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 即罪恶
作者: 曾奇峰 / 16492次阅读 时间: 2014年2月25日
标签: 打孩子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9[-B#M9{U D[

打孩子 即罪恶心理学空间!xq$ed-C4g$rR"@

L,gK)R S6K U0来源:《心理月刊》心理学空间cK)rp6E)jpe

心理学空间ik)G"Gp&A1GZ3R

作者:曾奇峰

$X G4S5R4O:e0

-D!a7Q-w U6j fF&km0父母打孩子,稍作分析,可以找到以下几种原因:心理学空间 }m'x6gq(W ?{G;Q0H1O+z

心理学空间Ifq5mr,i~}

第一,是因为这样的父母无法用脑袋解决跟孩子的问题。想象一下,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这样愚蠢的解决方式,由这样的孩子组成的未来世界将会是什么样?我的想象之一是,每个国家,都不需要外交部了,外交功能直接交由战争承担。心理学空间 u]h]1D

心理学空间8O0n A6Fs"b&|

第二,父母通过拳头让孩子听话,是在给孩子强悍地传达这样一个信念:你可以不屈从道理,但你得屈从强权;你以后作人,别人不听你的你就打他,一直打到他服气为止,如果遇到你打不过的人,你就听他的。

+U?|/J8s}:fW9{ @0心理学空间%Fff1X`'SM6h7M'H!FHC

第三,父母打孩子,也是在告诉孩子这样的信息:如果我们打不过你了,你也可以通过打我们来报复我们,让我们听你的。这不是臆测,而是事实:很多对年老的父母动粗的孩子,在小时候就经常被父母“动粗”,因为他们只学会了用骨骼肌“说话”。

OZ-y,~R;q4Dv0心理学空间vo0r5p'bz7zI&sF A

现在我模拟采访一下打孩子的父母,看看打孩子后面有什么深层的动机。

5a8{~zY Z\)y0心理学空间9~tw#~$~"[D;Vs

记者:你对孩子可以又骂又打,说明你是个爽快的人,也是个真诚的人——因为你想干什么就直接干了,没有压着憋着自己。那么你能不能也很真诚地说说,打孩子有什么感觉?很爽吗?

S3W:TMx3scK1a0心理学空间6L*KwX4w8t3K-BHU

父母:(在被逼问下犹豫再三)嗯,你说的对,打孩子有很爽的感觉,想打就打,反正法律的相关规定还没跟上来。不过有一点你说的也不对,我其实经常自己也压着憋屈着的,比如在外面对领导或者其他强悍的人,即使气得要吐血,也只能忍着啊……所以打孩子很安全,反正他吃我的喝我的,本来就欠我的,打了还可以减少他对我的内疚感,对他的身心健康很有好处呢。唉,有朝一日,要是可以随便打领导、富人、拳击高手等,那就太爽了。我想,如果我当了皇帝,那天下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子民,想怎么打、什么时候打,都看我的心情……啊,爽死了。

!YS+PBx,Dh0

-GD^6Vt W0记者:啊,您既能觉察到自己打孩子时的爽劲,还能这么勇敢地表达出来,实在让人佩服。那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会希望父母通过打你让你听话吗?心理学空间Ex8SD FgzMpb

G4}]|M OW0父母:当然不希望,挨打是件多么恐怖、痛苦的事情啊。

e+@!r;l,r0

6c&ovG.F/X`Cd$}6bS0记者:那你为什么还要打孩子呢?

$Nv7` M$Q$}2ZGu0心理学空间_*oq@pM

父母:唉,其实跟他们犯没犯错误没关系。俗语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大家一直对这话有误解。这话的意思是,做父母的三天不打孩子,就像很久没搞娱乐活动一样。所以我们希望孩子经常闹点事让我们有机会施展下拳脚。我们打了他们,能量宣泄了,就不会在外面乱来了,这也算是孩子们为社会和谐作出的贡献吧。

ae t"p'`g|0心理学空间j,g)MX!hD8N;f)sI8M

记者:谢谢你的坦诚。我可以把你的话写下来,给那些打孩子的父母看吗?

i5p)g C:O$d2k U@0心理学空间 } K T1Z_!_ S N*V

父母:当然可以。不过可以事先提醒你一下,我们这样喜欢动手动脚的人,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很多情感体验的,所以他们看了也是白看。还有,我说的这些话会败坏他们打孩子的娱乐兴致……

Nz|/p5dHoK0心理学空间Ix(y!A o0dB]

.{'rL'X,{0

"e4I@ tV"x0

z3I0|R!j R@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打孩子
«家庭中的快乐和罪恶感 曾奇峰
《曾奇峰》
你想要伤害有多深»

 曾奇峰

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曾在德国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两年。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88年)。中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华中地区组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的机构)中方委员之一,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QQ:3046521800
电话:027-85308050
微信私号:zqfxl2014
微信公号:zqfxl2013
微博:http://weibo.com/u/2301865564


曾奇峰心理咨询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