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随着天体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家接受到了越来越多神秘的电波。由此引发了更多对外星文明的猜想。以致于,每次宣布重大新闻时,都会引发发现外星生命的猜测和幻想。
据2013年HuffPost/YouGov poll的民意调查显示:50% 相信有外星生命;38% 认为存在外星智慧;25% 相信外星人造访过地球。
点爆外星人话题的是1977年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第三类接触》。第三类接触是Allen Hynek对外星接触的分类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和外星人实际接触和互动的遭遇:
第一类接触:指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目击事件。第二类接触:有证据(通常是一段影像资料)证明的目击事件。第三类接触:外星人和人类之间的实际直接接触。遭遇到外星绑架的是第四类。

电影《第三类接触》海报
第一类接触
第一类的目击报告中突然的出现不明飞行物,大多发生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之中。心理学家认为,由于观测条件的不足,视觉深度感知会变得迟钝,以至于将近处缓慢飞行的较小的物体(如明亮的恒星和行星,流星,气象气球,其他角度看到的飞机)当作远处快速移动的不明物体。95%的目击报告都是这种误认在作怪。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昏暗的环境下会看不清一些物体,感知觉会对其进行误加工,并误认为有生命的生物、外星人或鬼魂。
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s 不明飞行物起初是指人们在仰望天空时看到的无法辨识的物体,然而,现代的缩写词UFO成为了extraterrestrial(ET/外星人)的代名词。
第二类接触
第二类接触的照片、视频录像的观测环境也不理想,以致很难辨别不明物体的细节。不同的是,少数第二类的接触伴随着雷达波的异常。
在臭名昭著的蓝道申森林事件中,凹陷的地表和雷达波发生的突然变化,极有可是兔子的活动引起的,报告中升高的辐射也是由于士兵不当的操作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