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暴力》书评:在爱与关心的表象后面
作者: 陈明 / 4906次阅读 时间: 2017年7月24日
标签: 父母皆祸害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o!ir-J#h wps0在家庭中,识别施虐与受虐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当施虐行为被隐藏在爱与关心的表象之下时,很多父母会以爱的名义,在不知不觉中虐待着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

dn bKoN#kr#PB0心理学空间B%D1E0uFAs5Cn/b

常见的例子就是“都是为你好”的父母。在独生子女年代,六个大人共同养育一个孩子,唯一的孩子成了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欲望的载体,大人将自己未完成的愿望转加于小孩。比如,经历过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大人,生怕孩子饿着,无节制地喂养孩子。在他们看来,肥胖的孩子是家庭殷实与富裕的体现、不再为每日三餐烦恼的象征。这些孩子被大人以照顾为名填满了躯体的每个细胞,成了父母曾经苦难的受虐对象,以至于营养过剩,成了罹患糖尿病的儿童心理学空间,x"u#g'gq7|/T

心理学空间8c%ew _/` i/P

这就是施虐与受虐的轮回过程。儿时挨饿的父母,通过对孩子的填鸭,将痛苦的心理现实转变成了生理疾病。心理学空间l4p Xk b*F ~$o [ X7O

1O:IE0TO3g/W0如此的施虐与受虐传递不仅仅是饮食方面的,同样,父母会用各种补习班填满孩子的周末与假期,用侵犯性的行为查看孩子的日记,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是没有边界的,这就使得施虐与受虐的现象更易发生和司空见惯。

3o#Wu!xB.| ?\:nb ]I0

v0d2LbD;cI+S0被剥夺了自主性和情感的孩子丧失了正常的功能,他们分不清爱与恨,如同被父母呵斥不许哭泣的孩子,在抽噎的恐惧、委屈、痛苦与无助中,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分不清父母可否依靠,内心的混乱让其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停止了心智的发展。诗人约翰·唐纳休说:“家庭是清晰地表达独特命运的地方,那儿是一个人未来的摇篮。”在充斥着情感施虐与暴力的家庭中,孩子的声音被掩盖了。《情感暴力》帮助那些无法表述自己的孩子,将遗忘或压抑的经历,用恰当的笔触讲述出来,在这些文字中,流淌的是默默无声的眼泪和不愿再回去的既往。正如被言说的事实,一旦被清晰地表达,既往对命运的诅咒就不复存在。

V#wb9I9o@B0心理学空间 Z!U,?F?"b0?%n!dZ

创伤咨询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事实的揭发,以当下的视角对过往的屈辱经历进行重述和分辨。如此回溯,带出了曾被呵斥的委屈与混乱。被暴力虐待困住情感的孩子,从冰封既往中苏醒过来,远去的愤怒如同过去的屈辱,不复存在,留下的,或许是合上这本书后的唏嘘和思索。

n$fQ3[l0}0心理学空间-E | a*qR

这个年代,“父母皆祸害”、“受伤的小孩”之所以如此多见,一方面是事实未被揭发与阐释;另一方面,是讲述之后,受伤者被困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他们在完全否定过去之后,再也无法以过去尚存的希望建构未来。未来,如果与被全盘否定的过去一同被埋葬,“父母皆祸害”的视角必定会让“受伤的小孩”在还复而来的辗转中困顿难脱。心理学空间7hF](p3d`OR3^0X

心理学空间4FeX Ao

在阅读《情感暴力》对事实的叙事时,读者体验到的,除了在字里行间流淌的伤痛,还有逐渐觉察到自己内心的情绪。与此同时,还似乎看到了书中的自我在哀伤的行文中逐渐的清晰。曾经的单纯依旧单纯,不同的是,曾经的虐爱不复滋生绝望与恐惧。(作者陈明,发表在《文汇读书报》)心理学空间 OkeEa] Z|?O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父母皆祸害
«自愿分享让孩子们快乐 科普
《科普》
批判性思维能力比智商更重要»

 陈明

清华大学经济学专业,创立心理学空间网。

二级心理咨询师,以精神动力学、图式治疗和慈悲聚焦疗法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支持、成长和人格内省的体验。
咨询预约加工作微信:mints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