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俊:母性之爱、有毒之爱、情敋gé之爱
作者: 童俊 / 8542次阅读 时间: 2017年3月19日
标签: 童俊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_n]&I6e8m&F/h

童俊:母性之爱、有毒之爱、情敋gé之爱心理学空间-R1|)^Xj

心理学空间D3x3R7T hA;D7[ tl

我们开始今天的讲课了。首先问大家各位听众晚上好,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也祝所有女性听众晚上好,还有那些妇女之友们,男同胞们晚上好。心理学空间H,awFRy~+m
 
/k [*w2e/lo0心理学空间?6BF'l9YcV

f!w#f Kh0{Kq0我今天受糖心理之邀,在女人节谈谈关于女性的问题,这个题目有点大,我的讲题是“母性之爱、有毒之爱、情欲之爱!”这三者当中任何一个,都够一本书的。所以我今天只是就这些问题建构一个大致的框架,我们后面还有三位在全国很牛的讲者,会就相应的主题给大家有更深刻的细致的演讲,希望大家关注这个讲课的时间。心理学空间 O3O4n:U"x[e
 心理学空间)uu^k{
心理学空间9PN*vb]M3d

)y6T@ZmXcsC0   我在此也告诉大家一个信息,今年4月20号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女性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这个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会址在香格里拉大酒店,由武汉市心理医院,也就是我所在的医院来承办,这是一个深度心理学第一次在中国开这样一个关于女性的大会,那里面内容很丰富,而且来的都是世界级的讲员,如果有兴趣可以在糖心理微信群里关注这个大会的信息,里面有非常精彩关于女性以及中国女性的讲演。心理学空间+G$ZVE;H#\;B;B Y
 
0Tt+^:ObV0心理学空间'W2J9V@}1V7oy

心理学空间)xHZm*ar WK7P

我现在回到我今天讲课的主要内容,我首先想要跟大家聊一下,我们在什么样的一个背景下,来理解我今天的讲演,那我觉得我们至少要回顾近100年中国女性发展史,当然这也是一个中国近代史

2O4N&c/jVtf8Tr y~0

"Fj y%V;X pJ-v#o upW0心理学空间8K3vk3V1c sv

"] M,S#RhX-O R`;w0我们如果离开了这个时代背景来谈中国女性的问题,来谈今天这几个问题,我觉得那是不好理解,也是有失偏颇的。如果抽离这个时代背景,我们没有办法去谈母性、去谈爱,也没有办法去谈有毒的爱。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要关注到我们的这段历史。在这里谈到历史,我记起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上世纪90年代我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我今天查网上好像已经有了中文版,作者叫张邦梅,她是张幼仪,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的侄孙女,一个华裔美国人,她的学位论文。这个论文最后成书发表,取名为《小脚与西服》。当时,我记得是在哈佛大学大门对面的书店看到的,我被深深吸引,就坐在书店的地板上看了一天的书。心理学空间#Wz B [hDFO-t

Zm-X,fk7el?0心理学空间#u K2y5c,L3A

心理学空间'P:z X#~$p(I%c;{

这本书里面当时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这个张幼仪在跟徐志摩离婚之后,还那么全心地服侍徐志摩的全家,甚至陆小曼没钱用的时候也可以找她。那么这个作者就是张幼仪的侄孙女,这个华裔美国人是很难理解她的,她分析为什么张幼仪这么受虐?实际上张幼仪最后成长为一个非常优秀独立自强的女性,这是后话。但是她有那么受虐的历史。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张幼仪的成长背景;她出身于有名的封建大家族,家中兄弟姊妹12个,其中八个男孩、四个女孩,但是当别人问张的妈妈家中有几个孩子时,张幼仪的妈妈总是回答:八个!张帮梅的书中有个标题叫做:In China, Women means nothing!心理学空间(@PXLv
 
C-K-@&Ub:Y1^c4A o-}0

:z7^\$]V.\2L8b _#Fg9g0心理学空间;`6_7[p e6yF

我想这就是我们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一个历史,我们不能够忽视掉这个历史。现在要稍微提一点,这样一个几千年封建的历史,到了49年之后有一个非常大的变革,这就是毛泽东主席给中国女性带来的翻身解放,扫盲,女性能顶半边天,这个功绩有多大不容质疑。但是同时又把女性放到一个全能的位置。要跟男子同工同酬,那个时候还鼓励做一个英雄的母亲,就是生很多很多的孩子,你说这样一个女性她怎么样能够把这两者都顾及到呢?我在这里不多言说,我有一个专门的论文在女性大会上谈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谈历史,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生活、物质丰富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盛。但同时,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大量的女性回归家庭,做全职主妇,这就形成这样一个局面:匮乏时期长大的母亲纠缠于一个物质极度丰富时期的独生子女。当然也有匮乏的父亲,但我们今天不谈父亲。心理学空间3RD sA[kT"qL
 心理学空间*r[Q"I.eVe(eG
心理学空间P&m7bg7{u"G#u `

心理学空间e XS,s5J9{,[s

我们知道,心理学有一个常识,就是每一个人都是有无数次可以重新成长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我们自己先天不好,成长不好,或者童年、青少年创伤,但是我们借着我们养育孩子,我们的孩子出生,随着我们养育他们,我们会再来一次机会,修复我们自己的创伤。但是有一个前提,如果你的创伤足够大的话,那么随着孩子出生也可能激活你做孩子时候的创伤,这个样子你再养育你的孩子过程当中。可能你的所思所念所感都是你过去的情节,这个时候,你体验的就是你自己,并将这个体验的自己当做你的孩子。心理学的术语叫做投射等等。

-Ma9cN+dG o7q0心理学空间| G g.|l{ f&F

心理学空间%S%d6wooq,B

ud+S$XA3Ew&m0我刚才说到:如果你早年有很大创伤的话,你的孩子出生是可以激活你在你孩子这个时候创伤,这个时候可能你就没办法关注你的孩子,而且还可能会有很强烈的对这个孩子的无意识的怨恨,这个无意识的怨恨是:我这么贫瘠,你还要我付出,我拿什么给你?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产后抑郁。先把这个话题放在这里,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样的爱是一个健康的爱。心理学空间"E)wX&U#}}U?+{
 
m kemP i;y&P6s0心理学空间(}\.A Q.Nj8m

心理学空间o2z R;y:y&ruL

前几年,我在美国纽约接受培训的时候,接触到了一个大师级的人物,美国一个非常伟大的女性心理学家叫西尔维娅•布洛迪,她几年105岁了,还活着。她从1964年开始,发起了一个历时有30年的,有76位受访者的一个研究,就是从这76人出生开始,跟踪随访他们,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之类的机构也给她资助,一共30年的跟踪随访。我们已经翻译出来这个研究中的一本书,它叫《情感依附》,在中国卖的很好。她他们发现,什么东西在孩子的成长发育中是最重要的呢?我在这里念一段:心理学空间 s#`#RN!T{E
 
{/D'gb@1yV0心理学空间]5L`;kH2Q

心理学空间S8r9s!tc%Q

“在琼四个月大的时候,母亲把他抱在肩膀上,他们的目光跨过操场,看向正在给他们照相的父亲,母亲这个时候用鼻子蹭着这个孩子,孩子开始流口水,并且嘻嘻哈哈的笑。然后这个孩子就把目光转向了母亲,就在这个同一时间,母亲却被另外的东西,她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别处,她没有看这个孩子。这样就导致这个母女两个眼神没有相遇,孩子脸上的笑容就逐渐的消失了,僵在那里,目光也变的比较呆滞,脸上没有了表情……”心理学空间|f,We^\!D
 
ya0K&wgZ0

.O N+zUU h9D bt}0心理学空间B,t*tozo

心理学家们认为这种母子母女的眼神交流,是孩子成长的最早的一个动力,如果这个眼神的错失,肯定就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孩子会因为无法感受与母亲的情感连接,而陷入沮丧之中,现在有很多婴儿观察都会发现这样的情形,孩子会僵在那里。刚刚生下来那些小婴儿,母亲的眼光是很重要的,我自己有一个体验,这有点像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中心跳舞,这个聚光灯是一直要跟着她转的。一个小孩子被送到这个人世的时候,这个母性眼中的光辉就是孩子们成长的源泉。
8a,BQ'd+Obkd0 心理学空间t}u)_o3QT9u@:R

r2d QO[Lug$A0

3iS W9[yd`5\ nq0心理学上有个提法叫做恰到好处的爱(good enough),什么叫恰到好处呢?母亲只要是在探索,在关注就够了。今天,我这个孩子,在哭,可能是她太热了,可能是她饿了,可能你这两者都找到,但是她还在哭,那没有关系,你不要焦虑,你只要保持这种探索,那实际上你的这个眼光聚焦在他那里就够了。很多的时候,孩子们不停的啼哭(当然要排除生理上生病了)其实就是因为孩子一哭,你就慌了,你就焦虑了,这种信息传递给了孩子造成的恶性循环。中国母亲我觉得不是叫做Good enough,她叫Too good,就是做的太满。任何事情面面俱到,当然我说的这个,关于这个研究我觉得也有一个前提,就是它是在一个西方文化之下的,关于这样一个视角,那么东西方有一个什么样的区别呢,我觉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建立的一个将心比心的心理。但建立于西方文化的现代心理学是要关注一个他者的。比成为第三代儒家的领头人的哈佛大学的杜为明教授说过现代人际交往的黄金定义是同理心,要能将自己的脚放到别人的鞋子里试试。

+x hx K7R0心理学空间6w9o-hdJ)snx7{ u

3{.FL iV3ot,~0心理学空间;]J#xU7X%S-a

孩子从几个月、四五个月、五六个月大开始,他实际上他的成长之路就是为了摆脱你的,就是挣脱母亲的怀抱。神经心理发展也是这样子,他开始只躺着,后来能够坐起来,坐起来他就爬,爬了之后他就会走,远离你,最后上幼儿园、上学校都是一个远离的过程。这个我们说整个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要到14,15岁,那么这之前你是有更多的呵护和保护作用的,你要放他,但是你也要保护他。那么到15岁左右,14、15岁是一个青春期的时候,他是发动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动力要离开你,那么我们说真正的母性之爱,就是要给孩子授权,让他们不为背叛你而内疚!
xI/`G9Pd.BBe9A0 
B2z5Smu0

2o5Onh+iD!Z p0

@fY|0Qi!A)OA0说到这里我还想要提一下,就是现代的女人和古时候的女人是不一样的。有几个方面不一样。第一个,现代的女性活的长,1949年之前女性死的时候很年轻,平均寿命很低的,因为很多就在生产的时候死掉了,那么现在女性活的长,比男人长,大城市都平均80多岁了,这个样子她从停止生育到死亡的时候,可能有长达30年的时间,不止,就是不要抚养孩子到死亡的时间,她有长达30年的时间,而且现在的女性只有一到两个孩子,就是中国现在放开生二孩也就两个孩子,不像我们的父母辈那样。
ka+h+x:q*bg0 
Yo"w}1I B-LX0心理学空间?n!E;j8M)Z2sa,H

~7M|2S7gyD?0这么大的自由,实际上你不生孩子,你不怀孕,你就获得了很多自由,你活的又长,经济条件什么条件都还很好,比以前好多了,那么你现代的女性就要面临着这些改变导致的对新的欲望和梦想的的探求,随着欲望而来也会有恐惧,这几点你是跟传统女性是不一样的。我自己观察我自己,我的外婆、我的母亲、我自己和我的女儿,这四代女性身上我发现的是每一代女性都在跟随这个社会进步,在追求独立,一代更比一代好。这个里面新的一代你会说,你碰到了大好的时光,碰上大好时光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焦虑,因为,前面的路都是新的我探索,我们的前辈并没有留下女性独立的遗产。心理学空间&LC`9Co`h
 
W tI"{'veR0心理学空间F bXyv6wjF

心理学空间4r p!i:epu`

我们来谈谈什么是有毒之爱:心理学空间(pfc2m{.}
 心理学空间$|w Z Ly_A*}h"yP

k5cob}0心理学空间gWD!v%Q

我们总在歌颂母爱多么伟大,但实际上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内心都是身怀一个母亲会吃了你,杀了你的恐惧的。心理学空间 XW+} b&aG
 
|+qv2c1V |7i4\0心理学空间\'k!l0lM~u

6XNK^z1Q0你想想啊,这个女人多牛呀,她给你生命,给你生命你依赖她成长,你没有她就活不下去的那样一个人。对这样一个人,你同时也会觉得,她也可以拿走你的生命,生死的予与夺,我想这就是孩子对母亲最深刻的一个恐惧的来源。那么所有的孩子不管是男孩子和女孩子,只要是人类,他这样的一个成长,从被母亲生下来那一刻开始,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从子宫一出来剪掉脐带开始,他实际上就从一个生物的人,开始了心理的人的成长过程。那么在这个心理的人的成长过程当中一个很重要一个动力,实际上就是与母亲的分离。孩子要离开母亲,要自己掌控自己的生命,而不是你,他这一步一步的成长,走的也战战兢兢,带着背板的内疚。
h'j _in0 心理学空间X M:oboK%Ow0y
心理学空间U^{$u U

心理学空间T&`i!A Z Jj:p/P

青春期的时候,这种反抗会更激烈,所有的这些反抗都是为了成长,那么作为母亲在这个时候,父母,当然父亲也很重要,在这个时候,你能鼓励孩子反抗你吗?孩子会跟你吵啊,闹啊,这好像是一种暴力,但是心理学上认为,这不是暴力,这是成长的一种需要,什么样是最大的暴力呢,最大的暴力就是在该分离的时候跟你紧紧的依附在一起。

:TM/WInfL0

!g#`%Vm%J0与母亲连在一起,绝不分离,这是最大的暴力。为什么孩子不能跟母亲分开呢?是因为内在巨大的,孩子会有一种巨大的恐惧,他觉得我们刚才讲到所有的这个成长,其实就是要反抗父母,然后往前面走。孩子也会因为离母亲越来越远,而身怀内疚,他觉得我背叛了你,孩子会有背叛你的感觉。那只有父母在这个时候给孩子这种行为,赋予阳性的意义,就是给他授权,这是一种成长,这个孩子才走的坚决。那如果孩子本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些内疚,他觉得他背叛你了,你也认为这样的孩子是白眼狼,那这样的孩子就难以向前迈步了。
n^8[(H`j Jb5W0 
2GRpNjdB4^0

f]sim `+u.~&R K hr0

N oe9f+S ? X0这就成了一种纠结的力量,分离和退缩在原点上来来往往,看不见变化,我们叫他施虐和受虐。谈到这一点女性气质里面有一个被公认的有一个受虐的倾向,我们说女性受虐的倾向,从生物学上来说,她生孩子就是受苦的,生下孩子她会快乐,所以有些女人认为,女性这种生理特征构建了女性受虐倾向,我们现在不讲生理生物的东西,我们讲心理的东西。我想这种受虐倾向还有很多是在一个男权社会里面,女性次等地位这样一个几千年的过程所形成的,你就是二等公民,或者你就像张幼仪一样什么都不是。心理学空间 |'dV+wD.^Oz
 
,FQV9Bf#lw6lC-UN0心理学空间EoB]L)c'Y

心理学空间R/BYX'Aw(x2~

一个叛逆的孩子遇上一个有受虐倾向的母亲,这样就激活了这种母亲早年被抛弃的感受,所以她在这个时候,她跟孩子纠缠在一个心理水平,实际上这个时候孩子是没有母亲的,在这种时候施受虐就发生了。我这里再强调一次,我今天讲女性的话题,我没讲男性的施受虐,男性是一样的。这样的施虐、受虐从来都是同时发生的,那我们说这样的施受虐后面是什么呢?实际上施受虐背后就是强大的分离的障碍,没有办法分离,这样不能分离它妨碍人类心理的发展。当一个个体深处恐惧,相信任何生命的活力都会招致惩罚时,他的生命就固着了,成长就停滞了。
&u:H)s S7j7|[}0 
%|tEX*[}k2u0

D,k:VrG0

f1XD-C@3y_M0我们刚才谈到了有毒的爱最重要的背后就是分离的障碍,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紧紧的和母亲纠缠在一起。
*G@llSCDMM9I0 
q)cy1HuDP0

M5Ok(U8q9i0心理学空间4t0~4cF2m D0qY"iA

总结起来人类实际上建立了两个自我调节和解决冲突这的系统,一个我们叫开放系统,它适应现实,特点它是可以带来快乐,它有创造力,它促进能力的发展,这个系统我们就把它叫做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学空间!~i%TT te?
 
(`0I+y1`G0B7mEB0心理学空间f2CG?-j8e&dE I7fy

心理学空间 ZHib(Z(W r1Pz

另一个就是封闭的系统,因为封闭的系统,依赖于将自己当作受害者的这样的感觉。因而基于现实的快乐是超出了他的想象,被体验为对他无所不能信念的威胁。因为他自己就是受害者,他就觉得别人都是对他不好的,都是不快乐的。现实有时候有快乐,这个快乐来了之后对他是很恐惧,因为你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他的自我能力的一些功能被用于维护他的防御和信念。心理学空间#mm4O[6f
 
4Zn3g(b s)f MU C:]k0

as K/W1y]0

N.wTSG\2m2s0B0这样一个封闭系统是所有无器质病变疼痛的来源。我们有很多躯体的疼痛就来自于这样一个系统,就是不断自我强化的这种受苦受难的感觉。
2s"N1MoPr8[0 
mx^,UT2W0心理学空间 }2{1]-rT1L

心理学空间-J??y-ero1H

另外一点这种有毒的爱,还带着一种对心理现实的憎恨,她们经常是在自己想象系统当中,它体现为不同的破坏的水平,它的残酷程度跟现实,跟个体被唤起的对现实的憎恨强度有关,那就是你的现实越跟他的想象不一致,他对现实越憎恨。
zH;di0N,jA7Cp&v4_0 
1d S} }/jtW#y4})A0心理学空间 q!kt0A8oN

心理学空间-a Aq%kp'J @Ov-N

说到这里的时候就强调一点,这种有毒的爱的个体,她是没有能力提供我们前面说到的那个研究里提到的母亲爱的眼神的,我们说那个母亲的眼光老是跟孩子的眼光打岔,是联结不到一起的,所以这种有毒的爱就要利用施受虐紧紧纠缠在一起以达到联结的目的。纠缠是为了联接,但是同时他又恐惧你把他给吞噬掉了,他在要联结和逃离联结之间,永远在这里面循环,没有变化,也没有成长。心理学空间f1C'}!T"A7w9w,X'^
 心理学空间 @)J.}&Iaq"EZ

?0h5Wu9h na~0

]jo$ueW0最后一个问题谈一谈什么叫做情欲的爱,我们这个情欲的爱在这里面要区分一下,sexy和erotic,这两者sexy是指性感,那么这个性感是指正常一个发展,自然发展的一个结果。性感的爱,是首先你要完成这个分化,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两个独立的个体才能发展真正的相亲相爱。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心理发展跟男性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3@?f}q1N;I4gp0

W*tJ*Q\#Y`s0我们知道,男孩子、女孩子都由母亲生下来,但是男孩子发展比女孩子发展要简单一点,为什么?他由母亲生下来他就是爱母亲的,父亲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外人。那因为男孩子心理,我要长的像父亲那样强大,我未来才可以拥有一个像母亲这样的女性,他会像父亲学习,放弃对母亲的爱。那女孩子的复杂在哪里呢?她由母亲生出来,她要跟母亲分离,她要背叛母亲,然后她要发展恋父的过程,恋父过程是把她从母亲的怀里拉开,但是她最终还是要回到母亲这边来。她要离开她,还要再回来。男孩子他没有这些复杂。女孩子首先要有一种力量离开母亲,她恋父的过程实际上帮助她发展她的女性气质,但是她最终不能老是一个恋父的小女孩子,她最终的成长是要放弃恋父,回到对慈母的认同,这个样子她才能发展她的女性气质。这个她就比较纠结了,很多的时候既要爱、又要放、再回来,各种各样的曲折导致女孩子心理发展要比男孩子心理发展更加困难一些。
o%p9so l0 
A B*wb(Y8f#tK x1^8L0心理学空间r1E U0S2K@X)I0F

9Uyg ?2uD"x0女性只有完成这样一个发展,从母亲怀里分离、恋父、最终放弃恋父再回来,对母亲的认同,发展女性气质,她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性感的、能够去爱的,既有母性也有女性气质这样一个女人。跟男性相比,女性是要比男性更多一些双性恋这种倾向的,因为她既爱母亲也会爱父亲,我说的是趋向,不是指具体的双性恋行为,是指内在的幻想。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女性就成为了真正的女人,一个这样独立的女人,她才会有真正的情欲的爱。我们看见很多性乱的人,那样一些人很多很多的恋人,很多很多的情人等等,实际上他她有一种,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有一种色情性,这实际上是种防御,这个防御是什么呢?防御是他的婴儿式的,或者他人格当中婴儿部分的那种创伤,他用一个成人的行为来防御他婴儿式的缺乏,实际上表现为色情,但真正的心理的位点还困在婴儿的,或者在乳房那个时候。为什么要用一个成人的这种行为(性),来防御这些呢?因为他很恐惧,他装一个大人,装一个成人,掩饰他早年这种婴儿式的匮乏。有很多这种性乱的人,实际上你跟他她深入了解,他她们是没有过性快感的,从来都没有过的。所以一个具有真正的魅力的,有性快感的这样的一个女性,她是要有心理上、人格上独立和成熟的,这样她才能够担起母性的责任,她的相应的社会的职责。我们今天的时间到了,我的大致的讲演就到这里,现在应该是提问的环节,谢谢大家。

q]r)V AX0心理学空间+mZ(]+r]bY:yN9R

)\LK2tig$e0

"BOo-j-dZC0问题:单亲家庭,10岁男孩子不愿与妈妈分床睡,有什么办法。
9D,x8?gy })o6^M5f,@0 
mY$JCj%~0y0心理学空间F#}&usKf9G,p

心理学空间9QI GtQr]

首先这位单亲妈妈你辛苦了,一个独立带孩子的母亲会有很多困难,这是可想而知的。10岁男孩,我不知道这个前提,我不知道他的爸爸是在还是不在,那么单亲的妈妈这样带一个男孩子,实际上男孩子的发展,有时候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子的发展,可能都不尽人意的,有时候缺失爸爸或者妈妈,但是这个孩子的人生当中,没有爸爸的,他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男性形象的。比如说那些舅舅,或者外公啊,或者甚至是一个老师,诸如此类的,他都会是有一个,尽管家里缺失这样一个人,但是他会有一个男性形象。我就不知道这个孩子,通常是只有跟妈妈在一起,还是他也有一些这样的男性成员的一个交流。这个孩子不愿意跟妈妈分床,我想他是有恐惧的,还有一个他是没有习惯的。可能这个妈妈需要跟他去聊一聊,他已经是该要分床的时候了,这个过程也需要妈妈要下一点决心。因为你回忆一下孩子分离,跟妈妈的分离,没有一个孩子是很愉快的,就像断奶,他要拼命的哭,但是你还是要断,送他去上幼儿园,他哭你还是要送他去的,我想这个10岁的孩子,如果你表现你要跟他分床的坚决,他还是一样的能够分开的。
!n ftzMf5Q$D0 
0@1\(t*M sD7T w-s!u"m0心理学空间-O;}+RL]akC

心理学空间m%gL-VFb1} t

还是这个母亲的问题,孩子没有了妈妈或者爸爸,这个单亲的没有爸爸。在哈佛大学有一个研究,就是那些同样是家庭有缺陷的单亲的孩子,或者是孤儿。有两种,有一种是表现的非常优秀,有一种就成了病人,或者是有犯罪的,他们发现这两者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比较好的甚至比较成功的那一群,他们没有爸爸或者妈妈,但是他们总有一个替代者,这个替代者可以是叔叔、伯伯,可以是姨妈,甚至一位老师、幼儿园的老师,或者学校老师都是可以建立这种关系的。心理学空间6id"Sank
 心理学空间#e^Q)E4uFP
心理学空间8E%m6Nif

Ha/| }*P$d3A9v0问题:孩子不孝顺母亲,是母亲哪里出了问题吗。
(F2E'N W.d$WvTc0 心理学空间abv~*yyOq Wx

{ ? AM!eH0

{/[0Fc4O+q:|0我想要跟你说的是,你这个孩子是多大年纪,如果他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不孝顺你,不是母亲出了什么问题,是因为他自己要反抗,他要成长,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背叛母亲开始的。
wy6?$yD Gu0 
QaP V*x%S_ y)}0心理学空间'e~v])D?

心理学空间n3a~a7\ KbK

问题:孩子都14、15岁了,每到周末还要跟母亲睡一下。
5aZqrB.rk0 心理学空间|z*N5[8i6n6pG5nm*e w;e

yT(S2^&l @xT0

1W]lT_%iL0我不知道你这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如果是男孩子那肯定是要坚决说NO,那是不可以的。因为如果是一个女孩子的话,倒没有男孩子那么样的坚决,但是有一点,我们刚才谈到,最大的暴力其实就是该分离的时候依附,那你可能也要坚决把她推开。心理学空间 n!U4I1n-\9UL
 心理学空间/tH0r5qVl u

/W { b W'N0Sn T-a9D2P0

v5i;})Lc"k7H^|0问题:女性的施受虐,涉及到分离的问题,解决就是在跟咨询师讨论中?心理学空间 \0Bz}I$c5{ F,_

}L+jgA6vr`0I0

mWB&]9t SV0

%@Dd7p)TdQa0……是正在接受心理治疗或者心理、精神分析?如果是在治疗中,这个治疗中,你会不自觉地在跟你的分析师,你的治疗师交往过程中,会再现你和你过去关系的情景,我想你是可以去跟你的咨询师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心理学空间K y)[E:v5r
 心理学空间^ EOk:aVL j
心理学空间)c:n6Hg'n]

$a4iZ}7G ^d^A(p^0问题:孩子在成长当中,总是快乐的时候就有内疚感,对父母的内疚感。是不是这个内疚感会引起相对的攻击,引起免疫系统失调?
2]h u~5U0 
|&l"Y`E*eF?0

+bx*^b8T8K3M0心理学空间6u9VX ?lzrB

如果老是这样的内疚,因为自己的快乐而有内疚感,那是会有很大的可能引起身心疾病的,会引起内在分泌失调。为什么你的快乐,你觉得就对不起辛苦的父母呢?那我想问哪个父母他自己的辛苦也是要求他的孩子跟他一样的辛苦的吗?那么如果是这个样子,我就想你要思考一下,你跟你的父母有没有区别开,他那个时代和你的这个时代,你自己和你的父母这个之间的分化。
V:DV%WD0K)pc0 
4`c0w/Z#\N X0

e nl"DY6q0心理学空间Y vLC*i[$x s

这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施受虐的,还有关于留守儿童的,还有关于孩子从小被母亲拒绝,长大不能亲近的。心理学空间\m~$W*ak
 心理学空间+SvD U4rh
心理学空间[7]'iU4k;AZ

T5?*C[p!R.D0这是三个问题在一起,我共同回答一下。留守儿童,这里提到,长期只有母亲带孩子,父亲不在身边,那么这是一个中国常见的现象,就是父亲缺场,我们曾经做了一个研究,摄食障碍,就是贪食症、厌食症这种孩子,主要是女孩子,跟母亲纠缠一起,西方有一个理论叫父亲饥饿理论,我们在中国这些病人身上,发现他们80%以上父亲是缺场的,它会带来很大一个问题。我们也在呼唤这个父亲要回归家庭,要关注一点这个孩子,那么长期是这个样子的话,我想这个母亲提的这个问题,父亲有时候不由你来控制的,你让他回来他也不回来,那你自己该做什么呢,这就是我刚才谈到的施受虐会导致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那么你自己要努力的开辟你的系统,就是说父亲或者你的丈夫跟孩子交流的很少,那你要努力的走出去,你要拓展你的疆域,我想你在来听这个课,我想你也在做了,逐渐的继续的这样拓展你的生活,拓展外在的世界,而不是现在你们家里那种抱怨,缺场,不理,这样一个循环当中,他不回来,但是你可以去拓展你自己的这样一个世界,拓展你的生活……心理学空间T Mx By!xpSt

T[5r'z*SU:z0

'q~aY w `0心理学空间+o X Q5b:{

还有一个问题是说,从小母亲就不待见你,长大了没办法亲近,怎么办很痛苦。我想要说一点的是,现在在中国的心理治疗,我觉得有一些过分的理想化。童年有很多创伤的,不管你怎么做心理治疗,可能有三种结局。三种结局就是,你经过很多的修通、处理甚至治疗,可能你跟你的母亲,可以重建关系,跟母亲能重建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比较幸福的。还有一个你没有办法,但是你可以和他保持若隐若离,不那么亲密的一个关系。这个样子你有你的生活,这是第二种。第三种就是这个母亲实在是太糟糕,那你跟他在一起,刚才如果没有说清楚的话,那我补充一点,就是这种不被父母待见的孩子,最糟糕的一种就是,最后也没办法跟他达成和解,但是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质量不会像人家与父母关系好的那么好,那样幸福度高,这是没办法达到的,但是你不会再被她破坏。你能够有一个基本能掌控的生活。心理学空间 ]!b5x*Gf&[qQ F3X
 心理学空间 Webyn*m:~9YO9Y

&k}7C(jU0心理学空间`1HL0m k

这里面要我多讲一些女孩子和母亲的分离,如何分离。我们经常会说女孩子是母亲的小棉袄,实际上在西方国家当中,在美国很多或者德国、欧洲,很多精神卫生网站上,会发现他们在假期,暑假当中就有一个项目,就是女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实际上女孩子跟母亲的关系是很大的一个关系,也是不好处理的,女孩子跟母亲的分离,实际上随着她的发展,她到3、4岁的时候,她就要开始,这是一个天性,她就开始要跟父亲靠近的,就是恋父,这个恋父过程当中,三岁开始到四五岁的时候,她就发展她的女性身份,那么这个不分离,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看到很多,实际上有时候这种不分离,是因为可能是母亲自己,在早年的时候要么就是没被照顾好,要么就是被照顾过度,这样的一个母亲,那么你自己带着自己这样一些情结在养育你的孩子,我想要告诉所有的母亲的是当孩子出了问题时,去回忆一下,你像你孩子这样大时怎样了。心理学空间 v$sn%l$@F

}x2~f$} r Yr0心理学空间2XNq#g3I vl}QS

Q,w*R*|xr(J0问题:我个人体验做了很久,如何才能发现自己具备了离开的能力。心理学空间~y}qX9|%|
 

4yA]v;ug&h gQ2a0心理学空间c Dh7?:[2fj.b;o/z[iE

~|rJd6bUj+p0能不能离开,能不能终止治疗,这是在心理治疗当中有一个专业的标准的,就是能不能离开,可不可以终止,但是既然你自己想到了这个问题,我想你已经有了离开的欲望和能力,你需要去跟你的治疗师公开讨论这个问题。
i,arZve8g0 
8I$un e4Y?S*\J0心理学空间5wX0N6~%f.^K

心理学空间Ue'U*C![J/s.D

谢谢大家,因为时间的关系有很多很好的问题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建议你们带到下一场讲座里面,还有一个建议你们4月份到武汉来参加IPA的女性大会,那里面有很多很优秀的老师,能更好地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谢谢各位听众。非常抱歉,我今天第一次做微课,很多技术性的不熟悉,可能影响大家的听课效果,抱歉了。也谢谢糖心理的安排,祝大家晚安。

yy C*P c U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童俊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 童俊
《童俊》
自恋,一种哀伤和爱的无能»

 童俊

中德首届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1998至2000在美国TUFTS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学习精神分析并接受心理治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