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个"母亲" 的独生子
孩子和唯一的儿子,这一般是手足排行中比较受宠的地位。在他幼年时拍摄过的一张全家福中能够清楚地看出他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中心的和受宠的。可以推断,他从小就不需要以顺从来博得接纳,这也可以解释其人格魅力的来源。长大后的温尼科特不愿被束缚于单一的思考方式,喜欢独立自主和自我实现。他的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担任了两届普利茅斯的市民,并被授以爵位。他具有一种老式的沉着威仪和风趣感。认识他的人谈起他,都说他有智慧,判断精准。温尼科特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正如温尼科特指出:"他绝大部分时间把我扔给了我的妈妈们。"温尼科特与母亲和两个姐姐的感情甚好。除了母亲和姐姐,他还有一位保姆、一位女教师和一位经常住在他家的姑姑。可以说,他是在个女人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多个'母亲'的独生子"。他在理论工作中撇开父亲、着迷于母婴关系可能有此根源。小温尼科特毫不怀疑自己是被爱的,让他产生了一种深厚的安全感。他的妻克莱尔曾说:"由此,温尼科特得以随意探索'屋子里、花园里所有可用的空间,让这些空间充满他的身影,从而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世界。"
温尼科特于1896年4月7日出生在英国丹佛普利茅斯的一个富裕的中产阶层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抑郁,他像很多敏感的孩子一样,学会放下自己的需要去照顾母亲,把让母亲快乐起来当做自己的任务。他曾写过一首名为《那棵树》的诗,回忆了自己的早年经历,母亲总是很抑郁,无力包容、保护他,部分内容为:
温尼科特的母亲经常Thus I knew her
as now on a dead tree
I learned to make her smile
to stem her tears
to undo her guilt
to cure her inward death
To enliven her was my living
下面的妈妈总在哭泣,哭泣,于是我知道了她
有一次,躺在她的腿上,就像躺在死去的树上一样
我学会了使她微笑,抑制她的眼泪,免去她的罪过,治愈她内部的死亡
我的生活就是为了激活她的生活
抑郁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也成为温尼科特日后重点阐述的论题之一。但是即使如此,小温尼科特还是逐渐发展出独立的品质。曾有这样一件事,一次他问父亲关于宗教的问题,他父亲说"听我说,孩子,你去读《圣经》,体会《圣经》上说了什么,然后自己决定你要什么。信仰是自由的,你不必相信我的想法。自己做决定,只管读《圣经》就行了。"后来温尼科特描述自己"始终庆幸我成长期的教养是允许长大脱离的( growing up out of)。"
据说,温尼科特9岁时,一次在照镜子时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他说自己"太友善(too nice)"了,从此决定表现出自己的另一面,随后他出现了一阵子不好的行为和较差的成绩。因为觉得自己太好,太受大家喜爱,他必须找出自己讨人厌的一面。
但是他父亲也有遵守传统,希望培养儿子良好教养的一面。当12岁的温尼科特说了一句粗话"该死"时,父亲脸色沉痛,怪母亲没有盯着儿子结交正派朋友。从那一刻起,父亲就做好心理准备要把他送走。
据后来温尼科特的妻子克莱尔描述,温尼科特的童年给人一种几近理想化的感觉:一个完整的家庭、健康正常的外表,充满温情由和良好的家庭关系。克莱尔解释道:
这段有关温尼科特的早年和家庭关系的简略记述,有些人读了或许会认为太完美,不可能属实,但是事实上它的确很完美,我就算再怎么努力也无法以别的而貌来呈现它。关键在于他是个非常快乐的人,他那种享受事物的能力,始终能战胜他所遭遇到的挫折和失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早年生活的品质以及他对其产生的感念,的确给他带来一个大难题,即要脱离家庭,建立他自己的独立生活和自我认同,却很难不牺牲早年生活的丰饶。他花了很长时间才办到。(雅各布斯,2003 , pp, 9-10 )
二、自由的寄宿学校生活
1910年,在温尼科特14岁的时候被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剑桥的莱斯(Leys)学校学习。在那里,他如鱼得水,能够以全新的方式展示自己。没课的下午,他跑步、骑车、游泳、玩椒揽球、参加学校的童子军、交朋友、在唱诗班唱歌。每天晚上,他都大声给寝室的男孩们朗诵一则故事。他常常写信回家,每一封信都流露出他的活力和兴趣,并且向家中每一个人致上他的爱,包括女仆甚至猫。下图就是这个时期他曾写给父母的封信,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他在活动中所受的伤(Rodman ,2003 , p. 29 )。
家人给了他充分的安全感,让他能自由地探索新的经验。"游戏"的概念与经验从小就有了,在他后来的理论与实践中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成为很自然的事情。有一次玩橄榄球的时候,他跌断了锁骨,被送进学校的疗养院。他想,如果身体出了问题,除非他自己成为一名医生,否则他必须依赖医生的帮助。从那时起,他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正是在学校读书期间,他发现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也曾谈到自己少年时读到此书时的感受:
我设法放下这本书。当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对我如此重要,但现在我知道,主要是因为它表明了对生物可以进行科学的研究,因而自然的结论就是:我无须担心在生物间存在着知识和理解上的断层。对我来说,这种想法无疑是精神上的极大放松,我因此也可以把能量释放出来,用于工作和娱乐了。(菲利普,1999,p,1)
他的意思是,他要做的不是弥合知识和理解上的断层,而是找到种方法去研究它们,这些断层可以成为想象力的潜在空间,断层正是思想起飞的地方。
此外,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到物种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阶段",以及环境在这过程中的作用。他意识到个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的生存价值,也意识到有机体适应环境要求的需要。有机体必须顺从和适应环境,但同时它们也必须进行大量的个别化和多样化,以增加存活的机会。他同时也相信,在过早适应外部环境的情况下,个人的自我将而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