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为社区发展服务
作者: 黄希庭 / 11294次阅读 时间: 2018年2月21日
来源: 《社区心理学研究》 标签: 黄希庭 社区心理学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9F*]5VA6nHaXr.Kf

Ct,z-m)eqW"o1p0
心理学如何为社区发展服务(1)
黄希庭(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心理学空间 X5R*N-r LX[

心理学空间0n8L ?8wGn$_2g

心理学空间*u])W;X?4E$l9o5@

【摘要】从宏观和微观两种研究策略论述了心理学如何为社区发展服务的构想。宏观研究策略关注整个社区或社区中大多数人的心理和行为,其研究主题是整个社区的文化心理。例如探究社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区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等的培育和传承。微观研究策略关注社区内部的个人和小团体的心理和行为。例如探究社区中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居民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熟悉心理健康服务的社区工作者等。在我国开展社区心理学研究必须深入社区实际,依循中华文化发展出具有国际性的创新构念,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术质量;其目标是为中国社区的发展服务,有益于国计民生,从而为心理学的中国化尽绵薄之力。心理学空间f d;S%BzM%o

c8c2l@$p F0【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心理学;心理学中国化心理学空间 a/I nIBqFv Z

)`IOe3C k'P01 引言心理学空间kM ]+z+L

心理学空间M!c3L6M#['Ta)E

“社区”一词为舶来品,现在已几乎人尽皆知。这一方面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另一方面是因为社区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那么,什么是社区?

_,nl-O\I-Mg0心理学空间5i'E-e|Ta*N

国内外学者都认为,社区这个术语源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önnies,1887)的名著《社区与社会》一书。在他看来,社区有三种类型: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自从滕尼斯开创性地定义社区之后,迄今社区的定义已有140多种。定义的多样性表明了“社区”的复杂性和学者们学术观点的不同。从各种不同的定义之中,可以发现社区这一概念通常都包含以下四个要素:①地域,包括社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社区所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范围等;而人文地理环境则包括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一般而言,社区的地域不能太大,大致限定在居民日常生活能够发生互动的范围之内。②人口,这是社区活动和变迁的主体,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结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③组织,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组织、社会群体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正式社会组织和非正式社会组织。④文化心理,包括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民间规约、交际语言、生活方式、社区感等。心理学空间_1^,Y7HZ

+Zu9m aI\0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社区这个词,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它的含义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这个com,commune和community有共同的词根,就是‘共同的’‘一起的’‘共享的’的意思,就是一群人有共同的感受,有共同关心的事情,也常常有共同的命运。”(费孝通,1999a)又说:“社会泛指人和人在经营共同生存时所发生的关系,而社区则是人们在一定地域里经营集体生活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一定的人口进行集体生活时组成一定组织的具体人群,例如村落、乡镇、城市、民族、国家等都是不同层次的人们共同体,也就是所谓社区。”“在研究人们集体生活时提出社区这个概念,就是要使我们能够体会到种种社会关系间的相互依存,把人们的集体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费孝通,1999b)我认为这个解释通俗易懂,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起点。

1s+i.ix*k L0

s&r$^M S6~+v0其实,社区就是社会的缩影。由此看来,心理学为社区发展服务是大有可为的。下面我想从宏观和微观两种研究策略来谈谈心理学为社区发展服务的构想。

#[.A q)d z9bf0

JE7[G L-z02 社区类型与社区文化心理研究

r?1A9f!k Z n*lQ,qs0

N1K5~`z U)@c:S0宏观研究策略的关注点是整个社区或社区中大多数人的心理和行为,其研究主题包括整个社区的文化心理,以及社区之间及社区内部机构间互动引起的大多数居民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我们可以从社区的某种社会属性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类别,把某个社区里的人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他们对社区的共同感受、价值观、需要、态度以及传统风俗、时尚、氛围等。例如,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我最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从文化特色的角度把社区分为传统文化主导的社区和现代文化主导的社区。

!Tc_a2x0心理学空间3oM{2p[ TK

传统文化主导的社区如江南六大古镇:苏州的周庄、同里、甪直和浙江的西塘、乌镇和南浔。苏州是历史上出状元最多的城市,在明清两代就有35位,而全国这两个朝代的状元仅202名,苏州占了其中的17%。苏州可谓人杰地灵,是书香门第的密集地。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北宋元祐元年(1086),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给当地全福寺,始称周庄;该镇因河成街,一派古朴、明洁幽静的景象,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同里古镇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乌镇历史上曾出过64位进士、161位举人以及茅盾、沈泽民等名人,虽历经两千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从江南六大古镇可以发现这里的民风民俗与其他地方的古镇如重庆磁器口古镇、合川涞滩古镇有很大的区别:在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上大不相同。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深入实际研究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古镇的保护,而且对古镇类社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也有重要意义。心理学空间8R%?[8@&@4K

\)qx~'TKM;e0现代文化主导的社区如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圳经济特区的形成得益于特殊的政策和优越的区位(我国沿海地区,邻接香港);特区由于较早地推行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高;外来文化伴随着经济技术的输入,特区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特区的人流和物流都特别大;社会分化程度高,按其消费水平,特区的社会阶层可分为富豪型、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和贫困型。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城市社区的一种重要新模式(例如浦东新区),分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小部分是由国家(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批准的,大部分是自办的。开发区的基本特征:一是交通方便、气候宜人。由于实行优惠政策,携带资金、技术的创业人员和企业家大量进入社区,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文化、娱乐、企业、疗养、旅游、居住、娱乐和商贸为一体的社区。二是他们的文化水平高于其他社区,科技人员较多。三是外来人口多,社会分化程度高。这些社区都是在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我国这些社区与西方社会的社区也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国内其他城市社区学习呢?这也是社区心理学值得研究的主题。心理学空间 R:Zq:T\P!t2k2n7q

q n\'fP;{e1]y0除了从文化角度对社区进行分类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对社区加以分类。例如,从城乡差别的角度,可以把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就城市社区而言,又可以划分为老城区社区、单位型社区、新建小城镇社区、城乡接合部社区等。就农村社区而言,划分的角度也很多,从地域范围角度看,可以把农村社区分为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自然村社区等;从农村社区组织管理模式看,可以把农村社区划分为以村委会为主体的农村社区、以民间志愿组织和社会团体为辅弥补村委会功能的农村社区;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看,可以划分为发达的农村社区、发展中的农村社区以及不发达的农村社区等。所有类型的社区都会涉及社区的文化心理如社区感(sense of  community)和环境保护意识等主题,也需要我们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心理学空间xtZYGTK k,w

心理学空间4ZM.]PU.m8oX

3 社区服务中的心理健康服务研究

L y8PMsj B9_ _&X0

(u yd;Api p0微观研究策略的关注点是社区内部的个人或小团体的心理和行为。社区服务的许多内容都是社区心理学微观研究所关注的。所谓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包括社区组织以及企业为社区居民提供的与社区居民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项目,如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康体健身、社会救济、就业服务、养老保险和保障性住房、社区活动等。我国自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开始专门对社区发展进行规划,该规划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民政部共同起草,作为“十一五”的专项规划。其中社区服务体系在规划中提出“以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为目标,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其具体的服务内容如下:心理学空间U*\ a N}M

U/b/m8m!Plu0(1)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

:jrI H'Is7iI0

k1W3r3@9s0(2)积极开展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心理学空间 T$CEx&wA&?'o

心理学空间p2Zjy4u1nU4j

(3)全面促进社区救助服务,加快发展新型社区救助体系;

9i#Ovub)y0心理学空间I }b [,Zb cv1_

(4)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E-rG(Y4@'Eet3G0

+nI!A%JD-_'Z n0(5)建立健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建立社区矫正、社区戒毒管理服务机制;心理学空间GQnJgo.W

心理学空间t:Csit3q/b

(6)发展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心理学空间H]M%N m1i?1w

*]K%_q:j3g9ArS0(7)完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it)e-n/cCe0o0心理学空间6l1p"jbv

(8)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

@B3P&V|d0心理学空间vO2L}9cl+m5|

上述八项为社区居民的服务,无论是便民利民服务还是社区老年服务、整治和保护环境等服务,都离不开心理健康服务,而该规划所讲的“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却没有提及心理健康服务,这说明我们的“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缺乏对我国社区心理健康体系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事实上,这方面有许多问题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例如不同类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调查与对策的研究。比如我们把发达的农村社区、发展中的农村社区及不发达的农村社区的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加以比较,就可以探究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关系。

f$i8g6QZ%v9}*O1ktL0

o3_M S*h/v0社区服务特别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特殊困难人群和受灾群众等,并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发展性心理健康服务、预防性心理健康服务和治疗性心理健康服务。此外,还要预防犯罪,帮助有前科者改过自新,重归正途,成为守法的公民。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个性化的心理服务参与,需要我们深入社区进行研究。

2@{ V|8N|0E0

J{4M tJ0_d0社区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居民,居民的产生、成长和发展即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这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解决。例如,对于孕妇产前和产后的心理辅导,对于有心理问题的母子的心理辅导,对于社区里中小学生的课余学习和活动的心理健康服务,对于社区里的公民、家庭妇女、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所有这些内容既是我国社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又是社会工作者必须了解的内容。要达到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的生活服务这一目标,必须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和熟悉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efk KY+e9G2v"~a0

X5T9_ A9p#G,F zN0在此,我想就心理学系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两点建议:一是要瞄准国家急需解决的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内容要精,要有前瞻性;二是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切实把重心转移到实践技能的培训上来,使他们有好思想、有本领为人民服务。

?t2^9}NI0心理学空间?0G;j#O)f h2g

社区很复杂,有许多内容值得心理学家去研究。上面仅以社区类型和社区服务为例,从宏观研究策略和微观研究策略谈了我对心理学如何为社区发展服务的构想,当然,社区心理学的关注点不只是个体,也不只是社区,而且还关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交互作用,我们应当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3mE#`~dG3]0

"E-G%_[/Q |.B04 联系中国实际,展开社区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空间0b p ZZ1|k1m8IP

MM#jRI0心理学要服务于社区,其研究必须进入社区,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开展心理学研究。为此,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很重要。

+cFj8T J7cGM0心理学空间(wNLY'|

4.1 深入社区实际,确定研究主题

vi3AD4d [,RH/f0

9~ J#S$A9eN2[J0应把研究聚焦于中国社区,到现实社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有关心理学的研究主题。第一,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寻找社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因为社区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我们通过长期观察会比较容易找到潜在的研究主题。例如社区内不同家庭类型的人们是如何应对疾病的,或者父母经常赌博对子女道德行为会有怎样的影响。如果喜欢旅游,你到过苏州的同里、浙江的乌镇、重庆的磁器口,你对这些古镇社区的文化价值观可能感到不同,由此萌发出探求中国古镇社区文化价值观的特点的想法。甚至平时读小说、看电视、上网也可能产生研究主题。例如网络人际交往是虚拟的,但他们也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也有社区,这叫网络社区。微博互联网社区的文化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它对于网民的心理和行为又有哪些影响,这也是一些很前沿的课题。第二,可以通过其他人来寻找社区心理学研究主题。如果某位教授目前正在研究的主题与你的社区心理学研究兴趣相吻合,你去找他/她将获益匪浅,因为你会从中了解到这个研究主题的现状、展望和相关的文献。如果有可能,你去听心理学教授讲授的“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社会学教授讲授的“社会学”和“社区社会学”等课程,甚至著名教授讲授的“哲学”“伦理学”“美学”“历史”等通识课程,都有可能让你找到社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因为兴趣广泛、知识多样化会使人产生联想,产生新的观点,而知识面狭窄、又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很小的领域容易使人思维迟钝。参加学术会议和阅读论文也有可能让你找到研究主题:将别人的研究与你的研究设想相比较或加以融合产生新的想法,或者将别人的研究进一步扩展至你所观察到的社区,也可能产生新的社区心理学研究主题。第三,阅读印刷品和互联网上的专业文献对于确定选题是很有必要的,而印刷品包括书籍和期刊。社区心理学的国外书籍主要有教科书[目前已出版的国外教材有两本:Dalton,Elias & Wandersman著.社区心理学——联结个体和社区(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Duffy & Wong著.社区心理学(第3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专著和手册(如Rappaporty&Seidman(Eds.).Handbook of community psychology.NewYork:Kluwer Academic Plenum,2000.)。期刊主要有美国心理学会下设社区心理学分会主办的美国社区心理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s of Community  Psychology),还有美国加州年鉴公司出版的《心理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每年出一卷,主要内容是对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或研究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由有关专家撰写,搜集的资料相当丰实。例如《心理学年鉴》2003年第54卷刊载Shinn & Toohey的Community contexts  of human welfare一文对于社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有参考价值。美国心理学会主编的《心理学文摘》,其编辑方针是“全世界心理学及有关学科文摘不加评论的摘要”,它能使社区心理学研究人员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文献内容,对那些接触不到大量文献的人尤为重要,通过文摘摘要可以查找到参考资料。网站主要有:http://www.communitypsychology.org,这是美国社区心理学官网,包括许多与社区心理学有关的信息,对于研究生和教师选择社区心理学研究主题很有用处;http://www.scra27.org,这是社区研究与行动协会(SCRA)的网站,是国际社区心理学的职业机构,也是美国心理学会的社区心理学分会的职业机构,该网站反映SCRA的行动和目标、成员的利益、活动和会议。无论是印刷品文献还是网上文献,我们都应批判性地阅读,力求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因循守旧。通过文献阅读,我们可以知道哪些研究主题是前人做过的,哪些是学者们正在做的,这有助于我们确定新的主题来做。即使是教科书,我们也要批判性地阅读,目前见到的心理学教科书,其研究成果都来自对西方主要是对美国社区的研究,与我国的社区是大不相同的。我们的社区心理学研究,其活水源头在我们现实社区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在阅读西方社区心理学的文献时要多想一想,把文献上所说的同自己亲身体验到的相比较,并找出有意义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用中国人的话语和概念来研究中国社区心理学问题。总之,我们要从我国社区的实际出发,把我们的研究与社区发展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切不可把从西方社区居民中研究得出的概念、原理和理论往中国社区居民身上硬套。

Q _ Z3] K_{H$NW0心理学空间{ oRZ)Yk6P%x

4.2 依循中华文化,发展创新构念心理学空间 hlWY9VJ:?2oC s

心理学空间)PO"H,k;Z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既具有强劲的历史性和传承性,同时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例如,彭凯平和尼斯比特(Peng&Nisbett,1999)的研究发现,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偏向于辩证思维,西方人偏向于逻辑思维。西方学者研究发现人格结构包含五个因素,即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神经质、开放性,被称为“大五”人格,宣称这是经过成百上千次测量研究所确定下来的(McCrae & Costa,1985;John & Srivastava,1999)。王登峰、方林、左衍涛(1995)采用西方同样的研究程序,结果发现中国人的人格包含外倾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被称为七因素模型;张妙清、梁觉、张建新(1996)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并没有五个因素中的开放性,却包含人际取向因素。马库斯和北山(Markus & Kitayama,1991,2003)区分出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两类自我概念的人:个人主义文化下的英美西方国家的人们属于独立自我者(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边界),集体主义文化下中国等东亚国家的人们属于相依自我者(强调要与社会和谐相处、符合群体标准、遵守群体规范)。杨国枢(2004)通过对华人自我的研究发现华人自我包含四种主要成分,被称为“华人自我四元论”,即华人的自我具有个人取向自我、关系取向自我、家族取向自我和他人取向自我。杨中芳(2001)的研究认为用集体主义文化来概括中国人的自我观念是不贴切的。

*H2E5uu$x.F^,k0

zP?;va3\3w [SS"iR;J0我们从中华文化宝藏中汲取养料,提出过创新构念,开展了对“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学研究。从20世纪末开始,经过艰难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对自立的探究,我们先是把自立区分为身体自立、心理自立、经济自立、社会自立和抽象自立五个因素(黄希庭,李媛,2001),随后发展出自立人格包含人际自立和个人自立两个维度共10个因素的模型(夏凌翔,黄希庭,2008)以及儿童自立发展的八因素模型(凌辉,黄希庭,2009)。对自信的探究,我们先发展出一个大学生自信结构模型,包含4个维度,即整体自信、学业自信、社交自信及身体自信共13个因素(车丽萍,2003),后来进一步发展出一个自信的五因素模型(才智自信、成就自信、人际自信、应对自信和品质自信)并研制出信效度较好的《青年学生自信问卷》(毕重增,黄希庭,2009)。对自强的探讨,开始我们发现有顺境自强、逆境自强、竞争性自强、成长性自强和他向性自强(郑剑虹,黄希庭,2004),后来我们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四库全书》中的大我自强、小我自强和个我自强(赵彩花,黄希庭,岳彩镇等,2009a,2009b,2010)进行了分析。此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了自谦的二因素模型(实性自谦和虚性自谦)(胡金生,黄希庭,2009),诚信的四因素模型(诚实、信用、信任和责任心)(吴继霞,黄希庭,2012)。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确实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养分,发展出了创新构念。

2F:LNax0

5RpZ#dn0i0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养料,发展创新构念之路也不平坦。这是一条荆棘丛生,充满艰辛之路。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的心理学体系基本上就是西方心理学体系,大多数中国心理学者都是在追随西方主流课题的研究,心理学中国化处于弱势;另一方面是目前流行的“量化”评价体系,只看重SCI、SSCI和期刊影响因子,更导致心理学研究中国化举步维艰。虽然有识之士对一味强调SCI和期刊影响因子等做法提出了批评,指出这样做会影响研究质量,“我国SCI数量已居世界第四,但自主创新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过分强调影响因子反而会忽视许多创造性极强、潜在价值高的研究工作及学术成果”,“使科研人员盲目攀比论文数量和档次,使学术研究走上‘论文驱动’的歪道,使科技研究沦为生产低品位论文的‘文章机器’”(陈佳洱,2013)。但批评恰似耳边风,而追求SCI、SSCI和期刊影响因子之风在中国心理学界却依然刮得更加强劲。心理学空间#@;h#n*m3GmdD-`,b

心理学空间P g&Q-J"Y)b

我坚信心理学中国化是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正确道路。在研究社区心理学问题时,我希望我们的学术团队要继续从中华文化中吸收养分,发展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构念,并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开展大规模、系统性的研究。对于这样的课题,如果进行跨学科(如社会学、生态学、法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研究,并争取政府机关、村委会、居委会及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司法部门和妇联等的支持,研究工作便会顺当得多。心理学空间T"aMD G^ ]

j7M2R0A)Z[9\04.3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术质量心理学空间M|a%a ?si J*cvh s

.K R]"] h,j |7TY0对于心理学问题的研究,采用多种方法与只采用一种方法相比较,前者效果更佳,特别是对于西方心理学中的概念更要采用多种方法仔细加以辨识。例如self-esteem被翻译为“自尊”,意指个体对自我的整体性的积极的感觉(James,1890),这种说法与我们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是否相同?《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说,自尊有自重(《韩非子·诡使》:“重厚自尊,谓之长者。”)和自加尊号(《史记·楚世家》:“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的双重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解释说,自尊是形容词,指“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我要求学生查阅现代文人作品中是怎样使用自尊的,并与self-esteem相比较(舒首立等,2012),同时我们还向一些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中国人请教自尊的含义,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认真辨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自尊不等同于self-esteem。像这样用多种方法来辨别心理学中的概念,有很好的效果。这样做学问既尊重了被研究对象也尊重了我们自己的良知,心里很舒坦(黄希庭,2014)。心理学空间j.Q{ WQ)X f N%r'T

心理学空间 a,iM;E`,Pm,P

社区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一种应用研究,社区心理学研究也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分。所谓基础研究就是揭示社区生活的本质,目的是透过现象探究其内在运行机制的知识。例如,我们对社区感或社区观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感兴趣,目的是探寻这方面的知识。所谓应用研究就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区实际,使社区居民更加追求真善美。例如吴薇莉提交的论文《突发重大灾难后社区心理援助培训体系的构建》,记录了她们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深入受灾社区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心理援助队伍进行四年多的培训经验总结。她们的工作使灾民走出了哀伤,提高了灾区人民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其实,社区心理学研究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也是相对的,难以截然分开。因为基础研究的结论可用于指导实践(例如社区感或社区观的研究结果可用于成功社区的建设),而应用研究的结果结果也可以提炼为理论(例如吴薇莉通过工作总结已提炼出一个心理援助“伞型培训体系”模型)。不少研究都兼具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双重功能。无论是社区心理学的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条件许可,我们最好是将几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效果会更佳。例如,我们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了某社区人们对社区的情感或观念很有特色,为了进一步探究社区感或社区观的结构成分,于是采用心理测量学方法,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还设计了“社区感量表”或“社区观量表”(不是采用或修订西方的量表)对某社区的人们进行测量并且区分出高分者和低分者,根据这个发现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行为实验和脑成像实验来探讨高分者和低分者的心理生理机制。这样,我们对社区感或社区观的知识就有更深入的理解了。

n-tFg+y~ {tQ0

F7c&m"YI~ SF0从研究资料数量化和非数量化的角度看,社区心理学的研究也可以区分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社区心理学的研究中,如果我们能够把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这两类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那是很有价值的。这样做的优势是:①可以相互验证,即把质性资料的结果与量化数据的结果相互验证,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②可以相互补充,即在一种方法的结果与其他方法结果的比较中寻求解释、例证、改进和澄清;③可以丰富结论,即以某一种方法的结果来丰富另一种方法的结果;④可以厘清主题,即揭示重构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以厘清其中似是而非的观点和矛盾,并从描述性资料中发现新观点;⑤可以拓展研究主题,即通过多方法研究能够拓展研究主题的范围和广度。总之,采用多方法研究能够提高社区心理学研究的学术质量,其目标是为中国的社区发展服务,对我国的国计民生有用,从而为心理学中国化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2}:` _t"[A&o%Rs0

:Y7E3T;D!C7}K`0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ATa%X7f?*X

RF+kf|(R @X0毕重增,黄希庭.(2009).青年学生自信问卷的编制.心理学报,41(5):444-453.心理学空间4J }Ksi/d`

!ve} x o|0车丽萍.(2003).大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26(4):661-666.

1S*i p6X9O/z*h$bP e0心理学空间@}\y4d!]2o

陈佳洱.(2013).营造创新人才辈出的土壤和环境.中国人才,(2):45.

)o+E%\l4\M T0心理学空间$P3`,@MAb ZK

费孝通.(1999).费孝通文集(15卷).北京:群言出版社,8.心理学空间w"Ax Q*Z+`G1B6ee

\"a0to,n[0费孝通.(1999).费孝通文集(12卷).北京:群言出版社,22.心理学空间z9A%xU(O4q

心理学空间sR.eftsUT

胡金生,黄希庭.(2009).自谦:中国人一种重要的行事风格初探.心理学报,(9):842-852.

ooy c$tmUK$g6YA0心理学空间.D B@ur"t

黄希庭,李媛.(2001).大学生自立意识的探索性研究.心理科学,24(4):389-392.心理学空间_z9j$C)N

心理学空间9Wj1? X!N#BY

黄希庭.(2014).探究人格奥秘.北京:商务印书馆,173-181.

8y;I d3VZ0心理学空间-mR@!v4h!H.n&f&X

凌辉,黄希庭.(2009).6~12岁儿童自立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6):1359-1362.

t#U*^S7y0

aC O~ s7^]M,n0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等.(1988).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404.心理学空间(Njg7}*z!j0IOj

心理学空间'nsCSm

舒首立,卢会醒,张露等.(2012).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8(1):45-51.心理学空间7no4WT,W,^ {

心理学空间 Q ^)|7W"T*zPX;k

王登峰,方林,左衍涛.(1995).中国人人格的词汇研究.心理学报,27(4):400-406.

}:G!D5OUp0心理学空间2[`*A.ev N@n

吴继霞,黄希庭.(2012).诚信结构初探.心理学报,44(3):354-368.

T:n`(ZY0

#`K:^:e3^7K c0夏凌翔,黄希庭.(2008).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建构.心理学报,40(5):593-603.

-oE p0JT"E2sHT%o&o$G#d0

%g0b'Qn TH'^&Q.H r0杨国枢.(2004).华人自我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观点.本土心理学研究,22(3):1-80.心理学空间EDk|y?$F

:Km,N~4V0hf3@Q0C0张妙清,梁觉,张建新.(1996).中国人的人格与社会变迁.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322.

q}(I[1r]0心理学空间V$V T4ELu kp

赵彩花,黄希庭,岳彩镇等.(2009).从《四库全书》看小我自强的人格特征.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5(6):11-14.心理学空间_4y3|x0A[:z^M

w`/v|r0赵彩花等.(2009).从《四库全书》看大我自强的人格特征.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5(3):1-6.

.Hy&E%NDa/c gZ0心理学空间tK/n-x)KSh

郑剑虹,黄希庭.(2004).自强意识的初步调查研究.心理科学,27(3):528-53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汉语大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16.心理学空间nld `/vD%Ss

'G ov/Z#X0qgy3K0John,O.P.,Srivastava,S.(2007).大五特质分类:历史、测量和理论透视.Pervin,L.A.&John,O.P.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第二版).黄希庭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3-184.

+rN4^;nCAe0nu0心理学空间V5y(pd X7{7J}h |+bp

James, W.( 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ew York: Holt. Markus, H. R., Kitayama, S.( 1991).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8( 2): 224- 253. 心理学空间rr:C EM

S5P N+k&c/Nau,{0Markus, H. R., Kitayama, S.( 2003). Culture, self, and the reality of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Inquiry, 14( 3- 4): 277- 283. 心理学空间`7|rr#nG a*]!_

心理学空间 D+bsQ A ~M`7h H+e;v

McCrae, R. R., Costa Jr, P. T.( 1985). Comparison of EPI and psychoticism scales with measures of 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6( 5): 587- 597. 

dJA0}0_yDz:}0

5`o YBy0Peng, K.,& Nisbett, R. E.( 1999). Culture, dialecticism, and Resoning about contradi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 54( 9), 741- 754.

2|E3? dzi8uEf0

4K}X"m_0u6ev0(1)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创新团队项目(编号:SWU1509107)。

$\7OXlU3u#{"Q5V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黄希庭 社区心理学
«大脑是如何产生意识的?可能是靠“猜”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发展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