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作为精神科医生的拉康,在De Clerambault的影响下进行了多年的工作,而他尤其在第三个研讨班《精神病》(1956-57)以及第五个研讨班《无意识的诸形式》(1958-59)对精神病问题,又从弗洛伊德意义的元心理学出发,对精神病的病理学进行了更为深刻的阐释。该阐释主要基于以下的两点:
1 精神自动综合征(或称De Clerambault-Kandinsky综合征);2 弗洛伊德在狼人个案中使用的Verwerfung的概念,来区分精神病机制与神经症的压抑方式之不同。
这两个要点之所以能够被构建为独树一帜的拉康理论,乃基于当时的结构语言学的理论,以及尤其已经在临床被初步理论化的自动综合征的De Clerambault精神病学学派。
焦虑发作,无法入眠,受制于能指网络组织的梦境消失,变成幻觉,投注于知觉系统,最终构成真性幻觉:即大自动征。
该综合征并非一个简单的兼容于德国-瑞士克莱佩林-布鲁勒体系的经典精神病学,而是独自开创的一门新的精神病学。综合征分为大小自动征:小自动征为思维回声,睡前或者醒来幻觉,闪回,dejavu(似曾相识),等等,前者是精神病发作前的常见症状,此后然而,后面的一些:睡前或者醒来幻觉,闪回,dejavu(似曾相识),则并非精神病独有,而更可能是“正常人”所有,为此De Clerambault再度构造非主题(Anidêisme)一术语来进一步和大小综合征的关系,进而是妄想发作,来构建整个De Clerambault精神病体系,以期解释从神经症到精神病的核心症状的内在机理。
De Clerambault
其体系影响颇深,在他之后,Henri Ey在自己的著作中成为主要引用者之一(另外的则是弗洛伊德以及Seglas)。可惜其在60岁的时候患上白内障,在动手术之后,一天晚上因为睡眠中触动了手术的缝合口,醒来后因为是半夜并没有告知护士,自己认为无大碍,然而第二天早上已经恶化,眼睛因此很难再恢复,其主治医师痛惜地说:“最悲哀的莫过于让一个医生自己评估自己而产生的过失了。”因此,De Clerambault不仅无法从事自己的精神病学的事业,也无法继续自己的摄影爱好,于1934年11月17<日在巴黎郊区Malakoff的居所内,挂满自己摄影的白布,在一面大镜子前开枪自杀。
对于拉康,一直声称De Clerambault是自己在精神病学领域唯一的导师,虽然他也在引入能指网络的概念后批评De Clerambault的机械主义思想。于此同时,精神病的发作问题成为一个核心议题,因为这对于精神分析家是重要的,最初的精神分析家在弗洛伊德的鼓舞下挺近精神病的临床,却不断遭遇因为误诊等原因导致精神病人发作,症状恶化,给精神分析留下不好名声,甚至弗洛伊德一度放弃将精神分析用于精神病个案(如Ferenzi日志第一卷记录的一例初期看似为男性同性恋的个案)。无论如何,对精神病个体有敏锐的洞察和审慎的诊断能力,是精神分析家临床必要的一项技能。
荣格以及Abraham进行通信,而且对当时的诊断体系实际熟知在心(最初可见于1894年的《防御性精神神经症》以及1895年的的《手稿H》,都是前精神分析学阶段的文献,以及1907-08年的与荣格蜜月期的通信内容)。
如前文所言,如果小自动征并非精神病人所独有,也即意味着如当时癔症的谵妄(delirum):如梦游般进行一周到上月的外出之后恢复,或者如一些明显的幻觉经验,都无法作为精神病的明确指征,弗洛伊德在很早期就同Bleuler,因此,对于潜在可能的精神病个案,即便有明显的神经症症状,分析家应该避免使用自由联想的方式,而应该以对话的咨询模式进行,直到确切地排除精神病可能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