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赫特的自身心理学
作者: 心理空间 / 29678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2月06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P?$U2[ Z0人格发展

V _ l lV-jA@8]K Y0

F1y%kG C$u5`0核心自身的前俄狄浦斯发展

zc0s @sdp0心理学空间br}y\njgC

科赫特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新生儿还没有自身(Kohut &. Wolf, 1978, p. 416)。然而,婴儿出生后的社会环境也包括最初的照顾者,看护人给婴儿起名字,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他们对待婴儿的方式好像是他(或她)有自身。通过这些相互交往,一个发育不成熟的自身形成了。这时的自身很有依赖性,父母照料孩子,对他们微笑、讲话,同他们玩耍,当他(或她)难过时,给予安慰。所以,儿童与其父母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没有父母的悉心照顾、支持和关爱,婴儿难以存活。儿童与父母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儿童在二三岁前形成核心自身 (nuclear self)。

K1C*C%U K9q0

'N TL6L.J a3Uz%R0科赫特指出,尽管父亲及其他成人能对婴儿的需要做出恰当反应,但确切地说,母亲通常是基本的自身—对象,她负责满足婴儿的需要(Kohut, 1985, p. 167)。从根本上说,婴儿是处于初级自恋(primary narcissism )的状态——完美的、极幸福的自爱状态;儿童的所有需要都由母亲帮助满足。然而,这种初级自恋的平衡很容易因母亲照顾的延迟和不足而受到破坏(Kohut, 1971, p. 64)。比如,因为家里其他地方有急事等着母亲去处理,她不会总是即刻满足婴儿对饮食的需要;或者她忙了一整天家务,因为疲愈不堪没能对婴儿的微笑做出反应;她可能忘记安慰难过的儿童;在天气不好的冬日里外出时,没有给孩子穿上合适的冬装等。科赫特指出,面对这样的情况婴儿试图摆脱不平衡,但这需要自身—对象的反应。如果母亲没有足够的反应,创伤就产生了,婴儿随之试图通过建立夸大的自身(grandiose self)来恢复初始的完美状态。

0PC#CC*tR0

:O ]F[7T.u?9^)A0夸大的自身指儿童的无意识信念,即相信自己是重要的、完美的。儿童有被反映的需要 (need to be mirrored),也就是说渴望被羡慕以及对他人产生影响。在科赫特看来,通常由母亲对两性别的儿童进行反映。她通过反馈、附和、赞许和肯定他(或她)天生的重要感对儿童进行反映(Kohut &. Wolf, 1978, p. 414)。因为母亲的反映和共情,儿童有可能内化他人的赞扬和羡慕,这时候儿童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母亲的共情(empathy)使这个过程变得容易。她必须能够设身处地为儿童着想,承认和理解儿童得到赞美的好表现需要(exhibitionistic needs),并且满足这些需要。儿童要获得健康发展,母亲的反映是必要的。

!V2nh(v&t?A,i$F;Jq0心理学空间QU gLq I

然而,儿童要继续健康发展,仍要靠母亲努力对其夸大自身中的现实性改变给予支持。途径是对儿童的很不现实的好表现的需要加以限制,并且帮助儿童接受他(或她)的实际能力和才干的局限。科赫特说这种训练离不开适度挫折(optimal frustration ),意思是母亲采取镇定、抚慰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孩子不成熟的好表现的需要,让儿童明白他(或她)的抗争是不现实的,而不是对儿童恶语相向(Kohut &- Seitz, 1963, pp. 138~139)。换句话说,对儿童不现实的夸大和好表现行为应通过提供伴随着有爱意支持的、循序渐进的挫折进行调整(Kohut, 1966, p. 253)。这些阶段性的、适宜的适度挫折的结果是,儿童经历了变形性内化(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 ),意思是他(或她)现在能摆脱一些夸大的自身中的原始自恋力比多,而将它投注到新的精神结构——更现实、更独立的核心自身中。即父母反应中的适度挫折能促进儿童成熟,这是因为当自身—对象的支持是适当的、阶段性的和逐渐设限的时,儿童能学会不需要帮助而去做一些事,而这些事以前是由父母替他(或她)做的(P. J . Watson, Bider- man, & Sawrie, 1994, p. 701)。例如,一个有夸大信念的男孩认为自己很特别,父母都应只关注他,满足他的每一个需要和要求。这样的孩子会要求父母每天早晨为他洗漱、穿衣、备饭。在婴儿期有这样的夸大愿望及父母有相应的行为还是适宜的,然而,一旦孩子到了二三岁时,依然如此就明显不合适了。在这一点上,父母务必要严格坚持让孩子学会自己洗漱、穿衣、吃饭,逐渐让他受挫。如果他们的鼓励和坚持是成功的,这个孩子最终会学会一系列技能,这些技能有助于让他更现实地看待自己。心理学空间 E0^M.|*W8e d@ l8c

U2d@/rx,Tpk0母亲自已的病态会导致她不能对孩子进行共情和恰当反映,这会造成孩子低自尊。为了 避免不胜任感,孩子会固着于夸大的自身,其结果是,不受约束的、原始的、夸大的、好表现自身得到提高并表现出来。想一下那个行为不端的孩子,他的行为表现好像每一个人都是他的奴隶,都要受他的控制,他是借此保护自己。他可能变得颐指气使,不顺心时常常发脾气,甚至当他父母或其他人反对他时,他竟动手打他们。有强烈依赖性的母亲不能以充满爱的,同时也是严厉的方式向孩子指出,此行为是错误的,是不被允许的。相反,她可能过度放纵他。因为害怕会失去孩子的赞同和爱,当他颐指气使的时候,她可能微笑,并且服从他的要求,认为他发脾气是聪明的表现,而且忽略他的打人行为。母亲的病态需要使得她不敢让孩子受挫,所以他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限度的,形成更现实的核心自身受到妨碍,结果是他的自恋力比多仍然投注于原始的、未调整的夸大和好表 现自身。

Lv ^}LK%IOr0心理学空间:G~)O-m!U&| a)e

或者试想一个女孩,她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足够反映。她可能妄想自己很高贵,无论家 庭的收人状况怎样,她会坚持让父母为她买最时髮的衣服和首饰。她的母亲没有平静地向她指出,她不能总是我行我素,并旦拒绝她的无理要求。相反,母亲仅仅是服从。到后来这个女孩可能变得彻底自我专注,关注衣服和自己的外表。其结果是,因为她自视高人一等,她很难维持与其他女性的关系;欣赏她的男性也会疲于崇拜她,受够了她期望得到不断表扬的要求。

4r_%| ]Eq O0心理学空间Z%}V\v/s:sb6B

核心自身不仅仅基于与母亲的相互交往,与父亲的交往也很重要。当父母教养中不可避 免的缺陷打破了初级自恋的平衡状态,儿童会无意识地企图恢复平衡,途径为确认一位受人尊敬的、全能的自身—对象——理想化父母表象(ideaUzed parental image),并与之交往。这种理想化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儿童具有内在的理想化需要(need to idealize)。在科赫特看来,父亲通常是男孩理想化的对象,母亲则被女孩理想化(Kohut, 1977, p. 185)。现在婴儿将他(或她)的力比多(如爱、情感、羡慕)投注到这个理想化结构。理想化的父母表象指无意识地与一些人的融合,这些人受到儿童羡慕,他们为儿童提供了镇定、绝对正确、全能的表象 (Kohut &. Wolf, 1978, p. 414)。婴儿对受尊敬的父母具有这样一些积极的情绪,这能降低婴儿因为被强大的父母抚养、安慰和摇动的压力。在童年早期,儿童经常对父母表达完完全全的钦羡,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还不成熟,不能进行正确鉴别。他们经常模仿父母的处事方式、讲话和动作;因为他们的自恋投注在父母身上,这样的模仿表达能让他们体验到巨大的满意感(Kohut, 1971, p. 139)。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并没有与他们的父母真正分离,而是与他们融合在一起,他们依靠父母生活,并强烈依赖父母。

+{$Sv \!}0

3C%f;kyD&[wUm c0科赫特认为,如果儿童要健康成长,那么这种不现实的理想化就很有必要。因而,共情的 父母允许孩子崇拜他们,这样孩子能体验到价值感(Kohut, 1971, p. 139)。然而,科赫特主张,父母必须尽快通过有效使用适度挫折,逐渐约束孩子的这种泰然自若的崇拜,换句话说,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现实中不存在完美的、无缺陷的理想化表象。例如,父亲可以让他的儿子明白,他不是战无不胜的,在运动或商业竞争中他会被别人打败。母亲可以让女儿了解,当别人不同意她的观点时,她会产生怨恨和敌对的情绪,甚至对那些人言辞过激。心理健康的父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败。父亲不应该经常向儿子抱怨说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根本不值得崇拜,那样会失去儿子对他所有的信任,他也不应表现得像个没有缺点和不足的超人。相反,父亲必须意识到遂渐向儿子显露不足有助于儿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bv k/k4M/N0

2nc,X$o&A0X0这个新的学习过程使得儿童能更现实地看待他们的父母,也促进了变形性内化,结果是内聚的自身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也就是说,核心自身形成了。如果父母不能对儿童进行恰当共情,理想化的父母表象就会保持在原始的、在很大程度上不现实的水平上。科赫特援引了一个临床实例,一名患者理想化他父亲的企图遭到打击,父亲的反应是批评和轻视他的儿子。分析表明,这位父亲不能接受这一理想化角色是因为他的自尊较低。造成的结果是,儿子通过恢复原有的由他母亲养成的夸大和好表现试图提高自尊(Kohut, 1971, pp. 139~140)。心理学空间(y$U&L5j.?5SU5Q4P

vG)l!B7kfA0总之,核心自身的发展是在生命开始的前二三年也就是在前俄底浦斯期(Okun, 1992, PP.32)。因为核心自身代表了努力认识及克服自身两极的不完善和局限的结果,所以它也是有两极性的,自身的两极即为夸大的自身和理想化自身(由理想化了的父母表象代表)。这些努力的结果是,儿童婴儿时期妄想的影响范围及力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自身所包含的技能和才能未充分发展,但更现实的核心自身建立起来。核心自身是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更有组织、更完整的内聚的自身 (cohesive self)才能得以建立。内聚的自身的形成与核心自身的形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确切地说,内聚的自身只是核心自身的一种特性,它是指核心自身的结合、连贯和生动的程度 (Tolpin, 1980, p. 310)。内聚的自身发展良好有助于个体在获得最佳精神健康方面取得更大进展。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柯赫的精神能量的觀點/柯胡特的經濟學觀點 科胡特 | Heinz Kohut
《科胡特 | Heinz Kohut》
Z先生的两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