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赫特的自身心理学
作者: Ryckman / 29684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2月06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Vn4vkA.J0概念和原理

-{"J t]8IQm F]%y0

Mo2x6p*v/~J R0自身心理学:经典精神分析的最新发展

Ki;_8u0qJ0

%gtO8{3Is d0科赫特的自身心理学(self psychology)旨在理解和解释自身的发展以及在人际交往情境中自身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科赫特在很多方面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批评,并且认为自己的研究更为准确地认识到了自恋在正常成人心理中的作用。随着科赫特的理论的不断发展,它们对许多最初是由弗洛伊德所研究的现象重新进行解释。例如,科赫特批评了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力比多理论认为个体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驱使,来满足他们对各种自标的欲望,这些目标通常指的是他人。在科赫特的理论中,个体与他人建立联系主要不是为满足本能的需要。与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相比,满足性和攻击的需要是次要的。弗洛伊德相信对性和攻击本能进行压抑和阻挠会引起病态行为,而科赫特则认为,对自身的威胁和伤害导致了不正常的性和攻击行为。心理学空间3s%lj#j7HCaf H

:\"s1M/No;~/o[)lo0科赫特也认为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论述过于强调人的本能需要,相对忽视了人们有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依恋的需要。有科学证据表明,父母与儿童间情感联结的发展通常不是求生本能发展的结果,而是个体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方面,它表明人有与他人建立联系的生物习性(Eagle,1984,pp.15~16)。

C P)zlc*eI|5Y3kyq0心理学空间4m6q(y:@.G2pa

科赫特认为他的理论不仅是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修正和拓展,同时也修正和拓展了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的一些重要观点。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埃里克森的心理学理论,讲的是随着个体解决了伴随在各发展阶段的危机,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就出现了。对埃里克森而言,自我是其理论的关键概念。当自我健康时,它起着整合与指导人格发挥机能的作用。在科赫特的理论中,发挥整合和指导功能的是自身,而不是自我。那么,是不是这两个概念可以作同义互换呢?在科赫特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自身和自我有很大的不同,而自身是一个更基本的概念。由此看来,本我、自我和超我都是自身的组成部分,当自身功能完好时,它控制和指导伊底、自我和超我的活动。自身结构协调地发挥功能会让个体产生幸福感,同时也能增强自我的力量,这样自我就能为个体现实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方法。当自身受到创伤,它会变得既不完整又很脆弱,自我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功能,个体也就很难以适合的和令人满意的方式处理他(或她)所面临的问题(Kohut,1971,p.119)。因此,科赫特指出,许多最初由自我心理学理论(比如,埃里克森的理论)所得出的见解补充了他的理论(Kohut,1984 p.65)。

8C$wo5C`v0

sGgI G0作为对象—关系理论的自身心理学心理学空间;R} g c'M c C

&yu u i,W"tSQ0人格发展的精神分析模式可以分为几类,其中之一被称为对象—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 theory),对象关系模式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对象关系(objectrelations)是精神分析思想和治疗的中心。然而,对象关系这一术语的含义却因理论的不同而不同,有必要澄清这些含义,以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模式。比如,在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对象指的是本能的目标,也就是性和攻击驱力的目标。因而,从弗洛伊德学说的意义上讲,一个对象可能是另一个人(比如,一个人的丈夫或妻子)、一个人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比如,乳房或阴塞),或是一件事物(比如,用来发泄攻击冲动的椅子)。心理学空间J2W a8] {3n

4H)HJ(pn0VMU0然而,在对象一关系理论家科赫特这里,对象被界定为他人。这些人可能存在于个体内部或个体外部;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出来的。外部对象是真实的人,内部对象是对存在于自身中的人或事物的心理表征。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自身—对象(self-objects),是因为个体视他们为完整自身的组成部分。自身—对象一般指在心理上对个体具有重要性的人物,他们有助于个体自身的内聚。自身—对象帮助个体缓解他们所面临的难以应对的压力。对婴儿来说,自身—对象是他们的父母,父母为婴儿提供食物,给他们洗缴、穿衣,抚慰他们,从而满足他们的需要,父母这样做能降低儿童的紧张和压力。进入儿童期,随着儿童与亲戚、兄弟姐妹、朋友、教师等积极地相互交往,这些个体有可能成为儿童的自身—对象。在成年期,自身—对象的潜在范围进一步扩大,可能包括男朋友或女朋友、伴侶以及政治的、宗教的、军事的和学术上的领导。因而,科赫特主张,对自身—对象的需要并不会因为个体成熟而消失,我们在一生中始终需要自身一对象来帮助我们应付遇到的特殊问题(Leider,1995,pp.26~27)。虽然我们需要自身一对象来帮助我们克服困维,但我们要逐渐改变它们并将其整合到我们的人格中,这样我们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心理学空间h\N$f D2d#k8f!M9f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柯赫的精神能量的觀點/柯胡特的經濟學觀點 科胡特 | Heinz Kohut
《科胡特 | Heinz Kohut》
Z先生的两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