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由APS联合组织的白宫研讨会上Cacioppo提交了他的研究总结,该研讨会影响了奥巴马政府创建的社会和行为科学小组,以帮助政府将科学发现转化为解决实际政策问题。
2018年3月5日,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知名社会神经科学家、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神经科学教授约翰·卡乔波(John Cacioppo)去世。
上世纪70年代,卡乔波和Richard E. Petty合作发展了详尽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ELM),在1992年和Gary Berntsen提出了“社会神经科学” ,因对孤独的系统性研究而闻名。
情绪和认知的作用。他聚焦于驱动人类互动的神经、激素和遗传学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大脑、行为和健康。他最近研究社会隔离和孤独对人类福祉的有害影响。
在社会神经科学领域,他致力于研究社会关系(social connections)的神经机制,探索社会影响和人际关系对卡乔波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孤独与白细胞基因表达的关系,他和史蒂夫·科尔(Steve Cole)的研究指出,孤独的人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他随后的工作表明,孤独能够对人的感觉、行为和生理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早逝。卡乔波还认为,社会合作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大属性。
纽约大学的社会神经科学家Jay Van Bavel在Twitter上发表数篇推文表达哀悼之情,“他是这个领域绝对的大牛,他的每一篇论文都是杰作,无论他是从经验、方法论、理论还是哲学出发。”
卡乔波著有《人类天性和对社会关系的需求》(Human Nature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Connection)。
《卫报》曾经采访了卡乔波对孤独的研究经历,以下是访谈节选。
你已经研究社会关系和孤独超过二十年了,你是怎么想出这个研究主题的?
90年代早期,我规划了一个新的领域——社会神经科学,研究社会物种的神经机制。社会物种的成员之间会形成稳定的关系,因而有了社会和文化。然而神经科学还没有真正研究过他们。
神经科学家们强调研究个体的大脑和细胞,他们有抗拒过社会神经科学的某些方面吗?
当我1992年提出这个概念时,我期望得到同行们的强烈反应,因此在最早的论文里,我提出并解释了“社会神经科学并不是自相矛盾的说法”。一切都进展的还不错,但我立刻认识到光有理论还不足够,我需要有说服力的实证。
你选了孤独作为研究方向?
其实我一开始感兴趣的是社会关系。我的论点是我们由社会关系所定义,那么当你缺乏社会关系时大脑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当时指出大脑是形成、观察、培养和巩固社会关系的器官,你有没有社会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感觉有。这是客观孤立和感觉孤立之间最大的不同,很快我们就发现感觉孤立正是孤独,而孤独研究还未有人涉及。
有些人有着很庞大的社会关系,但是仍然感到孤独。
是的,其实社会关系少一点更好。一个经典的案例是,亿万富翁看到所有人都想和他成为朋友,但是在他眼中没有人是真情实意,因为他们被视作利益驱动者。
你在书中提到,在回答“你有多少知己”这个问题时,25%的美国人回答一个也没有。如果知己就是优质关系的表现,一个知己足够改变脑化学变化?
“足够”这个说法总是太过轻率,但显然一个好过于没有。两个也许好过一个。这个问题真正的答案取决于语境。举例来说,当你处于战争中时,那么一个好友就不够,你的身边需要一小群人。
知己可能会是心理医生吗?
不会。看心理医生比没有朋友好一些,但我们发现,避免孤独的方式不是“获得”(朋友)。不管经济学家是怎么说的,我们的天性并非如此。我们需要互助性保护。如果你只是接受别人的协助和保护,这难以满足更深的归属感。去看心理治疗师满足了某些需求,但没有满足对丰富的互惠联系的需求。
孤独使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约翰·卡乔波
你用一些数据表明孤独是有传染性的,这个结论怎么得出来的?
意识到了这点,所以我们会有更消极的社交反应。过三到四年时间,我们不再可能是朋友了。对于你我来说,我们都少了一个知己。
孤独的传染机制其实非常简单。在一项研究中,我们观察了人们的关系在每三、四年的变化。传染过程随着时间发生。比如说你和我是邻居。我因为某些原因孤独,而你是我的朋友。作为突然变得孤独的人,我更可能用谨慎和防御的态度对待你,将你视作潜在威胁(因为你有可能离开并增加我的痛苦),你所以关系应该对双方都有益?
是的,而且不止如此。因为你与我互动的更少了,当你去工作时更有可能消极对待别人。孤独就这样传染开来。
你在书中引用了一句悲伤的话“我能准确记得我们之间不再用眼神交流的年份……”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很痛苦地逃避关系呢?
我们的喜好总是会适得其反。孤独如冰山,我们能意识到它的表面,但其中有大量系统性发生的东西潜藏在深处。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美国独居的人比1980年多出了30%。独居的人不一定孤独,但独居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变化。这是否能帮助解释问题?
没错,独居人数在增长,部分是因为人口老龄化以及女人比男人长寿。独居是否导致了孤独尚不清楚。比如说,当人们搬到老年住宅时,他们更容易感觉到孤独,因为即使他们自己居住,他们被剥离了对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感觉。
你将人类描述为“强制性群居”,并表示如果我们设计一个人类动物园,应该加上一条注释“不要在房中独处”。在多大的程度上这是一种普遍的特质?
我们发现孤独是遗传的。社会性被编写在我们的大脑和DNA中,有着个体差异。就孤独的遗传性而言,隔绝带给人的痛苦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很难被它困扰到,但也有人深受其扰,以至于变得有些反常。那些没有受到影响的可能会是精神病态者。我有一个来自一位进化生物学家的例子,如果我让你形容一下坏人的特质,你想到的三个词是什么?
无情,冷酷,精于算计。
那么好人的三个特质呢?
友善,慷慨,富有同情。
好的。你的回答实际上跨越了年龄和文化。好人首要关注的是与他人的联系,而坏人只关心自己。没有这种普遍的认同,我们不会成为社会物种。
自我依赖和独立的品质。
但社会总是让我们竞争,我们赞赏是的。但社会关系与反竞争无关。想一想奥林匹克运动会,这项基于竞争的伟大赛事能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合作同样被视作一项普遍的好特质,但是华尔街银行家们也在损害其余所有人的利益下串通一气。所以他们身上的品质不是好坏分明的。
你的研究表明孤独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你是如何评估孤独并说服政策制定者接受你的说法的?
首先,孤独的普遍性是多少?孤独的发生率在20%到40%,我们自己的研究显示有26%的人属于孤独人群。也就是说,四个人中就有一个经常感到孤独。
那如果长期感到孤独,它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将所有其他因素考虑在内时,长期孤独将早逝的几率增加到20%。这和肥胖的影响一样,尽管肥胖不会让你像孤独那样痛苦。
睡眠。你的睡眠是碎片化的,而且你睡醒时总是很累。你孤独时,累积的损害比不孤独时更多。你不会马上就患上心脏病或癌症,但是肯定会看到它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然后我们研究了是什么让你更加脆弱。在内分泌学、遗传学层面,孤独的人的大脑里发生了什么?孤独如何影响免疫和抵抗力,当大脑进入自我保护模式时,哪些基因关闭了,哪些激活了?首先,我们发现孤独降低了有效减缓或者治愈孤独的最好方法是什么?你有一项工作是针对刚刚回家的士兵……
是的。我的最初关注点不在治疗,因为我的研究资金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他们一直在督促我们: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做?所以我们关注刚回家的士兵,他们是长期最孤独的人群之一,我们进行了所有可能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