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社会节奏治疗
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IPSRT)
mints 译自维基百科
人际社会节奏治疗(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 IPSRT)是一种针对双相情感障碍( bipolar disorder, BD)患者的干预措施。其主要重点是稳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经常出现的昼夜节律紊乱。人际社会节奏治疗(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 IPSRT)是一种针对双相情感障碍( bipolar disorder, BD)患者的干预措施。其主要重点是稳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经常出现的昼夜节律紊乱。
Ellen Frank
睡眠、起床、饮食和运动节奏,就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情绪症状,并且能够帮助预防BD患者复发。
IPSRT 由匹兹堡大学的Ellen Frank博士开发,《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临床医生的人际和社会节奏治疗指南》详细讲述的她的这一理论。她对IPSRT的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结合药物治疗,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保持每天有规律的
Treating Bipolar Disorder: A Clinician's Guide to 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目录
导言: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的渊源
1、病人
2、经验支持的双相情感障碍理论和双相情感发作的病因
3、双相情感障碍的经验支持疗法
4、人际社会节奏治疗概述
5、双相情感障碍和常见共病的评估
6、个体化病例制定:历史记录和人际关系量表
7、引导患者接受治疗和个体化治疗计划
8、症状管理:稳定社会节奏和行为激活
9、个干预人际问题领域
10、项干预措施:其他有用的干预措施
11、监测进展和提高治疗依从性
12、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的治疗关系
13、不良后果及处理方法
14、逐渐变细或结束治疗附录
附录1 社会节奏度量-第二版五项版本(SRM-II-5)
附录2 SRM-II-5的分数计算说明165
附录3 社会节奏指标–II-17-项目版本(SRM-II-17)
附录4 SRM-II-17的分数计算说明179
附录5 人际关系调查访谈指南
附录6 初始IPSRT治疗的治疗师检查表
附录7 社会节奏稳定计划表
附录8 未来稳定目标图
附录9 资源
附录10 情绪障碍监测表
工具书类
索引
1、社会授时因子假说
授时因子(Zeitgebers)是使生物节律与24小时光/暗循环同步的环境线索。由于太阳是物理上的授时因子,那么,社会因素就是是社会的授时因子。这些包括个人关系、社会需求或包含昼夜节律在内的各种生活任务。[9]昼夜节律的中断会导致躯体和认知症状,如时差或夏令时所见的症状。被诊断患有情绪障碍或有患情绪障碍风险的个体可能对这些干扰特别敏感,因此当昼夜节律紊乱发生时,他们很容易导致抑郁(depression)或躁狂(mania)发作。[10] [11][12] [13]
压力,[8]所有这些都会在情绪发作期间受到影响。例如,抑郁症状包括睡眠模式紊乱(睡眠过多或入睡困难)、食欲改变、疲劳以及运动减慢或激动。躁狂症状包括睡眠需求减少、精力过剩和目标导向活动增加。当身体的节律变得不同步时,就会导致抑郁和躁狂发作。[14] [15]
日常生活的变化对身体维持睡眠-觉醒周期、食欲、精力和警觉性造成了2、治疗目的