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S·玛勒(Margaret Schoenherger Mahler)传略
作者: 吴晓晴 / 7781次阅读 时间: 2016年8月24日
来源: 《玛勒的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研究》 标签: Mahler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ha tmP"C6J%T{-d

1897年5月10日.玛格丽特·S·玛勒(Margaret Schoenherger Mahlcr)出生于匈牙利西部的一个距离维也纳仅40里路程的小镇索普朗(Sopron)。这里也是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的故乡。该地处于匈牙利和奥地利的边界,相当于一个连接两国政治文化的桥梁,索普朗到处都是美丽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玛勒一家住在一个叫做Gyeory Palot的公寓里。生在这个地方,使得玛勒从小就接受了两种文化的熏陶。以至于在她成年后脑海里也一直萦绕着要融合这两种文化的念头。玛勒的父亲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是当地的一位开业医生,并担任地区负责公共卫生的官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父亲为人正直开朗,性格刚毅。她的母亲来自一个以德语为母语的小镇,是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擅长家务和菜肴。自玛勒学说话时,她就坚持要玛勒使用德语。她的母亲是一位相当自负、脾气暴躁、过于被溺爱的女子。她反感所有外来客人的拜访与打搅,强烈排斥外人。她对待玛勒和玛勒父亲都十分严厉和苛刻。玛勒的出生使得她对生活产生强烈的抱怨和失落,她很少照顾玛勒,于是,玛勒的父亲就充当了母亲的角色,尽心照顾玛勒,给予她母亲般的温暖。因此,从玛勒记事起,母亲就是一个充满着怨恨、冷漠的人,而父亲则温和善良。玛勒4岁的时候,妹妹苏珊出世,母亲身上的母爱似乎突然苏醒,她倾心照料苏珊。无微不至地关爱她,这使得玛勒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感。忌恨自己的妹妹。玛勒得不到正常的母爱,幸运的是,玛勒的父亲充满爱心,不仅悉心照料和培养玛勒,同时给她展开了生活的另一幅画卷 ,一个知识的世界。玛勒童年时代就开始对科学、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显露出这方面的天赋和智慧,深得父亲的喜爱。玛勒的母亲几乎从不关注玛勒,从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把女儿装扮得漂亮得体,同时母亲对玛勒的外表持鄙夷和失望的态度。而父亲则像教育男儿童一样来培养玛勒,坚持对玛勒进行科学知识的灌输。注重她在知识学习上的进步。这使得玛勒在童年时期就一直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了不小的疑惑,并认为她具有一般人无法欣赏到的独特外表,所有这些都给玛勒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在玛勒60岁的时候,都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女人 。而她的妹妹苏珊,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并备受母亲的宠爱,这对玛勒一直是一个打击。妹妹在少女时代就受到男儿童的追捧,那时候的玛勒正沉浸在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思考中 。出于自尊和心理上要求的平衡,玛勒一直设法在本该属于男人的领域里努力攀登着,期望自己能取得成绩来冲淡对妹妹的嫉妒和自身的自卑,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心理学空间ip6m4J i6rg b

心理学空间dq`*K4x|

玛勒一直在学业上孜孜以求。在16岁那年,她离开了家乡来到布达佩斯学习卫生学。在这里认识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埃里斯·塞凯伊一科瓦奇(Alice Szekely-Kovacs)。埃里斯的母亲维尔马·科瓦什(Vihna Kovas)夫人是一位社会名流,后来成为匈牙利著名的训练分析师。她在纳普·埃里(Nap Hery)有一座漂亮的别墅,经常在别墅里召开沙龙,讨论精神分析。沙龙的气氛十分活跃,来者都是对精神分析十分感兴趣的医生、学生和社会名流。玛勒在这个沙龙里结识了一批相当有学识的人, 并首次领路了精神分析的魅力所在。聆听他入的旁征博引、高谈阔论,正像一粒种子埋在玛勒的心头。让玛勒深深陶醉于精神分析所闪耀出的迷人光芒.尤其是遇见了一位对她后来的学术生涯产生深刻影响的人——弗伦茨(Ferenci)。为她打开一扇通向精神分析的大门,开阔了玛勒的眼界,并引导她初次拜读弗洛伊德的 《性欲三论》。尽管当时玛勒感到晦涩难懂,但依然十分有趣味。弗伦茨是一位相当睿智、具有独特见解的分析师。他对于精神分析上的真知灼见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在玛勒后来回忆中,她认为弗伦茨比弗洛伊德更容易领会。玛勒回忆道:“在这个沙龙的热烈讨论中,出于他们的临床观察和理论研究,已经出现了关于母婴双重实体的思想萌芽”。同时,由于玛勒的聪明好学和勤奋.也受到了这个沙龙的欢迎。由于她超群的智慧和钻研的精神,使她获得了一个可爱的昵称“Sonjiska”。在多年后。同行业的人依然这样亲切的称呼她。

G'^1j_ ZUv0心理学空间Q)d)A7Q0rIj D

1916年,玛勒完成了卫生学的学习,进入了布达佩斯大学医学院学习,同时也离开了这个温暖的、 给予她启蒙的沙龙。在布达佩斯大学里,她一边学习儿科学,一边学习精神分析。经过三个学期的预科学习,玛勒转到慕尼黑大学学习临床实践。而此时德国的当权派采取政策限制犹太人上大学的权利。此时,玛勒作为一名犹太人以及一个女人的身份,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困挠,在混乱的政治环境中,玛勒一再坚持自己的学习,并继续对精神分析的学习。她的成绩十分优异,颇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当时的 慕尼黑,对于学术和研究都才刚刚起步的年轻的玛勒来说,要摆脱政治上的困扰十分困难,当时反犹太人运动日益激烈,随着1920年魏玛共和国的倒台,反犹太人运动日益公开化,玛勒和她的犹太籍同学遭受了当地同学和居民的排斥和示威,她的生活越来越陷入困境,甚至有一天玛勒和她前来学习音乐的妹妹在没有任何罪名的情况下被拘捕。在一位律师的帮助下。玛勒出狱并离开了慕尼黑,来到日内瓦 大学,跟随儿科医生伊布拉宾(1braibim)教授继续学习,玛勒学习了许多婴儿疾病的治疗方法。而这段时间里,玛勒意识到心身疾病的问题。并在给儿童 做治疗时有意忽略身体的部分,只关注心理部分,共生的概念由此开始萌芽。在治疗中,玛勒发现游戏对于儿童治疗的重要性。她发现,很多儿童的疾病并不是由于生理产生的,通过游戏和相应的引导,儿童能够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使得很多看上去严重的疾病不治而愈。正当玛勒全身心投入到儿童治疗中时,在慕尼黑的反犹太运动并没有放过她.她继续遭受攻击,并被迫中断学习。几经周折, 玛勒终于可以获准完成学业,获得慕尼黑大学的文凭。毕业前夕玛勒来到了海丁堡(Heidenberg)大学。在声势浩大的反犹太运动中,海丁堡大学在当时显然算是一块绿洲。

?D6n_;e!Ri]'B}~0心理学空间({RSC6p H'Z

1921年夏天,玛勒在经历着反犹太组织的追踪和阻挠中还是顺利地毕业了。她回到维也纳,为了能获取儿科医生的从业资格,她通过了开业医师资格考试并取得了执照。起初,玛勒来到了当对维也纳最富盛名的冯·佩客(Von Pirque)医院工作,从事的是临床实习工作。她的表现十分出色,深受资深医生冯佩客的赏识,但是由于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依然被限’制,妇女的归宿在于婚姻,因而当她申请作主治医生时受到了断然的拒绝,玛勒对此感到十分受挫。尽管如此,玛勒依然继续钻研学问。她在医院里观察到该医院把生病的婴儿都搁置在一个无菌箱里,井通过导管定时给婴儿输入与母乳相仿的营养物。然而婴儿却经常由于营养不良、环境过于干燥、持续虚弱等原因而夭折,即使婴儿母亲在场也于事无补。而在该医院的另一个竞争对手摩尔(Moll)医院里,他们的方法却非常人本化。摩尔在当时儿童治疗方面也是提倡母亲参与的开拓者。他认为,婴儿不仅仅属于母亲。同时母亲的照顾对于婴儿来说也极其重要。因此,该医院治疗儿童总是要求母亲的参与,并要求每一个护士都负责一个婴儿的照料工作,给予母爱般的关爱。玛勒在该医院实习时也参与了治疗工作,她深刻体会到摩尔医院的治疗非常合理,效果也显著。这段经历对玛勒以后的学术研究受益匪浅,可以说是其灵感的来源。

w e0}.imi0

.y(C]xq8^w0ZvC(^01922年,玛勒深刻 感到在冯佩客医院继续呆下去对自己的前景十分不利,于是决定自己开业。几经周折,她有了自己的诊所,尽管当时条件十分简陋,但是来她的诊所的人还是很多,这使得她颇受鼓励。在治疗中,玛勒始终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并尝试为儿童作精神分析。正是在这个时期,她事业的重心逐步从儿科学转移到儿童精神病学领域。心理学空间O5aF"Jm!kIL`$t)U

心理学空间+P/{yh9bT&^5P

1926年,玛勒开始正式接受分析,给她做分析的是弗洛伊德的弟子之一德西(Deutsh)夫人。这个夫人相当高傲、态度冷漠、为人势利。由于当时玛勒的经济也十分拮据,所以整个分析过程也遭遇不少困难 。同时玛勒与她的关系十分紧张.由于德西夫人控制欲很强烈,使得玛勒在串请获得分析师资格时也十分不顺利,几经周折终于在1933年获得了维也纳官方认可的分析师资格。心理学空间p"]q9ky

心理学空间e S G],dZ6x

一直以来,玛勒都是一个积极上进、勤奋工作的人。她富有才华。卓越超群,在她事业初步进入正轨并迈入她所期望的轨道时,她不仅要继续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付出努力,还要承担来自她家庭的压力,并照顾自己的妹妹。在1936年,她遇见了保尔 莫文,他是一位受到过良好传统教育的化学家,经营着一家化工厂,事业不是很顺利,玛勒在与他结识后不久就结婚了。

+\%_b!N@Qu0

S$@_D{)d;\"I01938年,纳粹占领了 奥地利,玛勒的生活变得十分不平静。随着政治局势的恶劣,犹太人的身份又为她带来困窘。她随时都面临着失去自由和生命的危险。维也纳的精神分析协会也受到了盖世太保的监视 。于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召开会议组级精神分析师撤离奥地利。玛勒与丈夫计划到英国避难,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和丈夫于1938年5月到了英国,并得到了英国精神分析协会的帮助,同时他们也设法营救正在维也纳的朋友和家人。玛勒参及各种研讨会,设法继续自己的事业。由于玛勒十分熟悉精通罗夏墨迹测验,在英国的几个月里她边教授罗夏墨迹测验,边学习英文,同时计划着去美国。1938年10月,玛勒和丈夫来到美国。当时他们一贫如洗,期望能得到美国同行业人士的帮助.然而来自维也纳的很多精神分析师都遭受到了美国精神分析学会同行的排挤,涉及了各色人际纠纷,使得玛勒初到美国就受到严重的阻碍,情绪一度低落。于是,玛勒加入了卡罗琳人类发展研究协会,参与分析受挫儿童的情感与心理以及习锝性障碍。该协会为儿童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由于玛勒扎实的精神分析基础和丰富的医学临床经验,在该协会颇受欢迎。1940年1月玛勒做了一场题为“假性低能——一顶神奇的隐性帽子”(Pseudoimbecility:a mglc capof invisibility)的演讲,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了同行业的极大关注,并受到了纽约精神分析协会的邀请,担任儿童咨询工作。在刘易斯(Lewis)博士的支持下,玛勒开始研究儿童抽搐紊乱现象,通过长时间的个案研究,玛勒发现儿童抽搐现象一般要持续10到15年,并在青春期发展为精神病.通过此类研究,玛勒开始关注自我的能动性的关系,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自我主要机能之一是通过自我的削弱,抽搐发作使得自我遭受攻击。并导致自我削弱,自我无法控制抽搐,即从互动关系中强行退出。玛勒逐渐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得到了研究 儿童孤独症的权威卡纳(Kanner)的赞扬。从1941年开始,玛勒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儿童精神病患者的研究和治疗中,玛勒也感觉到了无比的振奋,摆脱了初到美国时的不顺利,事业又看到了光明。

TH*O&^5[{T0

,S._c G1|v[:L1c01949年,玛勒一方面研究抽搐症,一方面研究儿童精神病,并把这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她接受弥尔顿·罗森鲍姆(Milton Rosenbaum)博士的邀请,加盟了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主持儿童精神病研讨会,在儿童治疗的医生和护士帮助下,研究儿童精神病问题。同时担任费城精神分析研究所儿童精神分析部主任。

FX0F"i$i+p8_0Yl0

j^FT epn v0玛勒在自传里提到,有关对共生关系的描述首次出现在1949年罗斯·德弗里斯((RossDe Fries)发表的 《儿童精神病良性和恶性案例》一文的注释中。在那之前,玛勒就已经关注到心理诞生和生理成熟不是同步的。她强调自己理论的来源正是在维也纳期间所从事的儿童治疗,即正常母亲照料下的婴儿处于一种浑沌状态,意识不到共生圈外的分离属于他们自身。早在1954年,玛勒就认为基本的分离 ,个体化过程发生在生命的第二年。同时她和同事也发现有一些9到12个月大的婴儿会提前发生,并拥有了与母亲分离的身体意向。1955年,玛勒和同事富勒(Fumr)确定了治疗方针是对重大发展事件的内部心理观察。并向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申请到基金。并于1959年建立了马斯特斯儿童中。一开始接收了几个有障碍的儿童和一个 精神病儿童,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玛勒和同事提出了由母亲参与进来的三方治疗模式。在马斯特斯中心.玛勒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即为什么大部分儿童能够在3岁时产生稳定的自身实体感和同一性感而精神病儿童无法获得 ?于是,玛勒于1963年正式开始了对正常儿童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的开创性研究,邀请了一些母亲带着她们出生9个月大或者更大一些的婴儿前来配合研究。由此,玛勒从精神病研究转向了对于人类正常发展的研究,观察婴儿如何从共生状态分离出来并获得同一性。她设计了母亲休息室、儿童活动室,成立了年轻母亲俱乐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玛勒始终把自我的实现,同一性的获得放在首位.通过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研究,玛勒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于1968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学术专著《论人类的共生和个体化的变迁》,阐述了儿童精神病理学。1975年又出版了她的代表性著作《人类婴儿的心理诞生》。自此,她的理论正式确立 。1978、1979年分别出版了玛勒论文选集第一卷:《婴儿精神病和早期贡献》、玛勒论文选集第二卷:《共生与个体化》。1988年出版玛勒撰写、斯捷潘斯基整理的《玛勒回忆录》 。心理学空间rs a*A7s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Mahler
«The Margaret S. Mahler Child Development Foundation 玛格丽特·马勒 | Mahler
《玛格丽特·马勒 | Mahler》
发展自我心理学:玛格丽特·马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