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与心理变态
作者: 《自杀论》 / 9497次阅读 时间: 2014年4月26日
标签: 自杀 自我伤害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j/zgke8~(M0自杀心理变态

}f@'~ Z/B O m0

)n#@Cz\ X9E0人们可以先验地认为,有两类非社会因素影响自杀率:即个体—心理的倾向和自然环境的因素。我们可以认为,在个人的性格中,或至少很大一部分个人的性格中,有一种直接导致人们去自杀的倾向,其强烈的程度因国家而异。另一方面,气候、温度等因素也可能间接的对个体产生相同的影响。对于这种假设无论如何不能置之不理。因此,我们将依次考察这两类因素,并且弄清楚它们是否确实在我们所研究的现象中起着某种作用,以及起什么作用。

Pp.z*f;\)K0

V"Z9? l/wt0心理学空间Q#D(~{Q|

0s&paG.T+k'AW0有一些疾病的年发生率在某个社会里相对来说是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相当大的差别。精神错乱就是这种疾病。因此,如果有理由认为任何自愿死亡都是一种精神错乱的表现,那么我们提出的问题就解决了——自杀不过是一种个人的疾病。心理学空间$J P^6\8@4i|,]

;y&y-H"n)kh0这是许多精神病医生所主张的论点。按照埃斯基罗尔的说法:「自杀表现出精神错乱的全部特征。」并且「人只有在发狂的时候才企图自杀,自杀者就是精神错乱者。」他从这个原则得出的结论是:因为自杀是不由自主的,所以不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法尔雷和莫罗.德.图尔以几乎相同的词句表达自己的看法。后者固然在说明他所赞成的学说的段落里提出一种足以使这种学说受到怀疑的看法,他说:「自杀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被看成是精神错乱的结果?我们在这里不想解决这个难题,只是,一般来说,对精神错乱的研究愈深入、经验越多、看到的精神错乱者越多,就愈是倾向于作出肯定的回答。」一八四五年,布尔丹医师在一本小册子中毫无保留地支持了这种意见,这本小册子一出版就轰动了医学界。心理学空间zt'Y$s0i Y+D,YT.Yj

心理学空间1Kh:hM i$X|

曾经而且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为这种理论辩护。有人说,自杀本身是一种#自成一类的&疾病,一种特殊的精神错乱;有人不把自杀归为性质截然不同的一类疾病,只是把它看作一种或几种精神错乱的一个插曲,它并不出现在精神正常的人身上。前者是布尔丹的论点;埃斯基罗尔则是另一种观点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说:「根据以上所述,人们已经隐约地看出,自杀对我们来说不过是许多不同原因的一种续发现象,它表现出某些不同的特点;这种现象不能表明某种疾病的特点。正是为了把自杀说成是一种#自成一类的&疾病,人们提出了某些被经验所否定的一般命题。」

] AtuVN&f2i L9l XN1q0心理学空间 LY-_nqi2O&[IV

在这两种证明自杀的精神病性质的方法中,第二种方法不太严格,也不太有说服力,因为按照这条原则,不可能有反面的经验。事实上,不可能把所有的自杀列成一份完整的清单,使人们在每一例自杀中都看到精神错乱的影响。人们只能举出几个特殊的例子,不管这种特殊例子有多少,都不能作为科学概括的依据;即使一时提不出相反的例子,这种例子总是可能存在的。但是,如果能够提出其它证据,这种证据就将是结论性的。如果能够确定,自杀就是一种精神病,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病程,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任何自杀者都是疯子。心理学空间b7CS \A$CR

心理学空间,|I*_1MY

但是,有没有一种自杀狂呢?心理学空间K2zC$wNM"Gn

心理学空间(O/i A"C9[

心理学空间3UwJ7hSK

5P A1x(s#Z:P G!r0由于自杀的倾向具有特殊性和限定性,所以如果这种倾向是一种精神病的变种,那也只能是一种局部的和只限于某种行为的精神病。为了使这种精神错乱能够说明某种谵妄的特点,这种行为就应该只达到这个唯一的目的;因为如果这种行为有多种目的的话,那就没有理由用其中的一种行为而不用其它行为来给这种谵妄下定义。在心理病理学的传统术语中,人们把这些有限的谵妄称做偏执狂。偏执狂的病人除了表现出某种局部性的缺陷之外,他的意识是完全健全的。例如,他有时候突然莫名其妙地想喝水或者偷东西,或者想骂人,但是他的其它一切行为和一切思想都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如果说有一种自杀狂的话,那它也只能是一种偏执狂,而且人们往往就是这样为它定性的。

s5}3N#ly0心理学空间Q*[7v)B+}{$J8m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承认这类特殊的疾病叫做偏执狂,那就很容易被说服把自杀归为偏执狂。其实,根据我们刚刚提到的定义,自杀并不说明这类疾病的特点,这些病也不导致心智的障碍。在偏执狂者和精神健全的人身上,精神生活的基础是相同的,只是前者在这种共同的基础上突出地表现出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实际上,偏执狂只是在某方面过分的热情,在表达上有些错误的观念,且其程度如此的强烈,以致于使精神受到困扰而无法摆脱。例如,当奢望使大脑所有其它功能都达到几乎陷于瘫痪的程度时,它就从正常状态变成病态,而且变成严重的偏执狂了。因此,只要感情上稍微有点剧烈的变化就足以扰乱这类人心智上的平衡而出现偏执狂。自杀者通常是因为受到某种不正常激情的影响,这种激情可能是突然爆发或逐步发展起来的;不过我们认为,有一点这种力量来抵销自保的本能其实是合理的。此外,许多自杀者除了结束自己生命的特殊行为以外,和其它人没有什么两样,因此没有理由说他们得了一般的谵妄症。这就是自杀是如何在偏执狂的名义下被列为精神病的。

'FW;t/Y!I#p8GD h.l0心理学空间,Q:D9[ hNWzF{#q,U"k `

可是,到底有没有偏执狂呢?长久以来,人们从不怀疑有偏执狂的存在,精神病医生也一致承认部份的谵妄理论。人们不仅因临床观察所得的结果而相信其存在,而且也认为那是心理学理论的必然结果。于是人们声称,人的精神是由各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官能和力量组成的,这些官能和力量通常相互配合,但也能单独行动,因此它们会分别受到疾病的侵犯看来也是很自然的。既然人可以出现没有意志的理智和没有理智的感知,那么为什么他就不可以有理智或意志方面的疾病,没有感觉方面的毛病,或者有感觉方面的毛病而没有智力或意志方面的疾病呢?人们在把这条原则应用到这些官能比较特殊的形式上时,就会承认身体所受到的伤害可以只影响某种倾向、某种行为或某种单一的想法。心理学空间Z\hGvU[7j

:Tu(`Z0~'d~`!\0这种意见今天已被普遍抛弃。人们不可能透过观察直接证明偏执狂不存在——能确定的只是,人们举不出一个无可争辩的例证。没有一种心理的病态倾向是可以藉由纯然孤立的临床实验来发现,因为一旦某种官能受到伤害,其它官能也会同时受到伤害。那些相信有偏执狂的人没有觉察到这些同时发生的伤害,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进行观察的缘故。法尔雷说:「我们以一个被许多宗教信念所迷惑,并被视为宗教偏执狂的人为例。他自称受到上帝的感召,肩负为世界带来一种新宗教的神圣使命……你们会说,这纯粹是疯言疯语!但是事实上,除了这部分之外,他也像其它人一样通情达理的。不过,如果你更进一步询问他,你很快就会在他身上发现到其它不正常的地方:例如你会发现,除了宗教偏执之外,他还可有某种自大的倾向。

h{/M$? A0? o0

H j#d*i3a9Y0g0他不仅自以为受命改革宗教,而且还受命改革社会,他也许还自以为有最高的天命在等待着他……此外,就算你在这位病人身上看到自夸的倾向,你也会觉察到某些卑怯或惶恐的想法。被宗教妄想所纠缠的病人会认为自己遭到了失败、注定要灭亡等等。」当然,所有谵妄的形式通常不会一齐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是这些妄念往往都是有关的;即使这些谵妄并不同时存在于一个疾病,但它们或多或少都是相关的病灶。

^T~[ l:kQf0

d"qB0Ft`o1f2XV0最后,除了这些特殊的表现以外,在这些所谓的偏执狂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形成这种疾病的某种基本心理状态,在这种基本状态底下,那些谵妄只不过是一种表面和暂时的表现形式。所谓的基本状态就是过度兴奋、极端抑郁,或者全面的反常,尤其是思想上和行动上缺乏平衡和协调。这类病人也会思考,但是他的思想是不连贯的,而且会出现空白;他或许不会出现荒唐的行为,但他的行为是不连续的。因此,说精神错乱只会对人产生部分影响,而且只是某个限定部分的影响,这是不确切的;一旦它影响到理解力,就是全面性的影响。

c,o\f7]U0心理学空间an~uw

此外,人们所提出关于偏执狂的假设原则,和当前的科学论据有矛盾。几乎不再有人为关于官能的旧理论辩护了。人们不再将不同种类的意识活动视为是分散的、分离的力量,或是某种形而上物质的深层结合,而是一种互相依赖的作用;因此,不可能某种器官的功能受到损害却丝毫不影响到其它器官的运作功能。这种互相渗透的作用对心智生活比对人体其它器官的影响更大,因为心灵的作用没有明显区隔的器官,所以不会有某一器官受到影响而其它器官不受影响的。心智作用分散在大脑的不同区域,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其中某一个部位不能完成它的任务的话,大脑的其它部位就会互相取代。心理学空间%D C1pFUP'].U

j4r_x0H(Gw0它们是如此彻底地互相交织在一起,所以精神错乱不可能只影响某一部位的功能而不影响其它部位的功能。所以我们更有理由认为,对精神错乱者而言,改变一个想法或情绪是不可能不彻底改变其心智生活的,因为表现与冲动无法分开。它们并非由许多微小物质、心灵原子合并起来建构心灵;它们只是意识核心一般状态的外在表现,各种外在表现都是溯源于此,因此,只要意识不受损,它们就不具有病态的表征。

)Nc5d;h$Ft k\5Y0

)p EFX6@A%mFQl0但是,如果精神上的缺陷不能被局限化,那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严格意义上的偏执狂。那些明显局限的、被称之为偏执狂的精神错乱,其实是来自于更广泛的精神混乱,它们不是疾病,而是比较全面性疾病的特殊的和续发现象。因此,既然没有偏执狂,也就不可能有自杀偏执狂,所以自杀就不是一种不同性质的精神错乱。心理学空间)yJ@!H T:V

9K)Z!n};I#b0心理学空间NW/S2y!CA

-|&UG,PGy+Y0自杀只在精神错乱的状态下发生还是可能的。如果自杀本身不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病,那么它也不是能够产生自杀的那种精神病。自杀只是精神病的一种插曲式的综合症,但经常发生。能不能根据这种发生率得出结论说:自杀决不会在健康的状态下发生,它是精神错乱的一个明确标志呢?心理学空间,^ LqsLL9e

FG;UD#[A$w b0这个结论未免有点草率。因为,在精神错乱者的各种行为中,如果自杀是精神错乱者所特有的行为,可以用来说明精神错乱的特点,那么其它行为就是精神错乱者和健康人所共有的,只是在疯子身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没有理由先验地把自杀列入第一种范畴。精神病医生们固然断言,他们所知道的自杀者大多数都有精神错乱的症状,但这种证据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这类观察过于简单。况且,根据这种非常特殊的经验是不可能归纳出任何普遍规律来的。他们所知道的自杀者当然都是精神错乱者,但是他们不能断言他们没有观察到的自杀者也是精神错乱者,而后者的数量最多。心理学空间6Q$?sS.o ^

心理学空间jL6~_z6H

从方法论上来说,唯一的办法是根据自杀的基本性质来划分疯子的自杀,从而确定精神错乱的自杀的主要类型,看是否所有的自愿死亡都能纳入这些疾病的分类学范围。换言之,要知道自杀是不是精神错乱者的一种特殊行为,就应该确定自杀在精神错乱时所采取的形式,然后看这是不是自杀所采取的唯一形式。心理学空间N*J XO&yY;uV U!m!M

心理学空间X h?3l.c3d/B

专家们通常很少致力于对精神错乱者的自杀进行分类,但是可以认为,下述四种类型包括了那些最重要的自杀种类。这种分类的基本轮廓是从儒塞和莫罗.德.图尔那里借用来的。

-t xGX[*ny[0

4q%ji.X!Yo3x$| ^Nk/V01.躁狂性自杀&——这种自杀或者是出于幻觉,或者是出于某些谵妄性观念。病人自杀是为了躲避某种危险或某种想象的耻辱,或者是为了服从他从上面接到的一道神秘的命令等等。但是,这种自杀的动机和发展方式反映了引起自杀的疾病即躁狂症的特点。让这种疾病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多变性。各种各样的、甚至互相矛盾的思想和感情以极快的速度相继出现在躁狂症患者的意识中。这是一种持久性的精神错乱。一种意识状态刚刚出现就被另一种意识状态所取代。引起躁狂性自杀的各种动机也是如此:它们以惊人的速度产生、消失或变化。让患者决定自我毁灭的幻觉或谵妄突然出现,由此引起自杀的企图;后来,转瞬之间情况发生变化,如果自杀的企图失败,就不会重复,至少暂时不会重复。如果自杀的企图后来再次出现,那也是出于另一种动机。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可能引起这种突然的变化。一位这类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病人跳进一条小河,河水不太深。他不得不寻找一个能淹没自己的地点,当时有一位海巡人员怀疑他的意图,举起枪来瞄准他,并威胁说如果他不走上岸就要开枪了,结果我们这位病人立刻顺从地走回家去,再也不想自杀了。

F^b v*L pF/S!\~&J0心理学空间8Ap"G7}6iz&E6lDJ"e c

2.忧郁性自杀&——这种自杀与极度抑郁和过分忧伤的综合状态有关,这种状态使病人不再正确地评价周围的人、事、物与他的关系。娱乐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他把一切都看成是丑恶的,他认为生活让人烦恼或痛苦。因为这种心情经常存在,所以自杀的念头同样经常存在;这种心情和念头具有极大的固定性,引起这种心情和念头的一般动机也总是明显地相同。有一位年轻的姑娘,父母都很健康,她在乡下度过童年之后,不得不在十四岁的时候远离家乡去完成她的学业。从这时候起,她就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烦恼,她对孤独明显偏好,不久又感到一种对死亡的强烈渴望。「她一连几个小时一动也不动,眼睛注视着地上,感到透不过气来,好像担心发生某种可怕的事。她决定投河自尽,所以她寻找了一处最偏僻的地方,以免别人来救她。」不过,她知道她打算采取的行动是一种罪行,所以暂时放弃了这种打算。但是一年以后,这种自杀的倾向更加强烈,自杀的念头频繁出现。心理学空间eoFuUG5\?

~$|(T4h-m9N:G0NH X0这种普遍的绝望往往伴随着直接导致自杀的幻觉和谵妄性观念。只是这种幻觉和谵妄性观念不像我们刚才在躁狂症患者身上看到的幻觉和谵妄性观念那样多变。相反的,它们和产生它们的整个状态一样是固定不变的。纠缠着患者的忧虑、他的自责和他所感到的悲伤总是相同的。因此,尽管这种自杀像前一种自杀一样是由想象所引起的,但它的慢性特点让它与前者有所区别。这种自杀也是难以根除的。这类病人沉着地准备实行自杀的手段——他们为了达到目的坚持不懈,有时甚至显得异常机灵。这种执着的精神与躁狂症患者无休止的变化并不一样,后者只有一时的发作,没有持久的原因;前者则有一种与患者的一般特点有关联的稳定状态。心理学空间 dlDZ+O9|!r+@

心理学空间|ZSRd

3.强迫性自杀&——在这种情况下,自杀不是任何实际的或想象的动机引起的,而只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死亡念头引起的,这种念头毫无理由地完全控制了病人的思想。病人被自杀的愿望所纠缠,尽管他完全知道他没有任何合理的动机要这样做。这是一种本能的需要,思考和推理对它没有影响,类似人们所说的偏执狂患者有偷盗、杀人、放火的需要。因为患者知道他的需要是荒唐的,所以他首先试图抗拒。但是在整个抗拒过程中,他感到忧伤、压抑、心中有一种与日俱增的焦虑感。因此,人们有时把这种自杀称之为#焦虑性自杀&。下面是一位病人有一天向布里埃尔.德布瓦蒙所作的自白,精确地描述了这种状态:「作为一家商行的雇员,我干得相当不错,但是,我的行动像木头人,别人对我说话的声音好像空谷中的回声。我最大的痛苦是想自杀,片刻也摆脱不掉这个念头。我有这种冲动已经一年了;起先,这种冲动不太明显。两个多月来,这种冲动到处纠缠着我,#可是我没有任何自杀的动机&……。我的身体很好,家里也没有人得过类似的病;我没有经济上的困难,我的薪水足够我开支,而且容许我享受我这种年龄的人所能享受的乐趣。」但是,病人一旦打定主意不再抵制这种焦虑,决心自杀,这种焦虑却停止了,而且恢复了平静。尽管自杀的企图不成功,但有时足以暂时平息这种病态的愿望。也可以说患者满足了他的愿望。心理学空间*v8_,ci JyzK

心理学空间m+N`W+t|I3J

4.冲动性或不由自主的自杀&——这种自杀和前一种自杀一样没有任何动机,既不是出于现实的原因,也不是出于病人想象的原因。不过,这种自杀不是由一种在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里折磨着精神的念头,而只是由逐步控制意志的固定不变的念头引起的,它是一种突然的、一时无法抗拒的冲动的结果。这种冲动一瞬间显示出它的全部力量,引起自杀的行为,或者至少引起自杀行为的开始。这种突然性使我们想到我们在上述躁狂症中所看到的情况——只是躁狂性自杀总还是有某种理由,尽管这种理由并不合理。这种自杀与患者的谵妄性观念有关。但是在这里,自杀倾向的出现及其产生的后果的确是不由自主的,没有任何理智上的先兆。例如:看见一把刀,或者在悬崖边散步等等,在一瞬间便引起了自杀的念头,随之而来的行动如此迅速,病人往往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有一个人正在平静的和朋友们聊天;突然之间他向前冲去,跨过护栏,跳进河里。幸好,他随即被人救起。人们问他这种行为的动机,他什么也不知道,他只是不由自主地顺从了某种驱动他的力量。」另一个人说:「奇怪的是,我想不起来我是怎么爬上窗户的,当时是什么思想支配着我,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根本没有要自杀的念头,或者至少我现在不记得有这种想法。」【16】病人不大可能感觉到这种冲动的产生,而且不大可能立即成功地逃避死亡手段对他的诱惑。

So P{V6_0心理学空间E9p8k)~/v-J

心理学空间2P"Zz"C&Q0q.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自杀 自我伤害
«自杀干预研究:一个迫切需要发展的领域 自杀预防
《自杀预防》
危机干预:电话自杀干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