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如何在当事人的过去与将来之间游走 ——两仪心理疗法的时间维度研究
作者: 杨文圣 / 6281次阅读 时间: 2019年3月19日
标签: 两仪心理疗法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心理咨询如何在当事人的过去与将来之间游走——两仪心理疗法的时间维度研究心理学空间 G:x(Y*nuF|8}
杨文圣

:b/~-m.s,v!E-GH k"O0


Q @ X6G]0心理学空间%BULlj H2H

心理学空间 T;nR&W4D y

时间是我们生活的背景。我们均生活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当下经历的困扰以及我们为摆脱困扰所做的努力,都不过是这条长河的浪花。在自然界里,要透彻地了解浪花,我们需要了解河流。生活也一样。当我们遇到困惑的时候,跳出当下,从时间的长河里去审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答案。否则,我们可能给当事人以肤浅、蛮横的感觉。

w$y0d(D+?3S0

6E:y/gxm0时间的长河,根据其展开与否,可以分为过去和将来两部分。过去就是那些已经展开的岁月,包含当事人从出生到困扰出现之前经历的各种人和事;而将来就是那些尚未展开的岁月,包含他们关于将来的追求、憧憬、规划以及将要面临的各种考验等等。无论是过去和将来都裹着大量的故事、情感与梦想,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为我们所用。心理学空间N5mwpWP

"v+iUB.eD01过去

QXdU3G'_0

I7}0\zx[D;X0中国人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心理咨询可以从过去寻求帮助。当事人的过去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他们的童年经历,他们的初恋,他们的中考,他们的高考,他们的第一份工作,他们的第一次校园住读……所有这些都可能对当事人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它们,我们常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事人,发现问题解决的线索。

0o&w_ bU0心理学空间@:uDxr4\

1.1考察过去经历产生的消极影响心理学空间N\{-J [4o+p2t

心理学空间t(H,_Ny@2]E)G \9h

过去常含伤害。这些伤害包括父母的责骂,恶人的欺凌,考试的失败,恋人的虐待或抛弃等等。对于很多当事人来说,过去的伤害和痛苦从来不曾离开,它们一直活在心里。他们当下的困扰只不过是过去伤害投下的阴影。但是,因为痛苦,他们有意无意地压抑在心里,以致有时候在意识的层面上完全将其忘记。

A/dB7e%w)L!O0心理学空间)bXv~f|

为了帮助他们摆脱困扰,心理咨询首先要做的就是考察他们的过去,让伤害暴露在阳光之下。很多时候,当我们和当事人一起深入地讨论那些伤害,我们和他们的内心均触动。有时,当事人会哭泣。谈话完成,他们常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在此之后,他们改变。对此,弗洛伊德进行了解读。弗洛伊德指出,心理分析的治疗机制和原理是把病人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变为有意识的觉知,使他们知道症状背后的真意,就会使症状消失。所谓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幼年期性欲未能解决留下的症结(钟友彬,1988)。实际上,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何止这些,所有被压抑的过去伤害不都是吗?心理学空间4MKK1TStL?8j

心理学空间C3UCj1b/`

在咨询实践中,我们看见最多的是缺憾的童年家庭环境带给当事人的消极影响。虽然时隔多年,当事人提起时候仍然情绪激昂,难以释怀。这些家庭环境常见有以下五种类型:心理学空间qw]5M-G e_S0g,R'Y

心理学空间s2j_'t3{`i{G@&`

爱得太少

a ]#TC;j{"Bh(J\0心理学空间MMU_k6C\ O

有时,当事人获得的爱太少。父(母)因为自身的性格、工作、夫妻感情等缘故,给他们的关爱很少。他们被教导“依赖可耻、独立光荣”。但是,渴望爱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于是,他们竭尽努力去争取父母的爱,幻想着有一天父母能够改变,然而奇迹一直没有发生。不知不觉中,他们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他人不可信赖,自己永远得不到真爱。长大以后,他们一方面内心仍然热切地期待爱,不由自主地放弃尊严和权利来迎合他人,来换取爱。他们害怕被拒绝,害怕被抛弃,害怕被背叛。他们常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感到挫折,为被冷落而生气。在另外一方面,他们在心灵深处觉得自己不会得到真爱,也不配被爱,所以他们会怀疑到手的爱,有时先发制人,摧毁到手的爱。

J2z[tl`0

-m ~ N.t!KE@ B0爱得太多

+X Y,jO-j8B@0

1~d3hoh0有时,当事人获得的爱太多。他们报告,父母把心思全部扑在他们身上,遇到问题,父母总能出现在他们的身边。因为父母总在他们身边,他们的心似乎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时刻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肩膀上似乎有两个脑袋,一个是他们自己的,一个是父母的。但是,这种“幸福”也是不幸。心理学空间f `A9d#H D`Y*v R

心理学空间:W w-E;_[]8I

LaurieAshner和MitchMeyerson(1996)指出:“父母无意间给予了太多,这样的经历剥夺了孩子们的效能感。如果童年时期,父母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关注、金钱和时间,那么我们会失去一些非常基本的东西:一种效能感,自尊心,缺乏开始行动、坚持到底、自力更生的动力。如果你在童年总是听到自己有特权拥有很多东西,然而却没有人信任你,放手让你奋斗,那你就常会感觉需要依赖他人去满足自己。”

SX.u5Q2]0

#x\_4w7l+tlmLf&h7~0爱得苛刻

4wS(Y3tbm(G0心理学空间F#lG4G u7E"B

有时,当事人感觉到爱,但那种爱太苛刻。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太高的期待,期待他们成绩绝伦,人格精纯。这让他们无论如何努力,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就,他们都无法收获成功的喜悦,无法肯定自己。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永远的失败者。例如,他们的成绩很好,但父母告诉他们“孩子你不聪明,勤能补拙,你要想成绩好,唯有勤奋”。他们相信了。于是,他们虽然取的好成绩,但是他无法相信自己的能力,无法欣赏自己的成就。相反,他们认为自己的真实能力迟早有一天会暴露。为此,他们惊恐万分,寝食难安。有时,他们取得好成绩,但是父母告诉他们“你看张三比你分数高,你比他差远了”,于是他们无暇品味自己的成功,他们觉得自己失败了。有时,父母不是在成绩上要求冠绝,而是在品行上要求他们超拔。每当他们行为举止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如说了脏话,父母便严厉地斥责他们,这让他们以为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这让他们处处谨小慎微,唯恐越雷池半步。心理学空间$o!dm'm Ht qh

;@6_T,SZ4X&PqO0爱得放纵

] t/\$[`.g0

2Q+}C(k E`H0有时,当事人感觉到爱,但那种爱太放纵。他们的父母给予他们过分纵容和溺爱,他们拥有太多的自由,太少的约束。Jeffrey E. Young等(2010)指出,这样的当事人因为缺乏限制,所以他们长大以后,常表现出自私、放任、无责任和自恋。他们常无法为了将来的利益,抑制自己的冲动或延迟满足。他们常有一种特权意识,认为自己比他人优越,所以不必遵守一般的人际交往规则,坚持认为自己可以不顾他人利益,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他们认为规则是为他人准备,自己不需要。然而,现实残酷。他们的行为游离在规则之外,即会受到规则的惩罚。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一些中学优秀的学生进入名牌大学之后,自觉聪明,上课不认真听课,下课不认真做作业,认为自己凭着聪明考前突击即可取得高分。但是,等待他们的是挂科。

!ni1rg'|5A`0心理学空间+Cc uJt%VPU

爱得错位心理学空间b3q'R?2H8o3G)X f

8Q3NE;KVU t0有时,当事人感觉到浓烈的爱,但那种爱是错位的。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怀着一份特别的情愫,下意识地将他们当做自己配偶的替身。其中最常见的是,一些女士和自己先生相处不好,于是与儿子相依为命,将所有的情感都投注给儿子身上,向儿子诉说自己内心的委屈,从儿子处索取温暖和安慰。而儿子则勇挑重担,努力为母亲分忧解难,挡风遮雨,甚至婚后多年仍然常和母亲同床共枕、相拥而卧。在这里,儿子俨然成为了母亲的丈夫,而母亲成为了儿子的妻子。长大以后,他们在和异性交往,尤其在亲密关系里常产生角色错位:他们唯母亲马首是瞻,过于在乎母亲的意见,将母亲的诉求置于绝对优先的地位,让女友或者妻子感觉不被尊重,被忽视,被冷落,被羞辱。心理学空间"La5{^5h{rPnG t

{Oa0?1Rp0对于童年家庭环境对一个人心理的影响,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阐释。这些阐释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影响。但是,我们切不可迷信这些阐释,切不可把问题简单化。我们需要牢记,每一个家庭都是不同的,不同当事人的父母关系模式常不同,父母二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有时祖父母也参与了进来,这更增加了家庭环境的复杂性。此外,每个人的感受性、认知偏好和行为偏好也是不同的:不是每一个备受打击的人都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人可能变得更加坚强;不是每一个遭受虐待的人,都怨恨他人,他可能变得充满悲悯;不是每一个受到溺爱的人都自以为是,他可能宽容大度……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认真倾听当事人,依靠当事人,相信当事人,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当事人的真实情感。否则,我们将犯下按图索骥的错误。

P$SggJ;_0心理学空间8{)M-w4\q%k"x!q

对于童年家庭环境对人心理影响的探索要适可而止。当事人的童年故事无限丰富。我们要做的只是透过童年使得当事人的荒诞认知、情感和行为可以解释即可。在其中,有些关键事件尽管可能对当事人的现在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年代久远,他们可能完全记不得了。这个时候,强行要求当事人回忆他们,既不现实也不必要。中国心理治疗的先驱钟友彬先生(1988)也主张,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记起的有关经历,但不要求勉强回忆‘不记事年龄’时期的经历。心理学空间 rr-G CYn

心理学空间K|Ffv9M?'OygO#y|

我们在考察当事人的过去对心理的影响时要思维开阔。虽然人的童年家庭环境会对人的成长很突出,但诸时平等。学校里同学的欺凌,老师的苛责,恋人的背叛,考试的失败等都可能严重影响当事人的心灵。它们常常剥夺当事人的正常需要,侵犯当事人的正当权利,践踏了当事人的尊严,打击了当事人的自信。每一个过去,都可能对当事人产生重大的影响,考察它们都具有意义,所不同的是对不同的当事人需要考察不同的过去罢了。心理学空间'UFgu0QgW Re

!ipaX Rv%T9K v2|0最后一点,当事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可能并不真实,可能只是一种杜撰。记忆的本质是一种重构。我们的大脑并不像录像机一样精确记录过去,而是记录一些画面、一些话语、一些情节。当我们试图回忆过去的时候,我们只不过将这些片段和碎片提取,然后用想象将缺失的部分填充起来。这样,客观的事实和主观的想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有真也有假。

!Z4L*RmEOL!Jy l0心理学空间:e)U)Q!p C M9I

例如,一名大学一年级女生,情绪抑郁,胆小怯懦,说自己不想做人,想做甲壳虫,在地下生活。她也不想谈男朋友,但希望有一个小孩。咨询师问小孩从哪里来,女生说想去偷一个。咨询师非常好奇,询问她的童年经历以及梦境。多次交流以后,女生透露自己曾经被叔叔和邻居多次凌辱。自己经常在梦中被面孔模糊的人举起。于是,咨询师将女生当前的心理状态解读为她童年的这段经历所致。解读之后,女生的情绪好转,学业表现也好起来,咨询也就此结束。三年以后,女生又来咨询。这一次,女生报告自己谈了男朋友,并有了性的接触。她发现自己是处女,这意味着她过去根本没有被凌辱过,过去的凌辱经历纯粹是个人的想象。在这个个案的开始部分,咨询师通过分析讨论当事人的过去很好地帮助了当事人,如果当事人三年后不再次求助,咨询师会一直相信她所说的故事。

ai7dB.Ap5N0

*Y!R6EuV'q{)u'X)WRwM0虽然当事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可能并不真实,但这无碍其应用。老子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恒信。”我们可以相信当事人过去的任何回忆,只要它们可以帮助当事人解除困扰即可。对于过去的回忆只是一种咨询工具,一种咨询手段耳。这就如我们看电影,电影里面的情侣相爱、飞机爆炸等镜头都是虚拟,但只要逼真,只要传神,我们即可相信,即可愉悦。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当事人走出心理困扰,而不是去发现真实。我们无需执著于他们故事的真实性。

d)Zks7ha4q0心理学空间)T|_R5CF+l M5BO

1.2处理过去经历产生的消极影响心理学空间ve ga6E+Kn%B

心理学空间 S?H*v f`

对于有些当事人,帮助当事人明晰过去对自己的影响,明白自己困扰的某种合理性,内心即得安慰。但是,对于很多当事人来说,这是不够的,因为内心的情感还在那里,行为的习惯还在那里。这时,就需要帮助他们消除过去的影响。唯此,他们的困扰方得解除。心理学空间T$F4h5w:KzN

u~+A-E C6j'y \,O0具体方法如下:心理学空间~[*[ cJjM@&O

心理学空间;{i W)Q0_v^'W^

帮助当事人处理情绪情感心理学空间b/BLaZYm

noNpJ"H+QU0当事人的不幸经常催生出很多的情绪情感。这些情感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面向自己,如讨厌自己,不相信自己;一类为面向外界,如害怕外面的世界,害怕外面的变化等。对自我的情绪情感和对外界的情绪情感常常交织在一起。例如,一个家庭欠温暖的女生,一方面怨恨母亲,觉得母亲没有尊重自己,肯定自己,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导致自己不快乐,一方面不喜欢自己,认为自己能力差,没有魅力,没有未来,想以某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o1R sx`R(Y(F%n0心理学空间 a~ e"y+Y.?+y$V q"V

我们在弄清这些情绪后,这些情绪常会缓解,甚至消失。但是有时候这些情绪并不自行消失,这就要求咨询师着力处理它们。

j m'R/\%Ch"a Tf1z0

hGd z2Zbw x0处理情绪情感的一项常见技术是空椅子技术,即鼓励当事人运用想象回到过去,去为自己申辩,表达自己对曾经的“他”或“她”的情感,去说当时想说但未能说出的话,抒发内心的委屈,宣泄心中的不满。例如,受到情感虐待的人大声地向父母诉说抗议。例如,“你们不应该这样待我”,“住手!”,“你考虑过我内心的感受吗”,“你知道我是多么痛苦吗”,“我没有过错”,“我不是故意的”,“我已经尽力了”等等。有时候,也可以大声对他人说:“我伤害你了”,“对不起”,“请原谅我”……一些当事人因为性格、习惯等原因,不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个时候,咨询师可以当事人的口吻大声说出这些感受,然后请当事人跟着咨询师说。心理学空间GyL4WCw8Y

心理学空间3k~J5i#dv8t&?

例如,一名男研究生,感觉人际交往障碍,前来咨询。他的突出表现是,在和人说话的时候很紧张,不敢目光交流,声音小,语速快。究其原因,男生的父亲幼年丧父丧母,受尽他人的欺凌,性格暴躁,经常打骂男生和男生的哥哥。这导致男生和父亲说话非常紧张,害怕说错,害怕因此受到责骂。在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使用了空椅子技术,即想象父亲坐在对面的空椅子上,和父亲说话。男生依然不敢面对父亲说话。咨询师便请男生举起右手,跟着咨询师高呼:“犯错是一种权利!”三次之后,男生很振奋,说话时开始和咨询师有了目光交流,语速也慢了下来,但是声音还是较小。在第二次咨询中,咨询师着重指出男生讲话的音量问题,强调了大声的重要性。后面,咨询师请同学先举起左手,跟着咨询师高呼:“大声是一种义务!”,再举起右手跟着咨询师高呼:“犯错是一种权利!”三次之后,男生很兴奋。在咨询随后的交流中,男生的声音一直较大。男生改变。心理学空间%r p~cz

心理学空间E4ROGl-NF+m:h0W

这种情绪处理可以用空椅子技术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例如,给人写信来实现,即按照当时自己的语气写信给他人,表达情感(春口德雄,1987)。与空椅子技术相比,当事人写信表达更加自由,因为没有直面的压力。如果条件允许,当事人甚至可以和故人电话、视频甚至面谈,诉说自己内心的委屈、愤懑、不满和遗憾等。显然,这种技术需要当事人具有更大的勇气。心理学空间 v0}x'l-g4G$d(ij

心理学空间;X0kN-K'O3?)L!P

心理咨询也可以协助当事人表达自我的安慰。自我安慰就是当事人向自己表达关心与爱护。如果说自我申辩是说出当时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那么自我安慰就是说出当时自己想听但没有听到的话。通常人在受伤的时候向往安慰,如果缺失安慰,便会心寒孤单。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当事人通过冥想回到过去的时光。在想象中,理想的慈父慈母等充满爱心的人出现,他们用言语,用身体,用行动保护我们,安慰我们,温暖我们。在我们受到苛责的时候,对我们说“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母亲的要求太过分了”,“你不需要这样对待自己”等。有时,我们也可以直接安慰自己:“一切都已经过去”,“今天的自己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过去的悲剧不会再重演”,“一切都还来得及”等。

4[vwQQ7\0

e3z@AM g$iB0帮助当事人改变自己的认知心理学空间r%~@2nU5Z3{

心理学空间m;U"v ]^M$ms-Y

过去的经历也同意深刻地影响当事人的认知。因为过去,当事人的心中常有很多明显妨碍个人发展的信念。这些信念多种多样,不同的当事人常拥有不同的信念。但是以下的信念非常典型:“我必须在我所做的一切事情上成功”;“如果你对别人好,那么别人也应该对你好”;“除非有别人的帮助,我才能料理我的生活”;“我是个无用的人”。虽然这些信念很偏颇,但很多当事人带着它仍然可以带着它们很好地生活。但是在人生的某个时候,这些信念严重地妨碍当事人,直令他们无法获得成功,或者无法获得他们内心的渴望(DavidWestbrook,2007)。心理学空间'POpd/Y"d

心理学空间ZM}0zR7~w

心理咨询在弄清这些信念产生的背景之后,这些信念常松动。但是很多时候,它们并不会自然消失,这就需要我们和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揭示出这些信念的荒谬,进而帮助他们放下这些信念。这里的关键是帮助当事人明白自己当前处境和过去处境的不同:虽然自己现在的交往对象和过去故事里的人物具有某种相似性,但有着本质的不同,即他们通常不会像过去人物一样看待自己、对待自己。再者,即使他们像过去人物一样对待自己,但是自己的能力已然变化,自己完全可以做出不同的反应来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心理学空间9[bb:z,G g

\!A'px.b}Qq W+c0例如,一位女生天资聪颖,读书勤奋,意志顽强,经过努力成功进入某名牌大学。但是进入大学后,看任何书都感觉“脑袋里有什么东西挡着”,很累,各门功课多只是及格,绝少优秀。和老师讨论下来,同学说害怕成绩好了以后,别人期望高了,自己达不到,然后让人失望。再深究一下,女生的父亲及其祖父母重男轻女,父亲常在女生面前表达女生不是儿子的遗憾,说女生不聪明等;而女生母亲很好强,期望女生能够不断更高、更快、更强,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答案至此明了,但是当事人的状况并无改变。在后续的咨询里,咨询师指出三点:(1)自己对成功具有深深的恐惧。这在过去是合理的,但现在自己已经长大,当别人的期望自己无法满足时,自己可以拒绝。(2)自己不努力肯定不成功,让别人失望的概率为100%。努力了,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样让别人失望的概率为50%;(3)长期的压抑和母亲的紧逼已经锻炼了女生非凡的承受力。成功后,即使他人期望加码造成自己无法胜任,从而引起他们对自己的失望,自己也能扛得住。女生完全接纳了咨询师的意见,情况开始改变,读书变得轻松起来。在这个个案里,如果没有咨询师后面的认知纠正,当事人纵使意识到自己的现在是由童年经历引起,但是咨询还是失败的,因为她的生活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MQh9[VP c0心理学空间9U!TVK9A UV

帮助当事人整理不幸中的收获

$b{T'B4Oh Yv0

E:f$l&O9N._0帮助当事人整理不幸中的收获也可以帮助他们走出过去的情感。道德经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虽然没有得到父爱或母爱,生活艰辛,但是这也铸就了他们的独立坚强;很多被父母歧视的孩子,虽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但是非常要强上进;很多身体弱小,受欺凌的孩子,细腻敏感。对于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同样收获良多。人生从来都是过程,既有欢笑,也有悲伤。温室中长大的孩子比其他更早地体会到欢乐。不错,他们在性格上可能会有不足。但是,他们优越的成长环境也赋予他们很多好的品质。他们常自信,常勇敢,常大度。咨询中,帮助当事人整理收获,可让他们得安慰。心理学空间"A1r3_su%dj+qA1Zc

b~}C\-N6|#D@5q)[,j{0例如,一位男研究生,自己2岁的时候,有了一个弟弟。弟弟出生没多久,父亲就不辞而别,离开了家庭和别的女人一起。母亲含辛茹苦把男生拉扯大,男生认真学习、并照顾弟弟。男生大学毕业考上某名牌大学的最热门专业研究生,前程大好。父亲突然出现,他已经重新建立了家庭,并有了孩子。但是,他非常为男生骄傲,怪罪男生不尊重自己。喝酒以后,还带其他朋友来家里,说:“我死以后,灵位一定要你去捧,其他孩子我都不要。”男生很气愤,觉得父亲不配,但是自己和弟弟读大学均需要父亲经济的资助,没有资助根本完成不了学业,所以不得不和父亲交往联络。老师听完以后,对男生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是老师说到道家祸福相依的思想,询问同学在自己的经历中学到什么。同学想了想说,因为父亲不在身边而母亲很忙,所以比同龄人独立;因为要照顾弟弟所以比同龄人有责任心;因为生活艰难,所以比同龄人更有毅力。如果,父亲陪着自己,自己可能就不会这样。咨询师很欣赏男生的观点,说他的品质是苦难赠送的礼物。谈至此,同学对父亲的怨恨减少很多,因为心理得到了平衡。心理学空间z!vLLL9W

y L4X$g(x01.3挖掘过去经历蕴含的丰富资源心理学空间M,C4l Y`*XW%K"Gih

o8e q-eY+MZ0当事人摆脱困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战争。在很多时候,单单理解当事人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咨询师帮助自己赢得战争的胜利。而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都需要作战方充分了解并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在当事人战胜自我的战争里,同样如此。所幸的是,当事人的过去里不仅含有解开当前困惑的答案,还拥有赢得战争胜利的资源。作为一名咨询师,有义务去帮助当事人发现这些资源。那么,当事人的过去里含有哪些战争胜利所需的资源呢?心理学空间;f @Mmd8F4~"t

心理学空间-m:S)GAh

过去的经验教训

%\7p3zL5]9{ z f }0

T ?'vi!e"yY0当事人在困扰时分,常常找不到问题解决的办法。但是,太阳底下无新事——当事人当下的困扰经常只是过去困扰的重演。过去的困扰,当事人已走出,当事人将自己如何走出的方法亦遗忘。这个时候,挖掘出曾经的方法常让当事人受益。后现代心理咨询家强烈推荐心理咨询挖掘出过去的成功经验,常问:“你过去有过同样的困难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你要怎么做才能达到同样的结果?”等问题,是希望用过去成功的方法解决当下的困难。许多人误以为如果他们使用同一种方法,让问题解决,如果问题再度发生,那么原先的解决方案即是无效。事实不是这样。相反的,该理论认为一旦方法生效,许多人就会松懈,又回头用过去无效方法来处理同一种状况;有些人或许因为忙碌而忘记过去成功的方法,一不小心问题又冒出来了。发生这种情况时,他们只需记起过去的方法,再照做就好(OHanlon和B.M.W.Davis,2009)。心理学空间$[qA%I\QCI:u

心理学空间8Tc4c|j}

例如,一名大三理工科男生因为学习困难来求助。在学习中,对于一门功课他非常头疼,上课完全听不懂,很苦恼。咨询师问男生过去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男生说,大一遇到过。咨询师接着问他自己是如何解决的。男生说提前预习。于是,咨询师鼓励男生对待当前的困难功课也提前预习。同学同意试试。三周以后,男生回来汇报,自己提前预习了,上课听得懂了。心理学空间}8csA7h8|E9ju/~w

Siw'i_$m0成功的经验固然可贵,失败的教训亦弥足珍贵。有时候,我们不能摆脱困扰,只是因为我们好了伤疤忘了痛,无视过去失败的教训,不断重复过去所犯的错误。如果我们能记起失败的教训,停止不断重复的错误,困扰当下即解。否则,当事人的状况就像电脑开机一样,重复输入一个错误的密码,不论你输入多少次,得到的结果永远都一样。无效的应对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给人安全感。面对习惯,人们常受挫,而受挫常产生愤怒,愤怒导致冲动,冲动导致自暴自弃,自暴自弃导致前功尽弃,导致人们回到虚幻的安全。焦点解决指出,虽然一些做法于事无补,但是很多人却常常加倍以无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认为只要他们做得更多、更努力、更好(如更多的惩罚、更多的恳谈等),最后就能解决问题(Watzlawichk等,1974)。心理学空间g9e i4S(QW!^

心理学空间/S])e+i-J

经验和教训之间的界限有时是模糊的,教训里亦常含智慧。教训有时不是全然的失败,它们含有很多合理性,只是局部上的问题导致最后的失败。因此,对于失败的教训,不能因为其失败就完全弃之一边。我们可认真分析教训中合理的地方,善加利用。例如一位女生,长期有强迫意念,其症状为突然想1加1为什么等于2这样的问题。在咨询中,咨询师了解到女生曾看过一本强迫症治疗的专著《脑锁》,并依照书中的方法尝试,但是没有起效。该书的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Jeffrey Schwartz和Beverly博士,他们认为强迫症是一种脑部疾病,处理的方案为四步行为训练法:步骤1:重新确认,识别出侵入性的强迫观念和冲动是强迫症的结果;步骤2:重新归因,意识到那种观念或冲动的强烈性和侵入性是由强迫症造成的,它极有可能与大脑生化物质的失衡相关;步骤3:重新聚焦,通过把注意力聚焦在其他的事情上绕过强迫症,至少保持几分钟,做其他事情;步骤4:重新评价,不要被强迫症念头所蒙蔽,它本身没有意义。Jeffrey Schwartz和Beverly博士认为当事人通过四步行为训练,可缓解、管控强迫症。女生试了,但是没有成功。咨询师和女生讨论,将步骤3做了调整,即给自己5分钟时间强迫思考,时间到了喊停。停止之后,做建设性的事情。新的方法取得效果,女生的强迫症得到改善。

a6KOclB0N0心理学空间L#A\ ~'g2M d+b

过去的兴趣爱好心理学空间.Qb(yn2t

心理学空间%gF cz3{5E5|

在困扰时分,我们常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常感觉生命没有意义。我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在过去我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或喜欢运动,或喜欢逛街,或喜爱音乐,或者只是享受一个人静静地呆着。曾经,在兴趣里,我们尽展我们的才华;在兴趣里,我们成为真正的人;在兴趣里,我们心流尽放。在困扰时分,我可以考虑重拾昔日的兴趣。拾起它们,我们可能会找回过去的欢乐。心理学空间-] t|aC$\}L-Vx

心理学空间hp,ekV+^

在困扰时分,我们常常看不清面临的形势以及突破的方向。兴趣爱好可以给我们启示。焦点解决理论强力推荐当事人从过去的兴趣特长中汲取灵感,以自己的兴趣为譬喻讨论自己面临的局势,以此来突破思维禁锢,实现个人超越。在咨询中,我们常发现当事人遇到困扰就着急,就想马上解决问题。他们中的一些人喜欢乒乓球。对于这些当事人,笔者经常和他们讨论乒乓球比赛。乒乓球运动员在比分落后的时候,虽然想尽快扳平比分,但是并不是加快速度而是有意识地放慢节奏,用要毛巾擦汗等小伎俩拖延时间,调整节奏。

.Q;QQ8RlMbe0

pi {$X$E!a4L u t D0最后,很多人的烦恼是关于生涯发展的,即不知道将来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这个时候,个人的兴趣爱好更是可以大显身手。当事人的过去兴趣爱好常透露了他们的兴趣和能力。透过过去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职业兴趣,体现出来的能力。然后,和当事人一起分析现在哪些地域、行业和职业岗位,分析去哪些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个人兴趣,展现自己的才华,规避自己的弱点。

1E(E;ZK+L2oAg}Y0心理学空间HBm?Dc0}/yx

例如,一名女研究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非常忧虑,前来咨询。她读的专业是某个相对冷僻的工科专业,她的师兄师姐都在为转行做准备,如去外面的公司做营销类实习。女生大学本科的时候,参与过学院的科研项目——曾在师姐的指挥下做过些小实验,很开心。但是读研以后,自己的研究迟迟没有进展,也没有思路,很挫败。以上两点的联合作用,让女生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咨询师问女生在过去的生活中有过什么事令自己非常开心。女生回答自己在做一个关于植物保护的公益项目时非常开心、自在。自己后来校内植物保护学生社团的骨干,带队做过一些项目,很成功。听到这里,咨询师和女生一起详细讨论了科学研究和公益项目的不同,以及在其中反映出自己的能力特点、职业兴趣等。分析发现,女生具有很强的活动策划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崇尚自然。这样,园艺、自然类产品(如藤编桌椅、中草药等)的营销领域可能适合女生的发展。分析结束,女生的心乐开了花。心理学空间Kkw+j!_w

心理学空间X-QI;wrI)a6c)D

过去的美好情感心理学空间 Dap,S$T'S

心理学空间'WM_6S ];DH

一段美好的感情常给人安慰。李泽厚说,对于很多中国人,情是生命的终极意义。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人给我们帮助,没有这些帮助我们不能生活,不能存在。但是在困扰时分,我们常将这些忘记。我们觉得孤单,我们觉得世界抛弃了我们。其实,世界从未将我们抛弃。有时父母抛弃了我们,但是儿时的玩伴接纳了我们;有时医生抛弃了我们,但是父母从未放弃;有时熟人将我们抛弃,但是路人将我们扶起。如果我们将在过去困难时分给我们安慰的朋友忆起,想象如果他们在我们身旁,他们将对我们说什么?将给我们什么建议?如果可能,设法和他们取得联系,听他们的消息,可能更让我们感动、受益。

6r@#o [K-L0心理学空间o&[{)ut8C u8@

例如,一位男生,成绩优秀、活动能力强,但是大四毕业拒绝找工作,窝在宿舍,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辅导员与其谈心,提到孝顺父母,为了让父母安心,为了父母更好地生活,男生当去寻找工作。男生无感,因为父母离异,各自重组家庭,自己得到的关爱很少。接着辅导员提到工作可以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如大房子、好车子,男生觉得那太庸俗。男生也看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书籍,但是觉得书上说得太缥缈。咨询师在咨询中注意到,男生在小时候有一个好朋友,他的家庭很好,自己经常去他们家玩,有时在他们家过夜。虽然,好朋友在一所很一般的大学读书,但是自己还是把他当成神一样的存在。于是,咨询师提议男生QQ上问好朋友的意见,问问自己该何去何从。男生觉得这是好主意,愿意尝试。后来,男生去找了工作——因为好朋友建议他找工作。心理学空间xD^B%tLq;y9t

H R3ut0r&y:V#a*E7ob[02将来心理学空间0T8~ z+SC)\

6ROYrVAm?0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指出,我们更多地生活在对未来的困惑和恐惧、悬念和希望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回想中或我们的当下经验之中。如果我们能帮助当事人克服对于未来的困惑和恐惧,激发当事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激情,当事人当然地可以摆脱很多心理问题。实际上,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早已迈开了脚步。后来,认知疗法、优势理论也涉足此间。下面,谨整合西方学说,对于咨询中当事人将来的运用进行深入的阐述。心理学空间,Eu'B!N ~DY

D5Y2N!m ^,y6c/jw02.1明晰当事人对未来所持的憧憬心理学空间B.{hs b {+j(@

!h&e.{ ?*C7WW?9We ZRh0运用未来为杠杆帮助当事人,首要的是帮助当事人建立对于未来的合理憧憬,这个憧憬如灯塔一样照亮当事人前方的路,给当事人方向与希望。关于未来的憧憬,在心理咨询中有三种表现形式:心理学空间9C m9\%JJ

心理学空间U$\q3l} Y

远期憧憬

,d%U)s ~+nn OA0

[$g6\ }lC"S0远期憧憬,意指可以贯穿人一生的憧憬,例如期望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尼采说过:“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弗兰克曾被德国纳粹关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多年,他根据自己对集中营难友的咨询经验,说:“任何人若以心理治疗或心理卫生方法来抗拒集中营对某俘虏身心的不良影响,就必须为他指出一个可堪期待的未来目标,借以增长他内心的力量。有些俘虏出于本能,也曾自行寻找这样的目标。人就这么奇特,他必须瞻望永恒,才能够活下去。这也正是人在处境极其困厄时的一线生机,即使有时候必须勉强自己,也一样。而对未来——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的俘虏,必然难逃劫数。”心理学空间2Tu[HI$v1G)Do_

n7r6p+P KF4iH0近期憧憬心理学空间'?y-[h#w di3a3nvh

心理学空间+f%S L*i.J*g#\:lC

近期憧憬,意指排除问题影响,近期可实现的生活憧憬,例如组建一支乐队、去某一风景名胜旅游或谈一场恋爱等。聚焦于当事人的近期憧憬给当事人带来希望,由于不是殚精竭虑地去思索他们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当事人能够利用自己期望的积极活力将问题减轻,并抓住机会开始期待一种超越问题的生活。在这里,当事人的希望和梦想为其生活提供了更大的脉络,其心理困扰乃至精神疾病只不过是这一幕戏剧中的小角色而已。例如,一位抑郁症女生通过暑期实践成功缓解了自己抑郁症。虽然问题并没有消失且继续存在,但所采取的旨在将问题最小化的措施减轻了问题对生活的影响。

O%vjRvN6fi0

;Iq}FU0即刻憧憬

*d6`(D;Xww$H-[0E0

qW;BDrP^L's0即刻憧憬,意指当事人对问题解决后个人生活的美好憧憬。如果当事人忧虑的是夫妻感情,那么憧憬的常常是夫妻感情融洽后两人的相处状况;如果当事人忧虑的是学习效率不高,那么憧憬的常常是个人学习效率提高后的学习状况;如果当事人忧虑的是当众说话的紧张,那么憧憬的常是个人公众讲话放松时的表现。有心理学家指出,有许多求助当事人的困扰,主要是因为他们陷于问题情境中而无法自拔,不知道何去何从。因此,最有用的协助方法之一,便是帮助他们建立方向感或使他们了解新的、更建设性的行动方向。一些优秀的心理学家正是借着让他们在较好的未来和无法接受的现在之间所做的对话,来帮助他们谈论目前的问题(Gerard Egan,1986)

f^m4_$Ft0心理学空间5zJ:s/{Zb6| n+q

2.2发现当前与未来憧憬间的关联

?.i/hIW0

+xB dL5f-y3X ]V0对于许多当事人来说,仅仅帮助当事人明晰关于未来的憧憬是不够的,还需要帮助他们了解当前问题与未来憧憬的关联,才可让他们释然。当事人的当前问题与未来憧憬之间经常存在着以下关系:

k0}H iWc)N#V$e0心理学空间&W^&k D~$B@MM D

当前问题对于未来憧憬有消极影响心理学空间uJ$h0@}

9xb+b2A |t;J0当事人的困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于当事人内心的某种欲望受到现实挑战的阻碍所致。因此,摆脱之道似乎就是迎接现实的挑战,寻求内心欲望的满足。可是满足当下内心的某种欲望有时候是对个人未来憧憬的一种妨害。在心理咨询中,许多当事人恰恰没有发现这一点,他们只欲逞一时之快,却又不能迅速实现,于是陷入进退维谷之中。这个时候,让他们意识到当前问题对于其未来憧憬的妨碍常令他们幡然醒悟、改弦更张。心理学空间K9c n?d%w

心理学空间|c3X(Y8E5b

例如,有个大学生志向是成为一名大企业家,作为第一步,他想通过马上就要举行的某知名商学院研究生考试。但就在此时,一直与自己关系欠佳的女友离开他与他人订婚。男生怒不可遏,强烈要求女友回到自己的身边,并威胁欲公布两人的亲密照片,而女友则宣称要誓死捍卫自己的婚姻。于是双方陷入僵局,男生困扰不已。在这里,该男生有明确的憧憬,但是他没有将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当前的情感纠葛挂钩,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情感的态度与举动对于未来的消极影响。咨询师在咨询中指出了这一点,当事人幡然醒悟,停止了对女友的纠缠。心理学空间(b%F/q#@] Up/^w

心理学空间r'Y j*m0M

当前问题对于憧憬实现有积极影响

ip\,\M z5x]~2W0心理学空间TU(`%S*b;v0q

有时,现实的挑战让当事人疲惫,他们的内心只想放弃,以赢得内心的一种暂时安宁。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无法回避现实挑战,于是内心陷入煎熬,或颓废、或愤懑。他们需要一个理由支撑他们对抗现实的挑战。这个时候,让当事人看到当前问题对于未来憧憬的积极意义,无疑是给他们注入一支强心针,令其士气大振,勇敢地面对现实挑战。在弗兰克尔的书中,记录着许多俘虏正是藉着揭露纳粹暴行的憧憬去生活。因为他们想以后出去揭露纳粹暴行,当下的受难成为了一种最有力的证据与题材。他们经历,他们记载。于是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都具有了一个崭新的意义。这个崭新的意义撑起了他们的心空。心理学空间|4Smt0?X I0s p+V

K0n7ev7\)i4T'}0当前问题对于憧憬实现几无影响心理学空间Ph A[peK

,B T1`%W2HCiX0有时,当前的问题对于个人的未来既无明显的消极影响,也无明显的积极影响,这同样可以给当事人安慰。为什么?因为很多当事人陷于迷局中,以为痛苦暗无天日。这个时候,当事人看到了当前问题的威慑力只限于一个小小的时间段里,无碍自己的未来,自然可以潇洒应对。心理学空间5K(p{vJF8\

心理学空间ND%K I0|&^0pi5|cY u

例如,一位女研究生,自述学习压力大,怕进实验室,怕老师批评,期待咨询帮助。但是详细了解下来,女生还有半年就要毕业,由于对本专业没有兴趣,想出国读其他专业的博士,且在海外的男友愿意提供帮助。谈至此,当事人意识到现在的受苦是短暂的,只要韬光养晦,熬过这段时光即可,心情大为放松。

RUx6w ]f0心理学空间 ]S+sO5h3]Y

2.3明晰未来憧憬实现的时间规划心理学空间%YL[wg|*ZL V/y

e2c8F@C"z.s0有些当事人确定了关于未来的憧憬与当前问题的关联,内心即得安慰,但是对于有些当事人来说还不够。他们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心理咨询需要帮助他们明晰内心憧憬现的时间规划。Gerard Egan(1986)指出,协助当事人订定策略以达目标,可能是表达与当事人同在的最富人情味、最温暖且最有助益的方式。咨询师在帮助当事人采取措施实现个人憧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心理学空间]:e h#A#~"h w9OT;R

心理学空间5l"|a|#Dh7JP

明晰努力的期限心理学空间Lu2hp;qo;C;U

心理学空间2["x2B uz H b9[+f5~V

圣经上说:世间万事万物,生有时,死有时。任何事情都在一定的时间开始,又在另一个时间结束。人们关于憧憬的努力也一样。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结合构成了努力的期限。憧憬需要在这个期限里去实现。在这个期限里,我们思考、酝酿、努力、煎熬。我们既不可以期望一蹴而就,梦想憧憬一夜实现,也不可无限地等待,肆意挥洒时光。

S6HU_4Tm0

U]N4TKF,R!P0不幸的是,一些当事人就是以为憧憬可以一夜实现,例如自己的家庭关系马上和谐,理想的工作马上到来,学习成绩马上提高……为此,他们焦急万分;而另一些人以为自己可以无限等待,如自己还可以打游戏,自己还可以去忍受伴侣的虐待,自己还可以去加班工作……浑然不知自己已走到悬崖的边缘。这个时候,和他们一起明晰努力的期限,确定自己何时开始努力,何时结束努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前者,明晰期限,可以让他们明白自己还有时间去等待、去尝试,从而大大的缓解焦虑;对于后者,明晰期限,可以让他们产生紧迫感,切实地行动起来,从而促进憧憬的实现。

Ke.a%C d-T2y%DxW6M0

*q6Sd1v7o2F'g0明晰努力的节奏

"Zyf.f n8u;N0

2DBmU u0任何的努力都需要把握好一定的节奏,它保证了努力的可持续性。这就像马拉松比赛,一个人必须克制自我,管理好步伐,分配好体力,才能保证用充沛的体力去取得好的成绩。如果他一开始太放松,被大部队甩开太多,纵使后面拼命追赶,也很难成功。同样的,如果他前面仗着自己体力好,像跑一百米一样跑,遥遥领先大部队,后面他一定会被超越,最后纵使他拼死努力,也不会有好的成绩。心理学空间#m!],A_+L/s.I

心理学空间C E X&q6O!hx8OABP&P

咨询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当事人有憧憬,有努力,但是没有节奏。有一个女生,想成为一名文艺明星,她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她从不睡懒觉,每天读书锻炼,严格饮食,从不吃零食,她像一个苦行僧,她精疲力竭。咨询师告诉她,她的表现似乎“一万年太短,只争朝夕”,告诉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咨询师告诉她放松、休息的重要性,建议她每天拨1个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她听完后眉头舒展开来。心理学空间 u,nJx7V"C

心理学空间^%vV p_;QJY

明晰当务之急心理学空间-vjbx!\ q

心理学空间 f`7d:rY dS

将憧憬变为现实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旅程里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一一觉察它们超越了人间智慧。怎么办?知道当务之急即可。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知道当务之急,我们即可迈开脚步,因循变化,在变化中求安慰,在变化中将憧憬化为现实。

_V-u.aj'g7Q0

'f%a3WgR5r oYR/cQo0关于当务之急的选择,有两种思路:心理学空间*t$ZImyg~

心理学空间E q[U+]9T1r2K

其一,从要害着手,所谓擒贼先擒王。遇到问题,先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问题即迎刃而解。一个女生因为寝室关系来求助。寝室原先分为两派,自己和一个室友一伙,另两个室友一伙。两伙内部交往密切,两伙之间交流很少。突然有一天,女生发现自己的同伙远离了自己。瞬时间,女生觉得自己被整个寝室孤立,非常痛苦。经过咨询讨论,女生发现其中一名室友态度原本中立,是自己疏忽了她,导致她倒向了一名严重歧视自己的室友。于是,女生主动和该室友走近。很快,该室友接纳了她,而其他室友也慢慢接纳了她,她的困扰解除。在这个个案里,态度中立的室友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心理学空间`]Dh#^n0J I

心理学空间3b'BL6w!Z$zf

其二,从必需做的、最容易做的事情着手。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个策略最适用于考试做题,考试做题大家一般从容易的题做起,将难题暂时放放。待容易的题做完了,再来思考难题。心理学空间lHdx?s:i,VT

心理学空间Q1`Mq J

以上两种策略,无有优劣,各有千秋。在咨询实际中,可以和当事人讨论,一起决定策略的选择。心理学空间$vE!b'L}(d

心理学空间lc/X2uY

3小结

a1{$cg{^Z(|s0

4@7`1Wt/w(W$_0心理咨询可以从过去着手,也可以从将来着手。二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相互补充。心理学空间Lr'NpV,L(kg

$m.g(Q'^Ja0探索过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向未来。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指出,我们关于过去的意识当然不应该削弱我们的行动能力。如果以正确的方法加以使用的话,它会使我们更从容地审视现在,并加强我们对未来的责任心。人如果不意识到他现在的状况和他过去的局限,他就不可能塑造未来的形式。正如莱布利茨常说的:后退才能跳得高。

d slK/OMSv0心理学空间 j-_*u ~#vSX R

面向未来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过去。当我们明确了对未来的憧憬,并行动起来向未来进发的时候,我们也常常重新思考我们的过去,发现从前所没有发觉的东西。过去是海洋,里面有无尽的宝藏,它随着我们思想的变化而常新。(摘自《两仪心理疗法》,杨文圣,上海三联书店,转载请标明出处)

8Q"J,Yn2]1L E*]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两仪心理疗法
«心理咨询原则的中国阐释 周易与心理治疗
《周易与心理治疗》
两仪心理疗法的行动维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