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 王浩威:完美的相处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作者: 刘若英 / 10796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1月05日
来源: 转载 标签: 刘若英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l[t#w{uos0

◎图片来源:Ivy Chen,图为刘若英怀孕期间为新书拍摄照
作者:刘若英

K-P nOl4a2W0[,O0心理学空间*q tw$\:O/{L~

心理学空间cD`;P8?$Oc

心理学空间!FkE9bIj

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说,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这是说,刚开始恋爱的情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时间长了之后,总会走到无话可说的片刻,有些人碰到这种状况就会感到紧张与不安全,深怕两个人的关系无法继续,但真正成熟美好的关系是─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相对无言,就暂时沉默,可以静静地躺在对方的怀里孤独,这是两人相处互相信任的极致表现,也是最高境界。心理学空间8^%`_|$h @9K

心理学空间8G+F)h,l r,Bf

心理学空间-k@;M TR#wL;V

搭错车的恐惧心理学空间$Ik@ L#w#`9tS

心理学空间8B*q{0\2G1k;c

心理学空间.vt ? l.ue'u7~

如果人生是一段巴士之旅。我会是那种就算买错车票搭错车,也可以安然欣赏窗外风景的人。尽管如此,难免还是会好奇,如果一路都买对车票,从不曾迷失、绕路,循规蹈矩地进行我应当走的旅程,那么看见的风景又会是什么呢?我会比现在安逸?快乐?痛苦?遗憾?心理学空间${WD7t6znh

tig J1{.N$Y:thRk0如果就顺着买到的车票走下去,最后会到哪里?回得了家吗?心理学空间 B*w;n s4^G&[w;M

(z&u5o QK K I^0啊!我真是一个“好奇杀死自己”的双子座。

h3dS;? Rp$C\h-rm0

*oez(B+K0@O*k8Ae0

&U~JF%}!`?z*Dz0“这个问题可以从源头开始讨论起,”身兼心理医生与作家的王浩威,以沈稳语气顺着我的疑惑,提出了一个大哉问:“什么是妳的『家』?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gK?#G0q0K'W0心理学空间j8h$DXK1]L

心理学空间 W!d3MO"Y4hH;V^

“家”对我而言,当然是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不管去到多远的地方,最终要回去的地方就是“家”。我揣测心理医生想要告诉我的事,但我没这么容易屈服的。我试着扭转话题,不落入王医师的题目里。心理学空间z#n5Z2k fk}&l

心理学空间gVdWE&_8ZEO

“对啊!那妳就继续在旅途上(on the road)就好啦!不要想『回不回得去』这样的问题,继续前往人生的下一站就好了!”他一派轻松地说。

!dm9NVC#S e3V*p,s6Z0

gy+u!ZV0好吧!我也不想转弯了,其实我说的就是即将当妈妈这件事情。很多决定,是可以后悔的,即便是婚姻,再难堪都还有退路;但是“人母”这件事情,真的是一辈子。上了车,只能一路走下去。那是一个新生命,从自己的生命中诞生...我当然有很多的期盼,但也有更多的害怕。尤其独处惯了,也好不容易适应了两人世界,现在又要开始学习另一个新的开始...旅程至此,不免惊慌失措。心理学空间5w)BX IWc @&H

S3{(Y*h;z&b,[0“身为人母这件事是个承诺,一种转变,也可以说是一段陌生的旅程。比方说,还没当妈妈以前,妳可以享受独处,拥有自我的空间,但当妈之后,藏在身体里面的母性会逐渐占据妳的身心灵。这种精神状况跟疯狂很相似,一旦陷入这样的状态,原本的自我就不见了,会被另一种精神状态所占据。其实初为人父也是这样的。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状态。”王医师笑笑解释。心理学空间z3Z-^\5r$q5O+\.g.zw!{*m;]

心理学空间K3Kve3bDk

“失去自我”很有趣?有趣在哪里?我忍住打从心底想大吼的欲望。心理学空间"r Z(M\I [C6d1um

心理学空间 q+x^ Y#} ~.Y{$BE

我最担心的就是这种事情,这也是我最矛盾的部分。如果说,能够自然而然顺应天命,被母性所占领,转换成那样的状态也就罢了。但,如果我不是呢?如果转换到一半就停滞了,或是转换到一半,想折返回到原来的状态,那该怎么办呢?心理学空间6hBd$Y8I5c5M:a

心理学空间+|[p R0c6j

当然,我可以几乎百分之百地确定──我回不去了。心理学空间zn0mg,l3R i

心理学空间#S]%XpK0Y9OvP

完美的父母心理学空间DA Pce;B|d/T

)P^@-@-S0我从没想过“同居”,除了家里传统的小小压力,还有因为我怕同居了就没了结婚的冲动。但有时候,我还是满羡慕像王医师这样的生活方式─未婚,有共同居住的生活伴侣,没有小孩。心理学空间1^Q#S/d-of+[(G

心理学空间.gm5n(Eb!Y

+Co5V~;qrj/p0你为什么不想要小孩?我忍不住问他。心理学空间1i-M1kX yps\

心理学空间1oD:kLFb k y

/Ru o:W2Xb9Um0“理由之一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都已经太老了。”王医师坦率地回答。心理学空间YP+Z N8l!U7^

wo$h'w \}/c0但若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你会想要小孩吗?我锲而不舍地问。心理学空间3B3DD FT/fS~

jV"dR-XX0“人生是无法重来的。”他停顿了一秒接着说:“我想,我的人生再也没机会体验另一种生活,当然,我现在比较可以了解,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生小孩,因为没有把握机会,培养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一个好爸爸。想要当完美的爸妈是很不容易的,首先情绪管控要好,要像亲子书写的那样具备很多心理与生理的条件,我觉得自己做不到。”心理学空间(^(t9B'e1V.z.j

5?Q7f3t Fu/M0话是这样说,但临盆在即的我,也没把握自己可以成为典型的“好妈妈”。心理学空间r+`2WU,g

2^aD2N5c v3S oF0当然,以前也曾经想过,如果自己的爸妈是没有缺点的完美父母有多好?心理学空间%e x3|)IZC3@

心理学空间|C?a(m$`q

但又不禁怀疑起,被完美父母以无懈可击的方式养大的小孩会是什么模样?心理学空间m|9|1lVt

心理学空间`/]tbhFV"I

起码个性应该很温和吧!(因为在没有争吵的环境下成长)但也许会长成相当无趣的人,过着索然无味的人生吧!就像一直住在橱窗里面的模特般,无瑕却也没有值得对人说嘴与回忆的故事与经历吧!心理学空间lm*d)A.w3Z wFzDo

心理学空间 c0[-xV/H`

“很幸福,但也很平常,可能会比较缺乏创造命运的活力,因为看到父母都很幸福,就会自然地觉得,如果生活这样幸福美满,我还可以需要追求什么呢?”王医师笑笑。

.mRqgK0心理学空间*Q s(q OB$~(V ~

gB Xrc'w8R'\*M0没错!像我们这种一路苦出来,得靠自己闯出一片天的小孩,才会有追求理想的原动力。

%]K9jV[b1k c@kd/_n0心理学空间5g8vJ5WF9lMQ

心理学空间F6Ssvp

所以,如果爸妈的不完美,不必怨天尤人,换一个角度想,也许是磨炼有生命力小孩的要件之一。

0k.g7UJ2W?Q0心理学空间t8z8Y%aw&@9i

心理学空间I)sq(SK6\3Eo ^

独处的必要性

(U"?A4Va!DG_ U0

!S4p,]vUP#R0心理学空间7Y4niS9E:y-_Fi Rc

你现在还会想要找时间独处吗?我问王医师。心理学空间r:{9t9j7nt#}

PCEJ:\,N~"X na0“当然会,因为那是从以前就养成的习惯。”他点点头。

/`*p(r4^ MJ U(X0心理学空间Odt~uh!W"b0yNR-D,q

有些在相处上有问题的夫妻来向王医师问诊,他经常会建议他们暂时分开一段时间。心理学空间II3A)MUy%Q(m$S$r]

;}d.{Z;J0一段时间是多久?我第一时间发问。

.NWB.s)p5?6]r0心理学空间}3mb/LiW%m&r

“嗯。通常会建议五到十天,最好能越长越好,也许就一个人找个地方展开一段小旅行。”他说。心理学空间VT+OkV

9O)Wwk'A/x0听到“越长越好”四个字让我很惊讶!心理学空间a w/nXN]!E

心理学空间r.M%s:rg(hR

因为必须藉由暂时抽离原本的环境,才能够让纷乱的情绪沉淀下来, 认真地思考那些不满情绪与想法源头,唯有厘清源头,才有机会找到解决之道。

~"Sl!y FG0

%D)M%x7W+[%X.G0在日常生活的夫妻关系中,经常会不自觉地累积许多负面因子,时间一长,这些因子堆堆栈迭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累积成巨大而陌生的情绪怪兽,让人虽然觉得忿忿不满,却无法清楚说出造成不满的原因。只有暂时让自己独处,好好想一想,才有可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W!^ ]3YH"f9b(Y l0心理学空间\t-BnO x+[?`8S

但有没有人一去独处就再也不回来了呢?我很好奇。

7N6V%m9YQH z0

%[)i(CkkZ@k0

Ss4O2w O W F x a+U'@j0“也是有极少数人会这样。也许就走上分手一途,但分手也是一种解决方法嘛!绝大部分的人,会在独处后厘清造成问题的真正原因,或至少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才有机会找到解决目前困境的方法。”他解释。

+I!o n1?o3I}+_9^-n#N0

\!OTS `9i5yf+Q0

.T"}NxK1o(V6]0所以,你现在还会找时间独处?都做些什么呢?我把问题拉回原点。心理学空间5xPs8uwc7I#c;U;F

(T6};`!X8g4Yl1{0“事实上,我到四十二岁才开始有固定一起生活的伴,在那之前,就算有女朋友处于恋爱状态中,关系也都很短暂。换句话说,与固定的伴侣相处,共同经营生活算是全新的体验,所以偶尔也会想暂时从固定的关系中抽离出来,好好想想这些年我到底有什么变化之类的。当我需要思考这类问题,就会需要比较长的独处时间。”他解释。心理学空间^9DE!^}?(Z0r:m%G\g

心理学空间Kb/?)W0I5q:UJ z+o,h

现在还经常会这样吗?我问。心理学空间y)gnv$tw$W*ns;L

心理学空间6}:N+k K P#y|Df y/j

“我还是会找时间一个人旅行。”他说。比起刻意规划一个人的旅程,王医师走的是随性路线,通常会选择生活中突然出现的空档,而另一半没办法作陪时,他就会带着简单的行李,开车上路。一个人沿路开车慢慢走,可以在路上思考很多事情。

6GU:q-^*V0心理学空间X zZ*g#q3_y L o4c

但你一个人去旅行时,对方会抱怨吗?我问。因为这也是很多有固定伴侣,但又想独处或独自旅行的人常见的困扰。

z@p1E+a7b4U R2]0心理学空间[Rk,f;J,r3x3IgJR

“我们不会,对于这一点,我们的看法还挺一致的。”王医师说。心理学空间 _rs*S2l;I

R(}7} YR*SG0光是这一点,他们的相处模式就足以让很多人羡慕。

Xw3o_l3^0心理学空间}}%g6P|8a9O^

对于“自处”与“相处”,王医师分享了一个令我拍手叫好的说法:这是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 Winnicott) 说的,他认为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Dare to be lonely in someoneelse's arm.),这是说,刚开始恋爱的情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时间长了之后,总会走到无话可说的片刻,有些人碰到这种状况就会感到紧张与不安全, 深怕两个人的关系无法继续,但真正成熟美好的关系是─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相对无言,就暂时沉默,可以静静地躺在对方的怀里孤独,这是两人相处互相信任的极致表现,也是最高境界。心理学空间n~B%zetGA}

心理学空间;B4~d r xV|

这句话真的太经典了 !

^ U/HyC_i)l W0

v$a@v0x!Tt%M}0心理学空间e7Aa'_8A,L$I Uj

永无止境的孤独

g_4baV!Iv0心理学空间o(wh A4dtqv0j

心理学空间-Jqe P;{[2S

世间大部分的问题都与“人际关系”有关,而人际关系的核心就是“相处”。话虽这样说,但我觉得,现在越来越多人连跟自己好好相处都没有办法。

R8qnv {;n&F U0

uj}V*Aw7i0

r \)o5N"bC cx0“无法好好跟自己相处的人明显比以前多出很多,这个问题还挺难处理的,特别是陷入『永无止尽的孤独』。”王医师神情严肃地说。

Rq7C ^6A1U?A.]*k0心理学空间$j8[!J4?jis9Gy

9l0a X/].cOt%H^0永无止尽的孤独?有没有这么可怕?我在心里惊呼。心理学空间9`EF7g2M(rT

心理学空间0~3H"A,Xsq

也许是看出我的惊讶,王医师认真解释起来:“很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女生─外表长得不错,有经济基础,家世也很不赖,然后顺理成章结了婚,婚后发现婚姻生活不如想象,那时候就觉得,离婚没什么关系,也就轻易地离了婚。但她们在心里都相信,以自己优秀的内外在条件,早晚都会有一个伴,所以从来没有想过得去学习跟自己相处,等到时间过去,她们忽然发现,自己有可能不会再有伴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难以承受的恐慌。因为害怕自己习惯独处后更不容易有伴,所以她们拒绝学习独处,把所有的力量都花在找伴上。也许是因为企图心太强,所以在处理相处关系上太用力、太在乎,反而把对方吓走。相处上越不顺利,就越郁闷,越拒绝学习独处,打从心底否定自己可能会孤独的事实,于是,就越不快乐。”心理学空间8A.fd,wwTO)w]V

{_{^ Tu%F0“其实,人过了一个年纪之后,追求的是生活,想要找的伴是一个可以轻松一起生活的人,没有人想跟不快乐的人在一起。于是乎,无法享受独处的熟女就越来越不容易找到伴,找不到伴又不愿意学习独处,试着让自己开心一点,就会一步一步把自己走向永无止境的孤独中。其实学习独处是建立良好相处关系的基础,能好好享受独处的人,才能够跟人发展出美好的相处关系。”这是王医师的结论。心理学空间DC7R3Y[ X7_,~

C \`2W*V_]"f0说到这里,我忽然发现,也许自己真的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思考关于相处的问题了,善于独处的我,应该也是个能以某种方式与其它人好好相处的人。哈哈!

:Bk6|3x,F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刘若英
«走出抑郁四部曲:一位精神科名医的最赤裸告白 王浩威
《王浩威》
撒谎 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王浩威

台灣南投人,一位經常出沒在極緻藝術殿堂和前衛怪誕廢墟的觀眾。偶而寫寫評論和文學創作,剛好是專攻心理治療的精神科醫師,目前專職從事心理治療。著有《一場論述的狂歡》、《在自戀和憂鬱之間飛行》、《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海岸浮現》、《台灣少年紀事》、《台灣查甫人》、《憂鬱的醫生想飛》、《打開情緒 Window》、《與自己和好》等。

專長

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
心理學
社會學
個別心理治療
家族治療
社會或文化精神醫學

學歷

高雄醫學院(現為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科醫師代主任(80.10-84.6)
臺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84.10-87.9)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88.3-90.3)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90.8-93.12)

現任

財團法人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90.11~)
台灣精神醫學會心理治療學術研究組召集人(92.11~)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96.12~)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心靈工作室負責人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

相關著作

一場論述的狂歡
在自戀和憂鬱之間飛行
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
海岸浮現台灣少年紀事
台灣查甫人
憂鬱的醫生,想飛
與自己和好
阿米巴詩選
非洲黑人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