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心理模型
作者: Auchincloss / 6603次阅读 时间: 2019年7月30日
来源: 《精神分析心理模型》 标签: 地形学模型 动机 结构模型 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理论 心理病理学 自体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模型 作 者:Auchincloss
出 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书 号:9787115510723
原 价:¥69.00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地形学模型结构模型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

/m b!Ync|x F M0

3N/KyN4b#n0B p0心理学空间7L Z|| PB,}1y q

%`Y6B/QgA-K q0心理学空间V)S }2A]!s!E`4a

心理学空间4gK`p2D!Z

  • 自我、超我都有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的方面
  • 本我是完全无意识的
  • 客体关系大多是无意识
  • 自体和自体客体大多是无意识的
心理学空间a ]"KT8t1k@)wJ

'W a `Y~A0

9|%I ^h8bS7@0

] Bq]n0
  • 总是在寻求表达的愿望构成了无意识心理
  • 前意识/意识心理的压抑力量一直监察着无法被接纳的愿觉
  • 俄狄浦斯奋争
  • 俄狄浦斯恐惧心理学空间&V&ko n]
    心理学空间网
  • 自我、超我和本我有不同的目标:
    • 自我一动态平衡和适应
    • 超我—道德命令
    • 本我—驱力:
      • 力比多
      • 攻击
  • 躲避危险情景
  • 因为有彼此竞争的目标,所以冲突是永远存在的

WU'W.[2Af~0心理学空间g*]o v }/Cgd9r Jzi

心理学空间-}N,P4UY4cr T

6m_L*H X:Z\Q7v0
  • 依恋愿望与分离一个体化愿望彼此冲突心理学空间x/T-kG2s*G5^

    心理学空间J8RR6K T S]-H|f

  • 爱/恨/矛盾情感
  • 嫉妒/感恩/修复
  • 自恋奋争或自体客体奋争
    9K#JeE(dZ0心理学空间网

tI#z _{T}0z0

+]1h"}T*?T9W0心理学空间#YrK#r NU-I

心理学空间s4Qj0X1we3y)`

Y9H T8s:W,q-E/WU0/

t![!|z!Tt*vbper0

i1L.K+bbXs)N,T ?0心理学空间AG1UR7Jv$A

{3m0y;I2By0

y)| V/B/E8U2T-o0
  • 无意识的运作依照初级过程;前意识/ 意识的运作依照次级过程
  • 监察者分隔了无意识心理与意识/ 前意识心理
  • 情结
  • 幻想
  • 故事
  • 道德感
  • 认同
  • 心理被分成三个结构:自我、超我和本我自我
  • 自我 
    • 自我功能
      • 防御
      • 内化
      • 认同
      • 信号情感
  • 折中形成
  • 自我认同
  • 性格
  • 超我
    • 自我理想
  • 本我
  • 客体关系
    • 自体表征
    • 客体表征
    • 自体与客体之间互动的表征
  • 满足需要的客体
  • 客体恒定性
  • 自体恒定性
  • 依恋行为系统
  • 依恋的内在工作模型
  • 心智化
  • 自体
  • 自体客体
  • 自体状态的梦
    e;T vl/v-B0心理学空间网

/wZW;NhB#qz)H0心理学空间E3aUE9l)| lK~mN9q

心理学空间,S2_&^hV

*JScTv;r0
  • 初级过程是心理运作最早的模型;次级过程是随后发展出来的
  • 愿望源自童年期,构成了婴儿性欲的基础
  • 俄狄普斯奋争和俄狄浦斯恐惧会持续到青春期和成人期
  • 愿望变得越来越无法被接纳
  • 监察能力逐渐增强心理学空间)j(z\p p3UYT*d
    心理学空间网
  • 自我发展 
    • 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
  • 超我发展
  • 驱力(本我)的发展
  • 心理性欲阶段的:[口欲期、肛欲期、前生殖器(阳具)期、生殖器/俄狄浦斯期、潜伏期、青春期
    • 固着
    • 退行
      k&L9rWJ{0
  • 依恋
  • 把自体从他人中分离出来
  • 偏执心位和抑郁心位
  • 容纳者/被容纳
  • 足够好的母亲
  • 抱持性环境
  • 分离一个体化
    • 分化
    • 实践
    • 和解
    • 迈向客体恒定性
    • 成为父母
    • 中年危机
    • 心智化的发展
  • 自体的发展
    •  • 自体-自体客体基质
    •  • 共情的照料者
  • 在与镜映型自体客体的互动中,夸大自体逐渐成形
  • 在与理想化自体客体的互动中,理想化双亲影像逐渐成形
  • 新生自体感
  • 核心自体感
  • 主观自体感
  • 言语的/明确的自体感
  • 叙述性自体感

I'{-N uK{l d;S!vYn0

qg K]g9]q0心理学空间`&F} AJP

;i Ns#D3x\R,eL+U1@0

@mF,O s!LZ0心理学空间'yn7zMfN;?0PA

a!t%_T mi?(U0心理学空间(a1v K&w q2O#a

心理学空间 `#G:v e1L

心理学空间 v s?!cz }G

  • 神经症的起因是意识/前意识领域与无意识领域之间的冲突
  • 被压抑物的返回
  • 强迫性重复
    *g7R1Tm%}3Y0心理学空间网
  • 自我强健/自我虚弱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个指标
  • 不适应的折中可能会造成性格障碍
  • 心理病理学理论——防御与亏缺之争心理学空间4ov*f6H!]
    心理学空间网
  • 客体关系质质量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项指标
  • 边缘型人格组织(BPO)
  • 自体的健康/成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指标
  • 心理疾病被理解为是一种自体障碍
  •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
    • 婴儿自恋的延续(科胡特)
    • 防御依赖(科恩伯格)
  • 病理性夸大自体
  • 病理性自恋
  • 虚假自体(与真实自体)
  • 异己自体

do_ A&O0

5q0nmmT3Q!}5C0心理学空间,nf'@3Ij.? F |

心理学空间 Z9h/P[}n(mf4A#H o

  • 自由联想(“基本规则”)
  • 考察移情和阻抗
  • 诠释和重构产生了疗效
  • 洞察(“使无意识意识化”)
  • 探索梦
  • 增强自我
  • 探索冲突、防御和折中
  • “本我在哪里,自我就要在哪里”
  • 客体关系在治疗师与患者的关系中被激活
  • 反移情
  • 治疗师作为新的客体
  • 移情焦点治疗
  • 基于心智化的疗法
  • 调动自恋移情
  • 探索不可避免的共情失败
    ]|e2|I0心理学空间网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地形学模型 动机 结构模型 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理论 心理病理学 自体心理学
«中立原则、匿名原则与节制原则 精神分析实操技能
《精神分析实操技能》
精神动力评估和医疗评估的差异»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