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实验研究
作者: 心理空间 / 11696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月0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nVY7LWipu0  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实验研究

Sxk8K6f S@5i0 心理学空间B0PjF@#b

(2)FPV的变化情况。心理学空间aK:A_}

心理学空间8W%S|d-@KF5@

①各取值点上(n=19)FPV的变化率受情绪性质和被试性别影响的检验。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取值点上FPV的变化率只受情绪性质的影响,其中在第3到第9取值点这一段上,不同情绪下的FPV变化差异显著[No.3:F(1,44)=8.728,p=0.005;No.4:F(1,44)=12.231,p=0.001;No.5:F(1,44)=15.161,p=0.000;No.6:F(1,44)=9.359,p=0.004;No.7:F(1,44)=4.969,p=0.031;No.8:F(1,44)=4.078,p=0.050;No.9:F(1,44)=5.648,p=0.022]。心理学空间$H mz+]^K?\a

心理学空间+Kkf??s9g.`F

②FPV的总变化率受情绪性质和被试性别影响的检验。统计结果表明,情绪性质和被试性别对FPV总变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用相关t检验考察了不同情绪下的FPV的反应值与基础值的差异,结果见表3。

.TWP C x`H0

Tc[x!b? _vy#a0表3 不同情绪下FPV的反应值与基础值的差异检验 n=24心理学空间!TA)YeWe

心理学空间#i2xA*M5n5` w c

心理学空间8f_j*Z um!_#i

_,G ]jK w,j f$w0表3显示,不论在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下,和基值相比,FPV反应值均有明显的下降。

b"|gKV0 心理学空间J!Oh&h'`+] T8R

(3)对恢复期内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的检验。心理学空间\jR;_G*V9B$pC

心理学空间t1rja6R|/Q(Xy

①分段考察 HR和FPV的恢复情况受情绪性质和被试性别的影响,发现二者的影响均不显著。心理学空间 Zn#C"Q_Y^E Oe

x$kCb"SI^ TY A0②生理反应总的恢复情况受情绪性质和被试性别影响的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论是HR还是FPV的恢复情况,都既不受情绪性质也不受被试性别的影响。用相关t考验考察了不同情绪下HR和FPV的恢复值与基值的差异,结果见表4、表5。心理学空间9g4^i4| i3}X%PNY

)yx&\[Q*E&Q1b0表4 不同情绪下HR的恢复值与基础值的差异检验 n=24心理学空间A xl-Y6Z.y

c'[x#x(@)a!q0

TPx/T+A b)Up0

/b z;y!z4rt$OaRoo0表4 不同情绪下FPV的恢复值与基础值的差异检验 n=24心理学空间6c]a Hz3a

/?8G gn!XIY0心理学空间%T.~I^.hr

心理学空间M P5D:Q/d PeLc L

从表4、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给定的恢复时间内,不论是正性还是负性情绪下,HR都很快恢复到基础水平,而FPV则没有恢复到基础水平,比基础值低并且差异显著。这表明HR的恢复速度比FPV的快。心理学空间(A6r2E m0k [n

)oc*m]6tV [,[1Kk0(三)相关检验

wzI1^\c,R0

1V)uVy/\w4g'~0由前面结果可知,被试性别对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变化均无影响,因此,在考察相关时只考察不同情绪下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心理学空间Ty m s_

%{ Q*B%Klx0正性情绪下,HR和FPV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负性情绪下,HR和FPV之间显示十分显著的负相关(r=-0.748,p<0.01)。不论是正性还是负性情绪下,生理反应与主观体验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心理学空间;O"d9\A Xy J*C

Lu'^lFvX:T0四、分析与讨论

nN!s5Y#f5mCf#m%E0 心理学空间&_#U-t+PS)F)W Dg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看不同的录像片段时,产生了性质不同的两种情绪。这表明用录像片段可以诱发出正性和负性情绪,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Lazarus,et al., 1963)。心理学空间 j rk o&ow,rp:h|N

心理学空间"p ` Uw1r.sp1B

对看录像时的HR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情绪性质对HR的变化有显著影响,不同情绪下的HR变化情况是有显著差异的。其中,在观看令人紧张、厌恶的录像时,即在负性情绪下,HR增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Steptoe & Vogele,1986);而在观看诱发正性情绪的录像片段时,HR没有什么变化,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也是相符的。

1O2yKL4Hc0 心理学空间Z G2jqz+^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不论是正性还是负性情绪下FPV值均显著下降,这与预测不完全一致。对正性情绪下FPV值下降的原因分析如下:前人的研究已经表明,FPV是标定紧张、焦虑的有效指标(Bloom,1976,1977;Smith, et al., 1984),在紧张、焦虑时FPV值下降。从本研究中DRS量表上的得分可以看出,在诱发正性情绪前,被试在紧张维上是有些得分的,这表明被试在看录像前就有些紧张;同时,又由本实验的结果可知,FPV的恢复速度慢。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在正性情绪诱发阶段FPV值持续下降。负性情绪下,在DRS紧张维上的得分较高,因此,FPV值显著下降。由于不论是正性还是负性情绪下,FPV值均显著下降,导致不同情绪下的FPV变化差异不显著(p=0.088)。尽管如此,不同情绪下的紧张度还是有差异的,正性情绪下的FPV值下降幅度仍比负性情绪下的低,只是这种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9xfs^ iEm'q0 心理学空间5W(p Q%D\ K

主观报告的结果表明:在诱发负性情绪的录像片段中,有两个小片段诱发出的情绪反应比较强,一个是从录像放映后的1分到2分30秒(即从第四到第十取值点),另一个是从3分45秒到4分45秒(即从第十五到第十九取值点),这从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的分段考察中也得到了验证。

E-mKe!?:_;V0

T$zR%Nc9qP7`9L0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情绪下的恢复速度没有差异,但是HR的恢复速度比FPV的恢复速度快。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HR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同支配的,在紧张情况下或愤怒、恐惧情绪中,HR迅速提高。但HR不能任情绪的激增而无限加速,因为这将超过心泵的负荷,通过交感与副交感系统的互相调节,HR将及时恢复正常。而FPV只是由交感神经系统支配的,没有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FPV的恢复速度比HR的慢。

:sVC&Is^)W^0 心理学空间\h b-}R }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负性情绪下HR与FPV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而在正性情绪下它们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这和拉扎勒斯等人的结果是一致的。拉扎勒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看紧张性的影片时,生理反应之间的相关比看一般唤醒的影片时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刺激的特异性”在起作用。莱西等(Lacey,et al., 1963,1974)为了解释自主生理反应之间相关很低这个现象,提出了“反应特异性”的观点。他们认为自主生理反应之间的相关很低,是由于存在着反应特异性的缘故。反应特异性包括刺激特异性和个体反应特异性(Engel,1972)。刺激特异性指特定的反应是和特定的刺激相联系的,不同的刺激可以引发不同的反应;个体反应特异性指对于给定的刺激,不同被试的自主生理反应之间存在着差异。现在,这种个体反应特异性和刺激特异性的观点已被大多数的心理学家所接受。在本研究中,由于所有被试均观看了这两段录像,因此,个体反应特异性不成为问题,但刺激的特异性是起作用的。在本研究中,不同的录像片段就是不同的刺激,它们诱发出了不同性质的情绪反应,对它们的生理反应也是不同的,因此,不同情绪下的生理反应之间的相关也不相同。心理学空间\|\8s-d7te8~

P*?&fZ/[R{@8q(K0本研究结果表明,生理反应与主观体验之间的相关很低,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分析其原因,首先,就如许多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即情绪系统的各个子系统都不能完全标定情绪,它们之间至少是部分独立的,它们可能由环境单独形成,在进化中发展出了各不相同的适应功能,在机体的发展中独立地变化,因此各子系统反应之间的相关就比较低。其次,还有一个因素对生理反应和主观体验之间相关较低这个结果起作用,即被试的个人特点。拉扎勒斯等人曾经观察到,在人格量表上“否认”得分较高的被试,报告的主观体验强度低,生理反应却很强。本研究中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几名被试的生理反应很强,甚至有被试在观看时吓得尖叫起来,报告的主观体验强度却很低,还有的报告没有什么情绪反应。心理学空间1U2Vld2E u

心理学空间(Q]tuvHu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被试性别只对生理反应的基础值有影响,对看录像时以及恢复期内的生理反应变化情况均无影响,对看录像时以及恢复期内的生理反应变化情况均无影响,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这些研究者发现:女性被试的心率反应水平比男性被试高,而皮肤电反应的基础水平和反应水平比男性被试低,因此认为,在生理测量中不能把男女被试的结果混在一起。分析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统计上的差异造成的。这些研究者在数据统计时,用的是生理反应的绝对值(或绝对值的对数),而不是与基值相比的相对值。由于男女被试的生理反应基础值不同,如果用绝对值进行比较,当然男女被试的生理反应是不同的。但如果用相对值进行比较,如本研究就是用变化的百分率进行比较,则男女被试在刺激呈现时的反应变化就没有什么差异了。本研究也用生理反应的绝对值进行了检验,发现这时性别对生理反应的影响比情绪性质的影响还要大,这和那些研究者的结论是一致的。通过上面的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用相对值进行统计时,男女被试对刺激的生理反应并无显著差异。

}|0GA3W,H4Y0

%]7\:e uL.~p,I0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AJ&p3E!E$]RMz

@/Y{,MY5i0Bloom, L., Houston, B. & Burish, T. (1976). An evaluation of finger pulse volume as a psycho-physiological measure of anxiety. Psychophysiology, 13, 40-42.心理学空间Nr6Fl8{u

心理学空间#Xj8s9O6}O9wVE

Bloom, L. & Trautt, G.(1977). Finger pulse volume as a measure of anxiety: Futher evaluation. Psychophysiology, 14, 541-544.

e8\,R$vK9` J h0

gHI+Oc N0Engel, B. (1972). Response specificity. In N. Greenfield & R. Sternbach (Eds.), Handbook of psychophysiology. New York: Halt, Rinehart & Winston.

u#c+Gh`&O0

;c'aTw?0d0k2BX"g0Greham, L., Cohen, S. & Shmoronian, B. (1966). Sex difference in autonomic responses during 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8, 264-271.心理学空间8Ke,OY$o7D4@-x

心理学空间FO2eYE*pi

Hubert, W. & de John-Meyer, R. (1990). 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e patterns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film stimuli. Biological Psychology, 31, 73-93.心理学空间3S ?$P;Pkyj

CK,SG8|v0Kimmel, H. D. & Kimmel, E. (1965). Sex differences in adaptation of the GSR under repeated applications of a visual stimulu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70, 536-537.

8a/F*Dv-@Dh0 心理学空间7p,x C7b TL$K

Lacey, J., Kagan, J. & Lacey, B. (1963). The visceral level: Situational determinants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autonomic response patterns. In P. Knappl (Ed.),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 in man.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w}2ZC y5Zr;L~-g0 心理学空间h3l&n0Q m j

Lazarus, R. & Alfert, E. (1964). Short-circuiting of stress by experimentally altering cognitive appraisal.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9, 195-205.心理学空间.|CA'C Q9_`,Wp

{}Gm5d I0Lazarus, R., Speisman, J. & Mordkoff, A. (196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nomic indicator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Heart rate and skin conductanc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5, 19-30.心理学空间j`6\l1vo8y"w

8}B4@I9E1O0McHcgo, G., Smith, C. & Lanzatta, J. (1982). The structure of self-reports of emotional responses to film segment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6, 365-385.

/y9Z xq}_0 心理学空间 d0t?%@(@7H5x

Plutchik, R. (1964). Effect of electrode placement on skin impedance related measures. Psychological Record, 14, 145-151.

6wCz`+Q:n?,e,N0 心理学空间y FXF3OR[j)v2{

Smith, T., Houston, B. & Zurawski, R. (1984). Finger pulse volume as a measure of anxiety in response to evaluative threat. Psychophysiology, 21, 260-264.

Z@v4M] t"sY0 心理学空间h)U4d-OO&s

Steptoe, A. & Vogele, C. (1986). Are stress responses influenced by cognitive appraisal? An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coping strategies. Britis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77, 243-255.心理学空间$u'`n*AQ R$i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分析及判别函数的建立 孟昭兰
《孟昭兰》
“面部反馈假设”的检验研究»

 孟昭兰


  孟昭兰先生是我国情绪心理学研究的开创者。情绪研究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见证。其一,理智与情感是公认的(无论是学术性的还是通俗性的)人类两大心理领域。有时甚至有“情大于理”的情况。有理智而无情感,那是冷血的。正是理智与情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才使人之所以为人。孟先生在情绪心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正是情绪与理智的相互关系。其二,我曾接待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位著名的从事认知心理学的教授。我告诉他,我研究的领域包括情绪。他很感慨地说,这是最后剩下的心理学家还没有很好地研究,也是很难研究但十分重要的领域。听到这话,我心里更感觉到孟先生在国内开创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