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反移情的帮手——《易经》
作者: 珍·科茨 / 7488次阅读 时间: 2015年10月04日
标签: Kirsch 反移情 心理分析 中国文化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KL4WwV!`wG _a0

文本为珍·科茨教授于第六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所做报告文本内容。心理学空间-_VY+PE2B

心理学空间)D)y;Tgucj8|6c0l+m Ew

珍·科茨(Jean Kirsch)荣格分析师,旧金山荣格学会会员,也曾任该会理事长。在旧金山及数个荣格发展小组中教导分析心理学,其中包括台湾及中国荣格发展小组。她的著作多发表在分析心理学期刊及荣格期刊。最新著作为《为什么我们还要阅读荣格:个人和专业的反思》。

VeCd4j*o@0心理学空间 TE%U&d#uQ,f

e2nQ)b8J B0

t2o#\\ @#~l0我谨向这次大会的组织者和支持者致以诚挚的感谢!每一次艰苦卓绝的努力背后总有一个人默默地将可能转化为现实,而处在幕后的通常是女人。所以,我要特别感谢高岚女士,她孜孜不倦的努力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KEsy D6Qr%I0

WuO,Q8m6j0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作为荣格分析师这四十多年的实践中对《易经》的使用,尤其是它为我提供了看待组成移情反移情无意识动力的新视角。荣格对《易经》充满敬意,就像对待一个圣人一样,这种态度引导着我去发现《易经》的智慧。心理学空间1{0EuN%pEX0X

8wuH}~%nN;r1i0

5V&Vq.Am&t0心理学空间;@1l~&t]3T!C~

首先,我想谈一下“有帮助的”这个词。对我来说,《易经》这本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人类事物的关注。很显然,它的用意在于为那些探寻个人和世间问题的人提供指导。我不相信只有学者和算命先生才能使用《易经》,我也不认为它是要逐字解释和亦步亦趋的圣书。《易经》的语言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总是对新的可能性的解释开放。自从1967年邂逅《易经》,我对它的意象有种特别的亲近感,并且相信不管我在任何情境下向其询问,它都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直接回应。

*k,`Y6g&dN8zre0心理学空间-Hj:r gtt

其次,概览一千年来《易经》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可以发现,它可以适应和符合每个时代的关注和需要。在二十世纪中期以前,一些翻译成西方语言的《易经》版本已经开始流传,但直到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卫礼贤翻译的英文版本,《易经》才迈出大步、走向世界,在西方广为人知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员。

yL3J.DoPniN0心理学空间+}0V$u/kdh _t/V

第三,现在看来,除了从玄学的和学术的这两种传统的视角去研究《易经》,还必须引入第三种视角——心理学的视角。不管是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视角或者其它视角,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心理学文本,这个文本关注完整的人,从一个饱满生命的最深层精神领域到最高的世俗和社会成就。《易经》的卦辞包含了整个道德领域,它在让我们看到自己最感到羞耻的阴影的同时,启发我们追求一种符合“道”的生活。《易经》以自然为指导来阐述文明社会中产生的问题,为符合整体平衡的存在带来启迪。它论证了我们应当如何与自然——包括我们的人性平衡相处,而后者则是一项更艰巨的任务。荣格曾发出这样著名的警告:“整个世界都悬在一根细线上,这根细线就是人类的心灵……我们对心灵有所了解但又一无所知。”(荣格1957年8月6日录像)心理学空间w5x u q3}

心理学空间R:I-q8W@9O

最后,我想对在座的非临床医生稍微解释几句。所有深度心理学都基于以下事实——我们每个人都只是部分地意识到心灵在发生着什么。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无意识的。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那么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大多只是我们自己内在的一种投射,而不是客观的存在。这种投射是心灵自然的且普遍的功能。在心理分析中,我们对投射加以特别的运用,因为它是我们了解一个人无意识的主要途径。移情是指来访者对治疗师的投射,而反移情是指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无意识投射。这些交叉的暗流会在治疗关系中引起各种麻烦。弗洛伊德曾写到,分析师可能会“被我们要处理的爱搞得焦头烂额——这就是我们职业的风险”(麦圭尔1974,210)。弗洛伊德最初只看到了来访者对治疗师的移情,而荣格发现类似的歪曲也会由治疗师指向来访者。他写到,“在任何有效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必然会影响到来访者;但这种影响只有在治疗师和来访者相互影响时才会出现。如果你不易被影响,你就不会产生影响。”(《荣格全集》第16卷,第163段)荣格甚至进一步提到:“如同移情,反移情也是无法控制的,是一种强制的纽带,因为它使治疗师对病人产生一种神秘的、无意识的认同。”(《荣格全集》第8卷,第519段)

g$up@;G|WQ`0

V1F*A5h-`,p/a}&{0心理学空间;Bp5V-E}f V

心理学空间C]?[Q)J3?

至此,我讲述的都是一些普遍的和公认的内容。接下来,我会讲一些个人的观点。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对一位来访者移情的反移情。

]-S}+s3lo.no0

:?"A T6qw _Q0作为荣格分析师,我个人最大的倾向是很容易卷入到与来访者的情感关系中。是的,荣格的确教导我们:如果治疗是有效的,治疗师会和来访者一样卷入到治疗关系中,并且被它改变。但由于个人气质的原因,我会在这条原则上走得太远。而当我最需要的时候却往往得不到督导。此外,显而易见,我不能向我最亲近的同事——汤姆寻求建议。所以,我开始求助《易经》,从中寻找清晰的、以关于我心灵状态的内在指引,特别是用它帮助我处理反移情。我发展了一种向《易经》咨询的严格的方法,就像我准备向一个值得信任的同事呈现我的个案一样。在我体验某种情境的时候,我会留出时间把它如实地、详细地写下来,在这之后我才会通过抛硬币获得某一个卦象。然后,我会认真地阅读和反思卦象的象征意义。通常,卦象描述的是整体的情境,超脱于让我烦恼的当前情境。有时,卦象似乎在述说着来访者对我的移情,而我对这种移情有强烈的认同。但是通常,卦象在述说着我的无意识。《易经》往往能给我的态度和情绪带来改变,在这种新的心理状态下,我能对来访者的治疗确立一个方向。很多时候,凑巧在与来访者下一次的咨询中,我们之间任何没被解决的问题都已经由病人自己解决了,我只需满怀赞叹和感激地去倾听。心理学空间3flU9r/P[%{h} x

q(A$p*S QJ8Al0一天,我的一位来访者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这位男士和我的分析一直特别地生动且富有成效,他突然告诉我他已经打算辞去工作,然后到苏黎世接受心理分析的训练!他解释道,留在旧金山湾区会让他感觉被迫维持现在的职位,特别是如果他在旧金山受训的话。他已经获得了心理学正教授的职位——惹人羡慕、来之不易而又当之无愧,是对他研究和教学的回报。“我意识到自己总是试图取悦别人,现在我感觉像在监狱。我想重获自由!这是我的决定!”他说,他的一生都希望完全沉浸在某种形式的学习和沉思中,但他没有听到任何召唤,直到遇见荣格。这正是他一生所要寻找的,他准备抛弃过去的雄心和成就以完成自己的目标——全神贯注于梦的分析和分析心理学的学习。心理学空间-k-I!uR g7g j

心理学空间Y\6E9W \ GcpZ@

心理学空间z5A}s.q0t3\

k\;b B:`y"x,Js0他简直让我哑口无言,所以我只能频频点头,任由他诉说。我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而我们的治疗关系就要结束这一前景让我很忧虑。从治疗关系确立的那一刻开始,我们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彼此的亲密,而我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他的治疗过程当中。他做了大量有关情结的梦,通过我们的共同工作以及他对荣格著作的探索,他丰富的内在生活得以不断展开。他对这种体验感到兴奋,我也很高兴作为他的分析师参与其中。但是直到他表明自己的打算,我才发觉他在我生命中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内心中生长的欲望,就像一团火焰被他强烈的投射点燃,我那时相信他的投射正是指向我!然而,他的投射其实是指向荣格以及自性化过程本身的。但我也知道,我对他来说也是重要的,我的回应将会是很关键的。我需要对他表示非常地肯定。心理学空间9pz H9Kx'U*Ym/z

p0fT6a Jdo_g|-q V0在那次令人惊讶的咨询过后,我向《易经》咨询。下面就是我那次咨询所做的记录。心理学空间XZ3h-uN#E

心理学空间0HDt?gd+f

“《易经》,我被自己的欲望控制了,如果我要做反映来访者自性的镜子的话,就必须摆脱它的控制!突然间我被迫承认,我对他自私的欲望正朝着特定的、我所投射的方向生长。好像随着对他的感觉越来越亲密,分析变成了一个棱镜,指向我的内心,点燃了一些之前从未被点燃的东西。我也一直渴望全神贯注于自己梦的分析和学习!我知道如果我努力让他退缩,打消他的欲望,那我们的分析治疗可能会成为他的另一座监狱。《易经》啊,请回答我。请为我该如何应对他指明道路。”心理学空间 oO'|2q9jx&NY

心理学空间#Y%N)v,F)d9s

然后我抛了三个硬币,结果是第14卦——“大有”,卫礼贤将其译为“Possesion in Great Measure”(火天大有)。这次没有变爻。它的两个基本卦象是代表火的“离”卦和代表天、创造的“乾”卦。我仔细地阅读它,同时做笔记。

6w]7kF L:N*i0心理学空间8{jSw4K6d0S} c(}u

我很惊讶《易经》反映出了我关于火的意象。“天空中火光四射,万物在火光中清晰显现。”(卫礼贤,第50页)这个意象蕴含了巨大的精神价值。我的来访者对荣格突如其来的热情以及为自己设想的道路并不是膨胀的移情投射,也并非来自我们治疗关系的紧密;我也没有被我们的关系迷惑,尽管这是我有所担心的,但是来访者迈出的这一步或许真的是他发展道路上一次创造性的前进。《易经》建议我认真对待和尊重他的选择。它还继续讲道,“万物归于身处高位的谦虚和善之人。”(卫礼贤,第60页)因此,作为他的分析师,我有可能处于具有影响性和权威性的位置。我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放弃对他发展的隐秘动机,温和、深思地对待他的抱负。我的信心得到此卦卦辞而巩固:“元亨······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 译者注:其德刚健而文明意为:大有卦有刚健而文明的卦德。乾为刚健,离为文明。]”(卫礼贤,第60页)

'Ja)d0b B K K0

0yp"D"MQC#Uq%i5\x(x0

v~tg(i0

f4H:m9D ?+c~o0我对“文明”这个词进行了反思。在这个良好的时机,我和他共同分享的是心理分析的“文明”。在分析的情境中,他突然的决定让人担忧,我们必须探索他在突然间的狂热之下未曾考虑的后果,我有责任让他意识到任何可能处在其阴影中的东西。在对他的决定表示赞同的同时,我决定用一种清晰直接的方式进行探索。分析师必须时刻谨记规范的心理分析操作,同时还要觉察每位来访者的本质需要。“大有”卦的《象》曰延伸了规范的操作这一理念:“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卫礼贤,第60页)作为女性,我经常从荣格学者的角度思考“君子”这个词,这就如同一个人努力发现未知,理解并跟随由自性(Self)推动的自性化道路。荣格用“自性”命名心灵的整体性,它同时包含了精神的追求和身体的本能驱力。与此不同,《易经》中的“天”则代表精神的光明之源。“对应在人间,它代表圣人、统治者和领导者的创造性活动,他们用力量唤醒和发展自己的优越天性。”(卫礼贤,第3页)然而,荣格的“自性”和《易经》的“乾”(代表天和创造)都代表最原始的力量。荣格和《易经》作者都关注事物的对立面以及它们的紧密联系——事物的一面可能变成相对立的另一面。在透过荣格“自性”的概念理解《易经》的时候,一个想法油然而生——《易经》中对“整体”的论述可以作为“自性”的典范。自性是完整的结构,一个总体,拥有孕育新生的无限潜力。正如卫德明(卫礼贤的儿子,译者注)关于古代神谕祈求者的论述,“人们咨询的并不是灵媒,而是一堆文本的集合,这些文本的权威和价值被神谕祈求者无条件地接受。对他来说,这些文本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框架有序,其中尚未确立的某一点会给出他暂时的处境及其暗示。······这意味着神谕一定先于某一有关宇宙的清晰观点,一个生命意象的特定系统。”(卫德明,第15页)

f!n0z gB0v TPu0心理学空间5|O \Z*C-t6\ q

荣格曾描述过一个案例,过份骄傲和严格地保持美德,反而变成了罪恶。我的来访者对于荣格以及求学苏黎世的热情和精神力量或许会轻易地让人失望。也许他某个清晨醒来,感到自己被欺骗了。这就是要分析他愿望背后的阴影的原因之一,就像我必须看到自己反移情投射的本质。心理学空间1q5Upr1Y

心理学空间mB.G+x-C$d&{ |

精神发展的高度和邪恶的深度让我感到不适,与其中任何一个过于接近都让我不安。在这一点上,《易经》这样建议人们的恰当行为。“虽然富足和有权势,但仍要对出世的圣人保持谦虚和尊重。”当面对原始力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它也是身处世事之外的。“圣人”可以被理解为智慧老人的原型意象,它已经在我的来访者的无意识心灵中得到激活并投射到了荣格身上。但是圣人也可以指荣格,就像我的来访者所想象的。荣格的心理学已经触碰了他的灵魂,点燃了他的愿望,所以他会说:“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可以将一生都投入其中!”不管荣格的形象多么逼真,他实际上完全处于我们的分析关系之外。

)x5l@&f#c@#X0心理学空间:?QP/y-^:H&fA

心理学空间J3|"v|\']w

"dA-zkq/V0经过强烈的反思,我感到内心无比的安定,只要我们可以慢慢来,我能够继续我们的分析。之后, 我们圆满地结束分析,并偶尔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他的确进行并完成了心理分析的学习,加入了更正规的荣格团体。这不是我让他做出的选择,他虽然就此事询问过我,但我提醒自己这是他的道路,应该由他而不是我来选择。最终,他选择在其出生的中欧国家生活/执业,这样就弥补了其内心深处自我的决裂感,这种决裂感是由童年时家庭突然移民到美国的经历造成的。他们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才做出这样的选择,而这戏剧性地改变了他的一生。虽然在他的内心之旅中,我没有获得因继续陪伴而带来的快乐,但在另一方面,他却获得了“大有”。

_\&ya O0oj4m0

hO(s5a5B(\0我希望通过我的报告你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我说《易经》对我很有用,或者说“不可或缺”。没有《易经》可靠的指引,我或许也不会成为荣格分析师。如果我的误用或滥用冒犯到了《易经》,毫无疑问,它会给予包容,不会因我的涉入而感到烦恼。心理学空间j+gFsv!\/N!w t:gV

hu*j P7D"\(J(_0(王文龙 译, 李琼 校对 )

,qmF9?DH/b0

*o~'zVY_"d0(本文节选自《易与心痛,钩深致远》第六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文集。经作者授权刊出,转载请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心理学空间rYlk s;|%LF7Ux?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Kirsch 反移情 心理分析 中国文化
«洛杉矶荣格学院简介 心理分析模型
《心理分析模型》
情结的含义»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