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的生理学研究
作者: 高觉敷 / 2694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1月01日
来源: 《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g$Y8W2?BGc0暗示是与催眠不可分地联系着的。催眠状态是古已有之的一种心理现象,就近代说,我们可以从麦斯麦的现象(Mesmerism)说起。

_$f Jv7\!bE L]0 心理学空间&?P`8KT*[,i

一、从麦斯麦现象到暗示心理学空间(Pm8L"ih7}

心理学空间w E'G#V ?8d ?tHKK

麦斯麦(F.A.Mesmer)是奥国的医生,他能医治人们精神失常的病。他用一个橡树制的柜子,名之为baquet,柜内装有化学药品和一些铁器,病者围柜而坐,各以手相握或以绳子相连在一起。麦斯麦自以为身有磁气,通磁于柜内,柜被置在一半明半暗的房间内,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麦斯麦以手轮流接触围坐着的每一病者,因而治愈了不少人。这种疗法不能不引起科学界和医学者的注意,于是法国政府组织一个代表团予以审察,询问麦斯麦治病如何奏效。他说不出有什么秘诀,只归因于磁气的灌注。法国科学院无法证明磁气有此奇效,决定禁止他行医。有少数医生运用麦斯麦术治病,受到了正统医学界的排斥,唯埃斯特尔(J.Esdaile)在印度施行麦斯麦术,于1845年,不料竟对病者起了麻醉的作用,积累到一百多个病例,得到了印度医学界的鼓励。心理学空间/s @}n6XC4N0H

W'n#v nQq01849年,有一麦斯麦术的医院在英伦设立,后在大不列颠的其他城市也建立起类似的医院。布雷德(J.Braid,约生活于1795—1860)是一个革新派的医生,不同于人云亦云,他对麦斯麦术进行科学的审察,知道麦斯麦不是弄虚作假的人,他发现的现象是实有其事的,但磁力说是不能使科学家满意的。因此,他于1843年刊行一部著作题名《神经睡眠的理论基础》,放弃了磁力的假定,这个神经睡眠后来改称催眠(hyponotism),从此肇始了催眠术。心理学空间;xt.H]Y ac!q

心理学空间6|kX$i:n9Zb

布雷德在催眠术的早期学说就已重视感觉的凝注,或注意的集中。催眠时观念单纯(monoicleism),因此以暗示为催眠术的要素。他的学说虽有一度为他人所反对,但在他未去世之前,他的著作已为法国阿赞(E.Azam)所赞赏;他在1878年去世后,重心由催眠转移于暗示,使法国的心理治疗者大受影响,逐渐造成了南锡学派与巴黎学派的对立。

'qQ~ v_.fT)E:|0 心理学空间?4gr$q x

二、南锡学派和巴黎学派

n c&V[~U0

E {PW8AF0南锡学派始于李厄保(A.A.Liebauet.1823—1904),但是到了伯恩海姆(H.Bernheim,1837—1919)才成立为与沙可对立的学派。李厄保原为法国的一个乡村医生。他于1860年用催眠术治病,1864年定居南锡。两年后发表一本书,题名《睡眠及其类似状态》。他对病人很好,病人称之为“慈父”。他治病时用药收费,但于施行催眠时是免费的。他愿为人治病,病也真正治好了。心理学空间7J6kH$iX1s#m$[X

O tz#N f5M0伯恩海姆是南锡的一个开业医生。他本不相信催眠可以治病,后来因为他治不好一个患坐骨神经疼的女病人,却被李厄保用催眠术治好了,因此,受了李厄保的感化,从而坚信催眠的疗效。此事发生于1882年,也就是沙可的催眠治疗取得了法国科学院认可的同年。

_m.vv/bWPqJoE~0

+I%R!]*TLx2H1B0沙可(J.M.Charcot,1825—1893)于1853年在巴黎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62年被任命为萨尔拍屈里哀医院医生,在那里建立他的著名的精神病诊疗所,致力于研究精神病患者,用催眠术予以治疗,发见了癔病与催眠的关系,认为易受催眠是癔病的特征,被称为萨尔拍屈里哀派或巴黎派。但是伯恩海姆不同意这个观点。他和李厄保不承认催眠只能施用于癔病患者。他认为正常人也可接受催眠或暗示。关于暗示的机制,他说,可归结于下列公式:就是“反射的观念运动、观念敏感、观念感觉的兴奋性的促进”。例如催眠者暗示患者干什么动作,他就干什么动作了。

0K$hW7y5\d;EEo1|0

"@:s-C;wn+Ax0但是南锡学派的人人可受暗示的观点却也引起了其他暗示心理学家的异议。薛谛斯(Boris Sidis)说,“较细心的考察发现南锡的权威医生在暗示学说上言过其实,因为依他看来,每一意见都是一种暗示。我说,这不免太牵强;因为这是把整个心理活动都归属于暗示性的一部分。这在实际上是抹煞问题本身的一切线索了。现试问他有什么事实证明就可知,伯恩海姆是缺乏证据的。他举出的例子仅限于那些在清醒时易受暗示的少数人,但不能提供受暗示性是一切人的特征的例证”。心理学空间!ok%Y5d}Oe)}a$E

心理学空间!s`o mwl4yp

三、薛谛斯协调了两派的争论

FA*E3Zf[0

5a+N`o Q0薛谛斯虽对南锡学的观点表示怀疑,但关于伯恩海姆所提出的暗示的生理机制则受到薛谛斯的部分肯定,并由他阐述如下:他认为人的神经系统可区分为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低级中枢管理反射和自动化活动。一个刺激振奋了某一感觉器官的边缘神经末梢,迅速通过传入神经,引起一神经流。这个神经流刺激了中枢神经节,由传出神经传到腺或肌肉,导致了腺的分泌或肌肉的紧缩或松弛。高级或最高级中枢的机能则为调节或意志控制,在大量的印象、感觉纷纷进入意志的中枢时,这个中枢便立即进行筛选,引起了行动或抑制。例如对某些印象,应该置之不理,某些其他印象,要予以充分的注意,从而决定某些活动应该做,某些活动不应当做。受催眠时,神经系统的高低级中枢互相分裂,因此,高级中枢失去了抑制作用,观念运动、观念感觉的反射活动便从而增加,所以从心理学看来,催眠纯粹是分裂的、解体的器官的、反射的意识。

kM7k,hZwm^0 心理学空间r9@#x_q9y9H

同时薛谛斯指出,“暗示的”学说在实际上是包括南锡和萨尔拍屈里哀两派观点在内的一个总结。我们同意南锡派,认为暗示是催眠昏迷的强有力的原因,催眠昏迷在实际上是高度的受催状态,或纯粹的反射意识,但是,我们也同意巴黎学派,认为异常的生理状态是催眠的首要条件,而这个异常的变化就在于高低级中枢的解体,控制的意识和反射的意识的割裂”。心理学空间8EqSD~7P L g9g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阿德勒的社会兴趣理论 高觉敷
《高觉敷》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