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克萊恩談論她的分析技巧
梅蘭妮·1943年10月25日
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則,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在分析潛意誠的心智歷程、移情、阻抗和潛抑、嬰兒期的性特質和伊底帕斯情結等現象時所採取的方式。既然大家一致認為每個人所做的第一篇聲明應該力求簡短,所以在此我僅將說明我的技巧的兩個特色。但即使如此,我也只能長話短說。
為了要探究技巧上的差異,我們必須先討論我們如何運用從治療兒童的經驗中,我得到了若干結論。這些結論或多或少影響了我治療成人的技巧。首先我要談的是移情。我發現由於兒童會用佯裝冷漠等方式來掩蓋他們的焦慮和敵意,因此他們的移情(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從治療開始之際就很活躍。同樣地,在成人的案例中(經過必要的修正),我也發現他們一開始就會有某種移情現象。因此我才在分析的初期就做出移情詮禮。
情感覺。
根據我的經驗,在病人接受分析的過程中。移情現象充斥病人的實際生活。當分析的情境被確立後,分析師便取代了病人原來的移情對象,此時,正如我們所知,病人也再度以他在原來的情境中所採用的防衛來處理這些重新出現的感覺與衝突。因此他一方面在與分析師之間的關係中重新經歷了他先前的一部分感覺、幻想與性欲望,另一方面則將其他部分從分析師的身上轉移到其他人和其他情境上,使一部分的移情現象從分析的情境中轉移了出去。換句話說,就是病人在分析之外的情情景中“行動化”他部分的移自我、超我、性欲和伊底帕斯情結的開始與發展。
這些事實對分析技巧有重要的影響。依我看來,病人在意識中所表達或顯示出來的關於他與分析師之間的關係,只是他對分析師的感覺、想法和幻想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其他部分都必須靠分析師從病人的潛意識材料中發現出來。其技巧是透過詮釋的方式追蹤病人如何以各種方式逃避在移情情境中再現的衝突。透過這種擴大應用移情情境的方式,分析師會發現他在病人的心目中扮演了各種角色。他不僅代表了病人過去與現在生活中所實際存在的人物,也代表了病人從早期起即加以內化並從而構成他的超我的一些對象。藉此我們得以理解並分析病人的如果在分析過程中,我們一直以移情情境為依據。則必然不敢忽略病人過去與現在的實際經驗,因為我們會一再透過移情情境這媒介看到這些經驗【1】
只要我們以前後一貫的方式詮釋現實與幻想及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交互作用,則移移情境與感覺就不會變得模糊難解。
意識與潛意議歷程之間及幻想的產物與現實的認知之間不斷互動的現象,在移情情境中獲得完全的展現。此時我們會在分析過程中的某些階段看到病人從其實的經驗轉移到幻想情境,接著又轉移到內在情境( internal situatìons) (此處我指的是病人感覺客體世界在能他自己裡面),然後又再度返回外在情境,這些後來可能會以真會或幻想的樣貌出現。這種擺蕩的現象與分析師在病人心目中,忽而表徵真實人物、忽而表徵幻想人物、忽間表徵外在人物、忽而又表徵內在人物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