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自生位移运动经验对完成“旋转―寻找”作业的影响
作者: 心理空间 / 5910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月0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P8j9vrp"^

  婴儿自生位移运动经验对完成“旋转―寻找”作业的影响

} Tz\2T:MF[@0 心理学空间C;k t;J'xv5a|

(二)不同样本被试完成客体旋转180°探孔寻找实验结果及比较心理学空间-SVV2A]9v8w Umh

7f$sF J5q@8~0表3 不同样本被试完成客体旋转结果比较心理学空间8a ]'\U6Uc-as

N!Sk-rGg j(U;H;i0

6X?(H'a9dq2t;u*N0

7c9^6Km)X8w+J0表3显示,小龄组在0.001水平,大龄组在0.025水平上,会爬被试完成客体旋转任务成绩均显著优于不会爬被试。心理学空间)d"SZ"w7[9r/Y;d'w

心理学空间3A E+[9tSt0Q7`

为了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予以检验,我们进行了双因素变异数分析,结果如下:心理学空间T cW{ ?r

{'uNK4cCC.X:Z0表4 客体旋转任务变异数分析心理学空间C5v.Mm sF3Z4g

3rC"^'U"} b ~ a4Lx0

S,VW`"T Mn0 心理学空间 y_ VK'B/^

表4表明,与主体旋转任务的结果一致,在客体旋转任务中,被试有无位移经验是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p<0.01),而年龄因素以及A与L的交互作用,都不能认为是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p>0.05)。心理学空间NGp*b+oD"\

7yM#oy:Bw2T-i0(三)主体旋转和客体旋转两种操作任务的比较心理学空间 jxm!KK5LDD

c ?zq#|7~-]"|0以上结果表明,在两种操作任务中,均显示出位移经验是造成完成操作任务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那么,所引用的两种操作任务对所得结果是否有差别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两种操作任务的变异数分析,见表5。

R*{-J#OUa.f4ti:F0

b\9as(^c8CG0表5显示,被试间完成两种任务的成绩的差异在0.01水平上显著。同时,两种操作任务也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6。

rK7M2n5@!Z(w5Nu0 心理学空间 `_rW-Ha

表6说明,被试完成两种操作任务的成绩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意指对8~10个月的婴儿来说,客体旋转任务比主体旋转任务容易掌握。

qf&l`1@PZ t0

8] Y@-x3F R5r:Ua0三、分析与讨论心理学空间8NYb$A?Y2E#bJ#_

心理学空间2K(Her;v(j8Q

(一)婴儿自主位移运动能力的发生是影响婴儿完成“旋转―寻找”任务的关键因素

Q,R rg#]*M o4|!I3C+r0 心理学空间:^ j2P#P N/g&~&l

表5 操作任务的变异数分析心理学空间yD;i EP4D

心理学空间 c$F-XY9f*|.\ N

心理学空间]5_~,|$Q\6sy

Q u]y/C t&^4H0表6 两种任务平均得分t考验心理学空间&}$Pgly\%Q,z

心理学空间 WL!RLyTT,Nfs

/P:h x \!x%jWh0

7ZM8?s k A*j]0注:采用相关样本,相关系数未知的t考验公式计算。平均得分指所有被试完成操作任务的总平均值。心理学空间 m?'S"l4uh

心理学空间.c6Xo }_m

表5的变异数分析显示,在全部实验中,被试完成实验作业的成绩有显著差异(p<0.01)。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的,表2和表4对此作出了回答:被试位移经验的不同是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p<0.01)。

"w Z'X7C`n S&X E0

4n~R%y7xg(o.BLg0表1与表2分别说明了主体旋转和客体旋转两种情况下一致的结果,从会爬组和不会爬组的比较中得出了显著的差异。这说明,被试有无位移运动经验,对完成操作有显著的影响。无论小龄组还是大龄组,会爬组婴儿的成绩均优于不会爬组婴儿。据此可得结论,婴儿位移经验是影响操作成绩的关键因素。

EWM)^,b[g3w0

a6^l+xVIeC6a0这个结论符合前人的推测和研究结果,也验证了我们的预测。按本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完成“旋转―寻找”任务所要求的心理能力,我们认为所得结果在理论上也是有根据的。现分析如下:心理学空间3D-u/NlNh

xGyx9jn#w7n01. “旋转―寻找”任务要求婴儿具有较强的注意集中和视觉追踪能力。位移经验能使婴儿的注意和视觉追踪能力得到发展。一般认为,会爬婴儿在全方位爬行活动中,周围的一切相对于婴儿自身都在“位移”,婴儿如果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标靶目标,保持持续的追踪,就能与不断变化的空间信息建立联系并进行整合。在本实验的主体旋转操作中,婴儿如果能够始终忽略周围多余信息的变化,始终盯住标靶,就将有利于成功地完成作业。与之对比,不会爬婴儿缺乏位移经验,视觉追踪能力所受到的训练就相对较少,导致操作效果较差。这一现象在客体旋转任务中也同样存在,只不过客体旋转不像主体旋转,使婴儿自身的位移方位有180°那么大的变化。因此,客体旋转任务的完成较为容易,而主体旋转的作业难度要大得多。

L0Q |w}0

$@3d$n1pf'y(N$dN H02. “旋转―寻找”任务要求婴儿给物体定位时,摆脱自我中心的定位方式,采用客观化定位方式。而位移经验,恰好能帮助婴儿利用客观标记进行空间定位。婴儿如果仅仅依靠自身位置给物体定位,而当自身位移引起了物体方位的变化时,就会出现标靶选择错误。因此,婴儿在学爬活动中,能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定位方式,学会客观定位的知觉能力。本实验的黑、白颜色作为客观标记,有位移经验的婴儿在旋转中能注意并利用这一客观线索,认定藏玩具的洞口标靶,从而能取得好成绩。这是会爬被试比不会爬被试取得较好作业效果的第二个原因。

)Fx|&BijK dO2o*Mb0

\vR_P03. 位移经验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动机水平。动机与情绪的研究表明,动机水平与活动水平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能力提高婴儿的探索兴趣。这是因为婴儿在主动活动中经常能达到预期目的,这就强化了婴儿活动的积极性。在爬行测验中发现,前爬行婴儿由于身体不能移动,探索的积极要求较低,获得玩具的愿望和动机均不如会爬婴儿。会爬婴儿则由于身体能够移动,位移经验使他知道获得玩具的可能性,从而活动动机和探索兴趣也随之提高。这两种动机水平也影响完成寻找任务的成绩。有的不会爬被试在操作时较少寻找动作,无目的地张望,或作无规则随机反应,从而完成作业正确率低;而大部分会爬婴儿操作时兴趣浓,注意集中,能排除干扰,因此操作正确率高。由此可见,位移经验通过动机水平对婴儿心理发展起着组织的作用。心理学空间y)|~5?VN7r

jehh q/V0综上分析,我们采用“旋转―寻找”这一操作手段,验证了位移经验对完成操作任务起着关键作用。这个作用,是由于婴儿具有了注意视觉追踪、利用客体线索定位以及动机兴趣机制三方面的心理能力实现的。心理能力在这个任务中作为内在因素起作用。而且,不同爬行能力的婴儿的操作成绩差异显然是由于心理能力水平之差异所致,从而证明了位移经验对婴儿心理发展起着促进和诱导的作用。

:K'k k%sMv f0

&xE!n8b_1EzAl0(二)婴儿的年龄差异未影响实验结果,且不存在年龄与位移的交互作用心理学空间c.O^,b Wx'S'V)sS

6GUt^*zLP;cic0表2和表4显示,在主体旋转和客体旋转任务中,年龄因素A,以及A与L的交互作用,在统计学意义上,均不能认为是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p>0.05)。这个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是合理的,因为实际上小龄组与大龄组的实际差异仅为大约40天。这说明,在本实验采用年龄分组的条件下,年龄差异未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至于年龄差异变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操作效果,则应作进一步的研究。心理学空间%a.@%K!pE@:H ? Tj

0SF x]9S?0(三)客体旋转任务的结果优于主体旋转的结果心理学空间4e7lG7U&CL

OqB:lCF0表5和表6显示,主体旋转和客体旋转两种操作任务有显著差异(p<0.05),被试完成两种操作任务的成绩也有显著的不同(p<0.01)。因此结果说明,对8~10个月的婴儿来说,客体旋转任务比主体旋转任务更容易掌握。这是因为,在主体旋转任务中,被试的运动是被动的位置转换。本实验中,有的母亲在旋转时只顾自己变换位置,忽略使婴儿始终保持对桌面的注视。这导致婴儿失去注意指向标靶和视觉追踪目标。与此相比,在客体旋转中,被试所受的干扰较小,旋转所用的时间也较短,注意和视觉追踪容易保持,也能更好地利用客观线索盯住标靶。这种差别,造成了客体旋转操作成绩优于主体旋转的成绩。心理学空间{#f"Ir?8K*sI3]c

W*I,HH!m0z[$z,P0四、结论心理学空间-O z'wFl VP.q^:p

心理学空间y&r6bLD

1.婴儿自生位移运动的出现,是影响婴儿完成“旋转―寻找”任务的关键因素。在主、客体旋转两项任务中,爬行婴儿的成绩优于同龄不会爬的婴儿。原因在于,位移经验对空间认知能力,特别是对注意―视觉追踪能力和客观化定位能力的发展,起着诱导和促进的作用,并提高了婴儿完成作业的动机水平。心理学空间-AqZ4L;H-f

心理学空间o,KB4C n&Et;M*K

2.在本实验条件下,未显示年龄差异对操作效果的影响,未显示年龄与位移的交互作用。

.@jMcC9Gd|0

%hsO,x Q|CHF7av9a:G03.客体旋转任务的成绩优于主体旋转任务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操作任务对被试的注意和视觉追踪的干扰程度有所不同。

#xE W^cVn _C"p0

;oQ@ O!t1J C }_0参考文献

6EB&IQJ(W ^FY.`B0

o/d w8i n0Acredolo, L. (1978). Development of spatial orientation in infancy.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4, 224-234.

:s#`;y;|N F.LVYGQ0

p`!c'm{z!qb,Lv4l0Acredolo, L., Adams, A. & Goodwyn, S. (1984). The role of self-produced movement and visual tracking in infant spatial orient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38, 312-317.

]c9QH`3o2HC0 心理学空间8BI6U]U}

Acredolo, L. & Evans, D. (1980). Development changes in the effects of landmarks on infant spatial behavior.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6, 312-318.心理学空间j_eN%}r n

S*N BSOr_m8v0Benson, J. & Uzgiris, I. (1981). The role of self-produced movement in spatial understand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iennial meeting of SRCD, Boston.心理学空间ue mc'R,un F

V2?:K2c8K*e-J1e%g0Bremner, J. G. (1978). Egocentric versus allocentric spatial coding in 9-month-old infants.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4, 346-355.心理学空间-c e"xRr7N"E+M0U@\

E!{w7n.uUu0Bremner, J. & Bryant, P. (1977). Place versus response as the basis of spatial errors made by young infa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3, 162-171.心理学空间 t+},XPv{W~j

p| @THh0Campos, J., Benson, J., et al. (1986). Research manual: Crawling and walking as organizers of emotional, cognitiv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year of life.

}?/] YNq1L`)b0 心理学空间iY;p#z-W;qe-|O

Campos, J., Hiatt, S., Ramsay, D., Henderson, C. & Svejda, M. (1978). The emergence of fear on the visual cliff. In M. Lewis & L. Rosenblum (Eds.), The origins of affect. New York: Plenum Press.心理学空间{ SA.{8Vjx

心理学空间[rg9V*yo

Goldfield, E. C. & Dickson, D. J. (1981).Keeping track of locations during movement of 8-to-10-month-old infa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32, 48-64.心理学空间1J)x#{ S U0yDl|_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面部反馈假设”的检验研究 孟昭兰
《孟昭兰》
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三)»

 孟昭兰


  孟昭兰先生是我国情绪心理学研究的开创者。情绪研究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见证。其一,理智与情感是公认的(无论是学术性的还是通俗性的)人类两大心理领域。有时甚至有“情大于理”的情况。有理智而无情感,那是冷血的。正是理智与情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才使人之所以为人。孟先生在情绪心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正是情绪与理智的相互关系。其二,我曾接待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位著名的从事认知心理学的教授。我告诉他,我研究的领域包括情绪。他很感慨地说,这是最后剩下的心理学家还没有很好地研究,也是很难研究但十分重要的领域。听到这话,我心里更感觉到孟先生在国内开创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