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和内疚的心理学研究
Annette K.merer 文
Mints 编译
每个人都有都羞耻的时刻,也许是因为自己穿着泳衣的样子,也许是害怕别人看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当我们暴露在别人挑剔的目光之中,似乎就丧失了保护的屏障,在缺乏安全的羞耻中,甚至胃部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我们觉得自己渺小、犯了错,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情绪体验,但是人们又很难解释清楚羞耻对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影响。好在心理学家发现了羞耻的内在心理基础和原因。
虽然羞耻感是人类从古至今普遍存在的羞耻有损健康
柏林自由大学的哲学家Hilge Landweer认为羞耻是很多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羞耻的时候必须意识到自己违反了某种规范,而且他/她也必须认为这种规范是值得的、有约束力的。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为自己的过失感到羞愧。
在某些场景中,羞耻甚至都不需要持有反对意见的人在场,只需要在大脑中想象别人的批判就会感到羞耻。
在此情景下,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父母的责问:“难道你就不觉得羞耻吗?”
的确,我们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内化了父母的这些告诫。并且童年时父母的教诲,传递给我们的社会规范和经验会持续的对我们产生作用,伴随我们成长、老去。
自尊的自卑可以保护我们免于遭受太过强烈羞耻感的伤害。
乔治梅森大学的琼·唐尼在羞耻领域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她和休斯顿大学的Ronda L.Dearing等人进行了多次的合作,研究发现那些有羞耻倾向(shame-proneness)的人往往更自卑。而且,适当程度的羞耻带来的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该项目招募了大约140名11~16岁的志愿者。研究发现,那些表现出更焦虑情绪的青少年,往往羞耻感也更重一些,羞耻倾向和焦虑症之间似乎也有联系,比如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更多的体会到羞耻的感受。贝勒大学的Thomas A. Fergus和他的同事在2010年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多伦多大学的Sera De Rubeis和安大略省皇后大学的Tom Hollenstein专门研究了这种特质对性别和年龄差异
2010年,由伯尔尼大学的Ulrich Orth领导的一个心理学家团队招募了2600多位13岁到89岁之间的被试。这些被试大多数人生活在美国。
研究发现,不仅男性和女性表现羞耻感的方式不同,而且年龄似乎也会影响人们是否更容易体会到羞耻的感受:青少年最容易产生这种感觉;中年至50岁左右羞耻感倾向降低;在以后的生活中,人们更加容易感体会到尴尬的情绪。
人格发展的结果。
作者认为这些变化是青少年和年轻人的身份认同尚未完全形成;此外,这一年龄段的人还应遵守被社会界定的地位的各种规范。当青少年无法确定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外部问题时,可能会让他们更迅速的体验到感到羞耻的感受。
相比之下,人到中年,我们的人格逐步成型,适应社会规范的能力也越强,这些规范对我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自我意识。
然后,当我们进入老年阶段后,又会担心容颜衰老和身体的衰退,我们又开始有了(尴尬的)内疚与羞耻
据推测,人类感到羞耻是因为羞耻能够将某些进化优势赋予了我们的祖先。例如,羞耻可以鼓励个人遵守社会习俗和工作,并以此维护社会稳定,从而潜在地促进一个群体的福祉。
然而Tangney和其他人认为羞耻感会降低一个人以社会化的建设性方式行事的倾向;而内疚感会促进人们的社会适应行为。
人们常说羞耻和内疚好像是一样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与羞耻产生的机制一样,当我们违反道德、伦理或宗教规范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内疚的批评我们自己。
羞耻和内疚的不同之处是,当我们感到羞耻时,我们会以一种消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我做了一件可怕的事!)而当我们感到内疚时,我们就会对某项特定的行为持有否定的态度(“我做了可怕的事!”)。我们感到内疚,因为我们的行为影响了别人,并且我们觉得自己对此负有责任。
Tangney和她的合著者在2005年的一篇论文中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
一位员工,因为隔夜酗酒,第二天上班迟到,被领导训斥。如果他更容易感到羞耻,那么他可能会想,“我真是个失败者;我就是没法和大家一起工作。”而容易感到内疚的人更可能会想,“我会为迟到而感到难过。我给同事带来了不便。”
羞耻感会让人痛苦和衰弱,会影响一个人的核心自我意识,并可能引发消极的自我挫败感。相比之下,内疚感虽然是痛苦的,但是,内疚感更能够激励个人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改变自己、弥补自己的缺陷。”
就像天真无邪的孩子一样,
没有共情能力的人不会感到内疚。
除此之外,内疚感是一种呼唤,需要他人的共情,希望他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这种情绪。
具有这种特质的人有着更好的承压能力,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观点采择能力),表现出更多的利他的行为和亲密关怀行为。
事实也的确如此,只有当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痛苦或伤害时,我们才会感到内疚。这就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没有共情能力的孩子不会感到内疚。
内疚会阻止我们伤害他人,并且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当我们感到内疚时,我们会把目光转向外部,并且寻找一些方法扭转自己的不良行为带来的伤害。当我们感到羞耻时,我们会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内心深处,更多的关注自己内心的情绪,而较少关注周围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