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反移情和互补性反移情
作者: 海因兹·雷克 / 15021次阅读 时间: 2020年3月05日
来源: 《移情与反移情》 标签: 反移情 共情 互补性反移情 一致性反移情 移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一致性反移情互补性反移情概述
海因兹·芮克 Heinrich Racker(1968)
A obx*KCq`)y8D0《移情与反移情》
]%qD'_-o5F[ d0
心理学空间d\t-Fnu
1

D9u1E/~2j"g0
心理学空间 CSg)s+ci

一致性认同(concordant identification)建立在内摄(introjection)和投射( projection)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建立在位于内在的外在客体的共鸣(resonance)基础上,建立在把属于另一个人的东西当作是自己的东西的认识之上(“你的这部分是我”),建立在自己的东西等同于属于另一个人的东西的等式之上(“我的这部分是我”)。心理学空间y@ g)K6q'^Qy

心理学空间FB2O'D z;T*J3{:o[Y

!E,[ o:J6~U~%` g K0

8MP1dDD}0互补性认同(complementary identifications)有着相同的固有过程,但是互补性认同涉及的是病人的客体。心理学空间0{OGao

4F'rbZOg&clS;p0

mkD'jp[2Q0

O4n9k8]|/M0分析师人格各部分之间的冲突越大,他在整体上进行一致性认同的困难就越大。心理学空间_B8nW A~ {S

心理学空间pB*LAy|

心理学空间ZwGO,~;}n-P

心理学空间vX` b4d"\1?d"E

2

:UH_b,VX1b4pA0心理学空间6Q#V&BpG

^3WD'g&b+H6fvf^|1[0心理学空间 gO QOX

患者将分析师看做是一个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因此分析师感觉自己也是那个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这一事实产生了互补性认同;也就是说,他用这个客体认同了他自己。心理学空间E,i_ V _%s1g u

心理学空间nf5s6D$U4pw~

0s!Y&~ VL Lm6UYt0

5g(bQ+K/wfrw f%~ [x0互补性认同与一致性认同的命运密切相关:当分析师无法进行一致性认同,并且拒接它们时,某些互补性认同似乎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心理学空间[!P%Br J_ x

心理学空间WfIK+K{d,N+I

心理学空间6`4r$f6~DNY

心理学空间 w3p$y7[$\!fMF

很明显,分析师拒绝自身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倾向(例如拒绝自己的攻击性)可能导致分析师拒绝病人的攻击性(从而导致了一致性认同失败),而且,这一情景导致了分析师更多的互补性认同——互补性认同于病人的攻击性所针对的拒绝客体。心理学空间-J MY)B+z'~\D#q

心理学空间J%rb8^?c#L

心理学空间i:\F$o ]A\7J

S1zVd#O0心理学空间L.PK\vO$HR

心理学空间.wWG?1v1\

3心理学空间7s,Dg#rWr3N-BG

5Qt`U+_)Q*i M0心理学空间4o K2DA#\P"X-iEC

心理学空间3Ye.w2lJ;G

目前使用的术语“反移情”一词只适用于互补性认同;也就是说,适用于分析师的那些心理过程,因为他觉得自己充当了、并部分认同于病人的内在客体,于是病人就成为了分析师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心理学空间}+O9~(oi"I*_ mV S Mn

:e)n9a;FE5f_~0心理学空间U^;?c8RDK d

Ol LR5@"v0通常而言,被排除在反移情概念之外的,是一致的认同——分析师的那些心理内容是因为分析师成功地共情病人而得以产生,而这些内容真正反映和再现了后者的心理内容。

0T_c g O5{0心理学空间5d-gObeB)I

心理学空间]+u"oJJBuh

s R0t \1jZ~1Sn1j0也许我们最好要遵循这种处理(usage),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么做是不明智的。

M k%L5VJJr0心理学空间s ^n*I5d}


$O6P*sdg9N0

!gm2Wy"b0K0心理学空间|K)v |!S#Ca

0W(Sh ]Fz{0心理学空间5\ R6op1Ep ?y

心理学空间hw2V*wh KII*yT5k6r

ur@ j7}vPl0首先,一些作者会把一致性认同纳入反移情概念之中。因此,我们面临着一种选择,即,是从这一术语开始着手,还是同意这个广义的术语。心理学空间{+^1A;J CSjB

H-f goP[0

)Z ]Gn%~@ l!s4r0心理学空间&I-J.Bp"VIUw

我认为,由于各种原因,更广义的意义可以是优先选择的。

6D7A ^hJ9s8i@3yJ2\T0心理学空间%jHW[u W`Bc

心理学空间 \\~ ti|;BF*n

T {U5N5dd0如果我们认为分析师的一致认同(即,分析师的“理解”)是他过去自我历程的再现,特别是他自己婴儿期的再现,而且这种再现或再体验借助于对病人刺激的反应得以完成,那么,我们就会更愿意将一致性的认同包含在反移情的概念之中。

'oN wC'NjH0

8EOwU7e3^"~6Q2z0心理学空间n:H,y s1` s+}@

心理学空间}1qE1}x%b

此外,一致性认同与互补性认同密切相关(因此与通俗意义上的“反移情”也密切相关),这一事实使得区分、但并非完全的将这两种术语分开更为可取。

xH4Yl u1q~3d3Z0

uC*\sJ'z9^ E0

I c_BDX)k0

:[,];_)l:Gw#hh0最后,我们应该在内心承受移情的倾向,即一致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升华的正向反移情,这同样与广义的反移情共情有关。

p0s9hKlCOg0

~7W@ r`X/xGB0心理学空间5d\Q v,D7L

MB4Mph Vt0G@0心理学空间3L5A&a `:e2OJtZ

心理学空间e%^ ~0qa3^|'i]$u

S3r3m2W/Gs-Co0

[9S:z*xm|{)V*D [i0心理学空间 t%Co&C+O$j1` p,`

因此,所有这些都表明,接受反移情是分析师对病人心理反应的总和。如果我们接受更广义的反移情定义,那么上述两个方面之间的区别仍然必须加以界定。

d1rkD(hU'U/H ?2L}A0

8n xW;Y(I~!{0

(f`0jp}-T!R0

v E&d!o/YC0一方面,我们把分析师作为主体,把病人作为知识的客体,这在某种意义上宣告了“客体关系”的无效;恰当地说,这种关系在主体和客体的各个部分(经验、冲动、防御)之间产生了近似的统一或同一性。必要时,可将与该统一有关的进程的集合指定为“一致性反移情”。心理学空间RmIq$TRW}@

心理学空间5c6fQ;K:J%n7r

|$Z ?Ip3x/o%e{0

C4U e4F0_x'Z@B&T0另一方面,我们和许多其他人一样都有一种客体关系,一种真正的“移情”,在这种移情中,分析师“重复”以前的经验,病人代表了分析师的内在客体。这些经验的总和也一直持续存在,可以称为“互补性反移情”。心理学空间._y ~Q9nit?

1B2z O H4j N:[9} ~e"t5?0

(q)h;d,I8W2CM+l0心理学空间 Z!w0t,]*PX.{ A4i

4心理学空间.yG1l8F2pF z }*?

心理学空间(BpqC_w2t

心理学空间9Q}nn,EB%ntObi

心理学空间5QKlp1Pw cU V

下面的这个案例可以恰当的说明这两个概念。心理学空间Q({2Ww8X&V*yb,U

7Hc*w(P.g1K8B0心理学空间:ZW/K u\T }tq

心理学空间p7V_G3M`)[G

假设一个病人用自杀威胁分析师。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分析师会拒绝一致性认同,而且,分析师加剧了他对受威胁客体的认同。

Qw+T6J{ [4A0心理学空间)SC;JXET n AY$U

x"D'g4}1g0心理学空间#bJ Y3]O'oN

这种威胁带来的焦虑会导致分析师产生各种反应或防御机制,例如对病人的恼怒。

6Kl0Gl ^m"@ZZ"M0

xMqh,Me;T#e0

4Oe(E4aD}[0心理学空间NK9[0T*E%w

这种焦虑和烦恼的内容是“互补的反移情”。对他的烦恼的感知,可能反过来又会在分析师身上产生负罪感,而这些负罪感会导致对补偿的渴望,并加剧一致性的认同和一致性的反移情。

%mJ4gWV4p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反移情 共情 互补性反移情 一致性反移情 移情
«安德鲁·格林《论移情之爱》 移情反移情
《移情反移情》
移情关系的指征»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