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辞汇
作者: 精神分析词汇 / 96484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2月2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2b)^ JK}G#D

心理学空间9h+y`UW.KL

36.“它”id心理学空间 vn6AIU9Q8k

+Y2s8c'L)a1Z(Z0佛洛伊德在第二精神装置理论中所区分的三个审级之一。“它”构成人格的欲力端,其内容——欲力之精神表现——为无意识,部分是遗传、先天的,部分则是被抑制、后天的。心理学空间PQIK^(A4L

心理学空间,r}lCU"|)S,@

就经济论而言,佛洛伊德认为“它”是精神能量首要的贮槽;就动力论而言,“它”与自我、超我互相冲突,而就发生学观点而言,后两者是“它”的分化物。心理学空间/[W Bb^

YA-s uE[ r Kr0das Es(“它”)一词于《自我与“它”》(α)一书中被引进。该词由佛洛伊德借自乔迩格·格罗戴克(Georg Groddeck)(β),他并引述先前尼采(Nietzsche)指称该词的说法:“……于我们存在中,那些非属个人以及,可以这么说,天性使然的部分”。

HS$x+n|'v.F`0心理学空间'S)| i&FEk&l

das Es一词之所以引起佛洛伊德的重视,在于它彰显了格罗戴克所发展的观念:“吾人所谓之自我,其行为在生命中完全是被动的,而且……我们是被一些不可知、不可掌握的力量所生活”。同时,这个观念也与病患的自发言语吻合,例如以下的说法:“它”比我还强悍,“它“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等等”。心理学空间 D*I1~Pk6\|'Xo3y

ON{0z_ D0“它”这个词汇随着1920-23年间佛洛伊德对拓扑论*的修正而被提出。大致上,“它”在第二拓扑论中据有相当于无意识系统* (Ics)在第一拓扑论中的位置,然而我们可以明确指出其间的差异如下:

M#} Dkh+g.s0

&|oL6B&@ [7x1nGj01.若略而不谈某些内容或经由后天种系发生所获得的图式,第一拓扑论中的无意识与被抑制物吻合。

*U!Y/_"u9`Wb4tI0

+hG \,CVX{0反之,在《自我与“它”》第一章中,佛洛伊德提出以下事实:抑制审级——自我——与其防御作业大部分亦为无意识。这致使此后“它”所涵盖的内容将与之前的Ics 相同,而不再是无意识精神整体。心理学空间h \ Bd3\+G.KU6v

9Ew.tdo!]8{02.欲力理论的修正与自我观念的演化也导致另一个差异的产生。神经症冲突原先被定义为性欲力与自我欲力之间的对立,后者是引发防御的首要角色(见:冲突)。但从1920-23年间开始,自我欲力这一群组失去其自主性,而被并入生命欲力/死亡欲力的巨大对立之内。于是自我不再由某特定类型的欲力能量所定义;从此以后,“它”这个新的审级将一开始便包含这两类欲力。心理学空间^R"{5~0Ht6H2^^'G!s4J

fS W O-r zM0简言之,防御所对抗的审级不再被定义为无意识端,而是人格的欲力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被设想为犹如力比多(δ)以及——更广义而言欲力能量的“大贮槽”。而自我所运用的能量则是借自这个共同资产——特别是透过“去性化与升华”能量的形式。

I&|L8JzJL3~[wl0

;M Lm7h&I};\`8K03.此一新审级与其他审级以及与生物领域的界限,和第一拓扑论中的定义不同,并且,泛言之,较为不明确:

R!@.h xA1w|5Y2`6m)T {0心理学空间yp!Wakl.p9W1Z

a)其与自我的界限比Ics 与Pcs-Cs之间的检禁边境较为不严格:“自我并非断然地与‘它’分离,在其较低的部位上,自我仍与‘它’混合在一起。然而同样地,被抑制物也与‘它’混合在一起,但仅占其中一部分。只有透过抑制的抗拒,被抑制物才会与自我截然分离,但仍可经由‘它’而与自我互通”。心理学空间Sf4XUE#q~

!|5H gv,mi0“它”与抑制审级汇集的原因,主要来自后者被赋予的发生学定义。自我是“……‘它’的一部分,这部分是经由知觉-意识系统的中介,在外在世界直接影响下受到改变”。心理学空间 l/BN5h-wpH

心理学空间R+}F2G.~/I&?dC3_

b)同样地,超我也不是一个全然自主的审级;大部分是无意识的超我,也“沉潜于‘它’之中”。心理学空间 n*hobb6yB"~w G

心理学空间n-l R^CzE.g Q

c)最后,“它”与生物基质之间的区分,也不若无意识与欲力来源之间的区分明确:“它”“的终端与身体(das Somatische)相通”。而“代表”(représentant)这个概念中所显示之欲力“铭记”的观念,若非被掘弃,也未再受到肯定。

p AGiE0

(s NL S(b0so/u04.“它”是否有一个组织模式,一个特定的内在结构?佛洛伊德自己肯定表示“它”是一团“混沌”:“它充满来自欲力的能量,但它并没有组织,不具有总体意志……”。“它”的特征只能透过负面的、相对于自我组织模式的方式被定义。

,I+XVpT0

b$?J)uxqS0但实际上应该强调,关于“它”的观念,佛洛伊德重拾了大部分在第一拓扑论中用以定义Ics 系统的属性,这些属性构成一个正面、原创的组织模式:依据原过程的运作、情结的组织、欲力的发生学层理等。同样地,新引进的生命欲力/死亡欲力*二元论,也表示它们组成为一种辩证对立。因此,“它”缺乏组织只是相对的,其意义在于缺乏自我组织所特有的关系。“它”的缺乏组织首先表现在以下事实:“矛盾的[欲力]动势并存于其中,并未互相取消或互相减低”。“它”的组织最明显的表征,正如丹尼尔·拉嘉许(Daniel Lagache)所指出,是缺乏一致的主体。这也是佛洛伊德选择以中性代名词予以称谓所隐含的意义。心理学空间[3G\ SA;kSB!_

心理学空间9R)s M/hp"Z

5.最后,藉由无意识与“它”所从属之发生学面向的差异,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由第一拓扑论的无意识到第二拓扑论的“它”之间的过渡。心理学空间[`o$Cm

心理学空间W5S%zT;DRq

无意识的起源在于抑制,后者在其历史与神话双重面向下,在精神中引入Ics与Pcs-Cs 系统之间的彻底分裂。心理学空间j\:[k;h/W

&@x4KH4w0随着第二拓扑论的提出,审级之间的分离运动失去其根本特征。不同审级的生成倾向被设想为不同系统之间逐渐的分化、浮现所致。这是为什么佛洛伊德坚持强调由生物需求到“它”、由“它”到自我以及到超我这整个生成的连贯性。在这个意义上,佛洛伊德新的精神装置构想,比最初的构想更易招致“生物学化”或“自然主义化”的诠释。心理学空间 Nhr [1E&i

心理学空间9n}R f.Gt.v

(α)在最早的法文翻译中,das Es 被译为le soi。这个译法见于某些法国论者的著作中,不过已日渐罕用,因为soi一词倾向被保留作为英文self或德文das Selbst的翻译。心理学空间6g'C(hI8Q

b_$lnP6lZ0(β)格罗戴克,德国医生,亲近精神分析圈;著有许多受佛洛伊德观念启发的著作,主要如《“它”之书:给一女性朋友的精神分析书信》,法译本为Au fond de l'homme, cela(Gallimard, 1963)。

Fd+j,^3z;]%\0

Y*JK9p0yW#pG0(γ)格罗戴克如此描述他所理解的das Es:“我主张人是受不知名者所指使,一股奇异的力量同时主导着他的所为与所受。‘我生活’这个句子仅是有条件地正确,它只表达了“人是被‘它’所生活”此一根本原则之狭隘与表面的部分。心理学空间t~"Y`J%}

心理学空间dHj4JV5vl!q

(δ)读者可参阅《标准版》编者对此的评注,将有所帮助。

6| Q'wYB0

7v]}Lh{*Q.l037.边缘症borderlinecase心理学空间O0iJ'NeY?

心理学空间0{\IZ#D `

边缘症最常用来指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精神疾病,尤其是症状上具有神经症样态的隐性精神分裂症。

H.d,x3f9q9~0

w(\F kV9P&d0边缘症一词不具有严格的疾病分类意义。其分歧性正反映了它没有一个确定的应用领域。某些论者甚至依据个人的概念,将精神病态、倒错、不良行为等人格以及重度性格型神经症都包含在边缘症之内。但就最普遍的用法而言,这个词汇似乎倾向用于指以神经症症状形式呈现出来的精神分裂症。

,SH!Iy7jL.e_0

)C2PY0b4Qva~0精神分析的扩展,大部分在于揭显所谓边缘症这个类别。事实上,精神分析的研究曾在因神经症障碍而求诊的病例中,找出一种精神病结构。就理论的角度而言,一般都认为,这些病例中的神经症症状是在执行一种防御功能,以防止精神病的爆发。心理学空间 E.wj%b2x(F

心理学空间M gL kSX*T2|9C-[

38.净化(方法)cathartic therapy 或cathartic method心理学空间^*Leh9JQ$fEFp

心理学空间&\'^@%pwg0DK7{

指一种精神治疗方法,其所欲达到之治疗效应为“净化”,即致病情感的适当卸截。此种治疗得以让主体唤起、甚至重新经历创伤事件,并弭除反应掉连结于其上的致病情感。心理学空间+I ~v!B3{?J

心理学空间!odO.a~k-Sz0~

就历史的观点而言,“净化方法”属于1880-1895年的阶段,在这段期间,精神分析精神治疗逐渐从催眠状态下进行的治疗中脱离出来。心理学空间C CC`;t.y

心理学空间 E _wF6[Ey7sP

catharsis 为希腊文,表示净化,清除。亚里士多德以此表示悲剧对观众所造成的效应:“悲剧为一严肃、完整动作之模拟;藉怜悯与恐惧以净化此类情绪”。

8~qu/y-qk\0

/d~s*Sy"v.a0布洛伊尔(Breuer)以及随后的佛洛伊德采用该词。对他们而言,该词意指对创伤的适当弭除反应*所得到的预期效应。实际上我们知道,根据《歇斯底里研究》中所发展的理论,无法找到卸除路径的情感保持在“滞塞”(eingeklemmt)的状态,由此运作致病效应。日后在概述其净化理论时,佛洛伊德写道:“根据假设,歇斯底里的产生,藉由心灵过程的能量无法被意识工作,被引到身体性神经支配中(转换)。……复原来自于逸离情感的解放,并依正常路径卸除(饵除反应)”。心理学空间9_Y&e^7MC s-WW

1V(J}2F&`0净化方法一开始与催眠紧密相连。不过佛洛伊德很快便不再使用一种藉由向病人暗示其症状为不存在之物去直接解消症状之程序的催眠:催眠被用来诱出回忆,藉由将存在于症状下,但被主体遗忘、“抑制”的经验重新带入意识领域中(α)。这些被重新唤起的记忆,甚至带有惊人强度的重新体验,提供主体机会去表达与卸除原先连结在创伤经验上,但马上便被压抑的情感。

T @ i&tL@0

e7n{o[ YZ0佛洛伊德很快便放弃所谓严谨定义的催眠,代之以简单的暗示(藉助一种人工技术:将手压在病人的前额上),用以说服病人能够重新找到致病记忆。最后佛洛伊德不再藉助暗示,仅倚赖病人的自由联想*。表面上,在技术程序的此一演变中,治疗的目的性(藉由重新建立情感卸除的正常路径来消除病人的症状)似乎保持不变。但实际上,如佛洛伊德在《歇斯底里之精神治疗》(《歇斯底里研究》)中表示,此一技术演变是随着治疗理论观点的改变而变化:考虑抗拒*、传会*,逐渐强调精神工作与透工*的功效。就此点而言,与弭除反应相关联的净化效应不再是治疗的主要原动力。

qg7[Q5?~0心理学空间]/]G}YY8Lu

尽管如此,净化仍是所有分析式精神治疗的向度之一。一方面,因不同精神病理结构而异,在许多治疗经验中出现某些记忆的强烈复苏,伴随着多少有些狂暴的情绪卸除;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容易地指出,净化效应以不同形态的重复出现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传会的现实化中。同样地,透工与语言象征化早已在布洛伊尔和佛洛伊德于口语表达中所认识到的净化价值中被预示出:“……人类在语言中找到行动的代替物,藉助它,情感几乎也可被‘弭除反应’。在其他情况下,说话本身便是适当的反射,例如哀叹,以及说出痛苦的秘密(告解! )”。心理学空间s]m8_%w!b S#YK

}P$nx-Nq{0除了见于所有精神分析中的净化效应之外,有一点应该指出的是,某些类型的精神治疗特别以净化为目的:麻醉分析一一特别用在创伤型神经症的病例中一一藉由药物方式引发类似布洛伊尔与佛洛伊德藉催眠所获得的效应。根据模瑞诺(Jacob Levy Moreno)的理论,心理剧被定义为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将内在冲突释放出来。

Qg sv li3f;O qi0心理学空间n+r lt2]:~ C&T

(α)关于佛洛伊德使用催眠的演变,参阅,例如,《一催眠治愈病例,附因“连意”所产生之歇斯底里症状评注》(1892-3)。

2u^$bQN0心理学空间tR9h;Z$n+`v

39.检禁Censorship

j3oZ US1{@*p0心理学空间V8yt#nx_+K?

一种倾向于禁止无意识欲望及其衍生形成物进入前意识—意识系统内的功能。心理学空间&t!p'l0Btm*r0if

_HvN c-u]0检禁一词主要出现在佛洛伊德有关“第一拓扑论”的文章中。佛洛伊德在1897年12 月2 日致弗利斯(Fliess)的信中首次援用这个词汇,以说明某些妄想之明显荒谬的特征:“你可曾有机会见过被俄国人在边境检禁过的外国报纸?他们删涂掉某些字、整个句子与段落,使得剩余的部分变得无法被理解”。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检禁的观念有进一步的发展。它被用来说明梦的变形*(Entstellung) 的各种机制。

AP n Ou Ts8I0

OS!wB*r6J!|0根据佛洛伊德,检禁是一种持续的功能:它在无意识*与前意识*—意识*系统之间构成了一道筛选的关卡,因此它也是抑制*的起源。当它部分地松懈下来时,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其效应。例如在梦中:睡眠状态虽然使无意识内容无法通达运动机能,但由于它们仍可能妨碍睡眠的欲望,所以检禁持续以减弱的方式运作。

#f]\8M oVmK0

,R{p Z_;Z+S!p0佛洛伊德认为,检禁不仅作用于无意识系统与前意识系统之间,而且也作用于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我们认为所有由一系统到另一较高等系统的过渡,即所有通往精神组织高等阶段的进展,均对应有一个新的检禁”。实际上,佛洛伊德指出,与其认为有两道检禁机制,不如认为只有唯一一道会“往前推移”的检禁。

6JBY,MjW]J&y5K0心理学空间1d zX(C O"IV

在第二精神装置理论架构下,佛洛伊德一方面将检禁的功能包括于防御*这个更大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他也思索着应将它归属于那一个审级。

A;D(Y'sanA0

M2|*x.n:P ^3NY_'k0人们通常认为,检禁观念是超我*观念的前身;后者所具有的“人形化”特征,在佛洛伊德对检禁的一些描述中已经出现:在无意识欲望蠢蠢欲动的“玄关”与居住着意识的“大厅”之间,有一个大致机警、敏锐的守卫一一检禁员守候着。当超我的观念被提出时,佛洛伊德将它联系于之前被描述为检禁的事物上:“……我们对这种自我观察的审级并不陌生,它是自我的检禁员、道德意识;也就是它在夜里对梦施行检禁;对于不受允许之欲望动势(Wunschregungen)的抑制,便是从它开始”。心理学空间cQ({.se4t

心理学空间2XE2L-s hc0d#@

在佛洛伊德后续的著作中,尽管他并未明显地提出此一问题,但他认为检禁的功能特别是梦的变形一一是属于自我*。心理学空间`6P off%g/zx

*H pks8yd"qo0值得注意的是,每当这个词汇被使用时,其字面意义总会出现:即,在一段陈述的论述中,以「空白」或篡改的方式删除不被接受的段落。心理学空间0]m(WD#n/Al h

!Cu4q zj Cu040.神经症选择choiceof neurosis心理学空间 eP:J)Y{Rw

心理学空间 g+exKEc+a-\

指主体投入某类型精神神经症形成,而非其他类型,所经的全部过程。心理学空间G8p Z3JnyJ

心理学空间'_G&S%N1Qiwa

“神经症选择”一语所构成的问题,正是精神分析精神病理学的原则本身:为何、如何这些用以解释神经症形成的一般过程(例如,防御冲突),会殊化为许多差别颇大的神经症组织,以致可以建立一个疾病分类?

(j8w1\+^O:aO.k0心理学空间PsZ4cC}

在佛洛伊德的著作中,这个问题始终盘据着他的思想;它与神经症结构进一步的厘清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佛洛伊德对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解答,在此无法巨细弥遗地重述这段涉及创伤、固着、先天素因、力比多与自我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等观念史的历史。该问题规模庞杂,远超出了本书的范围。心理学空间"w7GXF i:_e:]"Z

Vc!Qy+?w0仅就这个问题的术语层面来看,我们可以探讨为何佛洛伊德会使用且保持“选择”一词?这个词汇显然与一种智识论概念(从许多同时存在的不同可能性当中选择一个)无关;此外,对象选择(objektwahl)这个观念也是如此。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一个宣称是绝对决定论的构想中出现了这个词汇一一它假设必须透过主体的一个行动,精神分析所发现的这些不同的历史因素和体质因素才会真有意义与动机价值。【参阅:《精神分析之起源》《论强迫型神经症素因》】心理学空间` x!_?]y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Modern Conflict Theory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从地形说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