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
作者: 《人民卫生出版》 / 20418次阅读 时间: 2020年2月04日
来源: 人卫电子书 标签: 心理自助 心理疏导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V r3U2RjIo6D1X

第六章 普通大众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KGP@ Bq6@)g0

}[` `EdEU0

2oU%Vw;B2\0心理学空间,C(Q-^C?*{l

心理学空间2OOo/s]*BG;F S

心理学空间qaJ$J ^ { K4G(B

相比前几章里的群体,没有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普通大众,看起来是在疫情中最幸运的群体,但这些人也会因为正常的生活规律受到影响、看到太多跟疫情相关的信息,而有可能产生不恰当的认知,从而出现一些焦虑恐慌、愤怒情绪、低落抑郁的情绪症状,甚至睡眠不良、行为退缩等行为方面的症状;如果自身本来就是体弱、易患病者,这些症状可能会更严重;当然,与之完全相反的盲目乐观也不是最佳反应。

I2V$xY6oEa0

J lW}|$B0

L'oM0B$EN5sj0

"L*b5dJ6R{0为了预防不良心理反应的出现,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以恰当心态对待疫情信息,积极和相关人士展开沟通,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自己目前的情绪已经影响到了生活,可以利用积极联想、放松训练、正确宣泄、调整认知、建立价值感等方法来调节,或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M#E5IT(g"|z0心理学空间:} ^,\"k![aB&RL

心理学空间zG$QIQM6S0H%|

-MgZFSoX)L.f0心理学空间6C$Y z~C Z4d

Mg3i:O8Je'Yu0心理学空间uR"g Zu)q"Rw

#N F ]8tjR;i0

Y NCZM5zK_0

*t;dW crqXsD&q.F0心理学空间m Tan1O~OCz$A |8]

心理学空间-pkq2?MH |'y

Wv4A"Q/W'i?0

8Y'S'RS"v0第一节 普通大众的心理特征

f7]Y!EF5M,H0

\"Qpf'Um M'GR0一、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群体心理学空间GT"S`$~^

&a ?y!I AIT0

f9s4v8r1hF0心理学空间nVX W L3L7wR;O

,hcSK%v Rt0
小W身体体质不好,容易生病,抵抗力差,面对疫情,觉得自己更容易被感染,而对自己的健康安全感到忧虑,睡不好,吃不下,情绪沮丧恐惧,对抗击疫情感到没有信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又觉得“反正我总会生病”,预防也没有什么意义,感到无望。
心理学空间XYm7zb?gU,r

心理学空间E}4s\T,D"W

心理学空间$|?jqoL;O

如果一个人本身体质不太好,容易生病,那么在疫情面前,就可能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比较没有信心,甚至在先前反复生病的过程中,出现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面对当前疫情完全无能为力,感到无助和抑郁,认为自己很糟糕,也没有动力做出预防措施。心理学空间ak\k*p

心理学空间3o)i Ax0q6x

1s!nKQ'RQ,@[Z/z[0心理学空间4g|%U'xb;U

而处于无助抑郁的心态中且不做预防措施,又可能让易感群体在此时容易患病,即便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也可能患上其他病症,如流感,而生病又让这些人进入恶性循环。

5yGF4Trs#[ G(Vl0

%mE+DI wA khY9i0心理学空间,U#D,nZ!|o ?

,I;[!N R8|*|7A{7K0

`wb ^u0

0H-f0Ctcx%q(L0b0二、从疫区回来的健康群体心理学空间*VG;gG.Rtj"u

心理学空间-z;wd4@W9T9u_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情境感觉失去控制,人就会感到压力,而不可预测性的情境就会大大增加人的应激反应。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前,形势随时都会有变化,都有很多不确定性,随之而来的是很多风险,每个人的控制感都会下降。

f!pFB6~$b&m)J0

;_Hfz%I\:o|0

)\5uZ8Omn n4a0心理学空间^ {^ Qn-Ha$^

在应激反应出现时人会感到威胁,可是这种威胁的性质是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威胁并不意味着人生命真正处于危险之中,而是与控制感有密切的关系。在他们不能控制对自身有威胁的警示,或者在他们认为自己在这种环境中失控时,就可能进入应激状态。心理学空间SBLL#l

心理学空间:^G5O*S5I5\

K] a o?J'Qr0心理学空间aYh(vV Z6~J;i

受威胁感带来过度焦虑和恐惧会产生躯体症状,如感到头痛、身体乏力,这些与肺炎类似的症状更让人心慌不宁,加剧负性思维,增加不良情绪。

([ s J$Wc$l;^0

T K/m(@ @0zS a0

hyiQR;bba0

ErYS L2eg9^7n"O%j0心理学空间 qa'@wrg$T(D

心理学空间h"i!HW k"Z,zxF

0k5}3w8?J6b0
小Z从疫区回来,未感染,也过了隔离期,但不相信现在专家的话,对自己身上到底有没有感染病毒感到深深不安,怕传染给家人,会很有罪恶感,头疼,身上不舒服,但不敢就医。不敢让人知道自己去过疫区,怕受到小区中有些业主的嫌弃和排斥。

3F"Vec;?T h0心理学空间5W`|z_W

心理学空间 K-W$GhAZ

心理学空间7i%D"{r e7?J

0]X`?a0三、身边有从疫区回来人员的普通大众心理学空间 KdP_ R(h,C7a

心理学空间J5p6q"mVPd U

8y c\)p ?i0

JiJq+s!z.JA5k0

Pf5E[ vm6h/q];N#mTA0
Z女士逐渐感到疫情的严重,并由开始的不关心变为非常紧张,担心自己或者家人会被传染上,而感到很焦虑。Z女士身边有从疫区回来、过了隔离期的人,但仍然觉得不放心。

!B"m6{q*u0X0心理学空间V/?/N)`-P

心理学空间Ho!Z0BC8C\4J }^

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人们总是会划分“我们”和“他们”,区分内外不同群体,容易对“他们”产生偏见。偏见以猜忌、恐惧和仇恨为特征,而偏见又会进一步导致歧视。心理学空间%K#^dl0x

3AhcK0a]1v$m0

sH-VKT!UK/_5yU#w7W0心理学空间BSxnG

偏见心理的本质是找“替罪羊”,寻求控制感。其实,对控制感的知觉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一种错觉,但是为了找到对生活的控制感,把自己身边和疫区有关系的人和物都驱赶走,让自己感到安全,就足以驱动很多人以“莫须有”为理由作出荒唐事。

xTG2B'ICF?/qP0心理学空间#K/U:e9lp3[(QVb

心理学空间gl&wu2]"J:\

4N*Ly__9{,de.]0

IF+G%X9A| \(N0

7sp+TuyRkl9r5t0四、为太多疫情信息所累的普通大众

b!Fi l%z4R0A)R1L0

]L2|i8L0

2^RQ$~P0心理学空间zo"Y;e#M+r2@

心理学空间8`%o-p JL b3B

老L是一名关心疫情、有社会责任感的普通大众,恨不得自己能上前线参加防疫控制工作。最近,老L不停搜索最新疫情信息,提醒身边的人,但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逐渐感到精神很紧张,焦虑;不久又有种倦怠感和麻木感
心理学空间'|U#Tat

;ZS8r Y0Tb|4F0

%C? ]E&AV/t/t.I0心理学空间C9l h-hGM_w

!l8W+u[([ bE5X0有人时刻关注疫情,情绪不自觉地卷入,感觉到高压,这是身体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心理学空间 xP5^^V8` X

$PA,^pvBC0心理学空间jf7u ~&F/\*?o!Z Z

心理学空间;dj:gJ%AF0}!DF

但这些人在忍不住刷消息的同时,可能会开始莫名感到厌烦、麻木,感觉不到刷消息的意义。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地接触大量与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使人长期处于压力中;但自己的行为无法很快缓解疫区的困难时,人的心理资源会被很快耗光,而让人缺乏继续应对的能力,继而对压力感到麻木、共情疲劳。

i l+u9o%?2zUk0心理学空间d^b%B8B:F1\&l A

心理学空间X8P@I`bzA*^

心理学空间#t'Ns"s5t3?5na9L-sT

m;a:F Z.LF(I0

D"` teu~0心理学空间0] S~/qOM3?

US{ vN(is0心理学空间$l]-iU5`0e{j

心理学空间 Xql3^/D-zS

心理学空间7i"Wlp?*ig9@

心理学空间f)]6a mqXB@

第二节  普通大众的常见心理或精神问题心理学空间$@2f}3\)@7@:[#mr&o

7UV6L%{A X,C#Bq0一、焦虑、疑病

M0Q"A9XXk4Y,y0心理学空间*p2P3K-e5T6`e}

目前,大部分群众已经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严重性,由于无法分辨谁是携带者,会感到难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且人们对于疫情新情况的把握往往难以达到自身需求,所以安全感急剧下降。心理学空间d/ut(C]

心理学空间b$ojA8Y/v-O ]$N)b

|{#a(]!Or0

1i D D R_/q [5LE0因此,人们出现了普遍的焦虑心理,尤其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很多人口罩漏了一条小缝或是偶有咳嗽,就开始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焦虑感更甚。还有部分人过分关注疫情的进展消息,反复查看相关内容,也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

2Rd8I2P]Y0心理学空间-iJC5?`;lCLGlN

8G)QEazv2B0心理学空间}"Ma.m/kul9}

人们还可能会出现“看谁都是携带者”“不敢出门、更不敢去医院”“感到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等想法。这些想法和行为可能会推动焦虑发展为恐慌,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比如:过量使用消毒剂、过量吸烟饮酒,抢购囤积口罩、方便食品等。心理学空间5L8z:Fj!Hq

心理学空间 \Qv(D$?1Y

L Zj2U9k| yL0

u^7C$v%`8F$c{,?/O Nv0心理学空间#gk9?2g9`e4Fz

S H6[_H'zB0心理学空间-Te sh1T0Z2B)?l

心理学空间&`ny7SN9e

二、愤怒情绪

:m"I V GK,H0心理学空间f:o"YD4e+^eK&F}

浏览社交媒体时,我们也往往会看到一些充满了“戾气”的文字,有些是针对那些喜欢吃“野味”的人,有些是针对基层的管理者,有些甚至针对全体疫区人员,而且下面的评论里也不乏赞同者、响应者、散播者。随病毒而来的,好像也有网络中“病毒式传播”的愤怒,在一条条未辨真伪的信息下声嘶力竭。

h mf3i+~ @!_4n0

EP].ZR9YL,oe*W0

QmI2B!Kk0心理学空间EFe2Vsx?7G/v3q

根据心理学上“挫折—攻击模型”,面对疫情的风险和人人自危的压力情境,油然而生的愤怒情绪其实是增强控制感、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但现在最需要做的并非把矛头指准谁,这种群体情绪,反而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温床,甚至被有心煽动者利用。许多谣言恰恰是针对人们的恐慌心理,诱使我们用怒火滔天的形式,过度地发泄自己的不安,而对无辜的人造成伤害。心理学空间F:?)q u7m%j%o`

?`!z0wlT0

Y,v6~%hqt a`+g7W0心理学空间9G(X.YAL iG

不管是身处旋涡之中的群体,还是紧张的观望者,一味地表达愤怒都于事无补,我们更需要保持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冷静、克制,以“不信谣、不传谣”的心态,理性关注疫情现况。不冲动参与对当事群体的攻击,不让自己成为一部分“有心人”的帮凶。心理学空间2g*Y?\B+?&z!W

&Yu#FZ;o tn(_R;OW0

8D1{2\g,HO,}*t*R |0心理学空间a1I |e$R.W6z5@]

P4^uT_,^$B5e)M o0心理学空间u p'E?*q

三、低落抑郁心理学空间vm&K kQ$IO

0WzC @Dpx0在自我隔离、居家不出门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情绪低落,甚至悲伤、绝望,对一切都似乎失去了兴趣,也难以感到愉悦。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也很难集中注意力或思考。在想到现在的疫情和生活时,忍不住心痛、哭泣,当疫情影响到自己工作、家庭的重要事项时,甚至会觉得一切都完了。

Sp[:]j] r0

k(ASgtz e8x0

k S/k#q1i|0心理学空间d*_Y,|*{"S

这样的表现可能是抑郁发作的信号,这些反应,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重大丧失时差不多。在当前的紧张疫情防控形势下,不断跳动的确诊人数、网络上传播的悲观消息,以及身边其他人传递的沮丧情绪,都可能成为压倒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TF`t"yp p]6Sg0

1\%xa:~6Y0心理学空间4_ p X$OWP

心理学空间v7xcu;oqT;N

低落抑郁的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生活规律的紊乱,比如食欲减退或猛增,体重出现明显的波动,以及连续几天失眠或睡眠过多等,长期低落的心情还可能造成机体免疫力的下降等。心理学空间q/R@(OZd4q

心理学空间6h9f(h\4h'K

心理学空间(WigL3_

心理学空间:F:s6c"Zmu:`1HgwT4I&f

E"t'e\(r7K0

VM'fKvd^#y3r0四、盲目乐观心理学空间)P5w({ E u

*V&h,G3Wh7j k0面对此次疫情,适度的乐观是必要的。但是,部分群众抱有“做了很多预防措施就不可能感染”的错误想法,产生盲目的乐观情绪,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己、不做防护。事实上,即使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也不可能保证100%不被感染,更不必说不做防护的危险性。不切实际的乐观不仅会放松人们的警惕,而且会增加自己和别人感染的风险。心理学空间D!T7B(D\Z q,r&Y

)T9g)IS5M8[^0

;f0d(H v3D;d9pj0心理学空间w8n~d*M DC

此外,当后续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时,人们更容易产生危机已过之感,可能放松预防措施,开始旅行、聚餐等。届时,一定不要过度乐观、麻痹大意,使疫情反扑。

?-qEE6ih*[ u0

;e4L&D5V0E `0

~&T5\-M^x#|0

?Ec@h:Q A Bu0心理学空间1_$@UCy:Ue"L9L

s;Yt?VLU@J0心理学空间XU\Q&RD3V"U1j

4q o2so$[(ce:|(I0

YU"nh5Mq7F0

C ]9`'R!`8f A,|6z0心理学空间6?"k;}]0z'i F!B

U+iC m T(@0心理学空间9S2xKh4A'X~t$D

心理学空间nZa!c8Q#S%PF;O~

第三节  普通大众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t;Kd#`?0心理学空间0P TzRQ;{S5vm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心理学空间U@b$Q"[$g

:U FQ'|Y0首先我们需要确认的是,传染病暴发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心灵的创伤,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是十分正常的。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平时不常出现的心情,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不必对此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我们会发生这些改变都是正常的。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心理学空间g)v/l#]'mk1Ho

心理学空间#k%DG;A{-H6vE

心理学空间 xV2g5q4x4F7@J4k

1DB`)k6ZI;P8p0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对可能有的负面心态听之任之,要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的监控。我们可以关注自己是否沉浸于某种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自己对于疫情的看法、信念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自己的生活习惯、行为轨迹是否出现了不必要的过大波动。总之,将自己的状况和最有利于抗击疫情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

u"A8uYG Q.axE0

i1U+|c7z;?7c0心理学空间q!mj7`y'W6i

心理学空间7}(k6D"cZ1b:|K

心理学空间3u VW M_q3ql

心理学空间 uA UakL

二、恰当心态对待疫情信息

1Rt*W$\0ZP&b0

;j `w1Pw G0在这样的关头,更要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看电视节目和正规媒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了解病毒性质,掌握流行情况,不轻信某些传言。要相信政府公开的信息,要对政府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够的信心。也要认真了解相关的科学报道,相信科学研究对治疗疾病的根本性作用。另外,在报道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应对此事重视,但不因频繁报道而产生恐慌心理。要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只要认真做好防护了,就不必再有更多的担心。心理学空间1k3T"KD'w9Z$M

iF"B"v'O4U;t.B-tb0心理学空间J(N]nW'uL*L[

/?S0{?g%x6f*ynU0

.e@8\A]*xy!]}0

p8Q ME*@.c4p0三、积极和相关人士展开沟通心理学空间,yn(as"Wo$[#Ww

心理学空间)_*o*d+b,y-h

当今社会,在人们选择闭门不出时,可能会感到孤独。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和有相似情况的同仁联系,尤其是疑似患者、确诊患者接触者等,在隔离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倾听,建立新的连接,构建心理抗疫同盟。心理学空间MP9F)j/}3Q

2Z2c$G-l%C(E5vC,R0心理学空间~j,g9XQnAg

心理学空间"e&nGd$RZ)J(S.wW

)Z4}!^zX rSl y5Q0

1|;NrrrP6C0四、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fL i C&Gj8k^0心理学空间/~.e%e:IS-IT x%Ec

虽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我们仍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按时起床,在家里学习、办公,按时吃饭,按时休息,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规律、掌控感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心理学空间ye{L$_ wY:Q

心理学空间r.f:l0N%fS2wjJ

心理学空间v.P~b,D+h

心理学空间4N@ePel+za

五、其他疏导方法心理学空间? ?}!rb\ _AI-m

心理学空间5M,`dd)r Ix#j;v

(一)积极联想法心理学空间9?9_phfN_&h p1F

心理学空间%Q&yd'tN

mM9K/i Ay%h0

@zNL}a0主动进入冥想状况,去联想一些积极的、放松的场景,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心态,甚至被证明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每天花10~15分钟进行1~2次积极联想,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P/aU9M ^v0心理学空间~0`(CGQ'}

心理学空间5`Wm'z)@E1xna

心理学空间K*TM,dM4hr e r8W

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生活中欢乐美好的时光、想象世界上宁静美丽的风景,将这些积极的内容和自己联系在一起,认识到未来仍然饱含着希望。可以想象森林、溪流等生机勃勃的场景,仿佛逐渐洗刷自己的身心,驱散内心可能的阴影,让阳光普照大地。心理学空间xLn5sb-m-D5x3} Q w

心理学空间`8u:J `/U7KGYoP E

H {(EA].E Ih0

I)QM yB"@lI0(二)放松训练

4|Q gB5{0

w,ud"P_M3m F0

M&k#u2H'QVn0心理学空间1Yy+]"H;r5I:g

放松练习实际上是全身肌肉逐渐紧张和放松的过程,依次对手部、上肢、头部、下肢、双脚等各组群进行先紧的练习,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让人学会如何抱持松弛的感觉。心理学空间)] P"t4V [?

心理学空间%o;B\gE

)aHq*d$L HkUx7u0心理学空间,e1lNO0r5d(b

首先,要进行1~2次深呼吸,深吸一口气后保持一会儿,再慢慢地把气呼出来。然后,伸出前臂,用力握紧拳头,体会手上的感觉;再尽力放松双手,体验放松后轻松、温暖的感觉。重复一次。接着,弯曲双臂,用力绷紧双臂的肌肉,感受双臂肌肉紧张的感觉,再彻底放松,体验放松后的感觉。重复一次。心理学空间5~uF O)Ur,p z

*k+ePeF\8o'q#y0

uszvjP6?E0心理学空间7r%a6s1o8O{^$D[

其次,练习如何放松双脚,用力绷紧脚趾并保持一会儿,再彻底放松双脚。重复一次。在小腿部肌肉方面,将脚尖用力向上跷、脚跟向下向后紧压,绷紧小腿部肌肉,保持一会儿后再彻底放松。重复一次。在大腿部肌肉方面,用脚跟向前向下紧压,绷紧大腿部肌肉,保持一会儿后彻底放松。重复一次。

.q4El R8j#S+{pz0心理学空间_dp1gH3BP;O O

心理学空间?6C~2a.Y.p

[:x+W O QE2Sd0最后,进行头部肌肉放松训练。皱紧额部肌肉,保持一会,停10秒钟左右后,彻底放松5秒钟。用力紧闭双眼保持10秒钟后,彻底放松5秒钟。逆时针转动眼球,加快速度,再顺时针转动,加快速度,最后停下来彻底放松10秒钟。咬紧牙齿保持10秒钟,彻底放松5秒钟。舌头使劲顶住上颚,保持10秒钟后彻底放松。用力将头向后压,停10秒钟后放松5秒钟。收紧下巴,用颈部向内收紧,保持10秒钟后彻底放松。再重复一次头部放松。

\j CVk0心理学空间z2g~I'D_8e

1^(w4^U1NL+}F!vfS0心理学空间%ECZ$Aox

心理学空间L}pf+N.{g C&m

5w$?6Z1EA lz0(三)正确宣泄情绪

T yjJ6RK0心理学空间 F6x3L5[,w#b}t J

压抑不良情绪会损害健康,因此,提倡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宣泄情绪,避免有害发泄。首先,表达对于疏解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写日记,将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擅长或者喜爱绘画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其次,可以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有效沟通获取心理支持;最后,在情况严重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许多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都开通了热线电话,这种方式具有避免直接接触的安全性、相当的隐秘性和专业的指导性,是危机时期的一个有力的帮助。

_|hM'Hc!q w0心理学空间7W7I@b*K0l

心理学空间%V6B#zl{

(@VA:A@0(四)调整认知

1s&zoxiH/c }D;\0

$wgA4nA/y/E:C na0

wYjzD]0心理学空间vR)bS0t

我们可能会因为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情绪陷入思维的怪圈,比如对很多事情只能想到单一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往往是坏的。我们还可能无限地夸大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低估自己能够做的和改变的。

.H5V8a-vi0

B r:Tc4z3b T0

Z],r*f;tfs1n,y0心理学空间-K.^ c'U{^G2A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问问自己:还能想到其他结果吗?如果是另一种没那么糟的或比较好的结果,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如果最坏的结果不是100%,那么能够反驳这个结果的证据有哪些?对于那些更好的结果,能够支持的证据又有哪些?如果是某某某,他会这么想吗?这些自问自答的方式能让我们的认知更灵活、更实际。

2?Y"K/iR+P#\0

8b+CHUso3fI0心理学空间Bp'|gK

DLX6tB0(五)做有意义、有价值感的事情心理学空间OW*~O)S7HF2To

"AIzFq|o0心理学空间)BE.L)f9~5I J0W

心理学空间)pV@,v9qQ%d

对抗失控感、焦虑感的最有建设性的做法是克服自己的恐惧,去做更有价值感、更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能够去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做建设性的工作的时候,我们对自己会有更多的自我肯定,对自己有更多的自我表扬,从而增强自己的力量,能够增加对环境的控制感。在自我隔离期间,我们可以给身在疫区的好友表达关心,用自己的专业去做一些相关的科普宣传,学习某一个有价值的技术,阅读一本好书、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上辟谣一些内容等,都是有价值的事情。心理学空间bm&H(]S9O y2?

6H3ExNk5m-R0

#q [ kVd%`jr|!A0心理学空间1V!NL*u+TO

心理学空间~}2|)_$h(c0?~'a

pn"{X,G$^,wn0(乔志宏 张莹 余涵萱 陈延妍 殷锦绣心理学空间u h/x }5QD*T7L$t#Q)_

心理学空间t!b}]yr

熊珂伟 李焰 马建青)

3~} j*?/v!k'`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心理自助 心理疏导
123456
«压力管理的ISR模型 灾难心理学
《灾难心理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