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慈悲
作者: Germer / 9923次阅读 时间: 2019年5月19日
来源: 《心理治疗中的慈悲与智慧》 标签: 慈悲 共情 利他 怜悯 同情 自悯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e}\0ZK?i/bg S0什么是慈悲

"W s8db;?~!R0

'Y}m4`,PQ0英语单词compassion来自拉丁和希腊语的词根pati和pathein("to suffer")以及拉丁词根com("with"),所以compassion的意思是“和他人一起受苦”。牛津英语辞典定义compassion为“同情和关心他人的痛苦和不幸”。2009年,许多宗教领袖制定了慈悲宪章,其中对慈悲的定义是呼吁“以己待人”。在心理学学者和科学家这里,对慈悲的理解变得尤为有趣和微妙。一个便于记忆的、可操作的慈悲定义可能是“体验痛苦并希望其得到缓解”。相似的定义包括:心理学空间)q|Lx}f

VH/E YQ+WL0

g*mUj Tl0

:igrVE#W3h0心理学空间wC XmD%{(I c

  • 基本的仁慈,带着对自己和众生的痛苦的深刻觉察,希望并努力使痛苦得到缓解。
  • 目睹他人的痛苦和随后升起的希望给予帮助的感受。
  • 包括三个部分:(1)我感受你(情感);(2)我理解你(认知);(3)我想要帮助你(动机)。
心理学空间'a!|sy4? \? Ca^

心理学空间[[E.sw

X4f8`6kEva0心理学空间4@ vO5g&J0n3@t%Z
十年前,慈悲作为一个独特的情绪或态度还一直被实验心理学家和科学家所忽视。这种忽视的部分原因是存在一些相似的概念,例如,共情(empathy)、同情(sympathy)、爱(love)、怜悯(pity)和利他(altruism)。慈悲和这些概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准确地理解慈悲不仅对千发展理论、评估工具和临床运用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我们认识和培养慈悲。

-vI w z#TiK ~Bp0心理学空间$hfIup G"_

共情

U3W&a@ Av0心理学空间-W/]'iH-@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1961)将共情(empathy)定义为“准确理解(来访者的)世界,就如同从来访者内部看到的一样;去感受(来访者的)世界,就好像是你的感受”。“有一个相似于另一个人正具有的情绪性回应”。共情超越心理治疗中的智慧与慈悲了认知评估,包括对另一个人的体验有一种感受。

3n iyHc;a5rk0

-mUPo3{0X2i0我们几乎可以共情所有人类的情绪——开心、悲伤、激动、厌烦。而慈悲是共情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对痛苦的同情(伴随着减缓痛苦的愿望)。痛苦是慈悲的先决条件。既然治疗的目标是缓解情绪上的痛苦,看起来慈悲可能在心理治疗历史上一直潜藏于共情的大伞下。在临床领域对培养共情的系统性努力依然相当少(Shapiro&Izett,2007),但随着古老的佛教慈悲练习整合入现代心理治疗中,这种状况会有所改变。心理学空间}RG"Fm,l

i[2Om*[0同情心理学空间,Z4h.Vvb)n4@

心理学空间:YJ&K ]9T5Ytn @!~*}

同情(Sympathy)是“一种情绪反应,基于对另外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或处境的理解,包含对其担心和悲伤的感受”。同情包括一种反应性的成分,基于之前的经验,而共情是另一个人情绪状态的一面镜子。在共情中比在同情中表现出更多的正念觉察。心理学空间(D1Nn0?*Q"X6l%oz

Z%e tu`"qCV0

!G&If5^FY%f(mt0

*h)m0TC Q k7k2@0治疗师倾向于回避“爱(Love)”这个词,尤其是和他们的来访者之间,因为它具有多种含义父母之爱、博爱、浪漫的爱一一这会产生误会。但单词“爱”有助于阐明慈悲的含义,LynneUnderwood(2009)认为慈悲的爱(compassionate love)比单单慈悲二字更好,因为它意味着更多的情感参与。

+ZaZ~K;v0e)Z0心理学空间9xVd2kNx~

在佛教背景中,慈悲表现为一个超然外在而非感情丰富的观察者。这个看法是因为舍心(equanimity)的品质一一在开放的觉察中承受住我们情绪生活的起伏的能力。例如,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在她离开家闯荡世界之前为了发展独立的能力,可能需要暂时地拒绝她的母亲。深刻地认识这一过程可以让母亲能够感受自己的痛苦、害怕或愤怒,但又不过度反应。舍心并不是阻止我们开心或哭泣,而是给我们自由,在不同的情况下去有效地表达情绪,同时依然与他人保待情感联结。

/D6B [2nRG ? Vj0心理学空间Q)\@M%k7qI

慈心是一种“希望众生可以享受快乐的心态”,悲心是“希望众生可以摆脱痛苦的愿望”。在佛教传统中,慈心练习通常在悲心练习之前,因为悲心练习更具有挑战性。要让我们的心在面对痛苦时保持开放是相当困难的——不责备受害者或并不为了让自已能重新感觉更好而希望他走开。

L2fg/m Eq/oi0心理学空间0X'{FQ6[~e

怜悯心理学空间Xrh8O+W$j

心理学空间}e:O:K(I2S5z)W

怜悯(pity)是关心他人的困境,同时夹杂着一点优越感,而慈悲是基于平等的情感。因为我们都遭受过痛苦,所以痛苦是一根将我们系在一起的主线。当我们以慈悲的方式对痛苦保持开放时,我们就感受到更少的孤独。当我们屏蔽痛苦时,我们会感到从正处在痛苦中的他人那里而来的轻微的远离,这就是怜悯。怜悯可以被认为是慈悲的前驱——个初步的开放——但如果认识不到的话,它也会阻碍慈悲的充分连接的体验。

/o(ty6X d]I L2Rv0

8WH ^Q6Btn0利他

H1a FU1[ Fw0
慈悲不仅是感受他人,还要争取改变现状,人们经常将悲悯和慈爱仅仅看作多愁善感。不!它们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你要变得慈悲,请准备好开始行动!
:Y4? KNu O-q}0C?(c0——Desmond tutt (Banasch.,2005)
心理学空间F4F4wZ)D3p4edvi3Z

心理学空间][&]*XvuW

Ms6m,[!}I"Jn.T%e0利他(Altruism)是慈悲的一个品质,与共情和同情不同。利他可以被看作一个动机或一个行为,“包括不求私利地帮助他人”。共情和同情可能会引发利他,但不是必须的。慈悲总是包括利他。

@nn'?lHS0

n:KsY_0自悯心理学空间d/J{v;P$eh

1O3r5o H3lI P0g8z ^0虽然慈悲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对他人的情绪或态度,但佛教对慈悲的定义包含了所有生命,也包括自己。心理学空间{Nq j$g`0k

心理学空间4o"v.P-l#vf

很多入发现对一些特定的群体反而比对自已更容易产生慈悲——如宠物、儿童、爱人,所以当下的研究确实还没显示出自悯(Self-compassion)和对他人的同情之间清晰、线性的关系。然而,为了对所有人慈悲,我们需要接受我们自己的很多不同的部分,包括我们不太令人满意的品质。否则,我们将倾向于拒绝他人身上的我们不喜欢的部分。

MH'g'c4c Z0

PD j+z3~+GH0慈悲是一种内部工作。如果我们认为那个痛苦的人是不值得帮助的,那么慈悲就会变成愤怒;如果我们无法给予帮助,慈悲会变成悲伤;如果受苦者被看作自已快乐的障碍,慈悲就会变成幸灾乐祸(以他人的痛苦为乐);当痛苦的人是自己时,有时候慈悲甚至会变成愤怒或羞耻。而且,我们需要平衡(正念)地觉察我们内在的世界和自我友善的态度,以保持对他人的慈悲。

(q.`M vSW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慈悲 共情 利他 怜悯 同情 自悯
«自我同情/关怀练习 CFT 慈悲中心疗法
《CFT 慈悲中心疗法》
为何自我关怀/同情如此重要»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