人.在北京大学学生会的报告.

6Ea$f{:A0心理学空间F-n6@8t\TT^8w

孟昭兰,胡平(1996).中国母婴依恋类型测量研究.在第十四届ISSBD双年会上的报告(魁北克).

:|&U)kxk$[V6^| ` y0

]5W%Eq+Q k[}f0孟昭兰(1997).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A{n7E'?l0

0SMey8@0孟昭兰(1997).情绪的调节作用及“情商”.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报告.

.O&t%`6\AE#gJ0心理学空间b8C#x$Ti6BBGi+OcG V.s

刘建,孟昭兰(1997).母婴依恋类型分类激起影响因素分析.未发表.

3w Q0F{dd"Il0心理学空间.V*@(emc*?-b

赵淼,孟昭兰(1998).依恋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未发表.心理学空间C T|*zF/z f$D

aQ^4{+H0张京,孟昭兰(1998).婴儿气质──与依恋个人差异有关的一个因素.未发表.

Pj.S-RtS0

|BB%{/I(| JO0L-b0Camras, L. A., Oster, H., Campos, J. J., Campos, R., Ujiie, T., Miyake, K., Wang, L. & Meng, Z. (1997).Observer judgments of emotion in American, Japanese and Chinese infants.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ren Development, 77, 89-105.

R o `1K8@J }0心理学空间a#l?p^+@O

Camras, L. A., Oster, H., Campos, J., Campos, R., Ujiie, T., Miyake, K., Wang, L. & Meng, Z. (1998). Production of emotional facial expressions in European American, Japanese, and Chinese infan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4(4), 616-628.

;O G;M5Ua]0

yS+C9t1wwuT*}0罗婷,孟昭兰(1998).依恋安全程度与母亲敏感性.未发表.心理学空间yU@*]RR

vsp2N7i4wg^0

"xj5qKm2i[I0

E6m\/F v eQ01998~2003年

U:oS:h2eOE{0心理学空间Yk#W|6G

孟昭兰(1998).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个体情绪发展的理论探讨.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报告.(2000年刊载于:应用心理学,2,48~52.)

3Moo3xXh0心理学空间 |:a-i}1V`&pYE

孟昭兰(1998).中国现阶段对儿童、家庭的保护政策与服务措施.在ISSBD第十五届双年会上的特邀报告(美国阿姆斯特丹).

"^,m3`7z|0心理学空间0P4fzU"TN

孟昭兰(1999).少年儿童心理社会性发展.陶国泰主编,儿童少年精神医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Y G0a2{%{n4BL6w0心理学空间/s-M E7Q k#`+Ozu

孟昭兰(1999).了解婴儿发展的心理线索。在中日专家21世纪儿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讨会上的报告.(2000年收入于:21世纪儿童心理健康展望.中国妇女出版社.)

1o9X @0qssw&u ?o0心理学空间Y?'le/AH

孟昭兰,邓惠(2000).爆发怒与潜在怒及其在认知操作中的功能.心理学报,1,49~53.

,u{6rduY K0Q8yxu}H0心理学空间 gS T$NK*j5Xt

孟昭兰(2000).婴儿早期心理发展对其后认知―智慧发展的影响。华人心理学报,1,17~34.

R?M9Xn0心理学空间5ca#U'z'aQRHUI

孟昭兰(2000).婴儿心理学(繁体字版).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心理学空间$b B$h(Y Q$` fI

心理学空间m]"x;Bg6^v V

孟昭兰(2000).第十六届ISSBD双年会开幕词(北京).

@!Nx4{3b0心理学空间0G$wj1~5~9I#i

孟昭兰(2000).亲子关系与婴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幸福时光儿童中心的报告.心理学空间 {#N4n;^?i

心理学空间^4B!_aO

孟昭兰(2001).营造婴儿生存生长的感情环境。在中国―瑞典收养儿童经验交流会上的报告,在儿童医院儿科保健所的报告.心理学空间1U(IBC4C0Y0|E~ Z#^

心理学空间3fK#Xa)S0c Q,@

孟昭兰(2001).情绪心理学研究在北京大学起步.当代中国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d*Byo'[+N0心理学空间+V${ L0M1s9R+XK p

孟昭兰(2002).情绪心理脑科学研究的含义──情绪心理学面临挑战.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心理与脑研讨会上的报告.心理学空间f;y&P {w-X~ IB

H*{,VN0e9`)w [ `0胡平,孟昭兰(2003).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分析及判别函数的建立.心理学报,2,201~207.

i;LkB|h'@0心理学空间0Idps] k\/Tc%h

2004~2008年心理学空间'hQo"J%L9|&O J,[-K A^i

心理学空间{%@9i K L*?h

孟昭兰(2004).老年情绪与健康.在西藏学会的报告.

9ys0T(k sb5R0心理学空间Z[,o Z e

孟昭兰(2005).情绪与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夏令营的报告.心理学空间`9Y3i"{j H6x0J Z+h

*| GR,v7FnV9k0孟昭兰主编(2005).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心理学空间R;A/S#[.DuC ^

n v4E6x(]J.s-[D0孟昭兰(2005).儿童情绪能力发展国际论坛致辞(南京).心理学空间QI#K(s r/Ty

心理学空间0T1J|$w5Ea-M0O

J. J. Campos,孟昭兰,董奇,陶沙(2006).Cultural Effects on Motor Development and Psychology Function(文化对婴儿运动发展与心理功能的影响).在第二届国际儿童情绪发展能力论坛上的报告(南京).

:kPSD5YMz#nR0

s,}S.S1JJ!Q0孟昭兰(2006).第二届国际儿童情绪发展能力论坛致辞(南京).心理学空间;c'zKg:]:z{ U

心理学空间C1K!Tn7j a8~f

[新西兰]K. T. 斯托曼著,王力主译(2006).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撰写“推荐序”)心理学空间 g6vz D"ENW#p

心理学空间Re3bF YiG

Camras, L. A., Oster, H., Bakeman, R., Meng, Z., Ujiie, T. & Campos, J. J. (2007). Do infants show distinct negative facial expressions for fear and anger?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11-month-old European American, Chinese, and Japanese infants. Infancy, 11(2), 131-155.心理学空间{ os"K#o

心理学空间l,q ` M ?R jt

孟昭兰(2008).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建系30周年纪念大会发言.

'F!\G8?Y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没有了 孟昭兰
《孟昭兰》
儿童情绪能力发展国际论坛致辞»

 孟昭兰


  孟昭兰先生是我国情绪心理学研究的开创者。情绪研究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见证。其一,理智与情感是公认的(无论是学术性的还是通俗性的)人类两大心理领域。有时甚至有“情大于理”的情况。有理智而无情感,那是冷血的。正是理智与情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才使人之所以为人。孟先生在情绪心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正是情绪与理智的相互关系。其二,我曾接待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位著名的从事认知心理学的教授。我告诉他,我研究的领域包括情绪。他很感慨地说,这是最后剩下的心理学家还没有很好地研究,也是很难研究但十分重要的领域。听到这话,我心里更感觉到孟先生在国内开创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