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状态模式(The Ego-State Model)
作者: 转载 / 28679次阅读 时间: 2010年4月25日
标签: TA 自我状态模式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HTML clipboard心理学空间5K8W B1cFSwT!V

自我状态模式(The Ego-State Model)

3}h Q;Au}Qk0

#qOhn6q lC5j[%w0  请你回溯自己过去二十四小时的生活,有没有哪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觉就像你小时候的反应一样?有没有哪一刻,你的所做、所想、所感就和你父母的反应一样?还有哪些时候,你的举止、念头、和感情是单纯针对当时所发生的事的直接反应,与过去无关?心理学空间w'c!_ M({ i(b

+l6X{&cT9\0每一项至少写下一个例子。并写下当时的感觉、想法、及行为。

9zKE Z?)G0

!Cw;qd#Lo fS0  你刚才完成了自我状态模式的第一个练习。想一想你刚才所做的,你检查了人类的三种表现方式,每一种都包含了一套行为、想法、和感觉。心理学空间-L6U-x!M%{$K#Xx6t

心理学空间8J NrVN.W"X*P&n

  当我的行为、想法、感觉就像我小时一样,我就是在儿童自我状态之中。当我所做、所想、所感觉的是从父母模仿而来,我就是在父母自我状态之中。当我行为、思考、感觉的方式是针对此时此地发生的事件的反应,并能利用我的能力,我就是在成人自我状态。在平常的沟通分析运用中,我们会简单地说“在儿童里”、 “在父母里”、“在成人里”。心理学空间/Icb$CD.t#GXv5h1[

心理学空间@ FR Bmg/mR

  把这三个自我状态放在一起,就是沟通分析理论的核心---三部份自我状态组成的人格模式。传统上,把它画成三个相连的圆圈,各以其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为名,故也称之为PAC模式。这是第一度结构图,以后我们还会讨论第二度结构图。以自我状态来分析人格的过程就叫做结构分析。

@8[ m|4v:zX[0心理学空间'mjd*z`3a:I

  自我状态间转换的例子:简小姐在拥塞的马路上开车,她注意着周围汽车的速度,也很小心地看着交通号志,她根据此时此地发生在周围的状况来开车,所以她是在成人自我状态里。心理学空间9i IC^$Z E6J5bE D2t

心理学空间 jKrp*]r0o(E

  忽然一个人从外线道切过来想超车,两辆车子太近了几乎擦撞,简小姐吓了一跳,瞥了照后镜一眼,见后车还有一段距离,赶紧轻踩煞车。她的害怕对眼前的危险是适当的反应,帮助她在电光火石之间避开可能发生的车祸,她仍然保持在成人自我状态里。

/pwoEp_6oK0心理学空间W{5["I/WDc'?

  待那辆车子逐渐驶远,简小姐颇不以为然地撇着嘴摇头,转头对同伴说“这种驾驶根本就该吊销他的驾照。”这时她转到父母自我状态中了。当她小的时候,她坐在爸爸旁看他开车,当他父亲对其他驾驶不以为然时,就是这样子撇着嘴摇头。

-t(ia({?+n!c b0心理学空间)M+Ebzq+m1oYB

  不久她开到公司,看看表发现已错过和老板约好要谈一件要事的时间,她的心往下沉,感到一阵恐慌。此时她又转到儿童自我状态里,小时候上学迟到最怕的就是老师严厉的处罚,她恐慌的感觉是来自儿时的经验,而不是根据现在已成人的处境。除了这些想法和感觉,她还会伴随一些行为,一如当年那个迟到的小女孩,如心跳加速、张大眼睛用手捂着嘴,靠近点看,还会发现她在冒汗。心理学空间IRpO/eM

心理学空间zN3_9dSD

  此时她并非在意识上知道自己是针对旧时的经验起反应,如果这时问她“现在的情形有没有唤起什么儿时的回忆?”她可能会想起小时在教室被处罚的景象,也可能这种痛苦的记忆被压抑的太深,而无法马上忆起,如果她愿意去探索这些被压抑下来的痛苦经验,可能要花更久的时间,甚至藉由心理治疗才能想起来。心理学空间;x1\l9o|2~O+r

F&^n1btmo4|G0  她马上对自己说“等一等,我在怕什么?老板是个讲理的人,她会接受我因塞车而迟到的情形,我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来和她谈。”她又回到成人自我状态,她整个人放松了,手也放下不再捂着嘴,脸上恢复笑容。

?&OdDgqV0

A RF$V$L'M ZH0现在回到刚才你所举的例子,审视你所写在过去一天中的儿童、父母、成人自我状态。心理学空间 U&Ra&H%w,|$d{

)[r1H5oc%qND3a0  儿童自我状态:回想每当你在儿童自我状态中的情形,注意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可以试着自己以角色扮演来感觉;然后记下你当时的想法,通常可以自问“我在脑子里对自己说什么”来得到儿童自我的想法,特别是针对关于自己、别人、整个环境自己会怎么对自己说;最后再注意自己会有什么行为表现,可以对着镜子在自己的儿童自我状态中角色扮演一番。核对一下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就有这样的感觉、想法、和行为,你甚至可能会想起自己是在重演过去的某个事件,那大约是几岁呢?心理学空间c6q&j8pWm/\fG6G

z-y QX$fQf0  父母自我状态:以同样的方式写下在父母自我状态中相关的感觉、想法、和行为,可以用角色伴演的方式来揣摩。要知道父母自我的想法可以自问“在我脑中有没有听到父亲或母亲会对我说什么?”当然也可能是叔伯、祖父母、或老师等具父母形像的人的话。核对一下在父母自我状态里的行为、感觉、想法是否摩仿自他们,好像拷贝进来的一样。你可能很容易就发现在各个情境中自己模仿认同的对象是谁。心理学空间 qJ? Il

&ph a C&{B#Z0  成人自我状态:最后记录在成人自我状态时相关的行为、想法、和感觉。要和儿童和父母自我状态来区分,可自问“这样的行为、想法、感觉对处理现在发生的事是否适当,是否能解决问题?”如果答案是“是”,这个反应就是出自成人自我状态。

+l8vS+i v;T*s0

#w*B7\T-][;c0  有时可能会发现在成人自我状态时,可列出行为和想法,却没有感觉,确实,常常我们可以不带什么感觉而很有效地处理此时此刻的事情。但是,在成人自我状态时,也可以体验到情绪的。心理学空间NJ:k;Z:sbqi

)^;`m0pY0  如何去区分成人和儿童的感觉呢?成人的感觉对处理现在发生的状况是适当的。就如简小姐在两辆车太接近时觉得害怕,而赶快煞车避免车祸。

n*F'piKz,iK0心理学空间N8n$clb-Nby

  就一个健康、平衡的人格来说,三种自我状态都是必须的,我们需要成人自我状态来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帮助我们过一个有效率的生活。要溶入社会,需要父母自我状态提供规范来遵守。儿童自我状态则包含自发性、创造力和直觉力,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c(?g2^0心理学空间5?!h:{5@-_G

  最后一步,核对各种自我状态中的感觉、

?rG9E7IOM0心理学空间H:Jnst Q(a

什么是自我状态?

-C;T/?L~8esL0

C x/q6D#v9J K P0  想法、行为是否一致地常在自己身上出现。

3H6[9G5c;K/o?0

}@_ mY:x1Q&h+KtL0  自我状态的理论是沟通分析的基础,艾伯恩(Eric Berne沟通分析之父)将之定义为“一个人外显的、可观察的心理状态”, 包括父母、成人、儿童三个部分,分别简写为P、A、C以图一中三个相连的小圆圈表示, 图二则是其详细的解析图。父母自我状态是一个人从父母(或是其它具父母般影响力的人)学习来, 整合到自己人格的部份,当一个人在父母自我状态时, 外显行为会表现的像自己的父母,而内在的想法和感觉亦然。儿童自我状态则是一个人以自己过去(特别是幼时)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并表现的部分。 成人自我状态则是一个人利用既有的资源来思考、记忆、并应用的部分, 通常以不带感觉的方式来表现。以下详述之。

ae#EPA*pW,C0

~[ [.n0d0儿童自我状态(Child ego state, 简称C2)心理学空间L5p RC#w

d'q/s2] BY0  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又可在其内再分为早期儿童,早期成人,早期父母三部份。以其功能的不同,则可分为自由的儿童和顺从的儿童。

Rl,K|-O2lT&T0心理学空间Nok(o!|}L6a

  ⑴早期儿童(early Child, 简称C1)心理学空间5doJuY B'?R

v8`$jr([ T,G3D0  小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许多基本的需要和原始的功能,如吃、喝、拉、撒、睡等等,我们从他的行为就可以观察出来。精神分析理论将之称为原我的冲动(注三),沟通分析则把婴儿期的存在状态称为C1,当某人在其它年龄也表现出婴儿的行为时,我们称他正处于C1中。 比方一个五岁的小孩跌倒时,不管旁人,拼命大哭,就称他正处在 C1中。 为了表示区别,我们将儿童自我状态标明为C2。C1是我们感觉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婴儿在爱和温暖中长大,C1还将成为人一生中,乐趣和动力的泉源。心理学空间9D| R-^)AXLO M*f

1XoU,Hf)tnDp0P0  ⑵早期成人(early Adult, 简称A1)

;dhc)b9dLS0

`fhR|5i1C ~@0  婴儿逐渐去观察自己和环境, 并开始发展自己的A1(由于它有很强的直觉式的洞察力,艾伯恩又称它为“小教授”)。 他注意到乳头或奶嘴会来来去去,并不是自己的一部份,而手指和脚趾则是自己的一部份,听自己的指挥。 他逐渐得到一些非口语、纯经验的资讯, 把这些资讯储存起来,并据此来反应,我们把这种原始的、非口语的理解力归类到儿童自我状态中的早期成人。 虽然A1很聪明,但它也会误用所获得的资讯,比如我的孙子葛瑞安在爬下楼梯时, 坚持要把头朝下,可能是因为他的A1认为头向下才能看清楚前面,而没有考虑到其危险性。心理学空间o'x"l4P-q

心理学空间3yY(K6Ky8Q#f%a,]

  ⑶早期父母(early Parent, 简称P1)

8OU{m:uUdG0

m'}W Z:Nj2Ix|6P]0  幼儿也会发展出初步的父母自我状态,标记为P1。 当我的孙子葛瑞安三个月大时,他十三个月大的堂哥葛洛伯会抱着他的头在胸前轻抚,好像妈妈对小孩一样,这就是葛洛伯P1的表现, 没多久,葛洛伯表现出C1,不管葛瑞安大哭而把他的玩具抢走,被大人责备后,葛洛伯又以A1表现,给他一个代替的玩具,使他不再哭闹,自己又能拥有原来的玩具。心理学空间R)I*R3sNN;}5B

T&Du1rFn2PT b8r0  P1是小孩在还不会说话时,接受到来自父母的非口语讯息,并整合入自己人格的部份。如果父母遇事喜欢喋喋不休地责骂,小孩会把这些行为和情绪整合到自己的P1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他长大后,可能很容易以非理性、情绪化的方式自责、厌恶自己,当他做父母时,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忍不住喋喋不休地责骂自己的小孩。有些沟通分析师认为P1都是这种具破坏性、没有理性的成份,所以把它称为“巫婆妈妈”、“怪物爸爸”,甚至“畜牲父母”。我们反对这种称呼,一方面是太轻蔑了,不适合用在专业的场合,另一方面是忽略了P1中正面的部份,小孩也从父母接受到愉悦快乐的讯息,我们认为不应该老是责备父母对孩子负面的影响,而忽略掉他们正面的贡献。心理学空间4I `5^;G/V.I ic

心理学空间2A8vf Y}-t

  有一次葛洛伯在大池较浅处和小池间跑来跑去,一不小心跌到大池的深处,如果他妈妈吓得大叫,惊慌不知所措,可能会在葛洛伯的 P1 中印入一个受惊的父母,长大后可能看到水就害怕不敢靠近。当时他母亲冷静地把他拉上来,抱着他愉快的说: “哇!你会游泳了,好厉害!”葛洛伯本来绉着脸快哭了,马上转成得意的大笑,然后教他漂浮、踢水、划手,两人笑闹地练习,在他记忆中留下一段美好的经验。心理学空间wLU B:I asFt*GH

Gc LY1h0  我们除了不同意“P1都是负面的”这种看法外,也不同意艾伯恩对如何形成 P1 的看法。他曾说: “父母的儿童自我状态直接插入小孩的 P1 ,好像电极的接触一样,是自动形成的反应。”照他的说法,小孩就成了父母一言一行中完全被动的受害者。相反的,我们认为小孩自己会过滤、选择、决定要如何对父母的讯息来反应。即使葛洛伯的妈妈处理的很好,他可能还是怕水,再也不敢游泳。另一个小孩也许被父母的惊惧吓到,但自己克服害怕,仍然决定好好学游泳。我们从个案身上看到许多过滤父母讯息的例子,有一个人说: “当然罗,我母亲讲话时就像个醉鬼一样,我根本没理她,就是离开,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我们认为小孩自己也有参与 P1 的形成 -- 他可能接受外来的讯息,也可能根据 C1 和 A1的决定拒绝它。

#}A x;L!xVcz0

5rY&n1}:AH{h,g#C P0  ⑷自由的儿童(free child, 简称FC)和顺从的儿童(adapted child, 简称 AC)心理学空间U7|'lo"U2CV

心理学空间4b\-|Wj8Wu

  小孩做决定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也根据他所感受到别人对他的期望,比如他在小马桶尿尿会受到鼓励,尿湿裤子则受到处罚,于是他学会使用小马桶来讨好别人,他也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尿湿裤子的感觉而用小马桶。葛洛伯抢走葛瑞安的玩具时,纯粹是自发的,他想要那个玩具,就把它拿走了,完全不考虑大人说的自私、玩具属于谁的、做个好小孩什么的。但是他马上发现大人绉着眉看他,对他发出责备的声音,于是他另拿一个玩具给葛瑞安好满足大人,当他发现自己能用这样的方式使自己和别人都满意时,你可以想像他有多高兴,没错,十三个月大的小孩就已经这么老练了。心理学空间J!~_m4d ??

心理学空间 u~ wn/In7Z;o

  自由的儿童和顺从的儿童是功能上的划分,前述的 P1,A1,C1 则是结构发展上的划分,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解释再决定治疗, 就是本书的核心,若AC 在幼年时决定遵从父母的讯息而压抑了 FC 的功能,就在做再决定治疗时,以 A1 做一个新的决定 -- 放弃有问题的顺从,而能自由的发挥自己。

LZ2O2Af_0

4i$o}K4k3F0  ⑸结语:心理学空间z4}g e-l-]V

av `(]GS)Qp0  有些沟通分析师认为儿童自我状态只在幼年期发展,我们的观察却是这个发展是一直持续到长大成人的,是从过去到现在所有经验的总合。一个四十五岁平常举止有度的人,猛然看到一个长得很像在越战中拷打他的人时,可能会吓得浑身冒汗;一个被卡车撞过的人,开车遇到卡车从旁经过时,害怕得手脚发软,他在理智上虽然知道现在没有危险,但在感觉上却像是回到过去可怕的那一幕。

8WJT xt"`7Zv0心理学空间f/?mfd%[W:[,R

  我们要一再强调,在我们里面的儿童能影响自己的发展,它接受许多讯息,并体验它们,然后整合起来,没有一件是完全由别人左右的。既然它参与自己的成长,它就可以改变,重新体会,决定过的可以再决定!这一点在实际的治疗上是非常重要的。

L/hq(^V(b0

J2p` g.~K6`0父母自我状态(Parent ego state,简称 P2)心理学空间!y3p;Y"Wd,h)P8RyQ

心理学空间K$DI2F(G1L)q

  包括父母以口语所表达的讯息,对一个人的信念、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过程是经过这个人的选择而整合入其人格的。一个人为自己创造的想像父母,其过程是持续一生的心理学空间;[\_\/^(Di

#Ui'Q*l)\ W+A7r0  父母自我状态决不只是艾伯恩所说的“强迫放入脑中的录音带”,而是经过一个人的C和A的选择和创造,这个过程和这个人的心理生理状况以及其他较亲近的人(如兄弟姊妹、祖父母、好朋友)都有关。心理学空间7H jw?'l"U.U8h

心理学空间(c9F$X?$N~R

  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整合自己的父母自我状态,“父母”的来源包括真实的父母、其它重要的人、还有自己的想像。有一个从未看过自己父亲的人,想像父亲是个温柔、慈爱、善良的人,他在这样的想像中长大,自己也成了具有这些特质的人。

`t[n.x0

G I(we|l-xW3T?0  这个创造的过程不会停止,我们常看到个案用理智的成人自我状态来重建父母自我状态,以调整过去被扭曲的部份。不论是在治疗中或自然的发展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创造父母自我状态。在忧郁症一章中,我们会详细介绍一个病人如何为自己重建慈爱的内在父母。

(zO e,Z ]0心理学空间W2Gv+l$N{f

  比较P1和P2: P1是在还不会说话时,接受到身体语言的讯息(包括影像和声音)而产生的,P2则是在会说话以后,将所有的外来讯息转成内在对话而产生的,包括批评、照顾、要求、愉快、爱等等,这个语言父母(P2)涵盖了拷贝进来的行为、感觉、信念、及规则(如宗教、道德、哲学)。

_u*P;V]3y0心理学空间7|y&RlP

  结构上,父母自我状态又包括了他真实父母的三种自我状态,例如一位个案听自己在父母自我状态时讲话的录音带时,忽然领悟自己的声音和妈妈声色俱厉的责备(母亲的父母自我状态)一模一样,下一段又发现自己像父亲疲倦地下班时发泄情绪的样子(爸爸的儿童自我状态)。认识并区分父母自我状态内的三个不同部份,对解决内在的症结非常重要。

?(m dqI5V0

.QLEj8@?+?8X0  父母自我状态以功能来分,又包括了照顾的父母(NP:Nurturing parent,照顾关怀别人,觉得别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重要)和批评的父母(CP:Critical parent,常想控制别人、批评别人、替别人界定人生与现实是什么,用自己的思考去影响别人)两部份。还有一种看法是分为照顾和批评自己的内在父母以及照顾和批评别人的外在父母。

5C(uUw^q}q0

.[-O5}5i2L$^ U [0成人自我状态(Adult ego state,简称 A2)

n.w/c:@G(W7vV.z-A m0

L7`R-laP^(v hQ0  我们常被人问到:“成人自我状态和佛洛伊德所说的本我有什么不同?”这两者都是一种观念,而前者特别指一种可观察到的现象,比方你正在读这本书,看到一些资料,不带情绪地判断适不适用在自己身上,这时你就在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中,如果你很生气地说:“这些家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时你可能处于批评的父母自我状态或生气的儿童自我状态中。工程师设计草图、法官办案、医师诊病,都是成人自我状态运作的明显例子。这是一种可观察的状态,不带感觉的接收资料,修改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来反应。它和前面所说的A1小教授有什么不同呢?差别在A2有使用语言的能力,能测试资料的正确性,辨识是否符合现实的经验。

/T,B'x|_ G(s O/f0

J5TCB0e0  在沟通分析刚起步时,许多治疗的重点都放在如何来区别一个人处于哪一种自我状态,艾伯恩在“团体治疗的原则”一书中也强调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分析自我状态。我们则倾向在处理完问题后,再回头用自我状态的观念来向他解释,使他了解原先在自己里面发生了什么事,虽然我们一直在注意每一个人讲话时自我状态的改变,却不会去问“你现在在哪一个自我状态呢?”,或说“你现在是在父母自我状态中说话”。心理学空间6a+^iQ*mLm

v;C&G/tDnJbW0  有一个精神科医师在一开始参加工作坊时就说:“我好累,你会努力工作到人生一点乐趣都没有”,他在表示自己很累的同时,还传达了两个父母讯息“要努力工作”和“不要快乐”,我们没有要他去辨明这些讯息来自哪一个自我状态,而是请他回到幼时探讨这些讯息的来源,并使他体认可以自己决定要工作到什么程度,同时拥有快乐的生活。这种方法比单单指出所在的自我状态要更有疗效。心理学空间*|PKm{MA-D

心理学空间$aOtC]

  当然了,学会如何分辨自我状态还是必要的,其判断是根据所用的字汇、音调、语气、声量、讲话的速度、身体的姿势等的改变。可以利用录音带或录影带,请个案自己判断刚才说话时所在的自我状态。可以用这样的方式邀请他:“把自己当个客观的旁观者,听听看这段话像是几岁的人说的”,你会发现一个六十岁人的话听起来可能才像六岁而已。当一个人把头斜靠在肩膀上时,他可能在顺从的儿童自我状态中,如果请他注意自己的姿势,然后把头拉直来说话,可以引导他注意到自己的想法、行为、感觉会因自我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当一个人越能察觉自我状态的改变,就越能了解自己的感觉、生活剧本、以及所玩的游戏,对自己那么清楚后,就有机会改变了。

[:X1Y$CH Z5zl;K0

!l/M)`S(` ];x8`:YG0三、自我图

`c/VW^Z#MgS0

7u_ W!m&?9_0  自我状态中的不同功能对我们的人格有什么重要呢?杜杰克(Jack Dusay)设计了自我图来呈现其重要性。心理学空间1c!j6c%eL m Q

D#fd!p(jtP0  作法:画出一条横柱分成五等份,分别标明CP、NP、A、FC、AC心理学空间Xd J+}'r'C A hMw:j)Cf

UYewHU{0  在其上以不同的高度表示其所占时间的多寡。首先画出自己判断占最多者,再画出最少者(用本能的判断),如我认为自己在成人自我状态的时间最多,在照顾型父母的时间最少,就画出如下的图

H T:C,OiU"mm(Z(g0

}#l~X8HXA0                             心理学空间S!hR6f4A"l5NNp

心理学空间s-U |$A?n%z o

                             

2{1|"|m KI|&Y0W0

o lLSL3B0                             

iwT;`gLM!J0

2sMr-A/]q0                             

7CT1GFQ}0?&u/d0

S$w2K$HX0                             心理学空间Q,N.|B L7[K;j:{P

心理学空间&timr(et0T,hX%|

  CP     NP     A     FC     AC  心理学空间 lCA/h|f4W

t/e al;h$V0  然后将剩下的三个部份照所占时间多寡的顺序来排,如我(作者)是如下之图

,F] Ft~-xZ#a0心理学空间1Qu8K,N` N@

                             心理学空间G*Q'h4g E Xv

9[`jTC$NvQQ x0                             心理学空间~5Dz6]T'Am6m0wg"x(i

心理学空间RScd:l;e,h]G

                             心理学空间|;{Is3JX7A7m

心理学空间w.i0\Mj'S G\)n

                             

c|i uT/x3V;r7O(]0心理学空间$pHMs y

                             心理学空间8D bi~%hE1E Du

vtyYno9SA0  CP     NP     A     FC     AC  

J)fQ ]Df)p2GSRE0

#c2A#i2c'wt-fQd0  高度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看其相对高度。心理学空间(~l#hXi J@g

;^\9h!m ?X'k0  还可以画出其相对正向和负向的部份心理学空间u-Hb)[(w,_,D

心理学空间(W8L}J,K

心理学空间?aU%[+j+^ I.L][8y

心理学空间oqQq t&x,k{

画出你自己的自我图,如果是在团体中,可以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凭直觉很快地做。有些人觉得一个自我图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情形,有些人则在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自我图,比如在工作场合和在家里的自我图可能就不一样。试着向某个熟识你的人解释自我图的意义和画法,请他画出你的自我图,比较他画的和你自己画的,说不定可从中学得一些东西。

[l"`?a5Rf.[N0

+h&s9KVK;J~u,@0  杜杰克假设有一个能量不变的原则:“如果某一个自我状态的强度增加,其它自我状态就会呈现代偿性地减少,就好像无论心理能量如何流动,其总量不会改变一样。要改变自我图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提高想要增加的项目,当这样做的时候,能量自然会从希望减少的项目流出。比如我想增加自己的照顾型父母,减少控制型父母,我就开始练习用更多的照顾型父母的行为,控制型父母的行为自然就会减少。

Mr%N6afk0S^0心理学空间+r7E KvGnq

J2a?#ue g0

@"~^4b:x,|0你想不想改变自己的自我图呢?先决定你想提高哪一项,至少列出五种行为有助于增加该自我状态,在未来一周实行之。然后重画你的自我图,最好能请不知道你要改变哪一项的人来画,再两相对照来看。

FL&|@+I D&v0

q@[7O!w2a|R8@ H0  每一个练习你都做了吗?光看内容是体会不深的喔!心理学空间qm$RP%{ m

)kk%T;o!OE0

$le,fm7[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TA 自我状态模式
«2.TA专业详解 沟通分析TA
《沟通分析TA》
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