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养情境和13种不良沟通方式
作者: 刘建鸿 / 5647次阅读 时间: 2015年10月09日
标签: 刘建鸿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故事】

|\8Q8W}LMZ0

心理学空间 s0~K.S jSQ

nGzKtU0

春节时表弟小城来厦门过年,住在家里。小鸿五岁多,表弟四岁多,有时两人一起玩的挺开心,有时也会因为争玩具不高兴。

xm:p`.[j$|p0心理学空间7oW'~LaF

  表弟是第一次来厦门,妈妈带他们去海湾公园。

"b%?YHS {"nl%tL,KP0

  在公园里妈妈边走边和小城介绍:心理学空间 an#R`zy;OW
  “这颗是棕榈树,再往那边走一段就可以看见大海了,有时小螃蟹还会爬到岸上来呢”

sD7hZ)Sj/T!ODO^ O0


_I!FmVJ&t0  一路上小鸿有点磨蹭,有时要妈妈叫上两句才勉强跟上。妈妈和小城再往走了一段,快到海边的时候,发现小鸿落在后面十几米,叫他跟上他也不回答,在一棵棕榈树边停了下来,低着头,朝树根部分踢了两三下,然后蹲下来。心理学空间 Yo2N |9\

心理学空间 _e@@)UX
12种错误的沟通方式,你会选哪种?

p z,V+X#k r0


b,L8r,hsW@ s0  我在积极教养STEP课程上问家长们,如果你是这位母亲,你能想出至少三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吗?她们想出的答案有:心理学空间zx.zwH|f~7NU*T

  1. b2t.T-LE0“我们马上走远了,快跟上我们” (命令)

    9Q&X$__"D] q0
  2. 1S-\E ` m"in0.“如果你不跟上,我就走了啊”(警告)心理学空间!kA UK5Q5q

  3. .J%k.s }S@1~dMd%t,Y0.“你这样停下来不走,不像大哥哥的样子!”(批评,评价,表示不赞同)心理学空间 F7_;|HA.ls

  4. ){H*y/b3I DD u[0“你都多大了,难道还要我抱你走吗?”(嘲笑)

    `lF1vB*N0
  5. -Bm5IV Ur'wlL&\vO0“我知道,你看妈妈早上给小城弟弟介绍,你有点嫉妒他。(分析、诊断。告诉孩字他的动机是什么)心理学空间2u#tR#B BR[AU+E0K

  6. 心理学空间/f Mu+OdV&So

    “你早上为什么不愿意和小城弟弟一起玩呢?”(调查,质问)

    6|&}dC f:@"nJ0
  7. 心理学空间T/_G?^

    “你当哥哥要照顾弟弟。小城比你小,又第一次来厦门……”(规劝,说教)
    j{}hD(U0  ……心理学空间LrN1F6YX

这些显然不是好的回应。然而,父母晓之以理,给出中性甚至温和的建议,效果往往也不好。心理学空间"^9Po6a,n Q1{Q

  8.“小孩必须学会彼此相处(说服,教育)心理学空间z t*DBC b6W-` F
心理学空间 j4ZEk|+tP8V)Gb
  9.“你为什么不跟弟弟说公园里有什么好玩的,你们可以一起玩,这样你也不会无聊了”(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心理学空间y;gb[ h
心理学空间E Qk&^F%@ M
  10.“因为小城弟弟难得来厦门一趟,妈妈想让他多看一看,你住这里经常都可以来……”(为自己解释。)

这些回应中,传递的信息是:你的行为是错的,情绪是不应有的(你不应该不高兴)。
l'` HF/~vU&m0心理学空间0Y6l-C`+t:v1f:a-s

1_$Hk|C+D"zb^aO"P0

那还能怎么回应呢?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下面两种方式不错:心理学空间;B:a4M} tsYb

心理学空间,ZMuo7Bk
  11.“你大多数时间和小城都相处得挺好,一会儿也会好的”(安慰、同情、安抚)
3D0^3KMM/p0
8M1km_O!ag:o+n0心理学空间go{[)zk&g

  12.“别不高兴了,走,去海边挖沙去”(转移话题,大事化小,觉得只要分散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就好了。)
y5V/L n%h(ME0心理学空间4T2q_.{q


/_8C]a s,e0
心理学空间@ _0~%?/K1H+[0J

这样做没有了批评指责,也少了建议和解释,但不足之处是孩子仍然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受到重视,似乎妈妈觉得自己的情绪不重要,只要用时间或其它活动一“冲”就没有了。

*s*k$kY1y4G@7@0

托马斯·戈登在其亲子沟通名作《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总结了上述12种不良沟通模式。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进一步研读学习。心理学空间GqK&P~:x}


9z/|B,lB(l X0值得你模仿的一种沟通方式

R:wp?G0


Z2tz P:x`vP4K%?J0  妈妈可以这么做:心理学空间'fI-f(n P


)@co["V,{0

@U ^|%tblG0
  13妈妈蹲下来,搂着小鸿的肩膀说,“是不是妈妈早上一直给小城弟弟介绍,没有像平时一样照顾你和你玩,你觉得很难过?” 小鸿点点头,看得出眼里有些泪水(这是被理解的泪水哦)。

_ d+nS:W+QU(Fv(P0  “妈妈永远都是最爱你的“ 小鸿情绪平复了许多,眼里也多了些光亮。

3^&JZ4aWe0  妈妈拉着小鸿的手,慢慢拉他站起来,一起往前走:“今天是小城弟弟第一次到海边来,所以妈妈多给他介绍……”


wu0w]6~xF0心理学空间q"R5?Y(r(q

  值得一提的是,和孩子沟通并非只体现在言语中,很多时候,非言语的动作有时传递了更多的信息,上文中妈妈的“蹲下来,搂着小鸿的肩膀”体现了对孩子的接纳、尊重和爱。

{CCo7vv(Q3M0


G w)m/yV$eJ4d0不要问只能让孩子说是和对的话

;l6C^7t'W7d$d S%CZ0

心理学空间qjgW~ d&i f
心理学空间6E9}P/ab-z |.Q

@tW9}?$U0

  心理学鼓励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但是有些家长会觉得,在和孩子沟通时,共情没有效果。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使用准确的情绪词汇。心理学空间 d`wo@"o3eC U

+M$Mv/D5H+L&D O \].x0

1?:R,s)Xp ~0

  比如妈妈回应:“你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啊?” 孩子明明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样的问句除了让孩子招认“对”、“是”,还能说什么呢。另外,“不高兴”这个词表达失之于宽泛,不准确。不高兴可能是生气、嫉妒、难过、沮丧、失望等等,到底是指什么呢?孩子也可能理解为妈妈在责怪他。因此,做父母的要尽量用准确的情绪词汇来表达。

!X F#~%gm3c7s@t1Z0


:{C| KstjF0当你在共情时,不要只停留在眼前所见,可以尝试着描述事情的经过,并询问孩子是否有什么感受,记住不要分析或下定论。
\3YM E,PFx6m0心理学空间+UQFIw'U r

4~]&nt)[!N4Q&b0

  如文中:“是不是妈妈早上一直给小城弟弟介绍,没有像平时一样照顾你和你玩,你觉得很难过?”

X K6l!|m wj,Z r#K0

心理学空间K4WeD0c-eU
  家长有时候会困惑:“难道家长不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或解释吗?”非也,家长宜先倾听、理解和接纳孩子感受后再表达建议因为一个人若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他也很难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更是如此。

D.\0{-`x$PC0

心理学空间 A7d n ]\%Ck@ V]
有时,家长无需为孩子的情绪负责

/MF/|)m9tS u1d0


W?*xU*w&C$Y%B0  有些家长有疑问:共情是不是会让孩子变得更有依赖性?心理学空间)Dt~ V5u/\@
心理学空间"l5t+t%L3^ hY{~
心理学空间kJ^'|]V j:GP!O t*x

  不会!但如果你的回应像下面这样,的确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依赖。比如:

?-S!^YcnC[W-Y0

心理学空间H-_8l1l g!b
心理学空间&q0JMvgu7}X*~5_

14.妈妈看到小鸿停下来不走,知道他难过生气了,赶紧承认是自己的错误: “都是妈妈的错,妈妈早上不该只顾着给小城介绍没管你……”

A ?|*B6j5kq0v0

  “就是,都怪你!!”小鸿又哭又闹,像受了很大的委屈。
'Dh1k%t+n2E*c0  “是,是,妈妈的错,下次再也不会这样了” 妈妈赶忙抚慰。
\&o9v%QF%X4HiQC`0  ……心理学空间R5vuyc$^@
  小城在旁边尴尬地看着哥哥哭闹,阿姨手足无措的忙乱着
心理学空间 v}l(x uYj?)~T

心理学空间eF KBe$\ vk
心理学空间 BMA0a _t

`g0?'^-sm0

  为什么这样的回应不合适的?因为在本文的情境里,妈妈并无过失,如果把孩子出现的负面情绪都归为自己的失误,等于家长要为他的感受负责!他难过生气,是因为我没照顾到;他沮丧失望,可能是我哪方面做的不够好……长期如此,孩子有了负面情绪会觉得是别人造成的。自然,这也不是合适的共情。

DStk~0

---------------------------------------------------------------------心理学空间 XDq-vp%P${

本文为原创,曾刊于澎湃新闻客户端(2015-10-04),题目和内容稍有改动。心理学空间 sX#A [8rr3U&G(pY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刘建鸿
«可以开展的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公益讲座 刘建鸿
《刘建鸿》
没有了»

 刘建鸿

邮箱:liujianhong@gmail.com
曾用名:飞之鸿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曾在《心理科学进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译有《儿童心理创伤治疗》、《视读进化心理学》、《情绪:人性的历史》(第二译者)、《叙事治疗》。致力于积极教养的研究、推广与普及。

在这些地方找到我:知乎豆瓣微博
微信号:小鸿积极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