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辞汇
作者: 心理空间 / 94855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2月2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1c yS3ko$_

心理学空间;L.G"iFbWD'CV:w

心理学空间g5p B!O'];K

46.自我分裂splittingof the ego

jX"M _C@0l2P0U"Ya0心理学空间q8B!yjs4D/DVUx

佛洛伊德以该词指称一种他认为特别作用于恋物癖与精神病之极为特殊的现象:由于外在现实阻碍了欲力的坚持要求,在面对外在现实时,自我当中并存有两种精神态度:一种体认此现实,另一种则否认此现实并代之以欲望的产物。这两种态度因毗邻并存,互不影响。心理学空间D6_PyTN

心理学空间!xH1L^ z

Ⅰ.—Spaltung 一词——我们采用的法文译词为clivage(分裂)——在精神分析与精神医学上非常早便已被使用,且有各种不同的用法。许多论者,包括佛洛伊德,均以该词指称人在某一面向上与自己的分离。十九世纪末时,精神病理学的著作——尤其是论歇斯底里与催眠的著作——充斥着如“双重人格”、“双重意识”、“心理现象解离”等这类观念。

3EC%R(o&b~0心理学空间q:m"u/d C/w&C!TP@

在布洛伊尔与佛洛伊德的著作中,“意识分裂”(Bewusstseinsspaltung)、“意识内容分裂”、“精神的分裂”等用语指的均是相同的事实。从人格或意识的交替双重化——如某些歇斯底里个案临床所显示,或催眠所引发的状态——皮耶•贾内(Pierre Janet)、布洛伊尔与佛洛伊德得出以下的观念:两组现象,甚至两个人格共存于精神之中,而且可能彼此互不察觉。“自从贾内、布洛伊尔以及其他人极受好评的著作之后,人们已经广泛地认识到,歇斯底里的症状群证实了意识分裂伴随分离精神群之形成的假设。然而关于此意识分裂的起因,以及该特征在歇斯底里神经症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人们的看法则较不明确”。佛洛伊德无意识观念的构成,正是始于这种判断上的分歧:无意识由于抑制的作用而与意识场域分离。这种构想对立于贾内有关“心理综合能力衰退”的观点,并且很快地也与布洛伊尔的“类催眠状态”及“类催眠歇斯底里”观念有别。心理学空间8q9]|Z2tR\

)r~0O)f:E4N0佛洛伊德认为分裂是冲突的结果,因此,虽然分裂的观念对他而言具有描述价值,但这个观念本身并无任何解释价值。相反地,它提出这个问题:为何、如何有意识的主体会如此与其一部分表象分离?

m^-b%ow0

ZI.\+vq5c%Nj } ] ~0当佛洛伊德回溯发现无意识那个年代的历史时,他不免会应用Spaltung 一词,以及近似的词汇。这些词汇均指称一个相同的基本与件:精神内部的分裂。但在佛洛伊德自己著作的建构上,他仅短暂地使用过Spaltung 一词,并未将它化为一个概念工具。他主要以该词指称精神装置分离为许多系统(无意识与前意识—意识)、许多审级(“它”、自我与超我),抑或自我双重化为一个观察与一个被观察的部分。心理学空间GzsgY~

心理学空间"G!~[;A9J-H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布洛伊勒曾以Spaltung 一词指称他命名为精神分裂*这组疾病中他所认为的根本症状(α)。对他而言,Spaltung 不仅涵指一个观察的与件,它还涉及某种有关精神运作的假设(见:精神分裂)。

-`'d-x AAo j;V0@ D0心理学空间1R b*ivLF z

关于这点,人们必然会对布洛伊勒为说明精神分裂之Spaltung所提出的解释与贾内的解释之间的模拟性感到惊讶:精神分裂为许多互异的联想群,被认为是原联想能力衰退而崩解之精神世界中的一种次级重组。心理学空间/b^8c.H(l:Zzr

心理学空间Dw$l[\N5w|N

佛洛伊德并未采纳布洛伊勒的假设,他批评其中引用的精神分裂一词。而当佛洛伊德晚年重新采用Spaltung一词时,则完全是基于另一个面向。心理学空间 LK7wy5u'w,A`OH

心理学空间nf g0k)f9G&f.r Ha

Ⅱ.佛洛伊德主要在《恋物癖》《防御过程中之自我分裂》,以及《精神分析纲要》等著作中,就有关精神病与恋物癖的省思架桥,提出自我分裂的概念。根据佛洛伊德,这些疾病主要和自我与“现实”的关系有关。从这些关系中,佛洛伊德愈来愈肯定地厘出一种特定机制的存在:拒认(Verleugnung), 其原型则是对阉割的拒认。

R j6| } jOb'[)O0心理学空间$~hJm Z L'j6j

然而,单是拒认本身并不足以说明在精神病与恋物癖临床上所观察到的现象。佛洛伊德写道,实际上,“如果自我能够完全脱离现实,那么精神病的问题将会简单明了。但这是极为罕见、或许从未发生的事”。在所有的精神病中——即使是最严重的——均可找到两种精神态度的存在:“……其一考虑到现实,是一种正常的态度,另一种则在欲力的影响下使自我脱离于现实”。是后者这种态度会转成一种新的妄想现实的产生。就恋物癖而言,佛洛伊德在有关阉割现实的问题上,再发现到自我当中有两种矛盾态度的共存:“一方面,[恋物癖者]拒认他们看到女性生殖器官没有阴茎这个知觉事实”;这个拒认转变为一种恋物创造,并以此作为女人阴茎的替代物;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认可女人缺少阴茎,并由此得出正确的解答。这两种态度终生毗邻并存,互不影响。此即可谓是一种自我分裂”。

.x6I\@7j0

Xz8N l.CehOV0可见这种分裂严格说来并非是自我的一种防御,而是一种使两个防御过程并存的方式:一个转向现实(拒认),另一个转向欲力。后者并可能导致神经症症状的形成(如恐惧症状)。心理学空间;?8v&@8f{

Y&Dz'r2S0佛洛伊德在引进自我分裂一词的同时,也不忘自问,他藉此提出的是“……长久以来便广受认识且理所当然的事实,抑或将是完全新颖并且出人意料之外”。实际上,同一个主体之内存在“……两种对立、不同且彼此独立的态度”,是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本源。然而透过描述自我分裂(系统内的分裂)——而非一种审级之间的分裂(自我与“它”之间)——佛洛伊德所欲强调的是,相较于抑制与被抑制物复返的模型而言一个全新的过程。实际上,此新过程的特点之一在于存在的两种态度之间不会达成妥协的形成,而是同时维持两者,又不使它们之间建立起辩证关系。

-oR9itf3_%U.i8nZ0

e@1s8dh@#{L0应注意,是在精神病的场域上,佛洛伊德感到有必要打造某种自我分裂的概念(在相同的场域上,布洛伊勒也就不同理论构想的角度提出Spaltung)。虽然这个概念鲜少再被精神分析师采用,但我们认为在此将之提出有其重要性;它的贡献在于凸显出一个典型的现象,尽管它未能对此提供一个充足的理论解答。心理学空间%vJph8_ c W;wA

6uRp&`?i(Sv E(p0(α)法国精神医师一般均采用dissociation(解离)一词来指称精神分裂的Spaltung。心理学空间4} mve%Q/}Z?

心理学空间-u9\ZT7k { NWQ

47.泄殖腔(理论) cloacal(或cloaca) theory心理学空间-^OR`#?$~?

.^ yC2Gl"B M0一种误认阴道与肛门之区分的儿童性理论:认为女人只有一个穴腔及开口——与肛门混淆——并透过它来生产与性交。心理学空间/L]}Dlx9R

心理学空间1o9d kz xM3n r

在《论儿童性理论》一文中,佛洛伊德将他所谓的泄殖腔理论描述为一种儿童典型的理论,并认为这与两性儿童对阴道的误识有关。这种误识导致一个信念,认为“……婴儿应该像排泄物或粪便一样被排泄出来。……这个对许多动物而言确实合理的泄殖腔理论,是儿童能想到最自然且唯一的理论”。这个认为只有一个开口的看法也必然包含一种“泄殖腔”性交的想象。

W]c5m/mR^0

E6wK ZXO|6F0佛洛伊德认为这种“理论”非常早发。它符合精神分析——特别在有关女性性的演化上——所提出的某些与件:“后来所需之肛门与生殖过程的彻底区分,就解剖学及功能而言,均违反这两者之间密切的关系与模拟性。生殖装置依然邻近泄殖腔;‘对女性而言,它甚至只是承租自后者’”(α)。佛洛伊德认为,从这种无差异性开始,“……由泄殖腔衍生而来的阴道必须被提升为主导动情带的层次”。心理学空间|rX ]k\ t v1I#U T

心理学空间 }4eyByZ{K.}

(α)引文末段括号部分出自露•安德蕾雅•沙乐美(Lou Andreas-Salomé)之《“肛门的”与“性的”》一文。

QP/~(bD`&H0

|'Hzn3BL&m048.身体的配合somaticcompliance

DQ(Hu$P0

.T3m A2r1We&O)FV&L-X0佛洛伊德引进的词汇,用以阐述歇斯底里之“神经症选择”,以及藉以进行转换的器官或身体装置的选择。身体——特别是在歇斯底里患者身上——或某一个别器官,将提供给无意识冲突之象征表现一个特选的材料。

N}t(l6~QHB0

_ nsGS|~m0佛洛伊德在多拉病例上首次论及身体的配合。据他所述,不需要去决定歇斯底里是起源自精神或身体,因为“歇斯底里症状需要这两方面的协助;如果没有一定的身体的配合,症状便无法产生。这种身体配合是由某个身体器官,或与此器官有关之正常或病态的过程所提供”。这种身体的配合“……给予无意识精神过程一条在身体上的出路”;因此它是“神经症选择”中的决定因素。心理学空间.Ajb7Os*Az

g pBeP M eld0虽然身体的配合这个观念的确远超出歇斯底里的范围,而且也导致提出身体的表现能力以及其能够意指被抑制物的特殊天赋等一般性问题,但重要的是,应该不要立即混淆了问题所在的不同层次。例如:心理学空间Sk:J!S[;uI

^"L^rI-Z])]aa01.一个身体的疾病,可能会吸引无意识冲突的表现。如此,佛洛伊德视其一女病患的风湿疾病为“……一种器质疾病,它是后续之歇斯底里用来复制的原型”。

#vG{vG-[B lU3_0心理学空间6e7Gd%eH9@ J

2.在主体的性历史过程中,对动情带的力比多投资可能移置到某一身体装置或部位。这些装置或部位在功能上并不具有动情的先天倾向,但也因此它们更适合以伪装的方式,来意指一个被抑制的欲望(见:动情带)。心理学空间] g$I,b3w3maz4f

心理学空间8mT2jGv^)r?:^

3.由于“身体的配合”一语不再仅止于说明身体某个器官的选择,而且也用来说明以身体本身作为表现方式的选择,因此我们必须特别重视身体本身自恋投资的变化。

*}@k `6Rv9x$t0

P L$q#AD1Q&_dd#jn7t049.情结complex

1{7VdT'wD`/rK0心理学空间J&Qpa3gz

部分或完全无意识、且带有强烈情感价值的表象与记忆组织整体。情结由童年历史的人际关系所构成;它可结构化所有的心理层面:情绪、态度、习取的行为。

v'Q-^P F'p.YA:W0

H$W@nF3Um0情结一词于日常用语中被广泛使用(如“有情结”等)。反之,若排除伊底帕斯情结*与阉割情结*的用法,则精神分析师们对该词已逐渐失去好感。心理学空间+I\B `R

心理学空间(?"b-[.|7QL R-O(j

大多数的论者——包括佛洛伊德在内——都提及精神分析应将情结一词归功于苏黎士精神分析学派(布洛伊勒,容格)。事实上,早在《歇斯底里研究》中,我们便可以发现该词的使用,例如当布洛伊尔阐释贾内(Janet)对歇斯底里的观点时(α),或是当他提及“现时(actuelle)、作用中、但无意识的”表象的存在时:所涉及的“几乎总是表象情结,联系,以及与外在事件或与主体本身思维有关的记忆。有时构成此种表象情结的个别表象会被意识到。唯有某种组成被逐出意识之外”。

%z ^+Pm4rlD0

F&] UG Cm0容格的“联想实验”为就歇斯底里病例所提出的情结假设提供了一个实验性以及更广的基础。在他对此所做的首次评论中,佛洛伊德写道:“……对刺激字(Reizwort)的反应不可能是偶然的,它必定由受试者当下的表象内容所决定。人们习惯将此种能够影响刺激字反应的表象内容称为“情结”。影响的过程若不是经由直接触及情结的刺激字,就是经由得以藉中间环节联系刺激字的情结”。心理学空间,uy7H&`)ZrN t(R

X ^$t s-qE0虽然佛洛伊德承认联想实验的益处,但他很快就对情结一词的使用采取保留的态度。“就以描述的方式概括心理状态而言,它是一个便利且时常不可或缺的字。没有任何一个精神分析为其自身需要所创的字与名称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且被如此不当地运用,以致于有碍更精确概念的构成”。相同的见解出现于一封致琼斯(E.Jones)的信中:情结并非是一令人满意的理论概念;存在一种容格式的情结神话(致费伦奇[S. Ferenczi]的信)。

^(Ks~_ gqd-?0心理学空间1G{|d&oc5W/Ydvc$O

因此,根据佛洛伊德的说法,情结一词在阐释或描述的意图下有利于在表面上不同与偶然的成分之中强调出“某些带有强烈情感的思维及旨趣范围”;但它并不具有理论价值。事实上,不同于许多宣称对精神分析效忠的论者,佛洛伊德极少使用该词(β)。

+[6x#V#E'?6f-ON0h;ztC(yx0心理学空间}Tw0r2KY-n"}

佛洛伊德的此种保留态度可能有几个动机。他厌恶某种心理类型化(如失败情结),此作法同时带有掩藏个别病例的独特性,以及将问题的提出视为解释的危险。另一方面,情结的概念具有与应当去除的纯粹病原核的概念相混淆的倾向( r);情结——特别是伊底帕斯情结——在人类发展的某些时刻中所具有的结构化功能因此不得而见。心理学空间Jl;q _.d,a1`

az&{(Yed0*:藉由区分出情结一词的三个意义,我们可以来简化其依然混淆的用法:心理学空间/D6V9`&fZX x!k

心理学空间J:Q&?Y.t K1UG

1.用以表示联想炼相对地较为固定的配置这个原始意义(见:联想)。就这层意义而言,情结被假设来说明联想衍生的独特方式。

I&i2_ i,F0

^~?!Q'O02.一个更广的意义:用以表示个人特征——包括被最佳整合的部分——多少被组织化的整体,尤其强调的是情感反应。就这层意义而言,对于情结存在的认识主要是藉由下列的事实:新的情境被无意识地置回童年情境;于是举止似乎由一个不变的隐藏结构所形塑。然而如此的词义具有过度普遍化的危险:事实上可能试图创造出与可能想象的心理类型一样,甚至更多的情结。我们的看法是,正是这“心理学化”的偏移造成了佛洛伊德对情结一词所抱持的保留态度及随后对其好感的丧失。心理学空间nEq1K mZ ~_

心理学空间~H2v7]B@v)DH

3.一种较严谨的意义:出现于佛洛伊德始终采用的伊底帕斯情结此一用语中,用以表示人际关系的根本结构,以及个人于其中找到并占有其位置的方式(见:伊底帕斯情结)。心理学空间%Z`{Xh+s:T

心理学空间 b Z(R.LU#v:s'? Y

下列属于佛洛伊德语言的词汇——例如“阉割情结”、“父亲情结”(Vaterkomplex),或者较少出现的“母亲情结”、“兄弟情结”、“双亲情结”——均隶属于此一范畴。值得注意的是,“父亲”、“母亲”等词汇表面所具有的多样性在个别的情况下所指涉的是伊底帕斯结构的不同向度,也许某一向度特别盛行于某主体中,也许佛洛伊德于分析的某个时刻时想要凸出某点。如此,在父亲情结的名称下,他所强调的是对父亲的矛盾双重关系。尽管阉割情结的主题可能相对而言是一个例,但它完全属于伊底帕斯情结的辩证中。心理学空间.N6|{f@l*j

}[C|JqH`#l'G!d8n0(α)就意识领域的窄化而言:“未被统觉的感觉印象,以及被唤醒但并未进入意识的表象两者灭绝,此未造成进一步的效果,然而有时它们集结并形成情结……”。

;k,}9Z5U'c0

Q4gx Z0y3B2Ll0(β)在玛席斯·夏锡(Maryse Choisy)主编刊行于《精神》杂志内的《精神分析与精神技术辞典》中,记述了五十种以上的情结。如作者之一写道:“我们试图尽可能完整地提供有关迄今所知之情结的目录。但我们总是一再发现新的”。心理学空间*}?,Q5u%Cr

H @4}h0T1@H0(γ)参阅上述致费伦奇的信:“人们不应力图解消其情结,而是与之调和:它们合法地导引人们在世上的行为”。心理学空间u'Bz*F$Sg

!P"I sZh(b yi050.阉割情结castrationcomplex心理学空间K)W(f'a-xP:~

]%^d G:Si`yk(hRT0集中于阉割幻想上的情结,此幻想在于提供两性解剖学上的差异对儿童所造成之谜题一个回答(有无阴茎):该差异被认为是女孩的阴茎被截去的缘故。心理学空间(O'@%Xl#qJE'o

v1AkDqF'Uq UJ0阉割情结在男孩与女孩中具有相异的结构与效应。男孩畏惧阉割,视之为父亲对其性活动威胁的实现;这对他而言导致强烈的阉割焦虑。在女孩身上,没有阴茎被感受为她力图否认、补偿与修复的一种曾经遭受的歧视。心理学空间B(f]k)B0[.wh-BW

I~mv#U#T0阉割情结与伊底帕斯情结密切相关,尤其是后者的禁止与规范功能。

,K4r"l s1K'X0心理学空间:B&qyr(s*w"u

对小汉斯的分析在佛洛伊德阉割情结的发现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α)。

1y4l w%LpQd!m@0心理学空间3Im&q hBN#i/B b

阉割情结于1908年首次被描述;它被认为与“儿童性理论”有关,该理论以为每个人都有一阴茎,故只能以阉割来解释两性解剖学上的差异。此情结的普遍性虽然未被指出,但似乎隐约被承认。阉割情结紧系于两性中阴茎的优先性之上,其自恋的意涵也被预示:“阴茎早在童年中便是主导的动情带,首要的自体情欲性对象,对它的重视合理地表现在无法想象与自我类似的人为何没有此一根本的组成部分”。

N R!n LI2E0

ZZ(RP-`5V#z+D0自此之后,阉割的幻想便以多种不同的象征重新出现:被威胁的对象可能被移置(伊底帕斯的目盲、牙齿的拔除等),行为可能被其他对身体完整性(意外、梅毒、外科手术)或精神完整性(手淫所导致的疯狂)的损害所变形、替代,父亲的代理者可能找到极为不同的替代物(引发恐惧症患者焦虑的动物)。阉割情结也在其整个临床效应的范围中被认出:阴茎羡嫉、童贞禁忌、自卑感等;其形态可在所有的精神病理结构中发现,特别是倒错(同性恋、恋物癖)(β)。然而只有在较晚期时,阉割情结才在两性的儿童性演化中被赋予根本的位置,与伊底帕斯情结的关连才被明确提出,其普遍性也才完全地被确认。此一理论化过程与佛洛伊德阳具期的提出有关:在此一“儿童生殖组织阶段中,确实有男性,但没有女性;此处的对立在于:男性生殖器或被阉割”。阉割情结在两性中的一致性唯有藉由这个共同的基础方能被理解:阉割的对象——阳具——在此阶段对男孩与女孩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所面对的问题是相同的:有或没有阳具(见该词)。阉割情结不变地可在所有的分析中被发现。

1XOO~`ZQ)j"?+C0心理学空间MC3}F:T3cN(Y

阉割情结的第二个理论特征为它在自恋中的冲击点:阳具被儿童视为是自我形象的主要部分;阉割所带来的威胁彻底危及此一形象;威胁的效力来自于阳具的优先性与自恋伤口这两个组成成分的结合。

k/WT5zp[$K"{'{ {0心理学空间^4^)e0C3b3j

两个事实与件在佛洛伊德所描述的阉割情结的经验起源中起作用:幼儿对两性解剖学上差异的察觉对情结的出现而言不可或缺。它现时化,并证明了一个可能是真实或幻想的阉割威胁。对小男孩而言,阉割的执行者为父亲——这个男孩最后不得已只好将其他人所造成的所有威胁都归诸于他的权威。女孩的情况较不清楚,或许她所感觉到的比较是被母亲剥夺阴茎,而非确实被父亲阉割。心理学空间 Sjox(g

,GY4HM%lY0与伊底帕斯情结相较之下,阉割情结在两性中的位置不同:它为女孩打开导致欲望父亲阴茎的探索之途,它因此构成了进入伊底帕斯的时刻;反之对男孩而言,它标定出伊底帕斯的最后极期,禁止了儿童的母亲对象;阉割焦虑为他开启了潜伏期,并促进超我的形成。

J2U9}-I0J0心理学空间/S4qp:L-_(v!S%lp#lw

*:阉割情结经常在分析经验中被发现。然而应为其起源的真实威胁并非一直都可被发现(甚至更少被确实执行),此外,很明显地,在女孩不会因被剥夺她所没有的东西而确实感到被威胁的这些状况下,又如何说明它在所有人类中几乎不变的存在?此种差距不免使精神分析师们力图将阉割情结建立在阉割威胁之外的其他现实的基础上。在这些理论建构中,我们可发现几个方向。

f-jF#Gt+O?Y0心理学空间*XcjK1^Bq C l

我们可将阉割焦虑定位在一系列同样涉及一种失去对象、与对象分离之元素的创伤经验之中:在喂奶、断奶、排便的节律中乳房的失去。这一系列可由精神分析所导出之若干部分对象(主体以上述方式与之分离)间的象征等式中得到证明:阴茎、乳房、粪便、甚至分娩中的婴儿。佛洛伊德于1917年以一篇极具启发性的文章来讨论阴茎=粪便=婴儿的等式,它所可能造成的欲望变化,以及它与阉割情结及自恋主张之间的关系:“阴茎因此被视为是一种可脱离身体之物,类似粪便这个必须最先放弃的躯体部分”。心理学空间$F+y4r dCHb(| B

心理学空间Z,A8{pI:R

依照同样的研究路线,史塔克(A.Stärcke)最先完全强调喂奶的经验、以及作为阉割原型的乳房之撤回这两个现象:“一个类似阴茎的身体部分从另一个人处拿来,给予小孩,如同是他的(与带来快感的感觉有关的情境),再从小孩处取走,造成“痛苦 (Unlust)”。这种在每一次喂乳时都再次进行、并在断奶时达到顶点的原始阉割,是能够说明阉割情结之普遍性的唯一真实经验:母亲乳头的撤回是始终能够在构成阉割情结的思维、恐惧与欲望背后发现的最终无意识意义。心理学空间Q-k _}5djE

心理学空间K V n { Mp{j

依据企图将阉割情结建立在一个确实体验过的原始经验上的这个取径,峦克(Rank)的主要论点——诞生之创伤中与母亲的分离及对此分离的生理反应提供了日后所有焦虑的原型——在于将阉割焦虑视为是出生焦虑的回音,后者穿过一漫长序列的创伤经验。心理学空间[r F z1qM:iw

P3P.c)lT~0相对于这些不同概念,佛洛伊德的立场相当微妙。即便当他在口唇与肛门分离的经验中认识到阉割情结的“根结”的存在,他仍然主张阉割情结一词“应当被专门用来指与阴茎的失去有关的刺激(Erregung)与后果”。对他而言,此处所涉及的远非仅是纯粹对术语严谨度的关切。在《禁制、症状与焦虑》一书内有关峦克论点的长幅讨论中,佛洛伊德清楚地指出,他的兴趣在于试图尽可能临近起源状况下找到阉割情结的根基,并重新找出同时作用在最早童年以及极端不同的实际体验的经验中(例如,道德焦虑被诠释为与超我分离的焦虑)的分离——亦即,带有自恋性质对象的失去——范畴。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感觉到在《禁制、症状与焦虑》的每一页中,佛洛伊德急切地想要与峦克的论点划清界线,并且在此一总结性的著作中,坚持将整个精神分析临床的重心调整到直接字面意义理解的阉割情结之上。

I*}~:U ] h4V0

L5Bh;m(t7P n0就更深一层而言,佛洛伊德不愿彻底这么做的理由在于一个根本的理论坚持;它由数个概念所证实。例如后遗性的概念修正了下列论点:永远寻找一个更早经验,具有完整功能的原型经验。或特别是佛洛伊德将阉割行为置于其中的原初幻想范畴;此两个词具有指示的价值“幻想”,这是由于,为了产生其效应,阉割非但不须被执行,它同时也不是作为双亲明白陈述的对象,“原初”(即使直到阳具期才出现的阉割焦虑远非是一序列造成焦虑经验中的第一者),这是由于阉割是人际关系情结——于其中人类欲望产生、结构化、殊化——的面向之一。若不将阉割情结联系到伊底帕斯情结的核心与结构性特征这个基本论题(它一再被佛洛伊德肯定),我们便无法理解精神分析赋予阉割情结的角色。

q$If'm |N"O3j9}0

$ALA xWSu0若仅就男孩的例子而言,佛洛伊德阉割情结理论的吊诡可被表示如下:儿童唯有经过阉割危机,换句话说,唯有面临被拒绝将其阴茎当成他对母亲欲望的工具去使用,方能越过伊底帕斯,达到对父亲的认同。阉割情结应当归属于文化秩序,其中关于某种使用的权利始终与禁止有关。法律功能在固封了乱伦禁制自“阉割威胁”中具体化,这是因为它创建了人类的次序,一如以神话方式在《图腾与禁忌》中原初父亲的“理论”所阐述:威胁将儿子阉割,原初父亲自己保留了对部众女人的性独占使用。

W0M;Uo4E&kr2@ G0

'h_ R*U'e%?q1a$x.q0正因为阉割情结是掌管作为性对象交换的此种人际交换的先验(a priori)条件,它可以多种面向表现在具体的经验之中,并且被归并成相异但又互补的陈述之内——例如史塔克所提出的陈述,组合了主体与他人,失去与接受等词:

I~!V2u4TihJUWk0心理学空间vF R v(s.jzm

1.我被阉割(在性上被剥夺、轻蔑),我将被阉割。心理学空间'? }5L3d~A'g Y

B7m8o;a"rW\D.C02.我将(希望)收到一个阴茎。心理学空间_jj$R)k5sJ,E"W5b

心理学空间1v H*Oj#CC%wV {

3.别人被阉割,应当(将)被阉割。

~+[a.sK^0心理学空间8g&pP9ZF&jh7B^

4.别人收到一个阴茎(有一个阴茎)。心理学空间a^MG2c"kc1sP

心理学空间3MX\$XU3c

(α)在《梦的解析》中,除了误引宙斯(Zeus)阉割克诺斯(Kronos)之外,所有与阉割有关的段落都是在1911年或后来的版本中所添增。心理学空间p9o+G7h#P/SR7_B/k3{E

K,y%[#|#@ HD,p{Nx0(ß)根据这个观点,或许可以想象一种精神分析的疾病分类,它以阉割情结的形态与变化作为参考主轴之一,就如同佛洛伊德在其最后的著作中对神经症、恋物癖以及精神病提出的指示所证实的一般(见:拒认)。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1...891011121314151617...39
«Modern Conflict Theory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从地形说到结构»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